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再谈道德与伦理生活的关系
被引量:15
- 1
-
-
作者
童世骏(译)
姜锋(校)
-
机构
不详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出处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1期91-102,197,198,共14页
-
文摘
康德把道德主体的自主性(自由)中的理性方面(普遍性)和意志方面(应然性)区分开来,把两者的统一基础放在其先验哲学框架中的“伦理共同体”之上。黑格尔用他的“伦理生活”概念把道德主体从彼岸世界拉回来,放到其生活史的教养过程中来理解。但黑格尔在现代伦理生活中看到的是由理由之结晶所构成的客观精神与服膺理由的主观精神之间的和解而非冲突,而马克思通过意识形态批判却揭示出各种“理由”掩盖之下的社会权力和政治暴力。马克思认为,要反抗这种力量的压迫,首先必须为政治共同体的真正凝聚创造经济基础,而最终会导致资产阶级社会瓦解的那同一种经济危机,也将释放出导向一种新的社会整合形式的力量。但马克思未能看到,即使在一个摆脱了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中,私人自主与公共自主都是缺一不可、互为前提的。对从康德经过黑格尔到马克思的复杂讨论的这种回顾告诉我们,为资本的充分运行提供条件的旨在避免危机的国家政治,不仅要满足后形上道德条件下的合法化要求,而且要满足多元文化条件下的社会凝聚要求;在当代世界,尤其在当代欧洲,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的那种政治文化,必须以公民们为创造性地解决其共同问题而进行的民主斗争的历史经验作为基础。
-
关键词
道德
伦理生活
康德
黑格尔
马克思
经济全球化
政治文化
欧盟
-
Keywords
morality
the ethical life
Kant
Hegel
Marx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political culture
the European Union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再谈道德与伦理生活的关系
- 2
-
-
作者
于尔根·哈贝马斯
童世骏(译)
姜锋(校)
-
机构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出处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0年第6期46-47,共2页
-
文摘
从字面上说,道德和伦理生活这两个表述的意义并无区别。“道德”听起来有古罗马习俗的意味,而“伦理生活”则是对希腊语“Ethos”的翻译,意为一城邦之居民的生活方式,与“Nomos”或实定法律相区别。
-
关键词
伦理生活
道德与伦理
古罗马
城邦
希腊语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下(修订版)
- 3
-
-
作者
童世骏(译)
郁振华(译)
王国富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国哲学年鉴》
2017年第1期439-439,共1页
-
文摘
该著通过对诸多哲学传统的比较来展现西方哲学的概貌,通过对哲学历史的叙述来揭示哲学思维的特点,并结合社会政治和科学人文的背景勾画出各哲学流派的发展脉络。全书围绕哲学核心问题,不仅着眼于历史语境,与过去的哲学家展开对话,而且将哲学视线延展到当代,与罗蒂、哈贝马斯、罗尔斯等当代哲学家进行对话。该著认为,现代开端的科学革命对通行的世界观具有挑战意义,同时,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韦伯等思想家的人文科学思想的兴起同样对人的世界观具有挑战意义。
-
关键词
科学人文
西方哲学史
哲学思维
哲学流派
哲学传统
当代哲学家
人文科学
罗尔斯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再谈道德与伦理生活的关系
- 4
-
-
作者
童世骏(译)
姜铎(校)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不详
-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3期202-202,共1页
-
文摘
康德把道德主体的自主性(自由)中的理性方面(普遍性)和意志方面(应然性)区分开来,把两者的统一基础放在其先验哲学框架中的“伦理共同体”之上。黑格尔用他的“伦理生活”概念把道德主体从彼岸世界拉回来,放到其生活史的教养过程中来理解。但黑格尔在现代伦理生活中看到的是由理由之结晶所构成的客观精神与服膺理由的主观精神之间的和解而非冲突,而马克思通过意识形态批判却揭示出各种“理由”掩盖之下的社会权力和政治暴力,但马克思未能看到,即使在一个摆脱了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中,私人自主与公共自主都是缺一不可、互为前提的。
-
关键词
道德主体
伦理共同体
道德与伦理
现代伦理
先验哲学
彼岸世界
政治暴力
伦理生活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