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初诊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戚飞腾 章小微 +4 位作者 童洋萍 谢甬淋 毕涌 张扬 张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01-1004,共4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初诊患者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内二科门诊首次诊断为帕金森病患者70例,采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进行测评...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初诊患者伴发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内二科门诊首次诊断为帕金森病患者70例,采用帕金森病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对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况进行测评;采用Hoehn-Yahr分期(H-Y分期)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UPDRS)第三部分(UPDRSⅢ)、第二部分(UPDRSⅡ)分别对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能力进行测评;采用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70例患者SCOPA-AUT评分为(13.1±9.7)分,50例(71.4%)出现自主神经症状(AS),20例(28.6%)无自主神经症状(NAS)。SCOPA-AUT的6个系统中,各系统症状发生率间有差异(χ2=59.00,P=0.00),其中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62.9%(44/70),其次为泌尿系统(39例,55.7%)、心血管系统(27例,38.6%)、生殖系统(23例,32.9%)、体温调节(18例,25.7%)和瞳孔调节(6例,8.6%)的症状。AS患者的年龄、H-Y分期及UPDRSⅢ、PDQ-39、HAMA、HAMD评分均高于NAS患者(P<0.05),而UPDRSⅡ评分与NAS患者无差异(P>0.05)。结论帕金森病初诊患者即存在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其对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及精神状况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生活质量
下载PDF
80岁及以上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伟 李辉萍 +6 位作者 王振 贺国华 胡珏 童洋萍 李芳毅 宋康平 刘新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7-511,共5页
目的 探讨年龄≥80岁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IVT)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1年3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IVT治疗的老年ACI患者397例,分为≥80岁组92例和60~79岁组305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预后... 目的 探讨年龄≥80岁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IVT)治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2021年3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接受IVT治疗的老年ACI患者397例,分为≥80岁组92例和60~79岁组305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和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症状性出血转化(SHT)以及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60~79岁组比较,≥80岁组冠心病、心房颤动、心力衰竭、SHT、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比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3个月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明显升高,良好预后比例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5~14分、基线NIHSS评分≥15分、SHT、心力衰竭及SAP是3个月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基线NIHSS评分≥15分(OR=1.414,95%CI:1.150~1.740,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OR=0.836,95%CI:0.745~0.937,P<0.01)是SHT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80岁不是SHT以及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基线NIHSS评分、SHT、心力衰竭以及SAP是老年ACI患者IVT治疗3个月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年龄≥80岁并不是SHT以及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栓溶解疗法 冠心病 心房颤动 心力衰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下载PDF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冻存前后生物学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谢甬淋 戚飞腾 +2 位作者 童洋萍 毕涌 张旭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3-266,共4页
目的有效地分离并扩增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并观察冻存前后hADSCs的一般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的方法从抽脂手术废弃的脂肪组织中分离hADSCs,接种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培养基中培养。采用胰酶消化法传代扩增,... 目的有效地分离并扩增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并观察冻存前后hADSCs的一般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Ⅰ型胶原酶消化的方法从抽脂手术废弃的脂肪组织中分离hADSCs,接种在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完全培养基中培养。采用胰酶消化法传代扩增,取处于生长对数期的第3代细胞,以液氮冻存6个月。复苏后以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存活率,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冻存前后细胞表面分子CD44、CD105、CD29、CD73、CD31、HLA-DR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大小均等,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可达(91.25±3.02)%;冻存前后细胞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别,均呈"S"形;经过2~3d潜伏期后进入增殖期,7d后进入平台期。冻存前CD44、CD105双阳性细胞占(99.850±0.001)%,CD29、CD73双阳性细胞占(92.600±0.028)%,CD31阳性细胞占(4.186±0.010)%,HLA-DR阳性细胞占(1.02±0.007)%;冻存后CD44、CD105双阳性细胞占(98.060±0.028)%,CD29、CD73双阳性细胞占(91.224±0.041)%,CD31阳性细胞占(3.832±0.009)%,HLA-DR阳性细胞占(1.514±0.006)%。冻存前后上述6种hADSCs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源于人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易于体外培养扩增和冻存,复苏后存活率高,一般生物学特征无明显变化,可用作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流式细胞仪 冻存 分离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吉兰-巴雷综合征治疗相关症状波动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珏 黎园 +2 位作者 徐伟 童洋萍 赵志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50-452,共3页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伴治疗相关症状波动(Guillain-Barré syndrome with treatment related fluctuations,GBS-TR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GBS-TRF;检索Pubmed数据库中GBS-TRF的相关文献,收集临床资料较为详实的10... 目的探讨吉兰-巴雷综合征伴治疗相关症状波动(Guillain-Barré syndrome with treatment related fluctuations,GBS-TRF)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报道1例GBS-TRF;检索Pubmed数据库中GBS-TRF的相关文献,收集临床资料较为详实的10例GBS-TRF;对11例GBS-TRF的临床资料、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中最低点MRC评分为(33.8±14.4)、F评分为(4.2±0.8);首次免疫治疗后最佳MRC评分为(46.5±10.5)、F评分(3.5±1.1);治疗相关症状波动后最低MRC评分为(37.0±11.7)、F评分为(4.0±0.9)。11例均发生1次GBS-TRF,在首次免疫治疗后10~60(24.5±14.4)d出现。7例接受再次免疫治疗,4例治疗后改善,3例治疗后病情稳定;4例未接受再次免疫治疗。住院后6 m MRC评分为(54.5±7.8)、F评分为(1.5±1.4)。11例随访均无复发。结论 GBS患者可在免疫治疗后数天至8 w内出现GBS-TRF,治疗相关症状波动时临床功能评分通常优于病程中最低点评分;重复免疫治疗可能缩短病程;多数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兰-巴雷综合征 治疗相关症状波动 免疫治疗
下载PDF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营养不良与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伟 李辉萍 +7 位作者 王振 贺国华 胡珏 宋康平 童洋萍 李芳毅 郭洪权 刘新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4877-4881,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营养不良与静脉溶栓(IVT)后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接受IVT治疗的老年ACI患者370例,根据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分为正常营养组(CONUT 0~1分)180例、轻度营养不良组(CONUT 2~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营养不良与静脉溶栓(IVT)后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接受IVT治疗的老年ACI患者370例,根据控制营养状况(CONUT)评分分为正常营养组(CONUT 0~1分)180例、轻度营养不良组(CONUT 2~4分)153例和中-重度营养不良组(CONUT 5~12分)37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稀有事件Logistic回归评估营养不良与IVT治疗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结果3组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中-重度营养不良组SICH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营养组和轻度营养不良组(P<0.05)。多因素稀有事件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中-重度营养不良与SICH显著相关(OR=4.21,95%CI:1.35~13.07,P=0.013)。结论中-重度营养不良(CONUT 5~12分)是老年ACI患者IVT治疗后SICH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营养不良 出血转化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免疫功能及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童洋萍 《中国农村卫生》 2018年第12期49-50,共2页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免疫功能与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癫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与托吡酯治疗,研究组在对... 目的:研究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免疫功能与神经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癫痫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与托吡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与神经细胞因子。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gA、IgG、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S-100β、MBP、NSE、GFAP低于对照组,IGF-1、BDNF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左乙拉西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脑组织神经保护因子的含量,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 难治性癫痫 免疫功能 神经细胞因子
下载PDF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7
作者 黎园 童洋萍 《药品评价》 CAS 2016年第B12期239-239,共1页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对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是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接收并进行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46例,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 目的:探究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的对进展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我院在本次研究中选择的是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接收并进行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46例,并通过随机样表法分为对照与研究两组,每组患者各73例,对照组抽取的对象按照常规内科治疗,即尼莫地平与脑保护剂治疗,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研究组抽取的对象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持续治疗30d后观察治疗效果。分析并观察两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进展时间与神经功能变化状况。结果:采用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TC、HDL、LDL和TG指标分别为2.12±0.20、1.57±0.41、0.99±0.25和1.16±0.37,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分别为5.69±1.02、2.98±0.67、3.02±0.33和0.96±0.26,两组数据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在发病4周时N1HS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等,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荐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进展性脑梗死进展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下载PDF
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徐伟 李辉萍 +6 位作者 贺国华 胡珏 童洋萍 易海波 郭洪权 刘新峰 王振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连续注册登记的静脉溶栓患者327例,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低水平组112例(血清白蛋白26.6~41.5 g... 目的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连续注册登记的静脉溶栓患者327例,根据血清白蛋白水平的三分位数分为低水平组112例(血清白蛋白26.6~41.5 g/L),中水平组116例(血清白蛋白41.6~45.0 g/L),高水平组99例(血清白蛋白45.1~57.0 g/L)。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将血清白蛋白分别当做连续变量和分类变量,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用ROC曲线评估血清白蛋白对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3组出血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1%vs 6.0%vs 2.0%,P=0.000),且低水平组出血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水平组及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将血清白蛋白作为连续变量时,其与出血转化显著相关(OR=0.80,P=0.001);将血清白蛋白作为三分类变量时,以低水平组为参照,高水平组和中水平组均与出血转化显著相关(OR=0.09,P=0.016;OR=0.34,P=0.073;P趋势=0.007)。用血清白蛋白预测出血转化单因素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95%CI:0.61~0.82),最佳临界值为38.1 g/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1.67%和66.67%。多因素预测模型中,含血清白蛋白模型的AUC(0.88)较不含血清白蛋白模型的AUC(0.82)提高了7.3%。结论低水平血清白蛋白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白蛋白 脑梗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出血 静脉溶栓
下载PDF
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童洋萍 黄超平 +4 位作者 王振 唐建生 徐伟 李芳毅 胡珏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21期1880-1888,共9页
目的研究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I4)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03—10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为40例同期收治住院的与病例组年龄相匹配的非脑梗死患者,应用RT-qPCR技... 目的研究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I4)在脑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0-03—10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住院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为40例同期收治住院的与病例组年龄相匹配的非脑梗死患者,应用RT-qPCR技术方法检测2组患者血液中PADI4的相对表达量。结果PADI4在病例组中的相对表达量为1.06(0.91~1.21),对照组为0.86(0.80~0.95),病例组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绘制ROC曲线进行诊断试验效能的评价,AUC为0.759,PADI4用于诊断脑梗死的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82.5%,P<0.001。结论PADI4相对表达量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同时对脑梗死的发病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肽基精氨酸脱亚胺酶 RT-QPCR 生物标志物 ROC曲线
下载PDF
利用人工智能系统预测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伟 李辉萍 +6 位作者 贺国华 胡珏 童洋萍 徐桂兰 曾文高 刘新峰 王振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建立一个有效的预测模型,对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进行早期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前瞻性注册登记的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理化及影像学... 目的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建立一个有效的预测模型,对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进行早期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1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前瞻性注册登记的静脉溶栓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临床、理化及影像学指标共53项,利用单因素判别分析建立单因素模型,利用逻辑回归(LR)、朴素贝叶斯(NB)、随机森林(RF)、人工神经网络多层感知机(MLP)建立多因素预测模型,对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进行预测。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判预测模型好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83例患者,其中有27例出现出血转化,出血转化率为9.5%。单因素模型中,以年龄作为预测因子的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其AUC为0.74,当选择76岁为截断值时,其敏感度为67%,特异度为72%。多因素模型中,RF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其AUC为0.90,灵敏度为0.85、特异度为0.89;LR模型的AUC为0.87,灵敏度为0.89、特异度为0.85;NB模型的AUC为0.87,灵敏度为0.76、特异度为0.86;MLP模型的AUC为0.82,灵敏度为0.81、特异度为0.78。结论基于人工智能的RF模型效果优于其他模型,可用作医学辅助诊断系统来预测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出血转化 静脉溶栓 脑梗死 随机森林 逻辑回归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远隔部位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振 徐伟 +7 位作者 贺国华 胡珏 冯铁桥 童洋萍 徐桂兰 肖慧 易海波 宋治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7期680-686,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发生远隔部位脑出血(remoteparenchymalhemorrhage,rPH)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4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静脉溶栓后发生rPH患者的资料,探讨r P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及90 d时功...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发生远隔部位脑出血(remoteparenchymalhemorrhage,rPH)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4月在长沙市中心医院静脉溶栓后发生rPH患者的资料,探讨r P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及90 d时功能预后(良好预后定义为mRS<2分)。结果共纳入静脉溶栓患者376例,发生出血转化的患者共31例(8.2%),其中发生rPH患者10例,r PH在所有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7%,占全部出血转化的32.3%。在10例rPH患者,男性9例(90.0%),平均年龄69.5±8.6岁,溶栓前NIHSS评分为4.5(3~9)分;6例患者溶栓前CT平扫上有陈旧性梗死病灶,5例患者磁共振FLAIR序列提示有中重度脑白质疏松;2例患者伴有出血灶对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2例患者溶栓后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下降;8例患者为脑叶r PH,2例为深部rPH;出血量<5 mL者6例,6~10 mL者2例,>10 mL者2例。8例rPH-1型患者中6例(60.0%)90 d功能预后良好,另外2例(20.0%)预后不良(mRS分别为3分和4分);2例(20.0%)rPH-2型患者均死亡。结论rPH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发病机制可能与梗死灶内出血不同,多位于脑叶,r PH-2型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隔部位脑出血 静脉溶栓 脑梗死 预后
下载PDF
CD4+T细胞与脑缺血 被引量:3
12
作者 童洋萍 张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17-720,共4页
炎症和免疫反应是脑缺血病理生理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CD4+ T细胞在其间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CD4+ T细胞各亚型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为以CD4+ T细胞为靶点治疗脑缺血提供依据.
关键词 脑缺血 CD4+T细胞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不良结局的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伟 李辉萍 +7 位作者 王振 贺国华 胡珏 宋康平 童洋萍 李芳毅 郭洪权 刘新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03-1309,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的预测因子,构建预测不良结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IVT治疗的346例老年ACI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将...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的预测因子,构建预测不良结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在我院接受IVT治疗的346例老年ACI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将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2分定义为预后不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老年ACI患者IVT治疗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然后利用R软件建立相应的列线图模型。使用ROC曲线、校准曲线以及决策曲线分析分别评价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以及临床应用价值。结果346例入选者中,109例预后不良,预后不良率31.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症状性出血转化(OR=15.647,95%CI:8.913~27.454)、卒中严重程度(中度卒中OR=3.322,95%CI:1.414~7.811;中-重度卒中OR=8.169,95%CI:4.102~16.258;重度卒中OR=9.653,95%CI:5.440~17.121)、卒中相关性肺炎(OR=2.239,95%CI:1.134~4.420)、心力衰竭(OR=2.758,95%CI:1.424~5.336)是预测老年ACI患者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均P<0.05)。基于以上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CI:0.80~0.89),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显示平均绝对误差为0.020,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症状性出血转化、卒中严重程度、卒中相关性肺炎、心力衰竭这四个预测因子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老年ACI患者IVT治疗3个月后不良结局,预测准确度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静脉溶栓 预后 列线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