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对称苯并菲盘状液晶的合成及取代基对介晶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简忠保 赵可清 +1 位作者 胡平 汪必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53-1360,共8页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间位二硝基苯甲酸酯不对称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2-(3,5-二硝基苯甲酰氧基)-3,6,7,10,11-五烷氧基苯并菲(3a~3f).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对其介晶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此类化合物有高的清亮点,...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含间位二硝基苯甲酸酯不对称苯并菲盘状液晶化合物2-(3,5-二硝基苯甲酰氧基)-3,6,7,10,11-五烷氧基苯并菲(3a~3f).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计(DSC)对其介晶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此类化合物有高的清亮点,稳定的六方柱状相以及较宽的介晶相范围,且随着软链碳原子数的增加,化合物的熔点和清亮点均出现下降趋势,但六方柱状相的有序性却没有发生很明显的变化.同时通过与其它三类苯并菲盘状液晶2-苯甲酰氧基-3,6,7,10,11-五烷氧基苯并菲(4a~4f),2-二茂铁甲酰氧基-3,6,7,10,11-五烷氧基苯并菲(5a~5f),2,3,6,7,10,11-六烷氧基苯并菲(6a~6f)的对比研究,探讨了酯基,强吸电子基团,以及取代官能团体积对介晶性的影响.证实了苯并菲化合物中分子结构小的变化将引起介晶性大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菲 盘状液晶 柱状相 不对称取代 间二硝基苯甲酰氧基
下载PDF
含亚胺和胆甾烯基不对称液晶二聚体的合成及介晶性 被引量:3
2
作者 汪必琴 简忠保 +2 位作者 赵可清 余文浩 胡平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2570-2576,共7页
报道含亚胺和胆甾烯基不对称液晶二聚体化合物XC6H4N=CHC6H4OC10H20COOCh*[X=OCnH2n+1,(n=1~12,14),F,Cl,Br,CH3](1a~1q)的合成及液晶性.目标化合物通过600MHz 1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其介晶性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 报道含亚胺和胆甾烯基不对称液晶二聚体化合物XC6H4N=CHC6H4OC10H20COOCh*[X=OCnH2n+1,(n=1~12,14),F,Cl,Br,CH3](1a~1q)的合成及液晶性.目标化合物通过600MHz 1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其介晶性通过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计(DSC)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都具有胆甾相(N*).对于烷氧基系列(X=OCnH2n+1),有部分化合物还呈现了近晶A相(SA),且随着末端烷氧链长度的增加,化合物的清亮点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而化合物从胆甾相到各向同性液体转变的熵变(△SN*→I)则呈现奇-偶效应.同时我们对比研究了取代基X对胆甾相稳定性的影响,发现取代基X对胆甾相的稳定性高低顺序为:MeO>Cl>Br>Me>F.这些结果证实了末端取代基的改变对化合物的相转变温度以及介晶性质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 亚胺 胆甾基 近晶A相 胆甾相 奇-偶效应
下载PDF
膦酚中性镍催化烯烃聚合及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江燕 张健夫 简忠保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7-668,共12页
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制备功能化聚烯烃最为直接,但存在诸多挑战,是聚烯烃领域近20年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功能化聚烯烃合成上具有优势,已经涌现出了二亚胺、水杨醛亚胺、膦磺酸镍钯经典催化体系;相比之下,膦酚镍催化体... 烯烃与极性单体共聚制备功能化聚烯烃最为直接,但存在诸多挑战,是聚烯烃领域近20年的研究热点与难点。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功能化聚烯烃合成上具有优势,已经涌现出了二亚胺、水杨醛亚胺、膦磺酸镍钯经典催化体系;相比之下,膦酚镍催化体系早期关注较少。然而,近期对于膦酚镍催化体系的研究已经揭示,膦酚镍催化体系将是一个极具基础与应用前景的体系。本文总结近5年膦酚镍催化剂的结构特点,综述其在乙烯聚合、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合、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合方面的重要进展,并总结出膦酚镍催化剂的优势,对极性单体种类、催化剂结构设计、丙烯与极性单体立构规整共聚、聚合反应机理、功能化聚烯烃综合性能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聚烯烃 膦酚 镍催化剂 烯烃聚合 极性单体
原文传递
氟效应在酮亚胺镍催化乙烯聚合与共聚中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磊 胡小强 +1 位作者 张燚鑫 简忠保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1-540,共10页
相比于烯烃聚合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空间位阻与电子效应,氟效应是一种简单且有效调控烯烃聚合反应的重要方法,但研究却相对较少.在本工作中,通过把不同位置(邻、间、对)和不同数目(0、1、2、3、5)的氟原子引入到N,O配位型的单组分阳离子酮... 相比于烯烃聚合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空间位阻与电子效应,氟效应是一种简单且有效调控烯烃聚合反应的重要方法,但研究却相对较少.在本工作中,通过把不同位置(邻、间、对)和不同数目(0、1、2、3、5)的氟原子引入到N,O配位型的单组分阳离子酮亚胺镍催化剂中,系统地考察了氟效应对乙烯聚合反应的催化活性、催化剂热稳定性、聚合物分子量以及聚合物支化度的全面影响.发现邻位氟取代基有利于聚合物分子量的显著提高,而间位与对位氟取代基导致聚合活性下降;特别是全氟取代基不仅造成催化剂热稳定性的下降,同时导致聚合活性与聚合物分子量的大幅下降.在乙烯与丙烯酸甲酯的共聚合研究中,无氟取代的镍催化剂出现失活,但邻氟取代的镍催化剂则表现出聚合活性以及赋予共单体插入率,这些行为在长链极性单体共聚中表现更加优异.本工作有助于理解氟效应在烯烃聚合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效应 烯烃聚合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极性单体 酮亚胺
原文传递
空间位阻与氟效应协同增强镍系乙烯聚合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玉银 胡小强 +3 位作者 穆红亮 夏艳 迟悦 简忠保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1-747,共7页
烯烃聚合在工业上是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过渡金属催化剂是烯烃聚合反应发展的核心,其中水杨醛亚胺后过渡金属中性镍催化剂由于杂质耐受性强与无需助催化剂的双重优势备受青睐.为增强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空间位阻效应或者氟效应策略已... 烯烃聚合在工业上是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过渡金属催化剂是烯烃聚合反应发展的核心,其中水杨醛亚胺后过渡金属中性镍催化剂由于杂质耐受性强与无需助催化剂的双重优势备受青睐.为增强镍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空间位阻效应或者氟效应策略已有广泛报道;然而将两者结合形成协同策略仍鲜有研究.在本工作中,对位氢和空间位阻取代基(苯基、萘基和蒽基)与邻位氟取代基被同时引入至水杨醛亚胺中性镍催化剂中,利用空间位阻效应与氟效应来协同增强镍系乙烯聚合.系统研究空间位阻效应、氟效应、聚合反应温度、聚合时间对乙烯聚合反应的活性、分子量、支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邻位氟取代基显著提升活性、催化剂寿命与聚合物分子量,降低聚合物支化度;对位空间位阻取代基的体积根据催化活性或聚合物分子量的需求而定,但对聚合物支化度几乎无影响.本工作发展了一种新的调控水杨醛亚胺镍烯烃聚合催化剂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烃聚合 氟效应 空间位阻 镍催化剂 水杨醛亚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