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种质资源抗旱力筛选的酶学指标(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童启庆 陆德彪 +1 位作者 骆耀平 须海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121-124,共4页
在夏季低湿度(RH=45%)、高温(T=40℃)和水分亏缺条件下,对102个不同抗旱性栽培品种成熟叶的三个保护性酶(即SOD,CAT和POD)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OD和胁迫指数,CAT原初活性和胁迫诱导后活性与细胞膜透性均呈极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 在夏季低湿度(RH=45%)、高温(T=40℃)和水分亏缺条件下,对102个不同抗旱性栽培品种成熟叶的三个保护性酶(即SOD,CAT和POD)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OD和胁迫指数,CAT原初活性和胁迫诱导后活性与细胞膜透性均呈极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p<0.01),0.271(p<0.01),0.247(p<0.05)和0.370(p<0.01).因此,它们可作为筛选茶树抗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结果还表明,POD原初活性和胁迫诱导后活性与抗旱性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种质资源 抗旱性 酶学指标
下载PDF
杜仲茶风味化学的研究Ⅰ 杜仲绿茶初制工艺对品质成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童启庆 董尚胜 +1 位作者 翁蔚 陈越颖 《茶叶》 2000年第1期32-34,37,共4页
对杜仲绿茶初制加工过程中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类、黄酮类、总糖量共七类物质的变化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杀青工艺对各种成分的影响最大 ;在加工过程中 ,除氨基酸基本呈增加趋势外 ,其它成分均表现出减势 ;从各工艺的不同处理... 对杜仲绿茶初制加工过程中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多酚类、黄酮类、总糖量共七类物质的变化作了研究 ,结果表明 :杀青工艺对各种成分的影响最大 ;在加工过程中 ,除氨基酸基本呈增加趋势外 ,其它成分均表现出减势 ;从各工艺的不同处理看 ,杀青 15分钟、轻揉、干燥 30分钟有利于叶绿素、氨基酸、蛋白质的保留 ,杀青 2 0分钟有利于多酚类、黄酮类保留 ,重揉对总糖量积累略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绿茶 品质成分 初制工艺 风味化学
下载PDF
唐宋时期浙江茶文化的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童启庆 《农业考古》 1997年第4期26-32,37,共8页
唐宋时期浙江茶文化的发展浙江农业大学童启庆前言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挥地之一。1974年冬,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建德县李家乡新桥村岩洞中,发现一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枚属于智人阶段的右上犬齿化石,定名为“建德人”,表... 唐宋时期浙江茶文化的发展浙江农业大学童启庆前言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挥地之一。1974年冬,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建德县李家乡新桥村岩洞中,发现一批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和一枚属于智人阶段的右上犬齿化石,定名为“建德人”,表明早在距今约五万年前左右的旧石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茶文化 唐宋时期 天台山 《茶经》 公元 天台宗 浙江省 日本茶道 茶籽 罗汉供茶
下载PDF
茶树不同排列方式对生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童启庆 骆耀平 +1 位作者 须海荣 庄晚芳 《茶叶》 1990年第3期7-11,共5页
我国从70年代起掀起了茶树矮化密植试验的热潮,事实证明,这种比常规茶园增加3~5倍密度的,以“密”为中心,配合相应其它措施的茶园能获得“早投产、早高产、早收益”的明显效果。在这些试验中,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
关键词 茶树 密植 排列方式 生物产量
下载PDF
廉美和敬 茶德永继——纪念恩师庄晚芳先生 被引量:3
5
作者 童启庆 《茶叶》 2008年第3期144-146,共3页
关键词 茶德 茶文化 新中国 科学研究 人文科学 茶学家 教育家 开拓者
下载PDF
吴觉农先生是茶人的榜样 被引量:3
6
作者 童启庆 《茶叶》 2005年第2期81-82,共2页
关键词 吴觉农 《吴觉农选集》 茶学思想 茶业 开拓创新 人生哲学
下载PDF
茶艺馆的兴起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童启庆 《农业考古》 1999年第2期61-62,共2页
关键词 茶艺馆 社会发展 茶文化 茶艺文化 社会变迁 传统美德 精神文明 茶文化活动 文化旅游 中国大陆
下载PDF
印度尼西亚茶叶生产见闻 被引量:1
8
作者 童启庆 《茶叶》 1999年第2期110-113,共4页
关键词 印度尼西亚 茶叶生产 栽培 加工 流通
下载PDF
本科专业课教学过程的优化
9
作者 童启庆 《高等农业教育》 1989年第4期28-30,共3页
从60年代后期以来,教育家们越来越多地讨论教学最优化问题,其中以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书为突出代表,取得了苏联教学法的一项新原则和新成果,并在实践中推广。但是,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大学培... 从60年代后期以来,教育家们越来越多地讨论教学最优化问题,其中以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著《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一书为突出代表,取得了苏联教学法的一项新原则和新成果,并在实践中推广。但是,我国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大学培养的人才尚不能很好适应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社会上对大学生的质量曾有“理论脱离实际”、“高分低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化问题 巴班斯基 讨论教学 本科教育 “高分低能” 教育过程 现代化建设 教学过程 优化途径 授课计划
下载PDF
7个茶树品种新梢生育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44
10
作者 骆耀平 董尚胜 +3 位作者 童启庆 夏涛 屠幼英 须海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5-28,共4页
对适制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的7个茶树品种新梢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品种间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差别甚大,高低之差达3-4倍,其中以毛蟹、龙井43和水仙三品种酶活性最高,红芽佛手酶活性最低。各品... 对适制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的7个茶树品种新梢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品种间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差别甚大,高低之差达3-4倍,其中以毛蟹、龙井43和水仙三品种酶活性最高,红芽佛手酶活性最低。各品种均表现为秋季酶活性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新梢不同叶位间的酶活性是:芽>第1叶>第2叶>第3叶>茎梗。随叶龄的增加,β-葡萄糖苷酶活性趋于增强,但有的品种开始时酶活性随叶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新梢 Β-葡萄糖苷酶 酶活性
下载PDF
利用RAPD进行茶组植物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分析 被引量:35
11
作者 陈亮 山口聪 +3 位作者 王平盛 许玫 宋维希 童启庆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4,共6页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 对张宏达系统山茶属茶组植物24种、变种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子系统学进行了RAPD分析。从冬梢中获得了高质量和高得率的基因组DNA, A260/A280平均为1.71,平均得率为331μg/g鲜重。从Operon技术公司的61个十聚体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用于茶组植物的RAPD扩增,在所扩增得到的107条可重现谱带中(平均7.1条/引物)有102条(平均6.8条/引物)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是95.3%。每个引物扩增的谱带数在211条之间,相对多态性频度在0.04—0.96之间,不过总平均多态性频度只有0.30,在0.16—0.60之间。利用RAPD标记的Nei&Li氏系数和UPGMA法构建了茶组植物分子系统树,并进行SHMM主成分分析,结果均可将茶组植物分为“五室类群”和“三室类群”两大类。在UPGMA分子系统树上,两大类下可分别再分3个和2个亚类群。同时从遗传距离探讨了一些种的亲缘关系和分子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茶组植物 遗传多样性 分子系统学 山茶属
下载PDF
贺《茶叶》创刊五十周年
12
作者 童启庆 《茶叶》 2007年第4期195-195,共1页
值此《茶叶》创刊五十周年之际,首先表示热烈的祝贺。《茶叶》杂志创办至今,在历届编委会的共同努力和茶人们的大力支持下,使刊物办得出色,从刊物内容上来说,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 值此《茶叶》创刊五十周年之际,首先表示热烈的祝贺。《茶叶》杂志创办至今,在历届编委会的共同努力和茶人们的大力支持下,使刊物办得出色,从刊物内容上来说,具有鲜明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坚持为茶产业发展服务;坚持为茶叶科学发展服务;坚持为茶文化发展服务。因此,《茶叶》在同类刊物中屡屡有较高评价,深受读者喜爱。最后,愿本刊能传承创新,日益发展,更上一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 期刊 编辑 出版
下载PDF
遮荫、有机肥对夏茶叶片内醇系香气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41
13
作者 董尚胜 骆耀平 +2 位作者 吴俊杰 屠幼英 童启庆 《茶叶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利用pNP法测定了夏茶叶内的β 葡萄糖苷酶活性 ,同时通过GC分析法测定了夏茶叶内 17种醇系香气的游离量和结合态香气量。夏茶中结合态香气总量远远高于游离香气量。遮荫及有机肥为基肥的处理均能大幅度提高夏茶叶片中 β 葡萄糖苷酶的活... 利用pNP法测定了夏茶叶内的β 葡萄糖苷酶活性 ,同时通过GC分析法测定了夏茶叶内 17种醇系香气的游离量和结合态香气量。夏茶中结合态香气总量远远高于游离香气量。遮荫及有机肥为基肥的处理均能大幅度提高夏茶叶片中 β 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其中遮荫处理的效果明显优于有机肥处理 ,且二者的效果存在着明显的叠加作用。β 葡萄糖苷酶活性高的处理游离香气量相应较高 ,而结合态香气量相应较少。遮荫及有机肥处理后 ,夏茶中芳樟醇、香叶醇等游离香气量的增加较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荫 有机肥 茶业 香气 芳樟醇 香叶醇
下载PDF
红茶萎凋发酵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 被引量:70
14
作者 夏涛 童启庆 +1 位作者 董尚胜 骆耀平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1期63-66,共4页
β─葡萄糖苷酶是将鲜叶中香气前体物质──糖苷转化为游离态香气的关键酶。对红茶萎凋、发酵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萎凋期间,酶活性是逐步增强的,其活性达鲜叶的2—2.5倍,且受萎凋温度和萎凋程度... β─葡萄糖苷酶是将鲜叶中香气前体物质──糖苷转化为游离态香气的关键酶。对红茶萎凋、发酵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在萎凋期间,酶活性是逐步增强的,其活性达鲜叶的2—2.5倍,且受萎凋温度和萎凋程度的影响;在发酵进程中,酶活性迅速下降,且发酵温度越高,其活性下降越大。因此,低温萎凋与发酵有利于酶活性的是提高和香气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萎凋 发酵 Β-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龙井茶摊放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26
15
作者 骆耀平 童启庆 +2 位作者 屠幼英 董尚胜 须海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对龙井茶鲜叶摊放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 鲜叶摊放2 小时, 酶活性就达到最高水平, 而后便逐渐下降, 品种间虽有差异, 但趋势基本一致。3 个品种摊放叶的酶活性以水古茶最高, 其次是龙井43 和鸠坑种。在温度较低(20 ... 对龙井茶鲜叶摊放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 鲜叶摊放2 小时, 酶活性就达到最高水平, 而后便逐渐下降, 品种间虽有差异, 但趋势基本一致。3 个品种摊放叶的酶活性以水古茶最高, 其次是龙井43 和鸠坑种。在温度较低(20 ℃左右) 和相对湿度较大(90% 左右) 时, 酶活性在6 ~8 小时仍保持较高水平, 而在温度较高(25 ℃) 和相对湿度较低(75 % —80 % ) 时, 摊放2 小时后, 酶活性就大幅度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因此, 要达到传统工艺上的摊放要求, 宜以低温(20 ℃以下) 高湿( 相对湿度90 % 以上) 环境下摊放为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井茶 鲜叶摊放 Β-葡萄糖苷酶 酶活性
下载PDF
山茶属8种1变种花粉形态比较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亮 童启庆 +2 位作者 高其康 束际林 虞富莲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83-188,共6页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山茶属Camelia8个种1变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山茶属植物花粉粒为中粒或大粒,多为长球形,极面观多为三裂圆形;具3孔沟,沟较细长,内孔有多种形状;表面多具网状或...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对山茶属Camelia8个种1变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山茶属植物花粉粒为中粒或大粒,多为长球形,极面观多为三裂圆形;具3孔沟,沟较细长,内孔有多种形状;表面多具网状或拟网状纹饰,网眼和网脊的大小、形状在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本属植物花粉形态较为一致,表明是一个自然类群。茶组植物花粉形态是从表面较光滑的小穴网状类型向较为突起的网状演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属 花粉形态 演化 分类
下载PDF
关于茶组植物分类与演化的讨论 被引量:106
17
作者 陈亮 虞富莲 童启庆 《茶叶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9-94,共6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组植物形态学、细胞学和化学分类的研究现状 ,评述了主要分类系统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根据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多年系统研究和对原产地茶树特征和特性的全面考察 ,以子房室数、花柱分裂数和子房茸... 本文简要介绍了茶组植物形态学、细胞学和化学分类的研究现状 ,评述了主要分类系统的合理性与不足之处。作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 ,根据对茶树种质资源的多年系统研究和对原产地茶树特征和特性的全面考察 ,以子房室数、花柱分裂数和子房茸毛的有无为主要依据 ,结合花冠大小及树型、枝叶等的形态特征提出关于茶组植物分类的讨论 ,即将茶组植物分为大厂茶CamelliatachangensisF S Zhang、厚轴茶C crassicolumnaChang、大理茶C taliensis (W W Smith)Melchior、秃房茶C gymnogynaChang和茶C sinensis (L )O Kuntze等 5个种 ,在茶下分茶C sinensisvar sinensis、普洱茶C sinensisvar assamica (Masters)Kitamura、白毛茶C sinensisvar pubilimbaChang等 3个变种。列出了茶组植物分种检索表 ,描述了每个种、变种的主要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组 系统分类 演化 植物分类
下载PDF
龙井茶叶加工过程中醇系香气释放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屠幼英 童启庆 +2 位作者 骆耀平 董尚胜 须海荣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5-535,共1页
关键词 龙井茶 加工过程 中醇系香气 释放
下载PDF
茶叶生产经营规模对经济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苏祝成 童启庆 扬义群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60,共4页
对不同规模茶场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 ,茶叶生产不具有规模经济特点 ,但因生产茶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90年代手工茶类发展使“挨家挨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应运而生 ,从而导致茶叶生产经营规模继 80年代以后进一步趋小 ,妨碍了茶产业发展... 对不同规模茶场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表明 ,茶叶生产不具有规模经济特点 ,但因生产茶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90年代手工茶类发展使“挨家挨户”的小农生产方式应运而生 ,从而导致茶叶生产经营规模继 80年代以后进一步趋小 ,妨碍了茶产业发展。我国茶产业要参与国际竞争 ,迫切需要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技术创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生产 经营规模 经济绩效 产业发展
下载PDF
绿茶活性成分在酵母发酵过程中的代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暄 屠幼英 +2 位作者 童启庆 陈利燕 林智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6-69,共4页
通过对绿茶发酵过程中还原糖、茶多酚、儿茶素及有机酸的检测,以及对pH、糖度的分析,发现在发酵开始的12-24 h多酚和表型儿茶素含量迅速下降,菌体中儿茶素积累增加,部分儿茶素被酵母吸收利用;在发酵过程中几种有机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 通过对绿茶发酵过程中还原糖、茶多酚、儿茶素及有机酸的检测,以及对pH、糖度的分析,发现在发酵开始的12-24 h多酚和表型儿茶素含量迅速下降,菌体中儿茶素积累增加,部分儿茶素被酵母吸收利用;在发酵过程中几种有机酸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糖和pH随发酵的进行而下降,还原糖的含量在48 h前均显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茶 活性成分 酵母发酵过程中 代谢动力学 茶叶发酵饮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