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都旅游流空间格局的季节差异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熊力 李华 +1 位作者 刘大均 简代飞 《旅游论坛》 2021年第3期81-94,共14页
以成都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旅游流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点)、流向关系(线)与网络结构(面)三个角度,分析其旅游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成都四季各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上一致,景点旅游... 以成都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及社会网络分析法,从旅游流在不同季节的空间分布(点)、流向关系(线)与网络结构(面)三个角度,分析其旅游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成都四季各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上一致,景点旅游频次整体呈现出春季大于夏季大于秋季大于冬季的变化趋势;(2)成都旅游流季节变化差异较为明显,整体呈现出夏季大于春季大于秋季大于冬季的变化趋势;(3)成都旅游流围绕核心节点发散的趋势相比于聚焦趋势更明显,且春夏两季的聚焦与发散程度皆高于秋冬两季;(4)成都夏季网络结构密度高于其他季节,但四季整体网络结构密度较低,联系松散,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最后,针对空间结构差异性特征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都 旅游流 季节差异 空间格局
下载PDF
基于网络游记的成都市旅游流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大均 简代飞 +1 位作者 杨丹 熊力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92-97,共6页
基于携程网上游客分享的游记攻略数据挖掘,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成都市旅游流在空间上呈“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2)63%... 基于携程网上游客分享的游记攻略数据挖掘,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成都市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成都市旅游流在空间上呈“大分散、小集聚”的分布特征,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2)63%的游客在成都市游览3~6个旅游景区(点),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锦里、都江堰→青城山等是游客流动的主要方向。(3)成都市旅游流网络松散,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宽窄巷子、锦里、杜甫草堂等旅游景区(点)在旅游流网络中具有较高的中心性,是旅游流网络的核心节点。(4)成都市旅游流空间分布受旅游资源禀赋、资源集聚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资源集聚度的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 空间特征 影响因素 成都市
下载PDF
广西乡村聚落空间分异与类型划分 被引量:1
3
作者 屠爽爽 蒋振华 +2 位作者 龙花楼 简代飞 古晓铃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9-168,共10页
把握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类型特征,可为聚落空间宏观优化布局提供方向和指导。文章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聚类分析等研究手段与技术方法,定量分析了广西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划分了乡村聚落的类型... 把握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类型特征,可为聚落空间宏观优化布局提供方向和指导。文章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聚类分析等研究手段与技术方法,定量分析了广西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划分了乡村聚落的类型。结果表明:(1)广西乡村聚落规模普遍偏小,其空间分布呈中南部“热”东北部“冷”的格局;(2)乡村聚落的密度分布在空间上呈现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的态势;(3)聚落规模和密度分布具有低海拔、缓坡、水热条件适宜的空间指向性,并伴随耕地面积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等级社会经济要素下聚落规模与密度差异显著;(4)乡村聚落总体呈现东南半壁形状复杂、破碎化程度高,西北半壁形状相对规整、破碎化程度低的特点,桂东、桂北样带复杂多样,桂中样带相对简单;(5)基于指标体系构建,将广西乡村聚落划分为6个一级区、17个二级区,并归纳了各类型区的地域特征,以期为区域乡村聚落空间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空间分异 形态 类型 广西
原文传递
广西主要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屠爽爽 简代飞 +2 位作者 龙花楼 李婷婷 张英男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322-2337,共16页
农作物生产结构与布局是农业地理学探讨的传统研究主题,开展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可为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论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重心移动模型、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揭示1995—2019年广西粮食、糖... 农作物生产结构与布局是农业地理学探讨的传统研究主题,开展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特征与机制研究,可为区域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论文运用区位基尼系数、重心移动模型、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揭示1995—2019年广西粮食、糖料、水果和蔬菜4类主要农作物生产格局的演变特征,剖析其形成机制,据此提出相关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粮食作物“退”、糖果菜“进”构成主要农作物竞争的基本态势;粮食、蔬菜生产空间分布相对分散,糖料生产地理集聚趋势明显,水果生产由相对集中走向分散;主要农作物综合比较优势受规模比较优势主导,粮食生产劣势明显,糖料生产具有绝对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水果、蔬菜生产规模比较优势突出但效率比较优势有待提升。资源禀赋的约束、市场供需和比较效益的主导、乡村社会发展要素变化的诱发、制度环境的引导/修正、集聚经济的循环累积等多种力量综合作用推动农作物生产格局的演变。特殊的区情决定了广西农作物生产应统筹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通过结构调整、产业集聚、空间优化,推进农作物生产从规模扩张向综合效益提升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生产格局 演变机制 农业生产转型 农业地理学 广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