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22年湖北省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笪琴 周丽平 +1 位作者 侯双翼 戴继舫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3年第2期88-92,共5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结核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2年湖北省各地区报告的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分布特征、首发病例病原学情况、首发... 目的了解湖北省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校园结核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8—2022年湖北省各地区报告的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分布特征、首发病例病原学情况、首发病例的发现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2022年湖北省累计报告学校结核病聚集性疫情108起,各年报告数分别为30、28、16、20和14起,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起(2019年2起,2020年1起);累计报告病例588例,无死亡病例。聚集性疫情的高发期是4—6月,共报告46起,占报告疫情总数的42.59%。聚集性疫情报告数前3位的城市为武汉市(47起,占43.52%)、恩施州(10起,占9.26%)和荆州市(8起,占7.41%)。各年级学生中高三年级聚集性疫情报告数最多,为25起(占23.15%);大二和大三年级次之,均为19起(各占17.59%)。首发病例为病原学阳性(不含耐药)的疫情65起(占60.19%),耐药8起(占7.41%)。首发病例发现方式为因症就诊92起(占85.19%);因症就诊发现的首发病例中,从发病到就诊的间隔天数中位数为19(3,64)d,就诊延迟率为53.26%(49/92)。结论学校应加强结核病的健康教育,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师生对结核病的识别能力;疾控部门应加大主动筛查力度,及时发现疫情苗头;不同地区应根据各地聚集性疫情发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聚集性疫情 学校 流行特征 湖北省
下载PDF
2020年湖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梦娴 周丽平 +7 位作者 叶建君 侯双翼 杨成凤 刘勋 张玉 卢星星 皮琦 笪琴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713-717,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湖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希望知晓途径,为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的结核病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380名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进行面对... 目的通过分析湖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和希望知晓途径,为开展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的结核病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380名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20年湖北省结核病防治单一核心信息知晓率分别为80.15%、84.09%、86.10%、86.39%、72.64%,总知晓率和全部知晓率分别为81.87%和53.61%,接受教育率为87.8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高于女性(OR=0.72,95%CI:0.562~0.912);农村地区居民高于城市地区(OR=3.67,95%CI:2.638~5.115);初中、高中及同等学历水平比小学及以下水平高(OR=2.94,95%CI:2.158~4.003;OR=2.56,95%CI:1.719~3.819)。年龄55岁以上、女性、城市地区、汉族、小学以下水平和农民全部知晓率水平较低。根据希望获取途径表明,广播、电视、电影、音像材料等一直是公众希望获得的知晓途径,其次为医生宣传和居委会、村委会宣传。网络宣传方式中,调查对象更倾向于通过自媒体检索。结论针对不同人群全面开展大众媒体宣传,发挥自媒体的作用,动员居委会、村委会加入结核病健康促进工作,进一步提高公众结核病防治知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健康促进 核心知识 调查
下载PDF
鄂西地区某县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聚集性疫情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雷雯 赵鑫 +7 位作者 刘建华 张皓 笪琴 朱文祥 吴娟娟 田雨 鲁芳芳 李芳芳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 调查鄂西地区某县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聚集性疫情,为制定SFTS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分析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首发病例密切接触者不... 目的 调查鄂西地区某县一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聚集性疫情,为制定SFTS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分析此次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首发病例密切接触者不同暴露方式罹患率差异,重点分析SFTS可能传播的危险因素。结果 该起疫情首发病例1例,续发病例4例,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在54~86岁,中位数为64岁。续发病例发病潜伏期为5~13 d,平均潜伏期为7.75 d。为首发病例擦拭身体(接触到血液)的7名密切接触者中有4名发病,不同暴露方式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本起疫情为该地首起人传人引起的SFTS聚集性疫情。有关部门应对群众普及SFTS防控知识,加强对医护人员SFTS诊疗知识培训,从而有效控制该病的传播,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 人间传播
原文传递
2007-2016年湖北省15~24岁青少年HIV/AIDS感染者流行特征 被引量:24
4
作者 笪琴 彭国平 +1 位作者 汤恒 郑武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547-550,共4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青少年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2007-2016年15~24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三间分布、传播途径和样本来源。结果报告15~24岁HIV/AIDS 2 444例,男女比4.68∶1... 目的分析湖北省青少年艾滋病(AIDS)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2007-2016年15~24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HIV)/AIDS病例资料,分析三间分布、传播途径和样本来源。结果报告15~24岁HIV/AIDS 2 444例,男女比4.68∶1;平均年龄(21.83±2.10)岁;未婚占88.63%;大专及以上学历占41.79%;职业为学生占22.14%。15~24岁占全年龄HIV/AIDS比例从2007年12.96%上升到2016年的1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4,P<0.05;χ_(趋势)~2=3.18,P<0.05),其中男性HIV/AIDS中15~24岁比例从2007年7.14%上升到2016年1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6,P<0.05;χ_(趋势)~2=7.77,P<0.05)。同性传播为主,占65.79%,其中职业为学生的HIV/AIDS从2007年22.22%增加到2016年30.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9,P>0.05)。检测咨询发现病例占25.82%。15~24岁HIV/AIDS占当地报告比例最高的是武汉市,占22.60%。结论湖北省青少年HIV/AIDS报告比例呈上升趋势,应根据其人群特点、传播方式和发现途径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干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青少年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湖北省2014-2016年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晚发现情况分析 被引量:20
5
作者 笪琴 彭国平 +1 位作者 汤恒 郑武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68-270,共3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晚发现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晚发现病例定义测算湖北省2014-2016年HIV/AIDS晚发现比例,比较不同特征和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湖北省2014-2016年报告HIV/A... 目的了解湖北省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晚发现情况,分析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晚发现病例定义测算湖北省2014-2016年HIV/AIDS晚发现比例,比较不同特征和地区之间的差异。结果湖北省2014-2016年报告HIV/AIDS 8 275例,晚发现病例3 121例,晚发现比例为37. 72%。晚发现比例女性(42. 95%)高于男性(36. 63%);55~65岁(51. 97%)的比例最高,其次是65岁以上(50. 24%);本省户籍(39. 37%)高于外省户籍(25. 21%);职业为离退人员(51. 68%)的最高,其次是农民(47. 57%)。婚姻状况为未婚(24. 38%)的比例最低;文化程度为小学(49. 22%)的最高,其次是文盲(47. 55%)。感染途径异性传播(46. 46%)高于同性传播(26. 10%);样本来源为其他就诊者(50. 77%)的最高,其次是术前检测(43. 71%)。晚发现比例最高的地区是黄冈市(53. 66%)、黄石市(46. 81%)和鄂州市(45. 37%)。不同人群特征和地区晚发现比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湖北省2014-2016年晚发现比例较高,应针对晚发现风险大的人群和地区加强监测,尽早地发现感染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晚发现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湖北省艾滋病感染男男性行为人群婚姻及配偶检测情况 被引量:9
6
作者 笪琴 彭国平 +1 位作者 汤恒 郑武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艾滋病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的婚姻影响因素及配偶检测情况。方法收集湖北省2013-2017年艾滋病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的病例,比较“已婚/离异”组和“未婚”组之间的差异,纳入Logis... 目的了解湖北省艾滋病感染者中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的婚姻影响因素及配偶检测情况。方法收集湖北省2013-2017年艾滋病感染途径为“同性传播”的病例,比较“已婚/离异”组和“未婚”组之间的差异,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有婚姻组配偶HIV检测情况。结果湖北省2013-2017年累计报告7 005例MSM感染者,5 996例≥22岁法定结婚年龄,其中12例(0.20%)婚姻状况不详,2 772例(46.23%)有过婚姻(已婚、离异),3 212例(53.57%)未婚。有婚姻组与未婚组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性病史和样本来源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MSM人群大于40岁有婚姻的可能性增大(OR=91.348,95%CI:72.653~114.854);职业中政府/企事业单位(OR=1.571,95%CI:1.192~2.071)和农民/民工(OR=1.454,95%CI:1.158~1.825)有婚姻的可能性较大;初中文化程度有婚姻的可能性最大(OR=2.971,95%CI:2.425~3.639)。有婚姻组配偶HIV检测率为28.90%(801/2 772),阳性率18.73%(150/801)。结论对于MSM人群的异性伴侣和妻子,也应纳入干预和关怀。建议加强针对MSM人群本身特点的干预内容,对医务人员和社会大众进行反歧视教育,促进MSM人群的配偶告知和检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男男性行为者 配偶检测
原文传递
53例老年HIV感染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笪琴 蒋洪林 +4 位作者 李旺华 彭国平 汤恒 彭庭海 阳凯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6年第6期87-88,共2页
目的 了解近年湖北省老年人报告病例较高地区艾滋病流行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传播途径、高危行为史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53例参与调查,性别比为1.9:1(35:18);年龄分布50-83岁,平均年龄62岁。96.23%(51/5... 目的 了解近年湖北省老年人报告病例较高地区艾滋病流行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传播途径、高危行为史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53例参与调查,性别比为1.9:1(35:18);年龄分布50-83岁,平均年龄62岁。96.23%(51/53)为性传播,3.77%(2/53)为血液传播,男同性传播占22.86%(8/35)。性传播中,70.59%(24/34)男性和17.65%(3/17)女性有商业或临时性伴。感染前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男性为8.82%(3/34),女性为11.76%(2/17)。结论高危性行为是老年男性感染艾滋病的主要原因,而多数女性是经婚内配偶感染,老年性行为中安全套的使用率低,感染艾滋病风险高。老年男同性行为现象突出,且均为临时性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老年人群 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湖北省2003-2015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郑武 笪琴 +2 位作者 张薇 汤恒 彭国平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湖北省2003-2015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相关信息。寿命表法计算累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结果 10 368例研究对象中,开始治疗时年龄(4... 目的探讨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湖北省2003-2015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相关信息。寿命表法计算累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结果 10 368例研究对象中,开始治疗时年龄(40.55±13.24)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207.23±156.94)个/μl。观察期内死亡1 222例(11.79%),其中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776例(63.50%),治疗后6个月内病死率72.68%。累积生存率从第1年的89.21%下降到第10年的73.74%。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离异或分居,WHO临床Ⅱ期、Ⅲ期、Ⅳ期、不详死亡风险大,HR(95%CI)分别为3.90(2.69~5.65)、2.29(1.54~3.41)、0.74(0.62~0.89)、0.58(0.48~0.70)、0.53(0.43~0.65)、0.77(0.65~0.92)、1.65(1.38~1.98)。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350个/μl组、>350个/μl组,开始治疗年龄<50岁组,初始治疗方案含替诺福韦组、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死亡风险小,HR(95%CI)分别为5.73(3.47~9.46)、2.57(1.54~4.28)、1.96(1.73~2.22)、0.61(0.50~0.74)、0.69(0.54~0.90)。结论湖北省2003-2015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生存状况良好,文化程度越高、WHO临床分期越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开始治疗时年龄越高、初始治疗方案含齐多夫定/司他夫定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流行病学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湖北省2003—2015年接受艾滋病HAART患者免疫学失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郑武 笪琴 +2 位作者 张薇 汤恒 彭国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03-1406,共4页
目的了解湖北省2003—2015年接受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患者状况,分析艾滋病HAART后免疫学失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进行筛选,描述分析艾滋病HAART状况及免疫学失败情况,通过含... 目的了解湖北省2003—2015年接受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患者状况,分析艾滋病HAART后免疫学失败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进行筛选,描述分析艾滋病HAART状况及免疫学失败情况,通过含时间依存变量的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8 996例患者纳入研究,总计随访60 018次,整个随访过程中有30.55%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免疫学失败,中位失败时间为治疗后的47.67个月;拟合扩展的Cox风险模型,发现随访前7天漏服次数、性别、WHO临床分期、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年龄(≥50岁)、初始治疗方案等对免疫学失败有影响。结论接受HAART后艾滋病患者发生免疫学失败的影响因素较多,需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早开展抗病毒治疗,特别要关注老年患者的治疗,并结合其他检测结果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病毒治疗 CD4+T淋巴细胞 免疫学失败
原文传递
湖北省2006—2015年接受艾滋病HAART患者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0
作者 郑武 笪琴 彭国平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5-259,共5页
目的探讨湖北省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并研究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开始接受HAART时间在2006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艾滋病患者,年龄≥15岁,有完整的基线及随访信息。通... 目的探讨湖北省艾滋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生存状况,并研究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开始接受HAART时间在2006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的艾滋病患者,年龄≥15岁,有完整的基线及随访信息。通过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死亡率、累积生存率;通过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别间的生存时间差异并做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接受HAART后患者的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结果共计10 065例,其中男性7 449例(74.01%),女性2 616例(25.99%)。在观察期内有1 048例(10.41%)患者死亡,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的有646例(61.64%),治疗开始后6个月内死亡的有471例(72.91%),治疗第1年死亡的有497例(76.93%);累积生存率从第1年的95.03%下降到第10年的86.97%;家政及服务业(HR=1.33,95%CI=1.09~1.62)死亡风险大,高中/中专(HR=3.26,95%CI=1.72~6.18)的死亡风险较初中及以下大。基线机会性感染数越多(≥3个HR=0.73,95%CI=0.58~0.93)、WHO临床分期越高(HR=0.59,95%CI=0.49~0.70)、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1个/μL HR=5.83,95%CI=1.84~18.54)、开始治疗时年龄越大(≥50岁HR=0.70,95%CI=0.58~0.85)的艾滋病患者接受HAART后死亡风险大。结论湖北省2006—2015年接受艾滋病HAART的患者治疗后累积生存率较高;基线机会性感染数越多、WHO临床分期越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开始治疗时年龄越大者接受HAART后生存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湖北省接受艾滋病HAART患者CD4^+T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武 笪琴 +2 位作者 张薇 汤恒 彭国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11期1325-1328,共4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接受艾滋病HAART患者CD4^+T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2年1月1日以后接受HAART的成年患者,利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来分析患者的基线、治疗后6、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及影响因素。结... 目的分析湖北省接受艾滋病HAART患者CD4^+T淋巴细胞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2年1月1日以后接受HAART的成年患者,利用一般线性模型、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来分析患者的基线、治疗后6、12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1 843例研究对象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218. 94±143. 96)个/μl,接受HAART后6个月为(334. 31±188. 62)个/μl,12个月后为(382. 79±204. 44)个/μ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 856. 98,P=0. 000)。影响HAART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的主要因素是:性别、开始治疗年龄、WHO临床分期、初始治疗方案、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受性别、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开始治疗年龄、初始治疗方案等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呈线性上升趋势;其中,女性、开始治疗年龄越小、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初始治疗方案含二线药物的患者上升较快。受WHO临床分期因素影响,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随时间推移上升趋势符合二次方曲线方程,WHO临床分期越靠前,上升速度较快。结论湖北省艾滋病患者接受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早开展HAART,提高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HAART CD4^+T淋巴细胞计数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患者生存情况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郑武 笪琴 +1 位作者 汤恒 彭国平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8年第2期176-180,共5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患者基本情况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50岁的艾滋病患者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生存情况,并以年龄<50岁艾滋病患者为对照,进行相关分析,寿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年... 目的分析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患者基本情况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50岁的艾滋病患者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生存情况,并以年龄<50岁艾滋病患者为对照,进行相关分析,寿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年龄≥50岁和<50岁两组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50岁的艾滋病患者有2 643例,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为(58.49±7.1)岁,年龄<50岁的艾滋病患者有7 725例,开始治疗的平均年龄为(34.43±8.68)岁。两组艾滋病患者主要以男性、已婚或同居、异性性传播、初中及以下文化、基线CD4值在0~200个/μl之间、WHO临床分期为Ⅰ期、初始治疗方案为齐多夫定/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奈韦拉平为主;寿命表法显示年龄≥50岁组老年艾滋病患者累积生存率从第1年的82.06%下降到第10年的53.63%,年龄<50岁组艾滋病患者累积生存率从第1年的97.48%下降到第10年的94.2%。Log-Rank检验显示年龄≥50岁组的死亡风险高于<50岁组(χ~2=209.74,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文化程度、WHO临床分期、基线CD4数、初始治疗方案是年龄≥50岁组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感染途径、WHO临床分期、基线CD4数、初始治疗方案是年龄<50岁组艾滋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湖北省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老年艾滋病患者生存率低,应结合本省特点,根据老年人群的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措施,降低老年艾滋病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老年患者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湖北省2008-2010年VCT情况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旺华 汤恒 +1 位作者 彭国平 笪琴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1年第6期657-659,共3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8-2010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情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全省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情况及各类VCT门诊工作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到全省各...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8-2010年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情况,为制定艾滋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全省VCT门诊求询者的基本信息、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情况及各类VCT门诊工作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到全省各级VCT门诊接受咨询检测的人数共计163 634人,男女性别比为1.34∶1;求询者以20~39岁青壮年为主,占73.48%;求询者类型以有非婚异性性行为史为主,且其构成比逐年上升。96.76%的求询者接受了HIV抗体筛查检测,筛查阳性率以配偶/固定性伴HIV抗体阳性者和有男男性行为史者两类人群为高,分别为8.52%和5.97%,与其他类型人群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008~2010年,各级医疗机构设立的VCT门诊数占VCT门诊总数的比例分别为64.86%、64.71%和70.06%,其咨询检测人数占VCT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9.59%、41.98%和47.55%。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配偶/固定性伴阳性和有男男性行为史人群的早期发现和干预工作,减少二代传播;同时应加快推进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优势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高危人群
原文传递
湖北省2003—2015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郑武 笪琴 +1 位作者 汤恒 彭国平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002-1004,1026,共4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病人死亡率,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1 416例年龄≥15岁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信息,采用SPSS21.0进行统... 目的分析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降低病人死亡率,提高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筛选1 416例年龄≥15岁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患者信息,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死亡的1 416例艾滋病患者中,男性占68.67%,女性占31.33%,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87岁,平均死亡年龄(47.68±12.67)岁,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62.01%,婚姻状况以已婚或同居为主,占60.31%,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水平为主,占88.7%;死亡病例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个月内病死率最高,为37.22%。所有死亡病例中,64.76%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抗病毒治疗开始的第1年患者生存率下降最快,Log-Rank检验(P<0.000 1)发现基线CD4计数≤50个/μL的生存率低于基线CD4计数为51~200个/μL组和≥201个/μL组。结论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死亡病例病死率较高,应加强患者的早发现和早治疗,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死亡 流行病学分析
原文传递
湖北省2715例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者生存分析 被引量:27
15
作者 彭国平 李旺华 +2 位作者 占发先 笪琴 汤恒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年第5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接受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下载历史卡片;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及趋势分析;运用COX回归进行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2 715例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者中,死亡412... 目的探讨接受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者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下载历史卡片;采用寿命表法进行生存率及趋势分析;运用COX回归进行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 2 715例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者中,死亡412例;平均病死率为4.18/100人年,其中,死亡主要集中在开始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前6个月内,此后,病死率维持在1~4/100人年;治疗满60个月的生存率为80.4%(95%CI:79.3%~82.8%)。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平均生存时间在年龄、婚姻、基线CD4+T细胞计数及治疗前有无AIDS相关疾病症状水平上均存在差异,其中,基线CD4+T细胞计数和治疗前有无AIDS相关疾病症状是影响病死率的主要因素(基线CD4+T细胞计数:HR=3.4,P=0.042;AIDS相关疾病症状:HR=3.4,P=0.042)。结论及早发现HIV/AIDS并纳入抗病毒治可显著降低艾滋病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DS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2011—2015年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郑武 汤恒 +1 位作者 笪琴 彭国平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7年第5期37-41,共5页
目的为了解2011—2015年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5年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年龄15岁及以上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绘接受抗... 目的为了解2011—2015年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国家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信息系统,收集2011—2015年接受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的年龄15岁及以上的患者相关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绘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CD4^+T淋巴细胞恢复曲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毒载量成功抑制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8 237例对象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0.76±14.17)岁,主要以性途径传播为主,其中同性性传播39.61%,异性性传播55.78%,所有治疗患者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M(QR)为227(100~323)个/μL,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恢复成功的有32.17%,统计分析显示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治疗后成功恢复的比例越高(χ~2=1 251.09,P<0.000 1),不同基线CD4^+T淋巴细胞分组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恢复成功的中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20.45,P<0.000 1),8 237例研究对象接受治疗后,病毒学抑制样本数(≤400拷贝/m L)占87.3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情况、感染途径、文化程度、基线CD4值、初始治疗方案、CD4^+T淋巴细胞恢复情况是病毒载量成功抑制的因素。结论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开展对患者免疫重建、病毒载量的抑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影响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的因素较多,建议继续采取扩大检测、扩大治疗、加强服药依从性教育等政策,进一步提高全省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湖北省AIDS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费用的需求预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国平 李旺华 笪琴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0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为制定年度AIDS抗病毒药品计划提供依据,以保证治疗工作的持续开展。方法年度药品总费用(万元/年)=年内接受治疗的规模人数×单位费用×年治疗覆盖率。结果到2010年底,预计接受一线药物治疗人数2561人,一线药物治疗的单位费... 目的为制定年度AIDS抗病毒药品计划提供依据,以保证治疗工作的持续开展。方法年度药品总费用(万元/年)=年内接受治疗的规模人数×单位费用×年治疗覆盖率。结果到2010年底,预计接受一线药物治疗人数2561人,一线药物治疗的单位费用2547.3元/人年,如年治疗覆盖率达到85%,全省一线药品的总费用为652.36万元/年;预计接受二线药物治疗人数196人,二线药物治疗的单位费用6982.6元/人年,如年治疗覆盖率达到50%,全省二线药品的总费用为136.86万元/年。结论影响药品需求预测结果的主要因素包括年内在治人数、年内新增治疗人数、药品价格、年治疗覆盖率等,需要定期收集和更新相关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药品 费用 需求预测
原文传递
湖北省AIDS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
18
作者 陈慧萍 彭国平 +4 位作者 李旺华 姚璇 笪琴 张薇 蒋洪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1年第6期118-119,共2页
随着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底,ART已覆盖全省96个市县区,在治人数2080余人。由于成人和儿童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剂量各不相同,药品、方案种类多... 随着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ART)的人数不断增加,截至2010年底,ART已覆盖全省96个市县区,在治人数2080余人。由于成人和儿童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案、使用剂量各不相同,药品、方案种类多达数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管理系统 免费抗病毒治疗 湖北省 AIDS 药品 治疗药物 治疗方案 使用剂量
原文传递
2019年湖北省肺结核漏登抽样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琼 张玉 +6 位作者 侯双翼 笪琴 卢星星 皮琦 杨成凤 张梦娴 周丽平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84-688,共5页
目的了解2019年湖北省肺结核漏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湖北省(县、市)具有肺结核诊断能力的定点及非定点医疗机构,对其2019年诊断为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病例进行调查,评估漏登情况。结果共收集6家医疗机构2159... 目的了解2019年湖北省肺结核漏登情况的影响因素及原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湖北省(县、市)具有肺结核诊断能力的定点及非定点医疗机构,对其2019年诊断为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病例进行调查,评估漏登情况。结果共收集6家医疗机构21591条信息,最终核查分析肺结核患者3285例。2019年湖北省肺结核漏登率为10.23%。不同诊疗机构属性(χ^(2)=42.933,P<0.001)、机构类型(χ^(2)=6.747,P=0.009)、诊断分类(χ^(2)=18.266,P<0.001)、地区疫情程度(χ^(2)=21.989,P<0.001)及年均门诊量(χ^(2)=24.053,P<0.001)的漏登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市级漏登风险较高(与县级相比,OR=2.27,95%CI:1.77~2.92),结核性胸膜炎漏登风险较高(相较于利福平耐药肺结核,OR=6.71,95%CI:1.90~23.74)。追踪未到位和一次性就诊是主要漏登原因。结论关注湖北省肺结核漏登问题,继续提升结核病防治体系服务能力,强化各级医院的规范诊疗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漏登 影响因素 监测
原文传递
武汉市某高校大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海红 笪琴 《医学与社会》 2016年第8期63-65,71,共4页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的掌握情况,评价大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武汉市某高校在校的1332名大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评价教育效果。结果:健...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的掌握情况,评价大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武汉市某高校在校的1332名大学生进行结核病防治的健康教育,教育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评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大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总知晓率分别为53.40%和9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分别为18.00%和7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单一核心信息知晓率也有显著提高(P<0.01)。健康教育前生源地为农村的大学生的知晓率低于生源地为城市的大学生,健康教育后无差别(P>0.01)。结论:大学生结核病健康教育效果良好,包括健康讲座、网络、电视、广播等在内的综合形式的健康教育措施可作为高校健康促进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效果评估 结核病 大学生 武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