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樱、张爱玲笔下的婚姻模式探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符燕鸿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13-18,共6页
沉樱、张爱玲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成功的婚恋小说家,坚持书写形形色色的婚姻现象。新文化运动后,婚恋自由的口号响彻天际,沉樱、张爱玲并非单纯地由口号点染生发作品。她们立足实际,以自身经历为观照重现婚姻中夫、妻、子女三者的紧张关系... 沉樱、张爱玲作为现代文学史上成功的婚恋小说家,坚持书写形形色色的婚姻现象。新文化运动后,婚恋自由的口号响彻天际,沉樱、张爱玲并非单纯地由口号点染生发作品。她们立足实际,以自身经历为观照重现婚姻中夫、妻、子女三者的紧张关系。在革命沸腾的时期,她们的书写被斥为题材狭窄、格调不高。如今时过境迁,重提沉樱、张爱玲的作品,有助于人们正视"五四"时期婚姻问题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樱 张爱玲 爱情婚姻 道义婚姻 家庭角色 自由
下载PDF
生命的终结与精神的新生——试析马金莲《长河》的死亡叙事
2
作者 符燕鸿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71-74,111,共4页
村庄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的,人作为大地上的寄居者却不断从村庄出走,携手建起高楼大厦并心甘情愿迷失其中。在这个流行小清新、小确幸的小时代,马金莲始终与其他80后作家保有距离,她怀着信仰从西海固虔诚走来,以文字直击人生的终极... 村庄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紧密的,人作为大地上的寄居者却不断从村庄出走,携手建起高楼大厦并心甘情愿迷失其中。在这个流行小清新、小确幸的小时代,马金莲始终与其他80后作家保有距离,她怀着信仰从西海固虔诚走来,以文字直击人生的终极问题。这位被誉为"宁夏小石舒清"的女作家,通过一次次死亡事件复现乡村人心的呢喃。在此,本文将从叙事角度、叙事时空两方面对其中篇小说《长河》做一个全面的梳理,探究作品中的叙事如何复现其死亡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金莲 《长河》 死亡叙事 叙事角度 叙事时空
下载PDF
论韩丽珠《缝身》的空间书写
3
作者 符燕鸿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第3期82-86,111,共5页
"香港文学新天后"这一称呼稍显俗气,但也表明了韩丽珠作为香港重要新生代作家的身份。与坚持空间叙事试验的前辈一样,在韩的小说中,我们常常看到"长了四十六颗门牙的女子与母亲——‘家’的想象——九七后香港记忆"... "香港文学新天后"这一称呼稍显俗气,但也表明了韩丽珠作为香港重要新生代作家的身份。与坚持空间叙事试验的前辈一样,在韩的小说中,我们常常看到"长了四十六颗门牙的女子与母亲——‘家’的想象——九七后香港记忆"这类如俄罗斯套娃一样层层重叠的空间书写。值得说明的是,当下空间的概念大多并不限于马克思所说的地理意涵,在丰富的空间内涵中本文将借鉴"空间乃是一种秩序"[1]这一概念。并对前人的空间理论加以融合,从社会空间、文化空间两方面对韩丽珠的作品《缝身》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丽珠 《缝身》 社会空间 文化空间
下载PDF
异域环境下对中国传说的新书写——以严歌苓《白蛇》为例
4
作者 符燕鸿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7-21,53,共6页
中西方文化从未停止过碰撞,而海外华文作家往往处于碰撞的风口浪尖。中国文化是他们舍弃不去的精神烙印,西方文化又时时渗透在他们的生活里。身处文化夹缝,流传千年的中国传说在他们的改写下绽放了炫目的光彩。以严歌苓为例,她的《白蛇... 中西方文化从未停止过碰撞,而海外华文作家往往处于碰撞的风口浪尖。中国文化是他们舍弃不去的精神烙印,西方文化又时时渗透在他们的生活里。身处文化夹缝,流传千年的中国传说在他们的改写下绽放了炫目的光彩。以严歌苓为例,她的《白蛇》以古老的"白蛇传说"为意象,为我们书写了一个发生于"文革"时期的女同性恋故事。透过字里行间,我们看到针锋相对多年的中西方文化开始交融。故事的借用意象与发生背景都为我们熟知,其人物情节与书写方式却给我们带来惊喜。作者对这个传说全新书写既体现了作者在创作探索上取得的成就,又为中国当代文坛带来一阵来自域外的清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歌苓 白蛇传说 异域 中西方文化
下载PDF
孩子,你为何哭泣——论《熔炉》的看客心理对弱者的伤害
5
作者 符燕鸿 《大众心理学》 2015年第11期42-42,共1页
"他就像个过河的卒子,单枪匹马地和严阵以待的王作战,这残局持续了五十年,而对峙本身就是胜利。"——北岛《蓝房子》善恶对峙的电影模式我们并不陌生,但大部分电影对恶的展现往往点到即止。恶人得到惩罚或者改邪归正的结局,总能让我... "他就像个过河的卒子,单枪匹马地和严阵以待的王作战,这残局持续了五十年,而对峙本身就是胜利。"——北岛《蓝房子》善恶对峙的电影模式我们并不陌生,但大部分电影对恶的展现往往点到即止。恶人得到惩罚或者改邪归正的结局,总能让我们心平气和地走出电影院。韩国导演黄东赫在《熔炉》中同样展示了一场善恶较量。所不同的是,电影乃至现实中作恶者大获全胜:慈爱聋哑学堂的年幼学生金妍斗、陈宥利、全民秀长期遭受性暴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炉》 孩子 伤害 弱者 心理 看客 哭泣 电影模式
原文传递
《老炮儿》:当代中国人的集体焦虑
6
作者 符燕鸿 《大众心理学》 2016年第12期36-37,共2页
《老炮儿》能唤起的不仅是父辈的青春记忆。作为九零后,我们正处于一种弱势阶段,却又时时担忧自己不能获得与年龄匹配的种种。在观影过程中,年轻观众与冯小刚饰演的六爷产生强烈的精神共振,
关键词 当代中国人 焦虑 集体 冯小刚 记忆 担忧 精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