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菌药物神经毒性的机制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熊立广 李昕 +2 位作者 向德标 袁芳 童焕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1-391,共11页
抗菌药物作为治疗及预防细菌感染的特效药,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神经毒性是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且易混淆的毒副作用。本文就抗菌药物神经毒性的临床症状、作用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防... 抗菌药物作为治疗及预防细菌感染的特效药,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同时也存在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神经毒性是抗菌药物临床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严重且易混淆的毒副作用。本文就抗菌药物神经毒性的临床症状、作用机制、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及有效防治抗菌药物的神经毒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神经毒性 机制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下载PDF
Caco-2细胞单层模型中水飞蓟宾吸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胡林 童焕 +3 位作者 丁茹 王湛博 尤淋君 杨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208,共7页
通过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考察了不同浓度水平的水飞蓟宾和水飞蓟宾葡甲胺的双向跨膜通透性并研究其吸收机制。开发HBSS缓冲液中水飞蓟宾、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的LC/MS/MS检测方法,检测实验样品的浓度,并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_(app))。当... 通过建立Caco-2细胞单层模型考察了不同浓度水平的水飞蓟宾和水飞蓟宾葡甲胺的双向跨膜通透性并研究其吸收机制。开发HBSS缓冲液中水飞蓟宾、普萘洛尔和阿替洛尔的LC/MS/MS检测方法,检测实验样品的浓度,并计算表观渗透系数(P_(app))。当Caco-2细胞培养到第21天时,对所建立的Caco-2细胞模型进行验证:跨膜电阻值(TEER)大于350Ω·cm2,荧光黄的P_(app)远远小于1×10^(-7)cm/s,阳性对照药阿替洛尔和普萘洛尔的P_(app)与文献中报道的相近,表明Caco-2细胞单层模型建立成功。3个浓度水平的水飞蓟宾(5,20,50μg/m L)P_(app(AP-BL))均大于2×10^(-6)cm/s,证明水飞蓟宾的通透性良好。P_(app)(BL-AP)与P_(app(AP-BL))的比值大于2,说明在水飞蓟宾吸收过程中有外排转运体的参与。水飞蓟宾葡甲胺的P_(app)与水飞蓟宾的基本一致,成盐对于水飞蓟宾的跨膜通透性没有改变。结果表明,水飞蓟宾为跨膜通透性良好药物,其溶解度低,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分类上为Ⅱ类。水飞蓟宾在胃肠道中的释放是其吸收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水飞蓟宾葡甲胺 跨膜渗透性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下载PDF
盐酸赛庚啶在Caco-2细胞中吸收转运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金永华 刘健 +5 位作者 刘卉芳 李文娟 童焕 王湛博 杨勇 吴玉林 《药学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373-377,共5页
目的研究盐酸赛庚啶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 建立Caco-2细胞体外吸收模型,通过测定荧光黄透过率、安替比林和普萘洛尔的渗透系数、地高辛的外排率验证Caco-2细胞吸收模型的成功建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 目的研究盐酸赛庚啶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机制。方法 建立Caco-2细胞体外吸收模型,通过测定荧光黄透过率、安替比林和普萘洛尔的渗透系数、地高辛的外排率验证Caco-2细胞吸收模型的成功建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定盐酸赛庚啶在膜两侧的浓度,计算渗透系数和外排率。结果 Caco-2模型建立成功,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可以准确测定缓冲体系中盐酸赛庚啶的浓度。结论 盐酸赛庚啶的渗透系数随药物浓度的变化而变化,且与转运方向有关,可能为P-糖蛋白(P-gp)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庚啶 CACO-2细胞单层模型 跨膜渗透性
下载PDF
利福平致肝损伤的毒理机制及中药配伍减毒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罗细林 覃丽 +3 位作者 李昕 徐兵 邓阳 童焕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25-1132,共8页
利福平(rifampicin,RFP)作为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常见肝损伤不良反应。目前多种中药显示明确的减毒作用,但作用机制均未明确。本文从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等方面对RFP引起肝损伤的毒理机制... 利福平(rifampicin,RFP)作为一线抗结核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常见肝损伤不良反应。目前多种中药显示明确的减毒作用,但作用机制均未明确。本文从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等方面对RFP引起肝损伤的毒理机制进行探讨,并综述了RFP与中药配伍减毒的肝损伤防治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防治以及相关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福平 肝损伤 中药 减毒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