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ntence及其结构研究——以古典主义时期作品为例
1
作者 符方泽 杨伟杰 《北方音乐》 2024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文章以sentence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对国内外曲式学教材及相关文献展开概念比较、辨析与理论梳理,阐明其基本概念与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则以古典主义时期作品为分析实例,讨论这种特定主题(句法)的“结构范型”、并进一步对其“结构变形”的... 文章以sentence为研究对象,一方面对国内外曲式学教材及相关文献展开概念比较、辨析与理论梳理,阐明其基本概念与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则以古典主义时期作品为分析实例,讨论这种特定主题(句法)的“结构范型”、并进一步对其“结构变形”的情况进行归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TENCE 古典风格 范型 变形 陈述短句 延续短句
下载PDF
马勒交响曲中的“递延”现象研究--以马勒“器乐三部曲”为例 被引量:4
2
作者 符方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28,共14页
文章借用"递延"这一概念,以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马勒的"器乐三部曲"为主要对象进行了专门性的分析和研究。在分析中,围绕"递延"这个主要观点,分四个部分对马勒交响曲在调性、主题及音乐意象等方面的"... 文章借用"递延"这一概念,以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马勒的"器乐三部曲"为主要对象进行了专门性的分析和研究。在分析中,围绕"递延"这个主要观点,分四个部分对马勒交响曲在调性、主题及音乐意象等方面的"相关性"、"传递性"和"统一性"特点及其表现方式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文章以较新的观念阐释马勒交响曲特有的形式风格,一方面能为马勒交响曲的形式特点及相关方面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另一方面,也为观察和总结音乐作品之间可能存在的"潜在"而"多元"的关联及统一建立了新的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勒 交响曲 递延 调性 主题 音乐意象
下载PDF
二胡协奏曲《三峡叙事》的内容与形式--兼及刘健“声学媒体音乐作品”中某些创作观念与技术手段 被引量:3
3
作者 符方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42,共10页
文章以武汉音乐学院已故著名作曲家刘健的遗作《三峡叙事》为对象,以创作观念和技术手段入手,从"形象分析"、"曲式分析"和"旋律分析"等角度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关于作品"内容构思的人文性"、&qu... 文章以武汉音乐学院已故著名作曲家刘健的遗作《三峡叙事》为对象,以创作观念和技术手段入手,从"形象分析"、"曲式分析"和"旋律分析"等角度进行研究,并总结出关于作品"内容构思的人文性"、"叙事方式的概括性"、"结构组织的交缘性"和"旋法技术的风格性"等方面的特点。文章对刘健的创作观念、审美情趣和音乐语言及其成因作了一定总结,对于研究刘健的"声学媒体音乐"有一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健 《三峡叙事》 内容构思 交缘性 非确定性重复 语言性
下载PDF
界定·分析·理解——泛调性音乐分析引论 被引量:3
4
作者 符方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5-111,共7页
文章围绕"泛调性音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讨论泛调性音乐的概念内涵与表现形式。第一、二部分对已有文献中的相关定义和描述进行比较和归纳,并通过与扩展调性、多调性及无调性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对泛调性音乐进行了一定理... 文章围绕"泛调性音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讨论泛调性音乐的概念内涵与表现形式。第一、二部分对已有文献中的相关定义和描述进行比较和归纳,并通过与扩展调性、多调性及无调性等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对泛调性音乐进行了一定理论界定;第三、四部分则先后列举德彪西和勋伯格的作品,重点分析其中调性的"暗示"、"混合"及"流动"等现象。基于这样的分析,文章还提出"自由调性"与"自由无调性"的概念以区分泛调性音乐中的不同音高组织手段与风格状态,并在结语中指出泛调性音乐分析在西方音乐无调性进程的研究中可能起到的方法论与参考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调性音乐 主音流动 调性混合 德彪西 勋伯格
下载PDF
交响套曲整体结构的重组性思维——关于马勒交响曲中的“乐章分组”现象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2
5
作者 符方泽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56-59,81,共5页
马勒作为晚期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其交响曲作品在乐章的数量、功能及相互关系等方面与传统交响曲有着较大不同,而整体结构中的"乐章分组"现象及其所带来的套曲整体结构重组问题,更成为了其中独特而突出的曲式特点。本文从... 马勒作为晚期浪漫主义风格的典型代表,其交响曲作品在乐章的数量、功能及相互关系等方面与传统交响曲有着较大不同,而整体结构中的"乐章分组"现象及其所带来的套曲整体结构重组问题,更成为了其中独特而突出的曲式特点。本文从"乐章分组"现象入手,对马勒交响曲作品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勒 交响曲 曲式 乐章分组 结构重组
下载PDF
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第一乐章曲式学分析——兼及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宏观调性结构”思维 被引量:1
6
作者 符方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6-122,共7页
舒伯特对于钢琴奏鸣曲体裁形式的拓展、尤其在奏鸣曲式调性结构方面作出的创新尝试不仅是前人所不能及,还对于奏鸣曲式在浪漫主义时期不同体裁音乐中的自身发展与演化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通过对舒伯特D845第一乐章的分析,从曲式... 舒伯特对于钢琴奏鸣曲体裁形式的拓展、尤其在奏鸣曲式调性结构方面作出的创新尝试不仅是前人所不能及,还对于奏鸣曲式在浪漫主义时期不同体裁音乐中的自身发展与演化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文章通过对舒伯特D845第一乐章的分析,从曲式学角度给出"宏观调性结构"思维这一结论和视角,不仅肯定了舒伯特对于浪漫主义时期奏鸣曲式的演变与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更提供了一种关于奏鸣曲式变体及其结构力研究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a小调钢琴奏鸣曲(D845) 奏鸣曲式 “宏观调性结构”思维 平行移调再现
下载PDF
“音名主题”在新音乐创作中的复兴与沿革——以《十二首用SACHER主题写作的大提琴作品系列》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符方泽 《当代音乐》 2016年第13期49-58,61,共11页
"音名主题"是音乐主题构成手法中的一种特定做法,在音乐史上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20世纪的新音乐时期,这种古老的音乐传统越来越被更多人所认知和重视。以瑞士人保罗·扎赫尔的姓氏对应而成的"扎赫尔(SACHER)... "音名主题"是音乐主题构成手法中的一种特定做法,在音乐史上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20世纪的新音乐时期,这种古老的音乐传统越来越被更多人所认知和重视。以瑞士人保罗·扎赫尔的姓氏对应而成的"扎赫尔(SACHER)主题"是20世纪一个著名的音名主题,而由十二位当代著名的作曲家同时使用这一主题写成的《十二首用SACHER主题写作的大提琴作品系列》则可以说是使用"音名主题"写作最集中的文献。本文通过对这十二首作品的总体概述和选择性分析,一方面对SACHER主题在这些作品中的各种用法作了初步归纳;另一方面,也就音名主题在20世纪新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一定的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名主题 SACHER主题 新音乐 音级集合
下载PDF
申克理论在作曲中的运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符方泽 《当代音乐》 2018年第8期90-93,共4页
本文以申克的"自由作曲"理论为对象,第一部分中对申克理论的简明介绍,分析其在音乐分析领域应用的适应范围。而第二部分从作曲的角度尝试论证其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及运用方法。
关键词 申克 申克理论 背景 中景 前景 延长
下载PDF
纯粹的科学精神与独立的学术人格——重读《成败集》有感
9
作者 符方泽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16,166,共5页
文章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孟文涛教授的学术论文及学术思想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了孟文涛学术研究中的“科学精神”与“学术人格”,表达了对前辈学者的景仰和敬意。
关键词 孟文涛 成败集 科学精神 学术人格
下载PDF
泛调性音乐的分析策略
10
作者 符方泽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7-79,共3页
本文以泛调性音乐的分析策略为主要论题,首先从理论上对"调性因素"、"主音流动"等概念作了一定解读,并梳理出调性因素的若干具体类型。在此基础上,文章第二部分以勋伯格《六首钢琴小品》(Op.19)中的第二首为对象,... 本文以泛调性音乐的分析策略为主要论题,首先从理论上对"调性因素"、"主音流动"等概念作了一定解读,并梳理出调性因素的若干具体类型。在此基础上,文章第二部分以勋伯格《六首钢琴小品》(Op.19)中的第二首为对象,剖析了作品中的多种调性因素及其状态,并借助线性分析的方法对作品进行结构的透视分析。文章尝试采用不同分析方法的混合使用,也从分析结果上进行一定比较,验证了这种分析策略的效能,为泛调性音乐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调性音乐 调性因素 主音流动 线性分析
下载PDF
“音高—结构”的嵌套及其关系一致性——关于“结构分析”的一种新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符方泽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83-192,共10页
基于“嵌套”的结构一致性关系,既是一种客观有效的结构途径(或创作手法),也是一种更为深广的分析视角。它不仅能对传统“曲式分析”有所补充提升,还能使之与当代“结构分析”形成有机关联。
关键词 音高 结构 嵌套 结构分析
下载PDF
马勒交响曲中的“散文式”句法及其特点研究
12
作者 符方泽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79,共4页
"散文式"句法是浪漫主义时期(尤其是晚期)音乐作品中突出的句法风格,对其进行现象分析和理论总结,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马勒交响曲作品中的"散文式"句法别具新格。它... "散文式"句法是浪漫主义时期(尤其是晚期)音乐作品中突出的句法风格,对其进行现象分析和理论总结,对于进一步深入了解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具有积极的意义。马勒交响曲作品中的"散文式"句法别具新格。它的内部结构、主题材料、材料发展等方面都在"散文式"句法中尽情展放,从而光彩照人,夺人心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勒 交响曲 “散文式”句法 “完形式”句法
原文传递
源起·完形·展衍——贾达群“结构分析学”的发展历程及理论概述
13
作者 符方泽 《音乐生活》 2022年第7期31-35,共5页
“结构分析学”是上海音乐学院贾达群教授于2004年提出,并通过一系列论著逐步建立的关于“音乐本体之研究”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强调从“作曲的角度”、用“动态的眼光”观察音乐音响空间里不同“元素”与时间过程中不同“事件”的结构... “结构分析学”是上海音乐学院贾达群教授于2004年提出,并通过一系列论著逐步建立的关于“音乐本体之研究”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强调从“作曲的角度”、用“动态的眼光”观察音乐音响空间里不同“元素”与时间过程中不同“事件”的结构形态及“形式化程序”,并探讨有关“结构力”“天然结构态”“结构对位”等重要问题,最终达到理解音乐作品深层结构中的“诗学策略”与人类音乐创作中“智性表达”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音乐学院 结构形态 贾达群 结构对位 音乐本体 理论体系 理论概述 深层结构
原文传递
务实交流学术研究成果 努力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第三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14
作者 符方泽 《音乐生活》 2016年第1期38-43,共6页
2015年10月30日—11月3日,由中国音协音乐分析学学会主办、武汉音乐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音乐学院成功举行。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60余所高校或单位的近300位相关专业的专家、教师与学生参会,收到参... 2015年10月30日—11月3日,由中国音协音乐分析学学会主办、武汉音乐学院承办的第三届"全国音乐分析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音乐学院成功举行。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60余所高校或单位的近300位相关专业的专家、教师与学生参会,收到参会论文及课程展示资料百余篇(份)。在为期4天的会议中,共举行了12场论文交流会、3场课程展示与教学研讨会、6场国内外专家讲座和两场音乐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体系建设 学术研讨会 音乐分析 学术研究成果 交流会 武汉音乐学院 务实 综述
原文传递
后调性音高观念与技法中的数理现象——兼及20世纪音高的研究视角
15
作者 符方泽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127,共11页
本文以后调性音高为研究对象,从“数理现象”入手对其做实证研究。文章从西方音高组织的数理传统引入,借用“排列”“组合”概念将后调性音高中“从和弦到集合”“从音阶(列)到序列”等现象归于“从中心到核心”的组织观念变革;又以数... 本文以后调性音高为研究对象,从“数理现象”入手对其做实证研究。文章从西方音高组织的数理传统引入,借用“排列”“组合”概念将后调性音高中“从和弦到集合”“从音阶(列)到序列”等现象归于“从中心到核心”的组织观念变革;又以数学中的“无穷”概念来归纳“微分音”“频谱音乐”中音高内涵的展衍和对微观音高世界的探索,一定程度上阐明了后调性音乐“从音高到频率”的观念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调性 音高组织 数理现象 排列 组合 无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