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内双侧横行小切口隆颏术 被引量:6
1
作者 童海洲 赵振民 +2 位作者 尹宁北 王永前 李海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1919-1921,共3页
目的:探求一种通过口内双侧横行小切口使假体置入更加方便准确、减轻术中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隆颏手术新方法。方法:根据颏部解剖结构特点,采用口内双侧粘膜上横行小切口,切口定位于双侧尖牙下方距唇龈沟5mm处,长约8mm。横行切开粘膜及... 目的:探求一种通过口内双侧横行小切口使假体置入更加方便准确、减轻术中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隆颏手术新方法。方法:根据颏部解剖结构特点,采用口内双侧粘膜上横行小切口,切口定位于双侧尖牙下方距唇龈沟5mm处,长约8mm。横行切开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分别从两侧粘膜切口纵行向下钝性分离肌层至骨膜,用剥离子在骨膜下剥离拟置入假体腔隙,假体置入后肌层及粘膜分层缝合。结果:笔者采用该切口进行硅胶假体置入隆颏术共3例,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明显术后并发症。随访1~6个月,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采用经口内双侧横行小切口进行硅胶假体隆颏术对矫正McCarthyⅠ型轻度小颏畸形可获得满意术后效果,且保留颏部肌肉完整性并避开颏神经,创伤小,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颏畸形 双侧横行小切口 隆颏术
下载PDF
牵引成骨中相关生长因子和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白成 赵振民 +3 位作者 童海洲 张沛阳 孙一丹 薛红宇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牵引成骨是治疗骨骼发育不全和骨缺损的重要成骨技术,该过程涉及到诸多生长因子及生物学过程,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牵引成骨。近年研究... 牵引成骨是治疗骨骼发育不全和骨缺损的重要成骨技术,该过程涉及到诸多生长因子及生物学过程,其中骨形态发生蛋白、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牵引成骨。近年研究显示,整合素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等在牵引成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成骨 生长因子 信号通路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原文传递
唇腭裂患儿用坚固外固定牵引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容 童海洲 杜霜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3年第2期147-148,共2页
总结经缝牵引成骨矫正青少年唇腭裂患儿面中部发育不全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2005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唇腭裂中心对115例唇腭裂患儿用坚固外固定牵引系统进行治疗,总结围手术期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护理,出院后牵... 总结经缝牵引成骨矫正青少年唇腭裂患儿面中部发育不全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2005年1月至2021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唇腭裂中心对115例唇腭裂患儿用坚固外固定牵引系统进行治疗,总结围手术期术前心理护理和术后护理,出院后牵引过程宣教等。109例患儿手术牵引效果满意,仅1例患儿牵引失败,1例患儿发生感染,4例患儿发生外支架松弛。高质量的护理技巧能增加手术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坚固外固定牵引器 缝牵引 围术期 护理
原文传递
经缝牵引成骨矫正唇腭裂患儿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护理经验
4
作者 孟庆芳 李二冉 童海洲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23年第2期149-150,共2页
分析应用经缝牵引成骨技术在唇腭裂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护理经验。自2005年研究出改良的缝牵引成骨装置系统,用更加稳固的外固定式支架联合镍钛记忆合金弹簧的尖牙支柱骨承力牵引方式,在100多例青少年唇腭裂患儿面中部... 分析应用经缝牵引成骨技术在唇腭裂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护理经验。自2005年研究出改良的缝牵引成骨装置系统,用更加稳固的外固定式支架联合镍钛记忆合金弹簧的尖牙支柱骨承力牵引方式,在100多例青少年唇腭裂患儿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建立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提供专科化护理和规范化使用牵引固定支架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有效促进患儿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腭裂 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 缝牵引成骨 临床护理
原文传递
隐性唇裂修复术术式回顾 被引量:4
5
作者 童海洲 赵振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隐性唇裂是先天性单侧唇裂畸形中最轻的一种类型,也称为顿挫型、微小型、先天自愈型或伪匿型唇裂.目前,国内外对于隐性唇裂的概念尚没有完全标准化.1938年,V Veau首次按照单侧唇裂的严重程度,从完全性唇裂到微小型唇裂进行描述,并将第... 隐性唇裂是先天性单侧唇裂畸形中最轻的一种类型,也称为顿挫型、微小型、先天自愈型或伪匿型唇裂.目前,国内外对于隐性唇裂的概念尚没有完全标准化.1938年,V Veau首次按照单侧唇裂的严重程度,从完全性唇裂到微小型唇裂进行描述,并将第一类称作为隐性唇裂.虽然他也认识到,唇裂同时存在齿槽弓及鼻部的畸形,但描述重点仍放在唇部软组织的缺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唇裂 口轮匝肌 人中嵴
原文传递
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成骨术在青少年单侧唇腭裂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童海洲 郑益略 +3 位作者 孙晓梅 尹宁北 宋涛 赵振民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成骨术在青少年单侧唇腭裂患儿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单侧唇腭裂术后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青少年患儿资料,均行非对... 目的探讨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成骨术在青少年单侧唇腭裂患儿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单侧唇腭裂术后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青少年患儿资料,均行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治疗,采用颅骨外固定支架联合镍钛记忆合金弹簧的尖牙支柱骨承力牵引方式,对两侧上颌骨施加不同大小的牵引力,并通过适度的牵引矫枉过正处理、及时的正畸治疗和适时的面弓牵引维持策略预防术后复发。通过对牵引前后的上牙槽座点(A)、梨状孔外侧缘点(LPA)、鼻颌缝最下点(INM)以及翼上颌缝点(PTM)到过蝶鞍点冠状面(CR平面)距离进行测量,分析对比面中部骨骼裂隙侧与非裂隙侧的变化,计算INM、LPA及PTM点的非对称率。结果研究共纳入38例患儿,其中男34例,女4例,年龄8~15岁。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牵引治疗,术后面形及咬合关系得到显著改善。术后随访1~3年,结果显示牵引结束时因矫枉过正所致面中部凸出及咬合超覆盖会在6~12个月后恢复协调,3例术后未接受面弓牵引维持的患儿于随访3年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上颌复发。对其中25例患儿牵引前后头颅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点前移量为(12.67±4.62)mm(6.21~23.28 mm)。牵引前裂隙侧INM、LPA及PTM点到CR平面的距离均小于非裂隙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牵引结束后INM和PTM点的两侧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A点的两侧距离差值虽然有缩小,但裂隙侧仍显著小于非裂隙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牵引前相比,牵引结束后INM、LPA及PTM点的非对称率均有显著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对称性经缝牵引成骨术为临床上青少年单侧唇腭裂患儿严重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的早期矫治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并能很好地恢复面中部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面中部骨骼发育不全
原文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韩婷璐 赵振民 +3 位作者 张辰 刘磊 童海洲 李婉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35期6964-6968,共5页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不同来源的损伤可使皮肤正常结构遭到破坏,皮肤创面修复过程失衡,从而导致皮肤愈合缓慢或畸形愈合,损害皮肤正常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易获取、体外培养技术简单、低免疫原性、旁分泌、高度自我复制能力...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不同来源的损伤可使皮肤正常结构遭到破坏,皮肤创面修复过程失衡,从而导致皮肤愈合缓慢或畸形愈合,损害皮肤正常功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因其易获取、体外培养技术简单、低免疫原性、旁分泌、高度自我复制能力及多向分化潜能等特点而使其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已有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可通过多种复杂机制实现其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其趋化性可使BMSC向损伤部位迁移,并在局部分化为多种皮肤细胞、皮肤附属器细胞以及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皮肤的再生,通过抑制免疫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此外,BMSC可以分泌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因子,起到抗炎、促进新血管形成、抗纤维化及瘢痕形成、加快伤口愈合等作用。目前,BMSC已运用于多种类型皮肤损伤的临床治疗以及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中,且已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主要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皮肤创面愈合 作用机制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干细胞诱导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辰 赵振民 +2 位作者 张翔宇 童海洲 李婉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6年第7期1350-1353,共4页
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所致。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替代疗法等内科措施治疗I型糖尿病,但只能延缓疾病的发展,并不能彻底治愈。迄今为止,已有研究报道利用胚胎干细... I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所致。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替代疗法等内科措施治疗I型糖尿病,但只能延缓疾病的发展,并不能彻底治愈。迄今为止,已有研究报道利用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成功诱导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IPCs),这给I型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从干细胞诱导成IPCs的诱导方法都是多阶段的,因干细胞来源不同,诱导所需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差异很大,不同诱导方法中所用诱导因子也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素A、β细胞素、尼克酰胺、Exendin-4、肝细胞生长因子、胃泌素、葡萄糖和胎牛血清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诱导方法可大量并稳定的获得IPCs,并使之分泌的胰岛素量可满足临床治疗。因此,在IPCs临床应用前,关于来源干细胞的选择、诱导方法和诱导所需因子的选用仍需进一步深入探讨。本文主要就干细胞诱导分化为产胰岛素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诱导分化 产胰岛素细胞 I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成人唇腭裂上颌后缩的分类和治疗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郑益略 尹宁北 +5 位作者 赵振民 孙晓梅 姜婵媛 童海洲 麻恒源 宋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对需要正颌外科治疗的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患者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121例,并进行了唇腭裂正颌外科治疗。按照以下标准选择病例:①男性≥16岁,女性≥14岁;②不伴... 目的对需要正颌外科治疗的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患者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手术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121例,并进行了唇腭裂正颌外科治疗。按照以下标准选择病例:①男性≥16岁,女性≥14岁;②不伴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及其他遗传性疾病,诊断为非综合征的唇腭裂患者;③除唇裂及腭裂修复术外未行其余手术,此次手术前未经正颌正畸治疗;④除唇腭裂区,颅面部无其他结构异常。记录患者上颌骨形态及修复方式。结果93例患者符合要求,根据牙列拥挤度分为Ⅰ和Ⅱ类。Ⅰ类:牙量与牙槽骨量相对协调,牙列拥挤度≤4mm(轻度拥挤),其中上颌骨所需前移距离≤6mm,为Ⅰa型(36例),上颌骨所需前移距离〉6mm,为Ⅰb型(28例)。Ⅱ类:牙量与骨量不协调,拥挤度〉4mm(中度或重度拥挤),模拟前份牵引成骨完成后,前牙反颌得到矫正,为Ⅱa型(23例),而前牙反颌未得到矫正,为Ⅱb型(6例)。Ⅰa型采用LeFoaⅠ型截骨前移术,Ⅰb型采用LeFoaⅠ型截骨牵引成骨术,Ⅱa型采用上颌骨前份截骨牵引成骨术,而Ⅱb型采用LeFortⅠ型截骨前移合并前份截骨牵引成骨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所有患者面型均满意,咬合关系维持良好。结论对需要进行正颌外科治疗的唇腭裂上颌后缩患者,根据上述方法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手术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截骨术 勒福 骨生成 牵张 分类
原文传递
经缝牵引成骨术治疗唇腭裂患者面中部发育不全的临床研究与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孟小辉 郑益略 +4 位作者 童海洲 陆叶 王斌卿 尹宁北 宋涛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357-362,共6页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经缝牵引成骨术治疗唇腭裂患者的生物力学机制,为临床应用该方法纠正面中部发育不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经缝牵引前后头颅三维CT影像进行重建,生成头颅骨骼三维模型影...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和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经缝牵引成骨术治疗唇腭裂患者的生物力学机制,为临床应用该方法纠正面中部发育不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1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经缝牵引前后头颅三维CT影像进行重建,生成头颅骨骼三维模型影像,然后将其注册进入同一空间坐标体系进行拟合配准,分析并测量骨缝在三维方向上的形态学改变。同时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建立患者颅上颌复合体模型,模拟经缝牵引成骨,获取骨缝应力分布。结果牵引结束后,患者面部形态获得显著改善,面中部凹陷畸形消失。骨缝在三维方向上不等量移位,在前后向上,翼颌缝有着最大前移量;在垂直向上,鼻旁区的鼻颌缝、额颌缝标志点表现为明显的上移,而靠近上颌骨下方的翼颌缝表现为明显的下移;在左右向上,各骨缝标志点位移较小。在健侧,Von Mises应力最大值出现在颧颌缝,患侧Von Mises应力比健侧Von Mises应力更大,最大值位于蝶颌缝及颧颌缝。结论经缝牵引成骨术可以实现整个面中部骨骼的生长前移。各缝区生长潜能的不同,造成了面中部骨骼群自上而下的渐进式不等量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缝牵引 有限元分析 面中部发育不全 唇腭裂
原文传递
改良上颌骨牵引成骨治疗中重度唇腭裂上颌后缩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斌卿 童海洲 +4 位作者 翟俊雅 郑益略 吕洋 尹宁北 宋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467-475,共9页
目的探讨改良上颌骨牵引成骨治疗中、重度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手术效果及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采用改良上颌骨牵引成骨治疗的唇腭裂修复术后上颌后缩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改良上颌骨牵引成骨治疗中、重度唇腭裂上颌后缩的手术效果及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采用改良上颌骨牵引成骨治疗的唇腭裂修复术后上颌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行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后,采用经鼻引出上颌骨坚固外固定牵引支架,牵引3~4周;牵引完成后立即行上颌骨坚固内固定。对患者术前、牵引完成即刻头颅CT颌面部骨性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分析。术前、后各指标测量数据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15例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4~25岁。牵引完成即刻上、下颌形态与术前相比,所有测量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骨上牙槽座点前移(10.69±9.01)mm,上牙槽座点-鼻根点-下牙槽座点形成的角增加(13.53±7.14)°,上牙槽平面角增加(3.97±5.87)°,下颌平面角增加(4.65±3.67)°,前面高增长(5.63±4.41)mm。上颌骨向前下方移位,中面部突度增加,轮廓获得改善。牵引过程会对下颌骨位置产生一定影响,15例患者中有5例出现中、重度张口度下降,在牵引结束进行固定后再配合张口训练,张口受限自行缓解;1例同时出现颞下颌关节脱位,通过关节手法复位、上颌骨固定及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张口受限和脱位问题均得到解决。结论改良上颌骨牵引成骨治疗中、重度唇腭裂上颌后缩,能够有效前移上颌骨,使下颌骨出现顺时针旋转,改善面部轮廓,并且明显缩短牵引治疗时间,但牵引过程中可能出现张口受限和颞下颌关节脱位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唇裂 腭裂 上颌骨 截骨术 勒福 骨生成 牵张 上颌后缩 三维测量
原文传递
原子力显微镜检测兔面缝增龄性变化
12
作者 曹艺美 唐欣 +6 位作者 尹宁北 吴镝 李艳 王新刚 殷佳鹏 童海洲 赵振民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689-693,共5页
目的研究兔的前颌缝、鼻额缝、颧颞缝、腭横缝的交错性及纳米弹性性能,及其缝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增龄性变化,为缝牵引成骨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3个月龄及6个月龄同种日本大耳白兔各8只,切取颧颞缝、鼻额缝、前颌缝及... 目的研究兔的前颌缝、鼻额缝、颧颞缝、腭横缝的交错性及纳米弹性性能,及其缝的生物力学特性的增龄性变化,为缝牵引成骨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3个月龄及6个月龄同种日本大耳白兔各8只,切取颧颞缝、鼻额缝、前颌缝及腭横缝组织,观察缝大体交错性,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缝的微观形貌和生物力学特性,并比较不同年龄组动物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动物的颧颞缝、鼻额缝、前颌缝及腭横缝组织及其相关矿化前缘具有明显不同的交错性、三维微观形貌和弹性材料性能。随年龄的增大、鼻额缝和前颌缝的交错性增加。6个月龄的兔颧颞缝、鼻额缝、前颌缝及腭横缝组织及其矿化前缘表面形貌较3个月龄平滑,而弹性模量则有所增加。结论面缝的微观形貌和弹性模量的增龄性变化提示,大龄上颌发育不全患者可以应用更大的力量进行缝牵引成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颅骨缝 微观形貌 原子力显微镜 弹性模量
原文传递
细胞外基质的增龄性变化及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翔宇 张辰 +3 位作者 童海洲 刘磊 李婉迪 赵振民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31期6194-6197,6145,共5页
人口老龄化及其伴随的各种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细胞外基质在老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对机体产生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衰老的热点。在机体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细胞外基质不仅可以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架、组织连接,调节实质细胞的形态、增... 人口老龄化及其伴随的各种疾病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细胞外基质在老化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及对机体产生的影响逐渐成为研究衰老的热点。在机体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细胞外基质不仅可以为细胞提供结构支架、组织连接,调节实质细胞的形态、增殖、分化、代谢、迁移等生理活动,并且其本身组成成分、合成、代谢、重构等变化也会对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产生深刻影响,具体表现为骨骼肌僵硬、左心室功能受损、神经突触传导抑制等。本文通过介绍机体在衰老过程中,运动、循环、神经等系统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及相关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从非细胞角度探讨老化的机制,了解衰老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老化 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