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牵引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凝血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符瑜亮 蔡穗东 关业宁 《河北中医》 2019年第12期1854-1858,共5页
目的观察骨牵引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1例予骨牵引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41例予骨牵引治疗。2组均治疗45 d... 目的观察骨牵引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代谢、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1例予骨牵引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41例予骨牵引治疗。2组均治疗45 d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骨形成标志物[骨钙素(BGP)、总骨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吸收标志物[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凝血功能指标[部分凝血酶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优良率90.24%,对照组优良率68.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BGP、PINP、BALP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β-CTX、TRAP-5b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PTT、PT均延长(P<0.05),且治疗组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IB、D-D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27%,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牵引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并能改善骨代谢,改善凝血功能,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牵引术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70例 被引量:33
2
作者 蔡穗东 符瑜亮 陆武泽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8期3044-3046,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外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外科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40例不同类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A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8.46%,对照组为93.33%,观察组B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0.91%(30/33),对照组为90.63%(29/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27.27%(3/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A型和B型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桡骨短缩、尺偏角、掌倾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型骨折患者的桡骨短缩值为(2.415±0.589)m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1.866±0.776)mm,尺偏角、掌倾角分别为(12.331±1.553)°、(2.123±7.445)°,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8.423±0.817)°、(6.158±4.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A、B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疗法相当,但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则明显不及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夹板外固定 钢板螺钉固定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预防术后失血的效果 被引量:7
3
作者 蔡穗东 符瑜亮 陆武泽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7期2846-2847,2848,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失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缝皮后向... 目的探讨术中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失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缝皮后向关节腔内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则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输血量、输血率、血红蛋白浓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1d的血红蛋白浓度分别为(102.1±3.9)g/L、(91.0±2.1)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出血量、引流量、输血量分别为(141.1±44.6)m L、(258.5±77.6)m L、(380.0±50.0)m 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3.1±54.2)m L、(371.6±55.4)m L、(760.0±25.0)m L,术后输血率为21.88%(7/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0%(16/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向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能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失血,降低术后输血率,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失血预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失血 关节腔注射
下载PDF
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疗效比较
4
作者 符瑜亮 《中国处方药》 2018年第7期153-154,共2页
目的对比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石膏外... 目的对比手术与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石膏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石膏外固定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方法中,手术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 石膏外固定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