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红树小草海桐的扦插繁育技术
1
作者 王佳 李小朋 +3 位作者 佘忠明 高伟勤 童升洪 赵秀芳 《热带林业》 2024年第1期60-61,75,共3页
小草海桐为半红树蔓性小灌木,与草海桐(Scaevola taccada)相比,具有更紧凑的景观效果和较强的开发应用价值,目前面临灭绝的风险,且其繁育技术尚未见报道。文章总结了小草海桐扦插繁育的插穗制备及处理、育苗基质及苗期管理等技术要点,... 小草海桐为半红树蔓性小灌木,与草海桐(Scaevola taccada)相比,具有更紧凑的景观效果和较强的开发应用价值,目前面临灭绝的风险,且其繁育技术尚未见报道。文章总结了小草海桐扦插繁育的插穗制备及处理、育苗基质及苗期管理等技术要点,为保护小草海桐及为其他珍稀易危半红树植物的繁育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草海桐 半红树植物 扦插繁育 育苗技术
下载PDF
不同激素配比对小草海桐组培技术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高伟勤 王佳 +1 位作者 童升洪 赵秀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3期119-121,124,共4页
以半红树植物小草海桐叶片为外植体,MS为基础培养基,设计不同质量浓度浓度的6-BA、NAA和6-BA等激素,探究不同阶段小草海桐组培技术的最适宜浓度。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阶段MS+0.5 mg/L NAA+0.1 mg/L 6-BA的培养基效果最好,诱导率为82.0... 以半红树植物小草海桐叶片为外植体,MS为基础培养基,设计不同质量浓度浓度的6-BA、NAA和6-BA等激素,探究不同阶段小草海桐组培技术的最适宜浓度。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阶段MS+0.5 mg/L NAA+0.1 mg/L 6-BA的培养基效果最好,诱导率为82.01%;在不定芽的诱导阶段,MS+1.0 mg/L 6-BA的培养基效果最好,出芽率为60.42%;在生根培养过程中,MS+0.5 mg/L IAA的培养基效果最好,生根率为87.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红树 小草海桐 组织培养 激素
下载PDF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对热带珊瑚岛生理生态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童升洪 刘楠 +5 位作者 王俊 任海 蔡洪月 黄耀 刘念 简曙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4-394,共11页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是夹竹桃科的一种亚灌木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前期的试验性种植中,发现长春花对热带珊瑚岛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为了探讨长春花对热带珊瑚岛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该文以移植到热带珊瑚岛... 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是夹竹桃科的一种亚灌木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在前期的试验性种植中,发现长春花对热带珊瑚岛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为了探讨长春花对热带珊瑚岛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性,该文以移植到热带珊瑚岛的长春花和生长于海南省文昌市苗圃的长春花为研究对象,对其叶片的形态解剖结构、生理学特征、营养元素含量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与苗圃生长的长春花和其他耐胁迫的植物相比,移植到热带珊瑚岛上的长春花具有叶片厚、栅栏组织发达、比叶面积小等形态解剖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其光能吸收、水分储存和对环境资源的利用。(2)长春花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高,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性和抗胁迫能力。(3)长春花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较低,可以减少过多的光能进入叶绿体光合系统,防止过剩的光能对光合系统产生伤害。(4)热带珊瑚岛土壤养分含量低,但生长在岛上的长春花叶片的营养元素含量高,表现出很强的养分吸收和利用能力。因此,长春花对干旱、贫瘠等恶劣生境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可以作为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工具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花 生理生态适应性 热带珊瑚岛 植被恢复
下载PDF
西沙永兴岛抗风桐与海岸桐群落凋落叶分解及中型土壤动物的贡献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雅雅 饶鑫 +5 位作者 童升洪 韩晓鸽 王俊 简曙光 任海 申卫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805-8815,共11页
我国南海诸岛主要是珊瑚岛。植物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关于南海珊瑚岛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还是空白。以我国西沙群岛的优势树种抗风桐(Pisonia grandis)和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为研究对象,采用凋... 我国南海诸岛主要是珊瑚岛。植物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元素循环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关于南海珊瑚岛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还是空白。以我国西沙群岛的优势树种抗风桐(Pisonia grandis)和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分别于分解期间的第3、6、9、13和15个月取样,探究中型土壤动物对两种植物群落中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质量损失和养分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没有中型土壤动物存在的情况(0.1 mm凋落物袋)相比,分解开始后的6个月内,中型土壤动物存在(2 mm凋落物袋)使抗风桐和海岸桐凋落叶分解速率分别提高了12.3%和4.8%(P<0.05);分解6—15个月期间,中型土壤动物存在使抗风桐和海岸桐凋落叶分解速率分别提高了33.0%和12.3%(P<0.05)。中型土壤动物排除显著影响了不同分解阶段凋落叶总碳(Total carbon, TC)、总氮(Total nitrogen, TN)、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残留率变化。中型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受土壤温度显著影响(P<0.05),它们对凋落叶分解的贡献可能主要受优势类群如真螨目和寄螨目的影响。相较海岸桐,抗风桐凋落叶的分解周期更短,中型土壤动物对其的贡献更大;选用抗风桐作为南海珊瑚岛退化植被恢复或新建的先锋种对促进生态系统元素循环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中型土壤动物 珊瑚岛
下载PDF
孪花蟛蜞菊凋落物的混合促进西沙群岛优势乔木凋落物的分解
5
作者 童升洪 饶鑫 +3 位作者 王雅雅 蔡洪月 罗先真 简曙光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77-1585,共9页
孪花蟛蜞菊(Wedelia biflora)是菊科一种攀援性草本植物,目前在我国西沙群岛呈现出“入侵”态势,已危害岛上原生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安全。为探究孪花蟛蜞菊扩张后其凋落物混入对本地优势乔木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循环的影响,本研究在西沙永兴... 孪花蟛蜞菊(Wedelia biflora)是菊科一种攀援性草本植物,目前在我国西沙群岛呈现出“入侵”态势,已危害岛上原生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安全。为探究孪花蟛蜞菊扩张后其凋落物混入对本地优势乔木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循环的影响,本研究在西沙永兴岛优势乔木抗风桐(Pisonia grandis)和海岸桐(Guettarda speciosa)混交林下,采用凋落物网袋法,设置凋落物分解试验,研究孪花蟛蜞菊凋落物混入后的混合凋落物质量损失和养分循环。结果发现,相比本地优势乔木凋落物,孪花蟛蜞菊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更快,这可能是由于孪花蟛蜞菊凋落物质量较高(氮含量为12.1 g·kg^(-1),碳氮比35.0,木质素氮比10.7)所致。本地优势植物凋落物混入孪花蟛蜞菊凋落物后,混合凋落物质量提高,分解过程中的质量损失和碳、氮、磷养分元素释放均增加。结果显示,孪花蟛蜞菊的扩张,使其凋落物混入原生林中,加速了本地优势乔木凋落物的质量分解和养分释放,可能会降低西沙群岛优势乔木凋落物对土壤的减缓侵蚀作用,加速养分的淋失,影响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孪花蟛蜞菊 西沙群岛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