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进展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0
1
作者 笪正 闫福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569-575,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月—2013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6例。神经功能恶化ND)定义为住院72h内任一时刻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月—2013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6例。神经功能恶化ND)定义为住院72h内任一时刻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基线NIHSS评分增加2分(ND2)或增加4分(ND4)。将患者分为ND2组(n=107)和非ND2组(n:339),或ND4组(n=62)和非ND4组(n=384)。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像学以及血液学资料的差异。结果446例患者中,107例(24.0%)诊断为ND2,62例(13.9%)诊断为ND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D2患者和非ND2患者问住院时间、年龄、基线NIHSS评分、入院壹线收缩压、责任动脉闭塞以及血液学检查中的白细胞、空腹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D4患者和非ND4患者间性别、年龄、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入院基线女缩压、责任动脉闭塞以及血液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混杂因幕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114,95%CI:1.0481~1.185,P=0.001)、C反应蛋白(OR=1.014,95%CI:1.004~1.024,P=0.004)、责任动脉闭塞(OR=2.303,95%CI:1.152~4.606,P=0.018)与ND2独立相关;而年龄(OR=1.040,95%C1:1.011~1.070,。0.006)、收缩压(OR=1.015,95%CI:1.003—1.027,P=0.018)、C反应蛋白(OR=1.016,95%CI:.005~1.026,P=0.003)、责任动脉闭塞(OR=2.845,95%CI:1.291~2.269,P=0.009)与ND4独立旧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生ND与患者年龄、卒中严重程度、基线收缩压、C反应蛋与以及责任动脉闭塞关系密切。临床诊治中,及时完善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助于鉴别出早期易于进垦恶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C反应蛋白质 神经功能恶化 进展 责任动脉闭塞
下载PDF
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笪正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第29期162-164,共3页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它存在于人体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关... 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换成为具有移行能力的间质细胞并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它存在于人体多个生理和病理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MT)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EMT的始发因素及其下游通路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中的作用,阻断这一机制的发生发展,对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前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EMT) 肿瘤侵袭 肿瘤转移 分子机制
下载PDF
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的疗效观察(附3例报告) 被引量:16
3
作者 嵇虎 笪正 +1 位作者 陈道文 陈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78-380,共3页
目的观察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患者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亚急性起病,病... 目的观察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患者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CSF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本组3例患者均亚急性起病,病程中或治疗过程中合并出现结核瘤,经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鞘内注射治疗(异烟肼0.1 g+地塞米松5 mg),临床症状缓解,CSF恢复正常,影像学示脑部病灶消失。结论对于结核性脑膜炎合并结核瘤来说,常规抗结核治疗联合异烟肼鞘内注射治疗也许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瘤 鞘内注射 异烟肼 疗效
下载PDF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笪正 严从阳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50-53,共4页
目的 研究丁苯酞注射液配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涟水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目的 研究丁苯酞注射液配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涟水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患者在入院后均采取相同的常规对症治疗,具体包括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调节血糖与血压、解除脑细胞水肿等,对照组患者同时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长均为14 d。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与神经功能评分、脑血流灌注指标,以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脑血流量、脑血容量、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通过时间均缩短,且观察组较对照组缩短(均P<0.05)。结论 丁苯酞注射液、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的方案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液状态,促进脑血流灌注,抑制患者炎症因子释放,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从而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阿司匹林 丁苯酞注射液 血液流变学 炎症因子
下载PDF
大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关 被引量:15
5
作者 笪正 闫福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大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END定义为人院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目的探讨大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END定义为人院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较基线值增加〉12分。利用颅脑血管成像对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进行评价,狭窄程度分为无或轻度(〈50%)、中度(50%~70%)、重度(71%~99%)和闭塞(100%)。比较END组与非END组的临床危险因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病灶大小以及主干动脉病变情况。结果共纳入256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其中70例(27.34%)患者发生END。END阳性组年龄(P=0.045)、梗死体积(P=0.045)、基线NIHSS评分(P=0.007)以及主干动脉狭窄程度(P=0.038)均显著高于或大于END阴性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NIHSS评分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OR)1.071,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04~1.142;P=0.037]、梗死灶直径〉20mm(OR2.077,95%CI1.077~3.736;P=0.028)以及主干动脉重度狭窄(OR2.521,95%CI1.079~5.886;P=0.033)或闭塞(OR3.074,95%CI1.262~7.489;P=0.013)是END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主干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可能是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发生END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疾病恶化 颅内动脉硬化 脑血管造影术 大脑中动脉 颈动脉狭窄 危险因素 时间因素
原文传递
长春西汀联合川芎嗪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对防止不良事件的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笪正 嵇虎 +1 位作者 闫福岭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S01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川芎嗪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对防止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行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行... 目的探讨长春西汀联合川芎嗪综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对防止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4月期间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资料,随机分为2组,各20例,对照组行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行长春西汀联合川芎嗪综合治疗,评价两组疗效、不良反应,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疗效比较观察组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不良反应率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0.00%、1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率比较观察组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长春西汀联合川芎嗪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神经功能恢复,而且联合用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尤其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利于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西汀 川芎嗪 急性脑梗死 安全性 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基层医院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嵇虎 +9 位作者 孙军山 于亚东 姜楠 刘群 胡伟丽 陈军 严从阳 笪正 席峰 茅翼亭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1393-1396,共4页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连续收入41例发病≤6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31例(73. 7%)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组),10例(26. 3%)拒绝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仅接受...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开展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源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 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连续收入41例发病≤6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31例(73. 7%)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溶栓组),10例(26. 3%)拒绝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仅接受常规治疗(非溶栓组)。根据TOAST病因分型,将溶栓组分为心源性脑栓塞亚组与非心源性脑栓塞亚组。收集患者临床、影像学和随访资料,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评分(mRS)评估功能转归。结果 溶栓组中,心源性脑栓塞13例(41. 9%),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15例(48. 4%),小动脉病变2例(6. 5%),原因不明1例(3. 2%)。心源性脑栓塞亚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亚组与非溶栓组的基线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发病后第14天时,心源性脑栓塞亚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非溶栓组[(1. 5±2. 4)分vs (6. 0±3. 7)分,P <0. 05];发病后3个月,心源性脑栓塞亚组mRS≥2分的患者比例显著少于非溶栓组[7. 7%(1/13) vs 60%(6/10),P=0. 019]。脑出血发生率在心源性脑栓塞亚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亚组与非溶栓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7%(1/13),6. 7%(1/15) vs 0,P=0. 65]。结论 尿激酶能够改善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及近、远期预后,结合其安全性与价廉性,在医保资金紧张的大背景下,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栓溶解疗法 颅内栓塞 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