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南省三亚地区肺结核社会经济学情况调查及影响治愈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玲 林昌锋 +2 位作者 孙霞 温煦 符式景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62-764,共3页
目的调查海南省三亚地区肺结核社会经济学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治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海南省三亚地区各医院收治的456例肺结核患者,根据治愈情况分为治愈组、未治愈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分析肺... 目的调查海南省三亚地区肺结核社会经济学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治愈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于海南省三亚地区各医院收治的456例肺结核患者,根据治愈情况分为治愈组、未治愈组,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分析肺结核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并调查社会经济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治愈的危险因素。结果456例肺结核患者中治愈380例(83.33%),未治愈76例(16.67%),两组患者结核病经济压力、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年龄、居住地、治疗依从性与治疗结局存在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结核病经济压力(OR=1.692,95%CI=1.027~2.789)、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OR=2.406,95%CI=1.326~4.366)、年龄36~50岁(OR=1.644,95%CI=1.082~2.767)、51~65岁(OR=1.865,95%CI=1.092~3.184)、居住地(OR=2.625,95%CI=1.237~5.571)、治疗依从性(OR=1.893,95%CI=1.106~3.238)是影响肺结核患者治愈的危险因素。结论海南省三亚地区肺结核社会经济学情况与肺结核治疗结局存在相关性,其中结核病经济压力大、费用支出占总支出比例高是影响治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社会经济学 流行病学特征 治疗结局 治愈
下载PDF
不同栓塞材料介入治疗肺结核合并大咯血的效果及安全性对比 被引量:9
2
作者 符式景 冯伯荣 +1 位作者 林昌峰 李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946-4949,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海藻酸钠微球与明胶海绵颗粒在肺结核合并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栓塞介入材料分为海藻酸钠微球组(海藻酸钠组,44例)及明胶海... 目的对比分析海藻酸钠微球与明胶海绵颗粒在肺结核合并大咯血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栓塞介入材料分为海藻酸钠微球组(海藻酸钠组,44例)及明胶海绵颗粒组(明胶海绵组,42例)。记录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咯血量、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成本效果分析〔成本(C)、效果(E)、成本效果比(C/E)〕及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7 d后生化指标〔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差异。结果海藻酸钠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明胶海绵组(P<0.05),治疗3、5、7 d后咯血量及治疗6个月后复发率则低于明胶海绵组(P<0.05)。两组胸闷胸痛、恶心呕吐、肩背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海藻酸钠组发热发生率明显低于明胶海绵组(P<0.05)。海藻酸钠组E明显高于明胶海绵组(P<0.05),C及C/E明显低于明胶海绵组(P<0.05)。治疗7 d后,两组RBC、Hb、HCT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海藻酸钠组高于明胶海绵组(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大咯血患者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应用明胶海绵及海藻酸钠微球均具有良好效果,但海藻酸钠微球在止血及安全性方面更具有优势,且复发率低,成本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大咯血 动脉栓塞 海藻酸钠微球 明胶海绵颗粒
下载PDF
147例梅毒合并丙型肝炎患者病原学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玲 林昌锋 +2 位作者 孙霞 温煦 符式景 《传染病信息》 2021年第3期258-260,269,共4页
目的探究147例梅毒合并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病原学检测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传染病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2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丙肝将其分为单纯梅毒组(n=605)和梅毒合... 目的探究147例梅毒合并丙型肝炎(丙肝)患者病原学检测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以期为传染病防治提供一定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752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丙肝将其分为单纯梅毒组(n=605)和梅毒合并丙肝组(n=147),并对其进行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患者病原体感染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组均以男性患者为主,年龄以18~40岁居多,职业中以农民、工人占比较高。2组梅毒病情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梅毒合并丙肝组病情更严重(P<0.05);梅毒合并丙肝组输血传播途径比例(63.95%)高于单纯梅毒组(31.74%),性传播途径比例(21.77%)低于单纯梅毒组(30.41%)(P均<0.05)。752例梅毒患者中,合并丙肝患者共147例,占20.08%,且梅毒合并丙肝患者占梅毒患者比例呈逐年升高趋势(P<0.05)。此外,147例梅毒合并丙肝患者中,39例合并其他传染性疾病,占26.53%。结论梅毒合并丙肝患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且病情较单纯梅毒患者更为严重,临床工作中应针对高危人群做好疾病预防与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丙型肝炎 病原学 流行病学 发病年龄 传播途径 高危人群 传染性疾病
下载PDF
脾氨肽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符式景 郑辉才 +2 位作者 林昌锋 冯伯荣 孙霞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9期3768-3771,3795,共5页
目的:观察脾氨肽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值表法将2016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予脾氨肽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评价两组肺部病灶变化... 目的:观察脾氨肽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数值表法将2016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予脾氨肽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评价两组肺部病灶变化情况、肺部空洞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治疗2、4、6个月时痰培养转阴率;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比值。结果:观察组肺部病灶变化、肺部空洞变化疗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80.00%(P<0.05)。两组在治疗6个月时的痰培养转阴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在治疗2、4个月时的痰培养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CD3^(+)、CD4^(+)及CD4^(+)/CD8^(+)比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CD3^(+)、CD4^(+)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脾氨肽辅助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可能与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水平有关,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脾氨肽 抗结核药物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乙酰半胱氨酸联合血浆治疗老年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符式景 郑辉才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4期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血浆治疗老年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肝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 目的:探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血浆治疗老年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肝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凝血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间接胆红素(IBIL)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联合血浆治疗老年肝衰竭可改善其肝功能及凝血功能,调节炎性因子水平,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乙酰半胱氨酸 血浆置换 疗效
原文传递
2010—2020年HIV感染者疾病进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玲 林昌锋 +2 位作者 孙霞 温煦 符式景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1年第4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三亚地区2010—2020年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疾病进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三亚地区报告的HIV感染者资料。通过寿命计算法计算艾滋病发病率,从性别、年龄、BMI、... 目的探讨三亚地区2010—2020年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疾病进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三亚地区报告的HIV感染者资料。通过寿命计算法计算艾滋病发病率,从性别、年龄、BMI、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情况、贫血情况、传播途径、CD_(4)^(+)细胞计数、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等方面分析影响HIV感染者疾病进程的单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IV感染者疾病进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三亚地区共报告HIV感染者761例,其中103名进展为艾滋病(13.53%),艾滋病发病密度为6.01/100人年,平均潜伏期为7.63年,死亡病例31名,全死因死亡率1.81/100人年;性别、年龄、HAART治疗情况、贫血、CD_(4)^(+)细胞计数、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是影响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单因素(χ^(2)=16.803、13.362、15.954、20.119、16.039、15.711,P<0.05);年龄、HAART治疗情况、贫血、CD_(4)^(+)细胞计数、合并其他病毒感染是影响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4、0.007、0.017、0.009、0.001、0.001)。结论潜伏期是HIV感染者病情进展的重要阶段,年龄、HAART治疗情况、贫血、CD_(4)^(+)细胞计数、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等均是影响HIV感染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毒 潜伏期 进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