-
题名《矛盾论》揭示了三条崭新的辩证法规律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章韶华
徐必珍
-
机构
河南省委宣传部
<中州学刊>编辑部
-
出处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85年第4期64-68,共5页
-
文摘
众所周知,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个: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有这三个规律,都曾经被黑格尔以其唯心主义的方式只当作思维规律而加以阐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4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创始人吸取了它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并加以唯物主义的改造,从而构成了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基本主体。但是,正如列宁所说,辩证法是一个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
-
关键词
否定之否定规律
辩证法规律
唯物辩证法
矛盾论
对立统一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质量互变规律
内因外因
基本规律
-
分类号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试论辩证法的多面性和整体性
- 2
-
-
作者
章韶华
徐必珍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晋阳学刊》
1987年第2期30-33,共4页
-
文摘
辩证法是怎样一种学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根据不同情况给它以各种不同的定义。比如,把辩证法定义为“关于联系的科学”、“关于发展的学说”、“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逻辑学”等等。这些不同的定义表明了辩证法的多面性。正如列宁所说的,“辩证法是一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怎样理解辨证法是一种“多方面的认识”呢?“多方面的认识”又是怎样地构成了辩证法从而使它成为一门完整的学说?研究这两个问题,对于防止片面地、机械地理解辩证法。
-
关键词
逻辑学
主观辩证法
哲学基本问题
表现形式
世界物质统一性
相互联系
相互关系
认识论
辫证法
关系问题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对立统一规律的实质问题初探
- 3
-
-
作者
章韶华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6年第6期36-40,共5页
-
文摘
众所周知,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那么,对立统一规律本身有没有个“实质”的问题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看法。 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重大贡献,也是列宁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一个深刻总结。列宁在作出这一论断的同时又指出:“可是,这需要解释和发挥。” 毛泽东十分重视列宁的这个思想,他在《矛盾论》中科学地解释了这个思想,并作了重要“发挥”。比如,他第一次提出了“矛盾问题的精髓”理论和“矛盾双方必分主次及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
-
关键词
反决定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的关系
决定者
对立统一关系
实质问题
决定性
定条件
主次
相互转化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试论联系的一般含义和基本特征
- 4
-
-
作者
章韶华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3年第1期47-52,共6页
-
文摘
恩格斯曾经指出:“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21页)并且强调它是“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关于联系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84页)然而,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恩格斯这一极其重要的思想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应有的重视,在理解和应用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规律和一系列范畴的时候,往往离开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因而不仅自觉或不自觉地犯过形而上学和诡辩的错误,而且对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也未能从哲学上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这就不能不使得人们重新研究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问题。近几年来,不少哲学工作者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文章,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联系的一般含义及其基本特征,作一点初步探索,请教哲学界的同志们指正。
-
关键词
反决定
一般含义
中介
相互作用
体性
基本特征
普遍联系
要素
普遍性
唯物辩证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略论哲学的性质
- 5
-
-
作者
章韶华
徐晋生
-
机构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6年第1期17-20,共4页
-
文摘
哲学的性质是什么,哲学是怎样一门学说?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但又是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记得日本关西大学有个叫朱伟智郎的曾经说过,对于哲学家来说,最伤脑筋的问题、也是刁难哲学家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问他什么是哲学.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哲学的学说已经存在几千年了.既然不论哪个时期的哲学、什么派别的哲学,都叫做哲学,那么,就应当有一种哲学所以为哲学的质的规定性.我们认为,自人类有哲学以来,无论什么样的哲学,都是一门给人以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学说.凡是可以称之为哲学的学说,无不具有给人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这样一种性质.
-
关键词
基本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
性问题
哲学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
派别
理论体系
规律性
相互联系
规定性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如何解决冬季混凝士路面的施工冻害问题
- 6
-
-
作者
章韶华
-
机构
浙江凌云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出处
《科技资讯》
2011年第8期119-119,共1页
-
文摘
冬季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温度过低就是主要困难。本文主要介绍温度过低造成的冻害原因以及防治措施。
-
关键词
混凝土路面
冬季施工
水化作用
-
分类号
U416.21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
-
题名读翟墨“大一美学”
- 7
-
-
作者
章韶华
-
机构
国际自然与社会科学院
-
出处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4年第2期93-94,共2页
-
文摘
本刊于2003年第2、3期连载了翟墨先生的新著《大一美学》的纲要,引起了相当的反响。今摘转章韶华先生的评论,以助于本刊读者对这一个美学新体系的解读。
-
关键词
普适性
艺术
翟墨
美学体系
-
分类号
B83-06
[哲学宗教—美学]
-
-
题名翟墨研究个性三人谈
- 8
-
-
作者
章韶华
陆少游
谷泉
-
出处
《美术之友》
2003年第3期24-26,共3页
-
-
关键词
翟墨
出版社
文化机构
-
分类号
J20
[艺术—美术]
-
-
题名哲学家在做什么?──评任恢忠《物质、意识、场》
- 9
-
-
作者
张阳升
章韶华
-
出处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7年第3期76-77,共2页
-
-
关键词
哲学家
“中介”范畴
黑格尔
中介概念
支撑点
范畴体系
概念框架
间接联系
东西方文明
自然辩证法
-
分类号
G256.4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对“联系构成运动”的理解
- 10
-
-
作者
徐必珍
章韶华
-
出处
《江汉论坛》
1983年第9期37-40,共4页
-
文摘
联系构成运动,这是恩格斯首先提出来的一条重要的唯物辩证法原理。他说:“我们所面对着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作用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它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92页)。根据这条原理,恩格斯从根本上批判了形而上学的错误:“把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孤立起来,撇开广泛的总的联系去进行考察,因此就不是把它们看做运动的东西,而是看做静止的东西;不是看做本质上变化着的东西。
-
关键词
自己运动
相互作用
运动源
马克思恩格斯
内因与外因
新事物
系统性联系
辩证法原理
相互联系
自然界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全球文明三人谈
- 11
-
-
作者
章韶华
翟墨
谷泉
-
机构
全球文明推进组织(OPGC)主席//国际自然与社会科学院院士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博士生
-
出处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6,共4页
-
文摘
热点述评 安南在《秘书长千年报告》中强调:“我们的战后机构是为了一个国家间世界建造的,但我们目前生活在一个全球世界中。有效地应付这一转变是今天的世界领导人在体制上面对的核心挑战。”作为中国领导人,江泽民主席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亦是对世界转变的积极回应。而学界关于全球文明的思考,也许正是对这一思想的阐释与延伸。对于“国家间世界”——“全球世界”的转变,是致力于寻求多样文明优化共生的新形态,还是沉浸于强化异质文明的壁垒和冲突,也是每个人面临的选择。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权作引玉之砖,希望能够引出更为深入的新见解。 特邀主持人/翟墨前沿报道 说2001年是“水墨年”,显见是夸大其辞。若说去年是“展览年”,相信没有太多异议。而今,各地主办的百几十个庆祝建党80周年或国庆展,规模宏大的“百年中国画展”过去了,几个“策划人”、“主持人”主事的展览,似乎很吸引人们眼球,现在也过去了。但,那些展示活动的影响并未过去。例如,李小山在成都加州饭店说“策划人”怎么看怎么像“有点低三下四”,那句像童言无忌的话,很能耐人寻味,前一段有论者喜欢说“走出体制”,但面对商业社会的体制,市场运行的体制,面对着主顾或客户,自以为是的“策划人”将?
-
关键词
先生
文明
出版
世界大会
走向
发言
悉尼
全球
持续
一体化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讨论的思考
- 12
-
-
作者
章韶华
-
出处
《哲学动态》
1986年第4期25-29,共5页
-
文摘
哲学发展史表明,当社会实践、科学技术和哲学本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哲学家们除了要研究一些新的问题,常常还要回过头去对诸如哲学对象这样一些基础性理论进行再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这样。本文拟就正在进行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的讨论,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一、讨论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对于这个问题,国外哲学界争论已久,而且十分热闹。近年来,这个问题也已成了我国哲学界的重要议题。在我国,哲学对象的讨论是由哲学体系的讨论引起的,而体系讨论又是以对象讨论为内在根据的。粉碎“四人帮”不久,许多同志把党的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同哲学界长期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从哲学教科书的体系入手,提出了“改革现行哲学体系”
-
关键词
时代精神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对象
思维反映
解放思想
内在联系
哲学发展
基本观点
社会实践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苏联近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基本理论的讨论(上)
- 13
-
-
作者
章韶华
-
出处
《哲学动态》
1986年第7期17-22,共6页
-
文摘
近年来,苏联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入、艰苦而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仅就所讨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定义、对象、内容和性质,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及逻辑学的关系,以及逻辑体系等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一简介。从已有的资料看,苏联哲学界近年来在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有两个基本特点:一个是面向历史,继续研究经典作家的思想,力图寻找一种科学的哲学理论模式,特别是寻找出一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具体应用到现代实践的模式;另一个是面对现实。
-
关键词
逻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
伦理学
历史唯物主义
认识论
恩格斯
社会科学
苏联哲学
发展规律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略论哲学的性质》
- 14
-
-
作者
章韶华
徐晋生
-
出处
《哲学动态》
1986年第8期38-38,共1页
-
文摘
哲学的性质不同于哲学的对象和内容。哲学的对象是存在着的整个世界,哲学的内容是反映世界的最高原理和最一般的范畴、规律,哲学的性质则是通过对对象及其内容的揭示而为人们提供一种最一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哲学的性质也不同于哲学的作用,哲学的作用是指哲学的性质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中的表现,是哲学性质的实践化。
-
关键词
哲学性质
论哲学
外在表现
改造世界
实践化
解决问题
表现形式
对象
立场
内容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苏联近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若干基本理论的讨论(下)
- 15
-
-
作者
章韶华
-
出处
《哲学动态》
1986年第8期24-28,共5页
-
文摘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关于性质,可概括为两种代表性观点。1、本体论性质。以伊利切夫为主要代表的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一元论的性质,而这种性质则表现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赋予‘整个世界’这一概念的内容上面”。哲学认识,从其经典内容来说,从未同其最终被反映在辩证逻辑范畴中的普遍规定的世界实体统一性问题相脱离。
-
关键词
逻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性问题
相互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原则
相对独立
自然辩证法
逻辑范畴
-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
-
题名美学的第二次诞生——我读翟墨
- 16
-
-
作者
章韶华
-
机构
国际自然与社会科学院
-
出处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03-104,102,共3页
-
文摘
一、博、大、精、深、和
翟墨的书可以概括为五个字:博、大、精、深、和.
翟墨的知识面出奇地宽,他的研究已经横跨美学、美术、摄影、设计等十几个艺术门类.前两年我曾计算过,在他的著作中,至少涉及了四十多门学科,从理论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到宇宙学、生态学;从社会学、哲学到心理学、伦理学,甚至宗教学、性格学.当然,他自己的美术专业领域就更不须说了.
-
关键词
美学理论
翟墨
美学思维
普适性
聚焦式
多因网
悟超态
思维方式
-
分类号
J01
[艺术—艺术理论]
-
-
题名试论多种多样联系的统一性
- 17
-
-
作者
徐必珍
章韶华
-
出处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45-50,共6页
-
文摘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联系,客观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人们以前对于联系作过许多研究,从哲学上来看,概括起来取得了两个方面的成果:一是从无限多样的联系中揭示并区别出了诸如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表面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随着本世纪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又概括出了许多新的联系,如由于系统论的出现。
-
关键词
外部联系
总体性范畴
内部联系
普遍联系
统一性
系具
相互联系
本质联系
稳定性
唯物辩证法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联系对于质与量的重要意义
- 18
-
-
作者
徐必珍
章韶华
-
出处
《学术月刊》
1983年第12期31-35,共5页
-
文摘
质与量的互变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一条基本规律。人们曾经详尽地考察过质与量“是什么”的问题,这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对于质与量是怎样产生的,它们存在的基础是什么,事物的发展为什么总是表现为先由量变再到质变等问题,似乎还须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探讨这些问题,对于更深刻地理解质与量及其相互关系,对于理解质变与量变及其相互联系,是相当重要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
关键词
质与量
联系性
事物
相互联系
内在规定性
量变
质变
唯物辩证法
黑格尔
相互关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