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呼吸训练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期脑卒中肺部感染156例 被引量:3
1
作者 符碧洲 刘初容 +2 位作者 冯重睿 张新斐 郭永亮 《中医外治杂志》 2018年第4期14-16,共3页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结合穴位贴敷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脑卒中急性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结合...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结合穴位贴敷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6例脑卒中急性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结合穴位贴敷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痰液培养情况的差异情况。结果: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及痰液培养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以上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训练结合穴位贴敷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肺功能状态,有利于患者肺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肺部感染 呼吸训练 穴位贴敷
下载PDF
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骨盆稳定性的影响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符碧洲 郭永亮 +1 位作者 冯重睿 张新斐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10期1187-1188,共2页
目的观察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骨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2... 目的观察核心力量训练对脑卒中患者骨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2组患者骨盆前倾、内外旋转以及上下运动幅度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骨盆运动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骨盆运动参数、稳定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力量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骨盆稳定性,有利于患者步态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骨盆稳定性 核心力量训练 影响
下载PDF
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呼吸功能的疗效 被引量:41
3
作者 华玉平 冯重睿 +4 位作者 符碧洲 王依川 梁锦锋 张耿标 张新斐 《中国康复》 2018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观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加以传统气道廓清技术(主要为翻身叩拍),观察组加... 目的:观察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对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加以传统气道廓清技术(主要为翻身叩拍),观察组加以ACBT(包括呼吸控制、胸廓扩张、用力呼气技术三部分)训练,训练4周后,对比2组患者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峰值呼气流速、最大吸气压、最大呼气压)结果、咳痰量和肺部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咳痰量明显少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MIP、MEP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均P<0.05),而对照组的MIP、MEP改变无统计学差异。经治疗后,观察者肺部感染例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减少(均P<0.05);拔出气切套管的例数多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PEF、血氧饱和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的FEV1、PEF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ACBT能改善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的呼吸功能,且能有效管理气道,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BT 脑卒中 气管切开术后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和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
4
作者 梁锦锋 陈汉波 +3 位作者 黄怀 李兴科 刘初容 符碧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4年第4期685-688,75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和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PSCI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神经功能指标和外周血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期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PSCI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n=49)和实验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r TMS,n=49)。对比两组量表评分、神经功能指标、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结果:治疗4周后,实验组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外周血NLRP3mRNA、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1β(IL-1β)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 TMS治疗PSCI,可有效减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指标和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神经功能 NLRP3炎症小体
原文传递
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联合常规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4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吴鸿玲 符碧洲 +1 位作者 张毅 黄朱林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联合常规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联合常规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对93例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治疗组41例。对照组予康复训练及常规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联合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3%(40/52),治疗组为92.68%(38/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运动功能评分及MBI评分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联合常规针灸及康复训练治疗BrunnstromⅣ期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偏瘫 BrunnstromⅣ期 低频脉冲电流穴位刺激 康复训练 针灸 肢体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rTMS联合腹肌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符碧洲 华玉平 +1 位作者 刘初容 郭永亮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sm,rTMS)联合腹肌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募集2019年3月~2020年10月入住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脑卒中存在呼吸障碍患者60例,按照简单数字随...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sm,rTMS)联合腹肌训练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中的作用。方法:募集2019年3月~2020年10月入住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脑卒中存在呼吸障碍患者60例,按照简单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腹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rTMS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两组患者的FEV1、MIP、MEP、PEF等肺功能指标,同时评估膈肌厚度和呼吸动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MIP、MEP和PEF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MIP、MEP和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膈肌厚度和呼吸动度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组的膈肌厚度和呼吸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TMS联合腹肌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呼吸功能,适宜在临床康复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控制 腹肌训练 脑卒中 呼吸功能 咳嗽功能
原文传递
颈部肌肉触发点针刺为主治疗位置性眩晕33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张永红 刘初容 +1 位作者 符碧洲 梁鲁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5-236,共2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50%~70%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无明显病因;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BPPV)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50%~70%属于原发性,亦称特发性,无明显病因;30%~50%属于继发性,常继发或并发于迷路炎、前庭神经炎、头外伤、偏头痛、梅尼埃病发作期、突发性耳聋、耳及耳神经外科等病理条件下[1]。由于任意一个头部动作或体位改变,颈部肌肉都会有非常明显的收缩,而且有研究报道[2]颈部肌肉触发点可以引发多种头面部症状,考虑颈部肌肉的力学因素是否可能是位置性眩晕的又一个关联因素。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颈部触发点为主治疗位置性眩晕33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置性眩晕 触发点 颈部 针刺疗法
原文传递
NJF技术对脑卒中后骨盆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镇城 张新斐 +3 位作者 沈威 冯重睿 符碧洲 徐淑英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第2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骨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B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及强化桥式运动,A组则在B组治疗基础上给予NJF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躯干骨盆控...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骨盆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B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及强化桥式运动,A组则在B组治疗基础上给予NJF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躯干骨盆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A组的FM-B评分、BBS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NJF技术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骨盆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骨盆稳定性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