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树叶凋落物在受酸性矿山废水污染溪流中的分解 被引量:11
1
作者 童晓立 颜玲 +4 位作者 赵颖 林初夏 韩翠香 刘若思 刘丽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033-4038,共6页
为了解华南地区酸性矿山废水对溪流中树叶分解的影响,在广东省大宝山矿区附近的1条受酸性矿山废水污染(pH值为2.7—3.4且富含多种重金属元素)的3级溪流中,利用2种孔径(5ram的网袋和0.1ram的布袋)的分解网袋对2种树叶(人面子... 为了解华南地区酸性矿山废水对溪流中树叶分解的影响,在广东省大宝山矿区附近的1条受酸性矿山废水污染(pH值为2.7—3.4且富含多种重金属元素)的3级溪流中,利用2种孔径(5ram的网袋和0.1ram的布袋)的分解网袋对2种树叶(人面子和蒲桃)进行了为期101d的树叶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人面子树叶网袋和布袋中的树叶干重剩余率分别为39%和48%,而蒲桃树叶网袋和布袋中的干重剩余率仍保持较高的水平,分别为61%和70%。根据指数衰减模型计算出树叶分解的半衰期,人面子树叶在网袋和布袋中的分解半衰期分别为57d和69d,而蒲桃树叶则分别为14-4d和217d。蒲桃树叶的分解速率明显比人面子树叶慢。在网袋中定殖的底栖动物主要是集食者,其中优势类群为摇蚊幼虫,占底栖动物个体总数的99%。摇蚊种群在网袋中的数量波动对2种树叶分解速率的影响并不明显。结果表明,受酸性矿山废水的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大为减少。同时由于各种金属氧化物在树叶表面的不断沉淀,使树叶处于缺氧状态,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导致树叶分解速率大为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酸性矿山废水 树叶分解 底栖动物
下载PDF
利用水生昆虫评价南昆山溪流的水质 被引量:40
2
作者 童晓立 胡慧建 陈思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6-10,共5页
1994年9月,在南昆山溪流上设置3个样点,用综合定性取样法,共采获水生昆虫8目,41科,67属,104种,共计955头。其中:毛翅目12科,17属,30种;蜉蝣目9科,18属,30种;翅目2科,8属,12种;蜻蜒目... 1994年9月,在南昆山溪流上设置3个样点,用综合定性取样法,共采获水生昆虫8目,41科,67属,104种,共计955头。其中:毛翅目12科,17属,30种;蜉蝣目9科,18属,30种;翅目2科,8属,12种;蜻蜒目8科,12属,14种;双翅目4科,4属,9种;鞘翅目3科,4属,4种;半翅目2科,2属,2种;广翅目1科,2属,3种。利用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EPT种类丰富度,生物指数和科级水平生物指数等4种评价方法评价3样点的水质,结果表明3样点的水质均为清洁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昆虫 水质 生物学评价
下载PDF
中国管蓟马亚科(Phlaeothripinae)菌食性蓟马种类简记(缨翅目:管蓟马科) 被引量:8
3
作者 童晓立 张维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3期58-60,共3页
本文着重记述中国管蓟马亚科菌食性种类及其分布,该亚科菌食性种类在中国发现有18属46种,其中6属和11种为中国新记录。绝大多数种类系作者采自南方林区枯枝落叶层。有者系根据文章记录,作者未采获标本。
关键词 菌食性 蓟马 管蓟马亚科
下载PDF
中国梳蓟马属一新种记述(缨翅目:蓟马科) 被引量:2
4
作者 童晓立 张维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4期48-51,共4页
本文记述了在湖北神农架山区杂草上采获的梳蓟马属(Cte(?)ips)一新种,滑背梳蓟马Cie(?)hrips leic(?)tus,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本新种与产自日本的C.(?)Haga & Okajima的雌虫颇相似,但前者头较短,头长与头宽之比为0.... 本文记述了在湖北神农架山区杂草上采获的梳蓟马属(Cte(?)ips)一新种,滑背梳蓟马Cie(?)hrips leic(?)tus,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本新种与产自日本的C.(?)Haga & Okajima的雌虫颇相似,但前者头较短,头长与头宽之比为0.85,而后者为1.02;复眼后面不收缩;长翅型,前翅前缘鬃具29根,上脉鬃23—24根,下脉鬃18—19根,本种又与C.(?)Chen(产自台湾)的雄虫相似,但本种的前胸背板光滑,腹部第LX背板无锥状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缨翅目 蓟马科 滑背梳蓟马
下载PDF
中国扁角纹蓟马属—新种记述(缨翅目:纹蓟马科) 被引量:1
5
作者 童晓立 张维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39-41,共3页
记述了纹蓟马科扁角纹蓟马属(Mymarothrips)—新种,黄脊扁角纹蓟马(Mymarothripsflavidonotu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扁角纹蓟马属是一个小属,目前全世界... 记述了纹蓟马科扁角纹蓟马属(Mymarothrips)—新种,黄脊扁角纹蓟马(Mymarothripsflavidonotus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扁角纹蓟马属是一个小属,目前全世界已有记录的仅3种,本新种的主要特征是:触角9节,黑褐色;第3~7节扁平,且每一节的端部具有一圈细带状的感觉器。前翅基部收缩,端部膨大,呈喇叭状。腹部黑褐色,基部收缩。本新种与产自非洲的M.ritchianusBagnall外表相似,但后者的腹部为橙黄色;触角第5和第6节有一条臂状感觉器从端部伸向各节的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脊扁角纹蓟马 新种 缨翅目 纹蓟马科
下载PDF
介绍一种利用水生昆虫野外快速评价水质的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童晓立 《昆虫知识》 CAS CSCD 1995年第5期306-306,319,共2页
关键词 水生昆虫学 水质评价
下载PDF
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Caenis from Hong Kong, China (Ephemeroptera: Caenidae) 被引量:1
7
作者 童晓立 David DUDGEON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2-238,共7页
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Caenis (Ephemeroptera, Caenidae), Caenis aspera sp nov , Caenis bicornis sp nov and Caenis lubrica sp nov , are described from Hong Kong, China. All type specimens... Three new species of the genus Caenis (Ephemeroptera, Caenidae), Caenis aspera sp nov , Caenis bicornis sp nov and Caenis lubrica sp nov , are described from Hong Kong, China. All type specimens are deposited in the Insect Collection of Department of Entomolog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EMEROPTERA CAENIDAE Caenis New species China Hong Kong
下载PDF
中国扁蜉科二新种记述(昆虫纲,蜉蝣目)(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童晓立 David DUDGEON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69-473,共5页
记述采自中国香港的蜉蝣目扁蜉科 2新种。根据稚虫和成虫的形态特征 ,详细描述了中国新纪录属康扁蜉属Compsoneuria 1新种 :大埔康扁蜉Compsoneuriataipokauensissp .nov.。该新种的成虫标本由稚虫在实验室内饲养而成。根据稚虫形态特... 记述采自中国香港的蜉蝣目扁蜉科 2新种。根据稚虫和成虫的形态特征 ,详细描述了中国新纪录属康扁蜉属Compsoneuria 1新种 :大埔康扁蜉Compsoneuriataipokauensissp .nov.。该新种的成虫标本由稚虫在实验室内饲养而成。根据稚虫形态特征 ,详细描述了高翔蜉属 1新种 :箭鬃高翔蜉Epeorussagittatussp .no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扁蜉科 新种 昆虫纲 蜉蝣目
下载PDF
短须滑爪蜉成虫的首次描述及其稚虫的重新描述 (蜉蝣目 ,四节蜉科 )(英文)
9
作者 童晓立 David DUDGEON W. P. McCAFFERTY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9-672,共4页
首次描述了采自中国香港的短须滑爪蜉Cloeodeslongisetosus (BraaschandSold偄n)的成虫形态及重新描述了该种的稚虫形态。所有成虫标本由稚虫在实验室内饲养而成。对于短须滑爪蜉稚虫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种在滑爪蜉属Cloeodes中的地... 首次描述了采自中国香港的短须滑爪蜉Cloeodeslongisetosus (BraaschandSold偄n)的成虫形态及重新描述了该种的稚虫形态。所有成虫标本由稚虫在实验室内饲养而成。对于短须滑爪蜉稚虫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种在滑爪蜉属Cloeodes中的地位。短须滑爪蜉的稚虫与同属其它种类的主要区别是下颚须极短。短须滑爪蜉雄性成虫外生殖器的尾铗基部具有一块近长方形的突起 ,这一特征在同属其它已知成虫中是很独特的。这也表明类似这种特征在滑爪蜉属中也许存在或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蜉蝣 短须滑爪蜉 成虫描述 稚虫描述 香港
下载PDF
水稻品种中抗褐飞虱抗原次生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38
10
作者 赵颖 黄凤宽 +2 位作者 童晓立 凌冰 庞雄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2161-2164,共4页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 ,研究了 130份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样品(2 6个品种 )中 13个次生物质含量 (峰面积 )的差异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建立了水稻品种抗性级别的预测模型 :Y =3 4 5 93- 0 0 2 4...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 (HPLC)技术 ,研究了 130份对褐飞虱生物型Ⅱ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水稻样品(2 6个品种 )中 13个次生物质含量 (峰面积 )的差异 ;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建立了水稻品种抗性级别的预测模型 :Y =3 4 5 93- 0 0 2 4 91X1+0 0 84 75X2 - 0 0 4 2 2 7X8+0 1174X12 .结果表明 ,水稻的抗性水平与峰面积值之间极显著相关 (r2 =0 84 ,P <0 0 1) ,峰 1、峰 2、峰 8、峰 12对应的次生化合物是影响水稻对褐飞虱生物型Ⅱ抗性水平的主要抗原次生化合物 ;水稻品种中起抗虫作用的抗原次生物质不止一种 ,而是几种的组合 ,而且它们对水稻抗虫性的贡献权重是不完全相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次生物质 水稻 抗虫育种 高效液相色谱 褐飞虱
下载PDF
广州长岗山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被引量:23
11
作者 王军 姚海元 +2 位作者 麦俊伟 张维球 童晓立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8-413,共6页
为了解华南地区城市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对广州市长岗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为期1年的逐月采样调查,共采获凋落物土壤动物21817头,隶属于3门9纲22类群,其中蜱螨目和弹尾目为优势类群,二者... 为了解华南地区城市森林凋落物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季节变化,对广州市长岗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凋落物层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为期1年的逐月采样调查,共采获凋落物土壤动物21817头,隶属于3门9纲22类群,其中蜱螨目和弹尾目为优势类群,二者占全年土壤动物个体总数的70.3%;蠕形马陆亚纲、等足目、蜘蛛目、缨翅目、鞘翅目、膜翅目、鳞翅目幼虫和双翅目幼虫为常见类群,它们的个体数占全年土壤动物总个体数的27.0%。这些主要类群的相对多度和密度随采样季节而改变并与凋落物的湿度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蜱螨目的密度高峰期出现在降雨量最多的5—8月;弹尾目的密度高峰出现在2—7月;缨翅目的密度高峰在8—12月,凋落物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使缨翅目密度降低;鞘翅目的密度高峰分别出现在5—8月、11月和翌年2月,而蠕形马陆亚纲的密度高峰期集中在5—6月,而其余月份的密度维持在低水平。蜱螨目(A)和弹尾目(C)个体数之比的大小不一定能反映同一气候带土壤动物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因为即使在同一地点,不同的采样时间也会造成A/C值差异悬殊。保留城市森林凋落物对提高城市森林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凋落物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下载PDF
普通大蓟马在海南豇豆上的空间分布型 被引量:45
12
作者 范咏梅 童晓立 +4 位作者 高良举 王萌 柳志强 张宇 杨叶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7-743,共7页
经采样鉴定,为害海南豇豆的蓟马为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rall),本文利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和Lwao m*/m回归法对该害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豇豆中普通大蓟马种群在垂直空间、水平... 经采样鉴定,为害海南豇豆的蓟马为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rall),本文利用6种空间分布型聚集度指标、Taylor的幂法则和Lwao m*/m回归法对该害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豇豆中普通大蓟马种群在垂直空间、水平空间均呈聚集分布,而且均符合负二项分布,且种群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该结果对研究蓟马在豇豆上的分布为害规律、制定有效防控策略等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豇豆 普通大蓟马 田间分布型
下载PDF
广东横石水河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1
13
作者 迟国梁 赵颖 +2 位作者 官昭瑛 王建武 童晓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36-2845,共10页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横石水河流域14个样点中的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物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在90%以上,说明大型底栖动物在横石水河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化学需氧... 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横石水河流域14个样点中的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水期和丰水期的物种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在90%以上,说明大型底栖动物在横石水河的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化学需氧量(COD)和pH值是影响枯水期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两个主要因子,浊度和重金属Cu、Pb浓度对大型底栖动物分布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丰水期,重金属Cu、Pb浓度和pH值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的关键因子。从种类水平看,耐污种类如蠓类、摇蚊和大蚊的丰富度与COD和重金属浓度的环境轴呈正相关,而敏感种类如腹足纲、毛翅目以及蜉蝣目昆虫与COD和重金属浓度的环境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环境因子 典范对应分析 酸性矿山废水 横石水河
下载PDF
大宝山矿水外排的环境影响:Ⅰ.下游水生生态系统 被引量:49
14
作者 吴永贵 林初夏 +5 位作者 童晓立 卢文洲 朱丽霞 储诚兴 颜玲 徐颂军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5-168,共4页
通过水质生物检测、理化分析及野外水生大型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实地调查等综合方法,就广东大宝山矿区南侧拦泥库溢出的酸性矿水对下游横石水河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宝山矿区拦泥库溢出的酸性矿水对隆线溞具有较强的... 通过水质生物检测、理化分析及野外水生大型无脊椎动物多样性实地调查等综合方法,就广东大宝山矿区南侧拦泥库溢出的酸性矿水对下游横石水河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宝山矿区拦泥库溢出的酸性矿水对隆线溞具有较强的急性生物毒性,酸性矿水24 h,48 h及96 h对水溞的半致死体积分数LC50分别为13.55%、10.30%、6.20%;安全体积分数为0.06%.通过在暴雨期间对拦泥库上游洪水的各项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拦泥库溢出的酸性矿水pH值可低至2.15,其中铁及重金属的质量浓度分别为:铁216.79 mg/L、锌73.23 mg/L、铜32.63 mg/L、铅1.82 mg/L、镉0.87 mg/L.在尾矿坝下游3.5 km处,重金属质量浓度分别为:铁51.63 mg/L、锌2.83 mg/L、铜1.64 mg/L、铅2.67 mg/L、镉0.1 mg/L和锰20.50 mg/L.从矿水排放口到受矿水影响的下游50 km范围内,河水pH的变化幅度为3.36~7.42.大型无脊椎动物多样性的调查显示,从尾矿坝到受矿水影响的下游25 km范围内,未发现任何底栖动物,而在横石水河上游未受矿水影响的对照点中至少有36种底栖动物存在.可见由大宝山矿区排出的酸性矿水对下游溪流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水外排 生物检测 急性毒性 重金属 大型无脊椎动物
下载PDF
广东大宝山矿区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治理途径探讨 被引量:70
15
作者 林初夏 龙新宪 +2 位作者 童晓立 徐颂军 章家恩 《生态科学》 CSCD 2003年第3期205-208,共4页
根据对广东大宝山矿区的实地调查、测试和所采集土、水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对该区生态环境退化和向下游排放污染物现状进行报道。矿坑似乎是大宝山矿最重要的污染源地,据有限土壤样品分析结果推算,当其所含无机还原态硫彻底氧化后,平均... 根据对广东大宝山矿区的实地调查、测试和所采集土、水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对该区生态环境退化和向下游排放污染物现状进行报道。矿坑似乎是大宝山矿最重要的污染源地,据有限土壤样品分析结果推算,当其所含无机还原态硫彻底氧化后,平均1 t矿坑表土可产出207 kg浓硫酸。大部分矿坑表土和排土场废土已经历不同程度的酸化。实验室模拟试验显示:5 g强烈酸化的矿坑表土在接力水提条件下可产出超过750 mL的酸性“矿水”(pH<3.9)。实测数据表明:排入翁江支流的矿水,其酸度大大超过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大多数重金属元素的浓度也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最高允许值。从技术的角度来看,对大宝山矿区生态环境退化和向下游排放污染物状况的治理,宜采用环境地球化学工程与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酸性硫酸盐土 金属硫化物 生态环境退化 生态治理
下载PDF
粤北地区溪流中的树叶分解及大型底栖动物功能摄食群 被引量:21
16
作者 颜玲 赵颖 +1 位作者 韩翠香 童晓立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573-2579,共7页
利用2种孔径(5mm的塑料网袋和0.1mm的布袋)的分解网袋对2种树叶在广东北部的横石水河的3级溪流中,进行了为期101d的树叶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人面子树叶在网袋和布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247d-1和0.0151d-1;而蒲桃树叶的分解速率则分别为... 利用2种孔径(5mm的塑料网袋和0.1mm的布袋)的分解网袋对2种树叶在广东北部的横石水河的3级溪流中,进行了为期101d的树叶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人面子树叶在网袋和布袋中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0247d-1和0.0151d-1;而蒲桃树叶的分解速率则分别为0.0108d-1和0.0095d-1.说明2种树叶在布袋中的分解速率均比网袋慢,且人面子树叶的分解速率比蒲桃树叶快.定殖在2种树叶网袋中的功能摄食群以刮食者的比例最高(36%),其次是集食者(33%)和捕食者(25%),撕食者的比例最低(6%).在实验中后期,人面子树叶上的底栖动物个体总数、优势类群数和密度显著高于蒲桃树叶.说明在亚热带地区的中等级别的溪流中,由于撕食者种类减少,刮食者的类群数及密度对树叶分解速率具有显著影响.对微生物活动的抑制作用和对底栖动物取食的驱避作用使富含单宁成分的蒲桃树叶的分解速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分解 大型底栖动物 功能摄食群
下载PDF
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李志伟 童晓立 +2 位作者 张维球 谢国忠 戴克元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0-84,共5页
调查、研究了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之间过渡地带的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群落多样性.共采获土壤无脊椎动物20045头,分别隶属于3门9纲25目89科(包括小蚓类、螺类和蜱螨类等).其中,蜱螨目占捕获总量的66 0%,弹尾目(主要... 调查、研究了地处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之间过渡地带的石门台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无脊椎动物的群落多样性.共采获土壤无脊椎动物20045头,分别隶属于3门9纲25目89科(包括小蚓类、螺类和蜱螨类等).其中,蜱螨目占捕获总量的66 0%,弹尾目(主要为等节跳科、长角跳科、棘跳科和疣跳科)占捕获总量的13 7%,为该保护区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缨翅目(管蓟马科)和膜翅目(主要为蚁科)为该地区的常见类群,分别占捕获总量的6 8%和5 8%.利用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密度 类群指数比较2种不同林分的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的结果表明,石门台自然保护区天然常绿阔叶林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群落多样性远高于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人工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石门台自然保护区 森林土壤 无脊椎动物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大宝山矿水外排的环境影响:Ⅲ.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20
18
作者 林初夏 黄少伟 +5 位作者 童晓立 卢文洲 谭志远 吴永贵 聂呈荣 徐颂军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3-177,共5页
大宝山外排酸性矿水对下游水生生态系统及周边农村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并可能已危及当地人民的健康。文章根据大宝山矿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大宝山矿区及周围地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途径进行探讨,提出:(1)必须走... 大宝山外排酸性矿水对下游水生生态系统及周边农村地区农业生态系统带来严重影响,并可能已危及当地人民的健康。文章根据大宝山矿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大宝山矿区及周围地区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途径进行探讨,提出:(1)必须走系统整治的路径才能做到既治标又治本;(2)治理污染源是整个治理方案的关键环节;(3)为了使深受污染之害的矿区周边人民尽快脱离危险,近期最迫切的治理地段是受矿水严重污染的农田,尤其是重污染区-上坝村;(4)在治理方法上,必须将化学治理、生物治理与工程治理相结合;(5)为了更好地实施各项治理工程,可考虑运用经济杠杆,以便有效地筹集足够的矿山治理资金;(6)着眼于未来更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建立水质的生物预警系统;(7)目前制约大宝山矿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瓶颈之一是缺乏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效低投入治理技术,政府应考虑提供研究经费支持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以便能加快治理的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矿水外排 生态退化 环境污染 治理 对策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褐飞虱不同生物型抗性的HPLC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颖 黄凤宽 +1 位作者 童晓立 庞雄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2-55,共4页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对褐飞虱2种生物型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2类水稻品种中的13个次生化合物色谱峰的差异,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别建立了水稻品种对褐飞虱2种生物型的抗性级别与这些次生化合物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被测的1... 借助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了对褐飞虱2种生物型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2类水稻品种中的13个次生化合物色谱峰的差异,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别建立了水稻品种对褐飞虱2种生物型的抗性级别与这些次生化合物含量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被测的13个组分中,峰1、峰2、峰8、峰12是影响水稻对褐飞虱生物型II抗性水平的主要抗原次生化合物;峰3、峰4、峰5、峰9、峰11、峰12则是水稻抗褐飞虱孟加拉型的主要抗原次生化合物.提出了以抗原次生物质为标记的快速分析、鉴定、预测水稻对褐飞虱生物型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生物型 高效液相色谱 抗性品种
下载PDF
外来植物凋落物分解对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摄食功能群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官昭瑛 何莹 +2 位作者 安玉蓉 蔡吉花 童晓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28-2835,共8页
在亚热带地区一条2级溪流中比较了本地植物(红锥和薏米)和外来植物(托里桉和马缨丹)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底栖动物定殖及其摄食功能群的组成。结果显示,本地植物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为:0.020 d-1(红锥)和0.056 d-1(薏米),外来树叶的分解速率... 在亚热带地区一条2级溪流中比较了本地植物(红锥和薏米)和外来植物(托里桉和马缨丹)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及底栖动物定殖及其摄食功能群的组成。结果显示,本地植物凋落物的分解速率为:0.020 d-1(红锥)和0.056 d-1(薏米),外来树叶的分解速率则为:0.038 d-1(托里桉)和0.041 d-1(马缨丹),它们均属于快速分解组。定殖在外来和本地树叶凋落物上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分别为21种和24种。在外来和本地树叶上定殖的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从大型底栖动物摄食功能群的比例来看,定殖在本地凋落物上的集食者的比例最高(73.5%),其次是撕食者(10.9%)和捕食者(8.7%),刮食者(6.8%)的比例最低,在外来凋落物上,摄食功能群的比例分别为集食者(67.6%)、撕食者(13.9%)、刮食者(12.1%)和捕食者(6.1%),两者相比,底栖动物的摄食功能群均以集食者和撕食者为主,在组成比例上并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2种外来植物凋落物分解对底栖动物多样性及其摄食功能群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底栖动物 摄食功能群 树叶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