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童中焘作品
1
作者 童中焘 《中国画画刊》 2019年第1期9-9,共1页
清布颜图说,山水不出笔墨情景。情景者境界。境能夺人,而笔能夺境;画无境界,不可以畅观者之怀;笔墨庸弱,则不足供高雅之赏鉴。山水以'笔境兼奇'为上。我追求'笔境兼夺',而乏于才、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孔子曰:'... 清布颜图说,山水不出笔墨情景。情景者境界。境能夺人,而笔能夺境;画无境界,不可以畅观者之怀;笔墨庸弱,则不足供高雅之赏鉴。山水以'笔境兼奇'为上。我追求'笔境兼夺',而乏于才、力: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孔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惟不断努力,无愧于己而也已。——童中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 境界 山水 笔墨 图说 笔境
下载PDF
童中焘作品选
2
作者 童中焘 《中国花鸟画》 2009年第2期95-102,I0003,I0004,共10页
下载PDF
理解文化的高妙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专访童中焘
3
作者 王犁 童中焘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14,共3页
中国画学是一个完满的体系,其主要是关于绘画的学问,包括绘画作品和技法、美学思想、画史画论等,同时也是一种看待艺术、理解生活和世界的方式,关涉着中国人的心灵塑造和精神追求。童中焘先生多年来从事山水画创作,在中国画论和美学方... 中国画学是一个完满的体系,其主要是关于绘画的学问,包括绘画作品和技法、美学思想、画史画论等,同时也是一种看待艺术、理解生活和世界的方式,关涉着中国人的心灵塑造和精神追求。童中焘先生多年来从事山水画创作,在中国画论和美学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同时在中国山水画的传承与开拓上具有重要影响。《美术观察》杂志特约童先生与我们畅谈中国绘画及中国画学的相关问题,他基于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理论探索,不仅为我们带来关于中国画学方面的真切感受和理解,也对中国绘画及国画教育的现代发展历程进行了回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学 国画创作 笔法 墨法 国画教育
原文传递
童中焘绘画作品选
4
作者 童中焘 《新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7-9,共3页
关键词 绘画作品
原文传递
读书、家风、师训--童中焘访谈
5
作者 汪元波 王犁 童中焘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97,F0003,共7页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画家在运笔用墨中.体现着人生修养、文化积淀和艺术思考.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期[时代人物]推介画家童中焘,他是一位学者型画家.其家学深厚,博览群书,对于传统典籍.中外哲学美学等都有全面深入的系统研读他深耕...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画家在运笔用墨中.体现着人生修养、文化积淀和艺术思考.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本期[时代人物]推介画家童中焘,他是一位学者型画家.其家学深厚,博览群书,对于传统典籍.中外哲学美学等都有全面深入的系统研读他深耕山水画教学与实践六十余年.以"人化"的观点来看待绘画,形成了严谨缜密的笔墨、清新刚健的意境和总瑋纵横的形式.个性鲜明,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墨 艺术思考 人生修养 山水画 个性鲜明 哲学美学 文化积淀 运笔
原文传递
“笔墨”与“中国水墨画” 被引量:2
6
作者 童中焘 《书画艺术》 2008年第1期2-11,共10页
“水墨画”本指纯水墨或设以淡彩的中国画,是从中唐发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用笔(不仅毛笔),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画出的作品,似乎也可统称“水墨画”,总嫌太过笼统,需有某种限定。如从文化精神方面,而称“中国水墨画”“日本... “水墨画”本指纯水墨或设以淡彩的中国画,是从中唐发展起来的。世界范围内,用笔(不仅毛笔),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画出的作品,似乎也可统称“水墨画”,总嫌太过笼统,需有某种限定。如从文化精神方面,而称“中国水墨画”“日本水墨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水墨画 “笔墨” 世界范围 工具材料 文化精神 中国画 用笔
下载PDF
中国书画用笔四要辨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童中焘 《中国花鸟画》 2008年第3期73-76,共4页
“一画”,作为中国书画的基础笔法,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传统的审美价值。由之形成的点画的好丑高下,前人论之已详,而从欣赏、评析的角度去看,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力、重、厚、变。
关键词 中国书画 用笔 “一画” 审美价值 民族传统 笔法 点画
下载PDF
超逸高雄警奇古厚———略谈潘天寿绘画思想的学术价值
8
作者 童中焘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作者曾师从潘天寿学习中国画,这里他根据自己的心得体会,从“高峰意识”、“立奇达和”、“奇平之道”和“边角学问”四个方面,论述了潘天寿绘画思想的学术价值以及对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所具有的启迪意义。本文除了从理论上给予定位外。
关键词 潘天寿绘画 中国画 中庸 奇平 边角
下载PDF
其宽其画
9
作者 童中焘 《艺术探索》 2003年第2期19-23,共5页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笔墨语言 马其宽 艺术风格 美术教育 花鸟画
下载PDF
潘天寿艺术的高度
10
作者 童中焘 《美术大观》 2017年第5期46-55,共10页
在近现代中国画发展的历史上,潘天寿先生以“强其骨”“一味霸悍”的雄强气概,独辟蹊径,刚健为宗,立奇达和,以“不入时”的抗争,铸就了一种使人惊动的大力和大和谐,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 艺术成就 潘天寿 现代中国画
下载PDF
潘天寿艺术的高度
11
作者 童中焘 《中国书画》 2017年第6期75-82,137,共8页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寿者,又号朽居士、懒道人、雷婆头峰寿者等。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 潘天寿(1897—1971),浙江宁海人。原名天授,字大颐,号阿寿、寿者,又号朽居士、懒道人、雷婆头峰寿者等。毕业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教授。1928年任杭州国立艺术院教授。1945年任国立艺专校长。1959年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等。著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治印丛谈》《听天阁诗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天寿 中国绘画史 寿者 上海美专 潘先生 浙江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画发展 用墨
下载PDF
清静淡远 神游天真——《顾坤伯中国画集》序
12
作者 童中焘 《书画艺术》 2016年第3期61-70,共10页
山水画到了晚清.甜熟柔靡,空虚无具。及20世纪,画学复兴,名家辈出.黄宾虹卓然大家,骎骎入于大家者数人,鲜为人知的顾坤伯先生是决不能逃焉者的。
关键词 顾坤 黄宾虹 名家辈出 朱景玄 论画 画学 谢赫 项穆 百年诞辰 书法雅言
下载PDF
合一三用——中国画的“综合之体”
13
作者 童中焘 《中国花鸟画》 2009年第2期69-73,共5页
我过去多次讲过,中国画合心目,通外内,合一三用,是一个综合之体。“综合”,融合的意思。古人谓一体…‘全体”,熊十力先生称“浑全”。内(心,包括性、情,智慧与志、意)与外(目之所对,自然),既分又通,摄外会心,即返内,... 我过去多次讲过,中国画合心目,通外内,合一三用,是一个综合之体。“综合”,融合的意思。古人谓一体…‘全体”,熊十力先生称“浑全”。内(心,包括性、情,智慧与志、意)与外(目之所对,自然),既分又通,摄外会心,即返内,而后得有“三,,用。“三”是非物非心、亦物亦心,一种超越性的或者说精神性与客观性合一的创造。由于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与人生论不分的特点,它的理想,是合美与真、善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中国传统 客观性 精神性 人生论 宇宙观
下载PDF
以形写神与笔墨当随时代——元画感想
14
作者 童中焘 《中国书画》 2010年第12期60-63,共4页
“以形写神”与“笔墨当随时代”,似乎不搭界;比较宋画元画,可见二语关系密切。 钱钟书先生谈艺,古今中外,引申触类,曲畅旁推,精微圆通。论诗分唐宋:“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又论中国文评特色,“以文拟人;斯形神... “以形写神”与“笔墨当随时代”,似乎不搭界;比较宋画元画,可见二语关系密切。 钱钟书先生谈艺,古今中外,引申触类,曲畅旁推,精微圆通。论诗分唐宋:“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又论中国文评特色,“以文拟人;斯形神一贯,文质相宜矣。”并引陆放翁诗“吏部(韩愈)、仪曹(柳宗元)体不同,拾遗(杜甫)、供奉(李白)各家风。未言看到无同处,看到同时已有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形写神 笔墨 钱钟书 柳宗元 唐宋
下载PDF
吴冠中的狂妄 被引量:1
15
作者 童中焘 《中国花鸟画》 2006年第6期73-74,共2页
受文化环境与美学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国画创作在西化与寻根两个不同的纬度上探索较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下国人对西方艺术菁华的吸收和对民族艺术自身发展的思考。在当今西方艺术强势推进的艺术潮流中,主流的中国画创作... 受文化环境与美学思潮的影响,中国当代国画创作在西化与寻根两个不同的纬度上探索较多,这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全球化语境下国人对西方艺术菁华的吸收和对民族艺术自身发展的思考。在当今西方艺术强势推进的艺术潮流中,主流的中国画创作却始终保持着传承民族艺术传统的态度。这是在发扬民族特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还是一种古老而深厚的传统对于外来文化的自发对抗和排斥?在全球化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如何看待民族文艺?是深化传统、自求变革?还是比照西方模式进行革新?这已经是一个需要艺术界以清醒的审美意识与审美理想进行分辨和选择的时候了。吴冠中作为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也是在当代艺术理论界争鸣中经常出位的焦点人物,曾相继发起"形式是美术的本身""笔墨等于零"等颇具争议的讨论。近期其又提出"推倒国画之墙"之说,这一观点再度引起艺术界的关注。此次刊登童中焘的《吴冠中的狂妄》和高鸿的《读〈吴冠中的狂妄〉》两篇文章,作为本刊对这一论辨的关注。《中国花鸟画》以推介、研究中国绘画艺术为己任,一贯重视理论探索和研究,倡导开放、自由、公平、公正的学术讨论,希望专家、读者能就此问题畅所欲言,作进一步的交流、讨论。所刊论文属署名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冠中 中国画创作 全球化语境 民族艺术 艺术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绘画艺术 西方艺术
下载PDF
也说“国画” 与吴冠中商榷
16
作者 童中焘 《美术之友》 2007年第2期62-62,共1页
偶见《吴冠中说“国画”》(《2006年11月16日《老年文摘》摘自《新民晚报》),吴先生是当今大名家,影响大,故对他的一些说法,不得不辨。
关键词 吴冠中 国画 《新民晚报》
下载PDF
笔墨开生面
17
作者 童中焘 《书画艺术》 2004年第2期2-4,共3页
中国文化崇尚生命、气象。写“心目界之所有”,以传神、写意、取韵、有味为终始对象。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中,形成独特的光彩。艺术贵在同中求异,一个民族的艺术相对于另一个民族的艺术如此,一个人的作品相对于... 中国文化崇尚生命、气象。写“心目界之所有”,以传神、写意、取韵、有味为终始对象。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演进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中,形成独特的光彩。艺术贵在同中求异,一个民族的艺术相对于另一个民族的艺术如此,一个人的作品相对于他人的作品也如此。在当今开放、融合的时代,取长补不足,大异大同,才是真前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 意象 笔墨 技法 艺术表现 艺术形式 文化意蕴
下载PDF
《园林清音》
18
作者 童中焘 《人文天下》 2022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我看中国画 被引量:2
19
作者 童中焘 《美术观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8-51,共4页
中国画融情理、物理于画理,物我无间而道艺为一。 “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一中华民族的文明认知,也是人类终极的人文关怀。保持和发扬此一精神,与时消长,应是我们的责任。时处多元情境,一个中国画画家,
关键词 中国画 中华民族 人文关怀 道中庸 画理 画家
原文传递
纪念画家黄君璧先生 被引量:1
20
作者 童中焘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30-32,44-46,共6页
黄君璧先生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立艺专”的兼职教授,我作为中国美院中国画系的一名教师、一个后学,参加黄君璧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是十分荣幸和高兴的事。 黄君璧是一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他的成就,论者言之详焉。我拜读黄君璧的画... 黄君璧先生曾任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立艺专”的兼职教授,我作为中国美院中国画系的一名教师、一个后学,参加黄君璧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是十分荣幸和高兴的事。 黄君璧是一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他的成就,论者言之详焉。我拜读黄君璧的画作,仔细看他的画集和有关著作——主要是山水画和他的一生经历,认为有两点是很突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画发展 “笔墨” 山水画 画家 百年诞辰 艺术教育 用笔用墨 中和之美 刘熙载 “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