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女性开患者的咬合力分析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江宁 简野瑞诚 相马邦道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6-539,共4页
目的探讨咬合因素对女性开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女性开患者102名,根据TMD的有无分为两组,伴有TMD的试验组有59名患者;不伴有TMD的对照组有43名患者。采用咬合力测试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咬合力、咬合接触面... 目的探讨咬合因素对女性开患者中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发病的影响。方法选取女性开患者102名,根据TMD的有无分为两组,伴有TMD的试验组有59名患者;不伴有TMD的对照组有43名患者。采用咬合力测试仪对两组患者进行咬合力、咬合接触面积、每一咬合接触点上的平均咬合压强和咬合重心的测试,并通过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的咬合力和咬合接触面积均小于对照组,两组间每一咬合接触点上的平均咬合压强和咬合重心的偏移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咬合力不足与开女性TMD的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咬合力 咬合接触面积
下载PDF
不同类型反(牙合)冠状面咀嚼模式分析
2
作者 聂琼 简野瑞诚 +1 位作者 林久祥 相马邦道 《口腔正畸学》 2007年第4期162-165,共4页
目的阐明不同类型反(牙合)冠状面咀嚼模式方法选取12-35岁109名不同类型反(牙合)和16-30岁22名正常(牙合)个体。根据冠状面切牙点的运动轨迹将咀嚼模式分为8种咀嚼型。反(牙合)患者按反(牙合)的前后向位置和横向位置分组,Mann-Whitney U... 目的阐明不同类型反(牙合)冠状面咀嚼模式方法选取12-35岁109名不同类型反(牙合)和16-30岁22名正常(牙合)个体。根据冠状面切牙点的运动轨迹将咀嚼模式分为8种咀嚼型。反(牙合)患者按反(牙合)的前后向位置和横向位置分组,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不同类型反(牙合)组与正常胎及各组之间各种咀嚼型发生频率的差异。结果所有反(牙合)组,正常咀嚼型发生频率明显小于正常(牙合)。后牙反(牙合)组,相对前牙反(牙合)组,反向型发生率高(P=0.002),正常型发生率小(P=0.001).当伴随下颌偏斜和或下颌前突,牙弓段反(牙合)时,后牙反(牙合)的反(牙合)侧或下颌偏斜的偏斜侧,反向及反向交叉型比对侧易发生。结论在冠状面上,后牙反(牙合)组比前牙反(牙合)组呈现出更多的异常咀嚼型,后牙反(牙合)可能是反向及反向交叉咀嚼型的促成因素,尤伴有下颌偏斜,下颌前突及牙弓段反(牙合)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咀嚼模式 反[牙合] 类型 冠状面
原文传递
Angle各类错(牙合)及正常(牙合)冠状面咀嚼模式分析
3
作者 聂琼 简野瑞诚 相马邦道 《口腔正畸学》 2007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阐明Angle各类错[牙合]及正常[牙合]冠状面咀嚼轨迹形态及特征。方法选取358名错[牙合]和22名正常[牙合]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面切牙点的咀嚼运动轨迹将咀嚼模式分为8种咀嚼型。错[牙合]患者分别按有无颞颌关节紊乱病,Angle分类分... 目的阐明Angle各类错[牙合]及正常[牙合]冠状面咀嚼轨迹形态及特征。方法选取358名错[牙合]和22名正常[牙合]为研究对象。根据冠状面切牙点的咀嚼运动轨迹将咀嚼模式分为8种咀嚼型。错[牙合]患者分别按有无颞颌关节紊乱病,Angle分类分组。每一个个体分别计算左右侧第四个咀嚼环后10个咀嚼环中不同咀嚼型的个数,左右侧的平均值代表单侧咀嚼。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错[牙合]组与正常[牙合]之间各种咀嚼型发生频率的差异。结果结果正常[牙合]具有一个简单稳定的咀嚼模式。几乎所有错[牙合]组,正常咀嚼型发生频率明显小于正常[牙合]。关节紊乱病患者咀嚼型发生频率不同于无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患者,重叠咀嚼型相对易出现(p=0.005)。不同Angle分类,有各自特定咀嚼型分布。结论在分析错[牙合]畸形对咀嚼模式的影响时,颞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单独分开分析可能更合理。AngleⅢ类患者反向及反向交叉咀嚼型出现频率相对较高。ClassⅡ^1患者开口凹型咀嚼型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前牙台阶型拥挤患者比例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咀嚼模式 口香糖咀嚼 Angle分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