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值法的中国省域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根 杨庆媛 +3 位作者 马寅华 罗明 陈展图 童小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3-228,共6页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内涵及其影响因素,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模型...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是改善农田生态系统、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耕地资源生态安全内涵及其影响因素,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17个指标,构建了耕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全国省域单位2005—2014年的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划分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结果表明:近10年来全国总体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由"临界安全"逐步转变为"较不安全",耕地生态安全指数整体呈波动下降态势,耕地生态安全朝逆向演化的方向发展。北京市、上海市近10年耕地生态安全相对稳定,且基本处于"较安全"等级;2006—2014年天津市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经历"较安全—临界安全"的变化,但在2012年后有明显提升;2006—2014年吉林、黑龙江耕地生态安全明显呈下降态势,大致经历了"临界安全—较不安全—临界安全"的演变历程;近10年江苏、浙江、新疆、西藏、内蒙古、海南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相对稳定,处于"临界安全";云南、贵州、广西地区耕地生态安全指数呈波动上升趋势,但也处于"不安全"等级;其他地区近10年耕地生态安全总体上虽然小有波动,但一直处于"较不安全"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生态安全 安全等级 熵值法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大学校园生态景观水体的污染原因及治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琳 童小容 +1 位作者 罗刚 况又莉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第23期94-95,共2页
我国高校普遍选择建造生态景观水体来改善校园人居环境,但由于对水体的保护及治理措施尚不完善,生态景观水体在复杂的外界条件影响下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文章选取西南大学崇德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自然环境和水质现状,探究了造成崇... 我国高校普遍选择建造生态景观水体来改善校园人居环境,但由于对水体的保护及治理措施尚不完善,生态景观水体在复杂的外界条件影响下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文章选取西南大学崇德湖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自然环境和水质现状,探究了造成崇德湖水质污染的原因,从而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水污染预防及治理措施,以解决校园景观文化建设中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校园 生态景观 水体污染 污染治理 西南大学 崇德湖
下载PDF
大学校园人工水体的地球化学昼夜演变过程研究——以西南大学崇德湖为例
3
作者 张琳 况又莉 +2 位作者 杜伟 童小容 罗刚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第21期17-18,共2页
校园人工水体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相关研究,从科学的角度规划水体景观,能极大地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高校形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研究人工水体地球化学的昼夜演变过程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人工水体的存储... 校园人工水体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相关研究,从科学的角度规划水体景观,能极大地改善校园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升高校形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研究人工水体地球化学的昼夜演变过程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人工水体的存储过程、运移规律及动态变化特征,能更好地掌握外界环境输入的污染物对人工水体系统的影响。该文以西南大学崇德湖为例,采用多指标高分辨率在线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取崇德湖水体的物理化学指标,对人工水体地球化学的昼夜演变过程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水体 地球化学 昼夜演变过程 西南大学崇德湖
下载PDF
休耕地管护中利益主体的博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亚男 杨庆媛 童小容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9-56,共8页
休耕地管护是休耕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不同休耕地管护主体的利益诉求,建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协调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可以为优化休耕地管护政策献计献策.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管护方、农民之间的博弈均衡取决于休耕管护收益... 休耕地管护是休耕制度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不同休耕地管护主体的利益诉求,建立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协调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可以为优化休耕地管护政策献计献策.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管护方、农民之间的博弈均衡取决于休耕管护收益、机会成本、罚金等参数的大小比较;这些参数的大小受中央及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度以及管护方和农民管护意识的影响.提高休耕管护的质量应建立更加完善的休耕地管护监管制度;积极引导农民参与休耕地管护工作;建立管护方与休耕地的直接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耕地管护 利益主体 博弈分析 行为选择 对策建议
下载PDF
春季生物作用对山地岩溶池水地球化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于正良 杨平恒 +4 位作者 赵瑞一 李林立 张琳 童小容 罗刚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63-1269,共7页
岩溶水文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使得岩溶区水质存在昼夜、小时甚至分钟等尺度的变化.许多地表水体都会经历pH值、溶解性气体、微量元素以及其他水化学指标的昼夜变化.重庆金佛山水房泉及受其补给的水池地处海拔2050m的山地岩溶区... 岩溶水文系统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使得岩溶区水质存在昼夜、小时甚至分钟等尺度的变化.许多地表水体都会经历pH值、溶解性气体、微量元素以及其他水化学指标的昼夜变化.重庆金佛山水房泉及受其补给的水池地处海拔2050m的山地岩溶区,具有温带气候特征.通过对水房泉泉水(以下简称泉水)及水池进行为期3d的昼夜监测,以期探究春季生物作用对岩溶池水地球化学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昼夜时间尺度上,泉水地球化学指标基本稳定,未表现出昼夜变化,池水地球化学指标化学表现出了昼夜波动,但水温、溶解氧、pH值、电导率等物理化学指标昼夜变化幅度较小.在不同的天气条件下,水温、溶解氧、Cl^-等昼夜变化幅度存在差别;池水二氧化碳分压(pCO2)、Ca^2+、DIC白天降低、晚上升高,方解石饱和指数(SIc)相反;这些指标的变化受控于温度、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通过亨利常数的计算,发现水温变化对pCO2变化的影响仅占0.79%~10.01%,水温、碳酸盐岩沉淀等物理因素对DIC损失量的贡献率为39%,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贡献率为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作用 春季 山地 岩溶池水 地球化学 昼夜尺度 金佛山
原文传递
重庆市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童小容 杨庆媛 毕国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81-2495,共15页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特征,可以为将来的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转移方向、利用程度3个方面定量分析了重... 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时空特征,可以为将来的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期土地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转移方向、利用程度3个方面定量分析了重庆市2000~201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持续减少,且耕地减少速度呈增大趋势,主要减少区域分布在主城及周边区县;林地、水域和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区县之间各类土地利用变化的相对速率差异较大,其中草地的相对变化率相差最大,其次为水域、耕地和林地。耕地变化最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主城区,城乡建设用地在各区县均有较大变化;水域发生较大变化的区县均与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关。(3)重庆市在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最剧烈,随后朝着越来越稳定的方向发展;区县间土地利用变化剧烈程度差异明显,但这种差异朝着缩小的方向发展。(4)渝东北、东南区域耕地、林地、草地之间转换活跃,但活跃度随时间后移递减;耕地一直是其他地类最主要的转入来源之一,城乡建设用地越来越成为其他地类的主要转出方向。(5)重庆市土地利用水平总体上处于发展期,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布格局基本上保持不变,但差异明显,越往东北、东南区域,土地利用程度越低;全市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的分布格局呈现为以渝中区为核心从内到外依次为"弱变化——剧烈变化——较强变化——较弱变化"的圈层扩展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阶段特征 空间差异 重庆市
原文传递
轮作休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展图 杨庆媛 童小容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25,共6页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突出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农业生产成本抬升等,制约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在推进宏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我国农业供给...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突出的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土地资源过度利用、农业生产成本抬升等,制约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竞争力的提高。在推进宏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推进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必然。实行耕地轮作休耕是我国面对土地利用和国内外粮食市场新变化而做出的一项新的制度安排。耕地轮作休耕不仅仅局限于耕地利用本身,而是涉及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既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缓解我国突出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回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渊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并提出轮作休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轮作休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路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