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提高观众欣赏水平 促进粤剧革新
被引量:
1
1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3年第6期30-32,共3页
繁荣粤剧演出市场,观众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观众欣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粤剧革新的步子。当今的粤剧观众,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堪称为“老戏骨”的老观众,他们看了多年粤剧,对粤剧有着深厚的感情,其中有一部分则属于老...
繁荣粤剧演出市场,观众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观众欣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粤剧革新的步子。当今的粤剧观众,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堪称为“老戏骨”的老观众,他们看了多年粤剧,对粤剧有着深厚的感情,其中有一部分则属于老一辈的追星族,这部分人除了热衷于看戏,还乐于去捧角,有的还当上某些名角的契爷、契妈第二类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农村观众,他们把看“大戏”当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娱乐,每当逢年过节,都乐于为粤剧演出提供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观众欣赏
革新
演出市场
欣赏习惯
欣赏能力
水平
农村
追星族
剧目
原文传递
芝麻开花节节高——梁淑卿素描
2
作者
童望粤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38,共2页
芝麻开花节节高—梁淑卿素描●童望粤梁淑卿是以“芝麻新星”这一新奇独特的称号脱颖而出的。80年代初,她在随团赴香港演出时获得一次难得的机遇,在《红楼二尤》一剧中破格扮演了王熙凤。决策者们做出这个决定,自然是因为对她内在...
芝麻开花节节高—梁淑卿素描●童望粤梁淑卿是以“芝麻新星”这一新奇独特的称号脱颖而出的。80年代初,她在随团赴香港演出时获得一次难得的机遇,在《红楼二尤》一剧中破格扮演了王熙凤。决策者们做出这个决定,自然是因为对她内在的艺术潜质有着充分的信心,所以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性格
阎惜姣
潘金莲
文艺为人民服务
观众
李煜
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
表演节奏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号称“救火队”的编剧——记粤剧编剧家潘邦榛
3
作者
童望粤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9-50,共2页
当今粤剧艺坛上,有一位锲而不舍、硕果累累的笔耕者,他,就是广东粤剧院的中年编剧、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潘邦榛。(一) 潘邦榛身材瘦小,文质彬彬,却有一个威风凛凛的外号——“救火队”,因为他经常利用手中的笔,及时地为粤剧和广东曲艺界提...
当今粤剧艺坛上,有一位锲而不舍、硕果累累的笔耕者,他,就是广东粤剧院的中年编剧、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潘邦榛。(一) 潘邦榛身材瘦小,文质彬彬,却有一个威风凛凛的外号——“救火队”,因为他经常利用手中的笔,及时地为粤剧和广东曲艺界提供新作的剧本和粤曲,以解燃眉之急。20多年来,他坚守在戏剧阵地上,锲而不舍,辛勤笔耕,旺盛的创作热情在同行中是数一数二的。他一共创作、移植粤剧剧本50多个,创作粤曲230多首,撰写有关戏剧研究及评论文章近300篇,参与策划编写电视节目10多个;最近,他还和老一辈编剧家杨子静合编了一本词目丰富,可供人们依韵找词的工具书《广州话分韵词林》(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为粤剧、曲艺的写作和方言教学提供了方便。潘邦榛善于挖掘地方题材,岭南大地的一些历史人物,风物传说,民情世态,都曾被他通过戏曲手段在舞台上一展风采。他曾与编剧家刘南之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粤剧院
粤曲
曲艺创作
创作热情
戏剧研究
词林
风物传说
广州话
依韵
电视节目
原文传递
深圳粤剧团,我将对你刮目相看!
4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1年第5期42-42,共1页
粤剧仍在低谷中挣扎,它的生死存亡,有待于各剧团奋力拼搏,而勇于改革、多出精品,当为其中使之生存下去的关键。现实的竞争是残酷的,当中难免会出现失败者,也有成功者,笔者虽是个行外人,却时加关注这些竞争的动向,在观"战"多...
粤剧仍在低谷中挣扎,它的生死存亡,有待于各剧团奋力拼搏,而勇于改革、多出精品,当为其中使之生存下去的关键。现实的竞争是残酷的,当中难免会出现失败者,也有成功者,笔者虽是个行外人,却时加关注这些竞争的动向,在观"战"多年之后,不禁从内心发出赞叹:"深圳粤剧团,我将对你刮目相看!"促使笔者发出这样的赞叹,源于最近有幸观摩了该团为庆祝建党80周年的献礼剧目《驼歌的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深圳
剧团
竞争
精品
失败者
成功者
中英街
现代戏
观众
原文传递
精英云集 异彩纷呈——2004粤剧新年盛会观后感
5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4年第2期29-30,共2页
2004粤剧新年盛会在热烈的掌声中降下帷幕。接连两晚,众多粤剧戏迷在充满祥和欢乐气氛的剧场里享受了这一份丰盛的贺岁文化大餐,真可说是其乐无穷,就像每年除夕吃团年饭一样,观赏粤剧新年盛会已成了他们每到岁末便翘首企盼的精彩节目。
关键词
粤剧
异彩纷呈
文化大餐
新年
观众
节目
精彩
演出
饰演
气氛
原文传递
潮流兴?——关于“戏说”的一次对话
6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4年第6期51-54,共4页
拙文《“戏说”与增删——浅谈古典名剧的改编》刊出后,某日,阅读过此文的友人C君光临寒舍,与笔者作了一次交谈,话题仍从“戏说”讲起。 C:你发表在2004年1期《南国红豆》
关键词
六月雪
潮流
观众
粤剧
电视剧
改编者
对话
原著
窦娥冤
与时俱进
原文传递
“戏说”与增删——浅谈古典名剧的改编
7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中国古典名剧,是一份极其丰富的文学遗产,其中的经典名著,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古典名剧的改编上演,是丰富我国戏曲以及电影、电视剧、话剧剧目的源泉,粤剧也不例外。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本着对粤剧艺术的继承、革新的宗旨,对...
中国古典名剧,是一份极其丰富的文学遗产,其中的经典名著,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古典名剧的改编上演,是丰富我国戏曲以及电影、电视剧、话剧剧目的源泉,粤剧也不例外。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本着对粤剧艺术的继承、革新的宗旨,对改编古典名剧的做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编本
六月雪
改编者
古典
原作
粤剧
窦娥冤
李香君
大团圆结局
剧目
原文传递
红豆北美发新枝——加拿大多伦多粤剧学研会简介
8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3年第2期35-35,共1页
远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多伦多市,有一群热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炎黄子孙。四年来,他们不仅悉心学习、钻研粤剧传统艺术,而且经常开展义演筹款活动,以此作为扶掖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的举措,使闻名遐迩的“南国红豆”能在北美的枫叶...
远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多伦多市,有一群热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炎黄子孙。四年来,他们不仅悉心学习、钻研粤剧传统艺术,而且经常开展义演筹款活动,以此作为扶掖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的举措,使闻名遐迩的“南国红豆”能在北美的枫叶之邦绽发新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粤剧
多伦多市
传统艺术
红豆
中华民族传统
社会公益事业
文化艺术
北美
艺术指导
原文传递
绕过误区 继续探索——新都市粤剧刍议
9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在粵剧面临困境,探求振兴之路的改革历程中,“新都市粤剧”应运而生了。尽管它至今未有固定的定义,但宗旨却是很明确的,那便是“赋予粤剧以时代魅力,让日渐流失的都市粤剧观众回流,把新一代的都市观众吸引到粵剧舞台前面。”曾有人著文...
在粵剧面临困境,探求振兴之路的改革历程中,“新都市粤剧”应运而生了。尽管它至今未有固定的定义,但宗旨却是很明确的,那便是“赋予粤剧以时代魅力,让日渐流失的都市粤剧观众回流,把新一代的都市观众吸引到粵剧舞台前面。”曾有人著文用“以观众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这一理念加以概括,就更显得言简意赅了。作为发韧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观众
都市观
误区
面临困境
探索
大学生
深圳市
创新
回流
原文传递
与电视结缘也是一条振兴之路
10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2年第2期26-26,共1页
粤剧要振兴,应当与影视艺术(特别是电视艺术)结缘,而不应死守着舞台,容忍那些明显地阻碍着它发展的弊端持续下去。当然,结缘并不是意味着放弃舞台,而是应并驾齐驱。目前,粤剧在广东电视节目中仍拥有《粤韵风华》、《缤纷艺苑》两块小阵...
粤剧要振兴,应当与影视艺术(特别是电视艺术)结缘,而不应死守着舞台,容忍那些明显地阻碍着它发展的弊端持续下去。当然,结缘并不是意味着放弃舞台,而是应并驾齐驱。目前,粤剧在广东电视节目中仍拥有《粤韵风华》、《缤纷艺苑》两块小阵地,尚属万幸,但如何去珍潜这两个阵地,充分发挥它们的效能,是很值得粤剧行内的人士去认真探讨的。近日,《粤韵风华》的《宝墨生辉庆元宵》专辑捧回了第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奖杯,这个栏目的收视率也一直名列前茅,可见,如果刻意发扬创新意识,积极尝试把粤剧艺术与现代的电视制作结合在一起,是能产生令人始料不及的效果的。相比之下,《缤纷艺苑》只局限于播出舞台演出的录像,就显得刻板了,特别是当今音像市场上,各种舞台演出的录像琳琅满目,发烧友们只要花上一点钱,就可以买回一套慢慢欣赏,谁还有耐心去分三四天来看一出戏?这委实是与以往流行的"睇戏睇成套,食野食味道"这一俗语相违的。笔者在这里不打算过多地去评论这两个电视栏目,但就"结缘"这一话题,仍然有以下理由申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艺术
粤剧
结缘
舞台演出
观众
电视栏目
影视艺术
创新意识
收视率
电视台
原文传递
有必要加强“居安思危”的意识
11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2年第4期27-,26,共2页
当今粤剧引以为荣的两种现象,一是每年春班旺台,二是不时出国演出,比之其他兄弟剧种,可谓得天独厚。前者以经济收益为着眼点,人家包一场只得几千元,我演一场却有两、三万,甚至四、五万,差得远了!后者则是以出名为荣,乘搭飞机跨洋渡海,...
当今粤剧引以为荣的两种现象,一是每年春班旺台,二是不时出国演出,比之其他兄弟剧种,可谓得天独厚。前者以经济收益为着眼点,人家包一场只得几千元,我演一场却有两、三万,甚至四、五万,差得远了!后者则是以出名为荣,乘搭飞机跨洋渡海,在美、加、新等国扬名,那些名角们说不定还会获得当地颁发的某些"奖状"或"荣誉称号",至少也会接受好几个用外币制作的"银纸牌",真是又名又利双丰收,谁听了都会表示羡慕。这就是粤剧的繁荣了吗?只要每年应付好春节前后的一些台期,再顺应海外订戏老板的要求出国转一转,就足以使粤剧在新世纪中持续维持下去了吗?笔者对此深表怀疑。《南国红豆》2001年第1期曾刊发了一篇题为《福兮"祸"之所伏——小议粤剧的非艺术性繁荣》的著名文章,作者易红霞从"另一个角度——粤剧界这些年流行的种种繁荣现象入手,分析一下潜藏其后的某些非艺术的背景原因,指出粤剧更深层的危机,意在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切盼粤剧界打破幻想,正视现实,真正从保留、改进、复兴这门优秀的传统艺术的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剧
非艺术性
正视现实
新世纪
繁荣
经济收益
传统艺术
演出
警钟长鸣
双丰收
原文传递
旧瓶新酒分外醇——浅评粤剧《草莽英姿穆桂英》
12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1999年第1期17-18,共2页
成语“旧瓶新酒”,多用于比喻文艺方面以旧的形式去表现新的内容。传统戏曲剧目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广州粤剧二团在1998年广州文艺新作展演中推出的新编剧目《草莽英姿穆桂英》,走的正是这么一条“旧瓶新酒”的创作路子。这出戏在保留...
成语“旧瓶新酒”,多用于比喻文艺方面以旧的形式去表现新的内容。传统戏曲剧目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广州粤剧二团在1998年广州文艺新作展演中推出的新编剧目《草莽英姿穆桂英》,走的正是这么一条“旧瓶新酒”的创作路子。这出戏在保留原有故事的大框架上,着力塑造了全新的穆桂英和杨宗保这两个主要形象,依照人物性格特征引发出一系列戏味十足的情节,给传统的故事框架注入了新的内涵。《穆桂英招亲》、《六郎罪子》(或称《辕门斩子》,都是粤剧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相对固定的排场、表演程式和唱段,使众多老观众耳熟能详,但这些老戏普遍存在着一种通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酒
粤剧
性格特征
传统戏曲
故事框架
表演程式
喜剧情节
传统剧目
不同反应
适应时代
原文传递
四年甘苦细品评——访吴国华
13
作者
童望粤
《广东艺术》
1999年第1期46-47,共2页
四年前,吴国华以众多的票数任职广东粤剧院二团团长。一个戏剧演员一下子在肩上压下一副重担,既要维持正常的演出,又要过问繁琐的行政事务,其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我与吴国华相识十余年,总想找个机会与他细谈,无奈他十分忙,直到最近才抓...
四年前,吴国华以众多的票数任职广东粤剧院二团团长。一个戏剧演员一下子在肩上压下一副重担,既要维持正常的演出,又要过问繁琐的行政事务,其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我与吴国华相识十余年,总想找个机会与他细谈,无奈他十分忙,直到最近才抓住一个空档时间,与他断断续续地聊了两个多小时,我心里一个意念油然而生:他成熟了! 广东粤剧院二团连续三年获得省文化厅颁发的超百场演出奖励,拿了个“三连冠”。在艺术质量方面,好戏连台,在省直文艺团体中十分引人注目。省文化厅陈中秋副厅长表扬他们“在国内演出团体中是排得上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国华
戏剧演员
行政事务
产业化
文化厅
培养人才
艺术指导
复杂心态
艺术质量
柳毅传
原文传递
呖呖莺歌溜的圆——曹秀琴唱功赏析
14
作者
童望粤
《广东艺术》
1998年第1期45-46,共2页
我爱听曹秀琴唱粤曲。 曹秀琴的唱功,在粤剧舞台上久负盛名,她那甜美圆润的音色和韵味浓郁的行腔,有口皆碑。还在她出道之初,香港的粤剧名伶任剑辉、白雪仙、李香琴等就对她的唱功赞不绝口,李香琴还称赞她的声线具有一种“磁力”。十多...
我爱听曹秀琴唱粤曲。 曹秀琴的唱功,在粤剧舞台上久负盛名,她那甜美圆润的音色和韵味浓郁的行腔,有口皆碑。还在她出道之初,香港的粤剧名伶任剑辉、白雪仙、李香琴等就对她的唱功赞不绝口,李香琴还称赞她的声线具有一种“磁力”。十多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唱功
呖呖
绝命词
艺术实践
唱腔设计
音色
粤剧
塑造人物
锲而不舍
人物形象
原文传递
采访龙套
15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0年第5期14-16,11,共4页
龙套,用粤剧的行话解释就是“手下、梅香”,此刻接受笔者采访的八位年轻演员,就是属于龙套之列。论知名度,他们可说没有;论艺龄,最长者不过七、八年。短者只有两年左右。不过,他们也曾幸运地碰上一些可一展拳脚的机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关键词
折子戏
戏曲
粤剧界
行当
剧团
彩旦
花旦
原文传递
联袂献艺 相得益彰——试评冯刚毅、苏春梅在《宝玉与晴雯》一剧中的表演
16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1998年第5期16-18,共3页
冯刚毅擅长演“红楼戏”,他扮演的贾宝玉在众多戏迷中口碑甚高,曾以一出《情僧偷到潇湘馆》而名传遐迩。最近,他与新秀苏春梅联袂演出了《宝玉与晴雯》,无论是韵味浓郁的唱腔还是对人物形象精雕细琢的刻画,都堪称当今粤剧舞台上扮演贾...
冯刚毅擅长演“红楼戏”,他扮演的贾宝玉在众多戏迷中口碑甚高,曾以一出《情僧偷到潇湘馆》而名传遐迩。最近,他与新秀苏春梅联袂演出了《宝玉与晴雯》,无论是韵味浓郁的唱腔还是对人物形象精雕细琢的刻画,都堪称当今粤剧舞台上扮演贾宝玉的佼佼者。冯刚毅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晴雯
贾宝玉
表演
联袂
人物形象
性格
唱腔
演出
扮演
叛逆者
全文增补中
淡然复出 成绩喜人——小记冯锦娟
17
作者
童望粤
《南国红豆》
1998年第4期20-21,共2页
退出舞台数年的冯锦娟复出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淡化、自然,但熟悉她的人对此依然觉得惊讶:一是她一改以往单一演花旦、青衣的戏路,同时介入老旦、青衣、彩旦三个行当,展示了表演功力;二是她还拿起了笔杆,介入编剧创作的领域,初结硕果,成...
退出舞台数年的冯锦娟复出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淡化、自然,但熟悉她的人对此依然觉得惊讶:一是她一改以往单一演花旦、青衣的戏路,同时介入老旦、青衣、彩旦三个行当,展示了表演功力;二是她还拿起了笔杆,介入编剧创作的领域,初结硕果,成绩喜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绩
老旦
青衣
创作
行当
粤剧
舞台
表演
观众
介入
全文增补中
题名
提高观众欣赏水平 促进粤剧革新
被引量:
1
1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2003年第6期30-32,共3页
文摘
繁荣粤剧演出市场,观众是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观众欣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粤剧革新的步子。当今的粤剧观众,大致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堪称为“老戏骨”的老观众,他们看了多年粤剧,对粤剧有着深厚的感情,其中有一部分则属于老一辈的追星族,这部分人除了热衷于看戏,还乐于去捧角,有的还当上某些名角的契爷、契妈第二类是以农民为主体的广大农村观众,他们把看“大戏”当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娱乐,每当逢年过节,都乐于为粤剧演出提供市场;
关键词
粤剧
观众欣赏
革新
演出市场
欣赏习惯
欣赏能力
水平
农村
追星族
剧目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芝麻开花节节高——梁淑卿素描
2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7-38,共2页
文摘
芝麻开花节节高—梁淑卿素描●童望粤梁淑卿是以“芝麻新星”这一新奇独特的称号脱颖而出的。80年代初,她在随团赴香港演出时获得一次难得的机遇,在《红楼二尤》一剧中破格扮演了王熙凤。决策者们做出这个决定,自然是因为对她内在的艺术潜质有着充分的信心,所以才视...
关键词
人物性格
阎惜姣
潘金莲
文艺为人民服务
观众
李煜
艺术手法
表现手法
表演节奏
人物形象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号称“救火队”的编剧——记粤剧编剧家潘邦榛
3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9-50,共2页
文摘
当今粤剧艺坛上,有一位锲而不舍、硕果累累的笔耕者,他,就是广东粤剧院的中年编剧、艺术创作中心主任潘邦榛。(一) 潘邦榛身材瘦小,文质彬彬,却有一个威风凛凛的外号——“救火队”,因为他经常利用手中的笔,及时地为粤剧和广东曲艺界提供新作的剧本和粤曲,以解燃眉之急。20多年来,他坚守在戏剧阵地上,锲而不舍,辛勤笔耕,旺盛的创作热情在同行中是数一数二的。他一共创作、移植粤剧剧本50多个,创作粤曲230多首,撰写有关戏剧研究及评论文章近300篇,参与策划编写电视节目10多个;最近,他还和老一辈编剧家杨子静合编了一本词目丰富,可供人们依韵找词的工具书《广州话分韵词林》(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为粤剧、曲艺的写作和方言教学提供了方便。潘邦榛善于挖掘地方题材,岭南大地的一些历史人物,风物传说,民情世态,都曾被他通过戏曲手段在舞台上一展风采。他曾与编剧家刘南之合作。
关键词
广东粤剧院
粤曲
曲艺创作
创作热情
戏剧研究
词林
风物传说
广州话
依韵
电视节目
分类号
J80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深圳粤剧团,我将对你刮目相看!
4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2001年第5期42-42,共1页
文摘
粤剧仍在低谷中挣扎,它的生死存亡,有待于各剧团奋力拼搏,而勇于改革、多出精品,当为其中使之生存下去的关键。现实的竞争是残酷的,当中难免会出现失败者,也有成功者,笔者虽是个行外人,却时加关注这些竞争的动向,在观"战"多年之后,不禁从内心发出赞叹:"深圳粤剧团,我将对你刮目相看!"促使笔者发出这样的赞叹,源于最近有幸观摩了该团为庆祝建党80周年的献礼剧目《驼歌的旗》。
关键词
粤剧
深圳
剧团
竞争
精品
失败者
成功者
中英街
现代戏
观众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精英云集 异彩纷呈——2004粤剧新年盛会观后感
5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2004年第2期29-30,共2页
文摘
2004粤剧新年盛会在热烈的掌声中降下帷幕。接连两晚,众多粤剧戏迷在充满祥和欢乐气氛的剧场里享受了这一份丰盛的贺岁文化大餐,真可说是其乐无穷,就像每年除夕吃团年饭一样,观赏粤剧新年盛会已成了他们每到岁末便翘首企盼的精彩节目。
关键词
粤剧
异彩纷呈
文化大餐
新年
观众
节目
精彩
演出
饰演
气氛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潮流兴?——关于“戏说”的一次对话
6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2004年第6期51-54,共4页
文摘
拙文《“戏说”与增删——浅谈古典名剧的改编》刊出后,某日,阅读过此文的友人C君光临寒舍,与笔者作了一次交谈,话题仍从“戏说”讲起。 C:你发表在2004年1期《南国红豆》
关键词
六月雪
潮流
观众
粤剧
电视剧
改编者
对话
原著
窦娥冤
与时俱进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戏说”与增删——浅谈古典名剧的改编
7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文摘
中国古典名剧,是一份极其丰富的文学遗产,其中的经典名著,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古典名剧的改编上演,是丰富我国戏曲以及电影、电视剧、话剧剧目的源泉,粤剧也不例外。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本着对粤剧艺术的继承、革新的宗旨,对改编古典名剧的做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
改编本
六月雪
改编者
古典
原作
粤剧
窦娥冤
李香君
大团圆结局
剧目
分类号
I207.3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红豆北美发新枝——加拿大多伦多粤剧学研会简介
8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2003年第2期35-35,共1页
文摘
远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多伦多市,有一群热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炎黄子孙。四年来,他们不仅悉心学习、钻研粤剧传统艺术,而且经常开展义演筹款活动,以此作为扶掖赞助社会公益事业的举措,使闻名遐迩的“南国红豆”能在北美的枫叶之邦绽发新枝。
关键词
加拿大
粤剧
多伦多市
传统艺术
红豆
中华民族传统
社会公益事业
文化艺术
北美
艺术指导
分类号
J892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绕过误区 继续探索——新都市粤剧刍议
9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2003年第1期16-18,共3页
文摘
在粵剧面临困境,探求振兴之路的改革历程中,“新都市粤剧”应运而生了。尽管它至今未有固定的定义,但宗旨却是很明确的,那便是“赋予粤剧以时代魅力,让日渐流失的都市粤剧观众回流,把新一代的都市观众吸引到粵剧舞台前面。”曾有人著文用“以观众为中心,以创新为灵魂”这一理念加以概括,就更显得言简意赅了。作为发韧之作。
关键词
粤剧
观众
都市观
误区
面临困境
探索
大学生
深圳市
创新
回流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与电视结缘也是一条振兴之路
10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2002年第2期26-26,共1页
文摘
粤剧要振兴,应当与影视艺术(特别是电视艺术)结缘,而不应死守着舞台,容忍那些明显地阻碍着它发展的弊端持续下去。当然,结缘并不是意味着放弃舞台,而是应并驾齐驱。目前,粤剧在广东电视节目中仍拥有《粤韵风华》、《缤纷艺苑》两块小阵地,尚属万幸,但如何去珍潜这两个阵地,充分发挥它们的效能,是很值得粤剧行内的人士去认真探讨的。近日,《粤韵风华》的《宝墨生辉庆元宵》专辑捧回了第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奖杯,这个栏目的收视率也一直名列前茅,可见,如果刻意发扬创新意识,积极尝试把粤剧艺术与现代的电视制作结合在一起,是能产生令人始料不及的效果的。相比之下,《缤纷艺苑》只局限于播出舞台演出的录像,就显得刻板了,特别是当今音像市场上,各种舞台演出的录像琳琅满目,发烧友们只要花上一点钱,就可以买回一套慢慢欣赏,谁还有耐心去分三四天来看一出戏?这委实是与以往流行的"睇戏睇成套,食野食味道"这一俗语相违的。笔者在这里不打算过多地去评论这两个电视栏目,但就"结缘"这一话题,仍然有以下理由申述的。
关键词
电视艺术
粤剧
结缘
舞台演出
观众
电视栏目
影视艺术
创新意识
收视率
电视台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有必要加强“居安思危”的意识
11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2002年第4期27-,26,共2页
文摘
当今粤剧引以为荣的两种现象,一是每年春班旺台,二是不时出国演出,比之其他兄弟剧种,可谓得天独厚。前者以经济收益为着眼点,人家包一场只得几千元,我演一场却有两、三万,甚至四、五万,差得远了!后者则是以出名为荣,乘搭飞机跨洋渡海,在美、加、新等国扬名,那些名角们说不定还会获得当地颁发的某些"奖状"或"荣誉称号",至少也会接受好几个用外币制作的"银纸牌",真是又名又利双丰收,谁听了都会表示羡慕。这就是粤剧的繁荣了吗?只要每年应付好春节前后的一些台期,再顺应海外订戏老板的要求出国转一转,就足以使粤剧在新世纪中持续维持下去了吗?笔者对此深表怀疑。《南国红豆》2001年第1期曾刊发了一篇题为《福兮"祸"之所伏——小议粤剧的非艺术性繁荣》的著名文章,作者易红霞从"另一个角度——粤剧界这些年流行的种种繁荣现象入手,分析一下潜藏其后的某些非艺术的背景原因,指出粤剧更深层的危机,意在居安思危,警钟长鸣,切盼粤剧界打破幻想,正视现实,真正从保留、改进、复兴这门优秀的传统艺术的角度。
关键词
粤剧
非艺术性
正视现实
新世纪
繁荣
经济收益
传统艺术
演出
警钟长鸣
双丰收
分类号
J825.6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旧瓶新酒分外醇——浅评粤剧《草莽英姿穆桂英》
12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1999年第1期17-18,共2页
文摘
成语“旧瓶新酒”,多用于比喻文艺方面以旧的形式去表现新的内容。传统戏曲剧目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广州粤剧二团在1998年广州文艺新作展演中推出的新编剧目《草莽英姿穆桂英》,走的正是这么一条“旧瓶新酒”的创作路子。这出戏在保留原有故事的大框架上,着力塑造了全新的穆桂英和杨宗保这两个主要形象,依照人物性格特征引发出一系列戏味十足的情节,给传统的故事框架注入了新的内涵。《穆桂英招亲》、《六郎罪子》(或称《辕门斩子》,都是粤剧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相对固定的排场、表演程式和唱段,使众多老观众耳熟能详,但这些老戏普遍存在着一种通病。
关键词
新酒
粤剧
性格特征
传统戏曲
故事框架
表演程式
喜剧情节
传统剧目
不同反应
适应时代
分类号
J825.6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四年甘苦细品评——访吴国华
13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广东艺术》
1999年第1期46-47,共2页
文摘
四年前,吴国华以众多的票数任职广东粤剧院二团团长。一个戏剧演员一下子在肩上压下一副重担,既要维持正常的演出,又要过问繁琐的行政事务,其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我与吴国华相识十余年,总想找个机会与他细谈,无奈他十分忙,直到最近才抓住一个空档时间,与他断断续续地聊了两个多小时,我心里一个意念油然而生:他成熟了! 广东粤剧院二团连续三年获得省文化厅颁发的超百场演出奖励,拿了个“三连冠”。在艺术质量方面,好戏连台,在省直文艺团体中十分引人注目。省文化厅陈中秋副厅长表扬他们“在国内演出团体中是排得上号的”。
关键词
吴国华
戏剧演员
行政事务
产业化
文化厅
培养人才
艺术指导
复杂心态
艺术质量
柳毅传
分类号
K8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呖呖莺歌溜的圆——曹秀琴唱功赏析
14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广东艺术》
1998年第1期45-46,共2页
文摘
我爱听曹秀琴唱粤曲。 曹秀琴的唱功,在粤剧舞台上久负盛名,她那甜美圆润的音色和韵味浓郁的行腔,有口皆碑。还在她出道之初,香港的粤剧名伶任剑辉、白雪仙、李香琴等就对她的唱功赞不绝口,李香琴还称赞她的声线具有一种“磁力”。十多年来。
关键词
唱功
呖呖
绝命词
艺术实践
唱腔设计
音色
粤剧
塑造人物
锲而不舍
人物形象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采访龙套
15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2000年第5期14-16,11,共4页
文摘
龙套,用粤剧的行话解释就是“手下、梅香”,此刻接受笔者采访的八位年轻演员,就是属于龙套之列。论知名度,他们可说没有;论艺龄,最长者不过七、八年。短者只有两年左右。不过,他们也曾幸运地碰上一些可一展拳脚的机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关键词
折子戏
戏曲
粤剧界
行当
剧团
彩旦
花旦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联袂献艺 相得益彰——试评冯刚毅、苏春梅在《宝玉与晴雯》一剧中的表演
16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1998年第5期16-18,共3页
文摘
冯刚毅擅长演“红楼戏”,他扮演的贾宝玉在众多戏迷中口碑甚高,曾以一出《情僧偷到潇湘馆》而名传遐迩。最近,他与新秀苏春梅联袂演出了《宝玉与晴雯》,无论是韵味浓郁的唱腔还是对人物形象精雕细琢的刻画,都堪称当今粤剧舞台上扮演贾宝玉的佼佼者。冯刚毅的成功。
关键词
晴雯
贾宝玉
表演
联袂
人物形象
性格
唱腔
演出
扮演
叛逆者
分类号
J825.65 [艺术—戏剧戏曲]
全文增补中
题名
淡然复出 成绩喜人——小记冯锦娟
17
作者
童望粤
出处
《南国红豆》
1998年第4期20-21,共2页
文摘
退出舞台数年的冯锦娟复出了!一切都显得那么淡化、自然,但熟悉她的人对此依然觉得惊讶:一是她一改以往单一演花旦、青衣的戏路,同时介入老旦、青衣、彩旦三个行当,展示了表演功力;二是她还拿起了笔杆,介入编剧创作的领域,初结硕果,成绩喜人。
关键词
成绩
老旦
青衣
创作
行当
粤剧
舞台
表演
观众
介入
分类号
K825.7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提高观众欣赏水平 促进粤剧革新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3
1
原文传递
2
芝麻开花节节高——梁淑卿素描
童望粤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8
0
原文传递
3
号称“救火队”的编剧——记粤剧编剧家潘邦榛
童望粤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1
0
原文传递
4
深圳粤剧团,我将对你刮目相看!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1
0
原文传递
5
精英云集 异彩纷呈——2004粤剧新年盛会观后感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4
0
原文传递
6
潮流兴?——关于“戏说”的一次对话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4
0
原文传递
7
“戏说”与增删——浅谈古典名剧的改编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4
0
原文传递
8
红豆北美发新枝——加拿大多伦多粤剧学研会简介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3
0
原文传递
9
绕过误区 继续探索——新都市粤剧刍议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3
0
原文传递
10
与电视结缘也是一条振兴之路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2
0
原文传递
11
有必要加强“居安思危”的意识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2
0
原文传递
12
旧瓶新酒分外醇——浅评粤剧《草莽英姿穆桂英》
童望粤
《南国红豆》
1999
0
原文传递
13
四年甘苦细品评——访吴国华
童望粤
《广东艺术》
1999
0
原文传递
14
呖呖莺歌溜的圆——曹秀琴唱功赏析
童望粤
《广东艺术》
1998
0
原文传递
15
采访龙套
童望粤
《南国红豆》
2000
0
原文传递
16
联袂献艺 相得益彰——试评冯刚毅、苏春梅在《宝玉与晴雯》一剧中的表演
童望粤
《南国红豆》
1998
0
全文增补中
17
淡然复出 成绩喜人——小记冯锦娟
童望粤
《南国红豆》
1998
0
全文增补中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