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何祯平 程宁新 +3 位作者 王原路 刘小婷 孙广慈 管正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组织中生化组分的影响,以期探索外源性HA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小型猪背部的去中厚皮创面上应用不同浓度和剂型的外源性HA,并于术后第3、7、14、21、28天切取创面组织及正常皮肤,测定... 目的:研究外源性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组织中生化组分的影响,以期探索外源性HA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小型猪背部的去中厚皮创面上应用不同浓度和剂型的外源性HA,并于术后第3、7、14、21、28天切取创面组织及正常皮肤,测定其糖胺多糖、HA及Ⅲ型胶原的含量变化。结果:愈合过程中,实验组创面愈合组织中的GAG、HA含量逐渐升高,1周时达峰值并能维持3周;创面对照组术后3天也见增高,但随后即迅速下降。实验组的Ⅲ型胶原含量也始终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又以1.0%、2.0%HA组最高。结论:外源性HA能显著增高愈合组织中HA、Ⅲ型胶原含量并能维持较长时间,从而有利于创伤愈合及减轻瘢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性透明质酸 创面愈合 犍胺多糖 测定
下载PDF
岛状皮瓣内自体移植软骨糖胺多糖和透明质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太颖 周刚 +1 位作者 夏双印 管正玉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研究自体软骨移植在动脉岛状皮瓣中糖胺多糖含量及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腹部用一侧的腹壁浅动静脉形成 2cm× 3cm岛状合页皮瓣 ,并在其中植入自体耳软骨 0 .8cm× 1.2cm (皮瓣组 ) ,与植入对侧皮... 目的 研究自体软骨移植在动脉岛状皮瓣中糖胺多糖含量及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腹部用一侧的腹壁浅动静脉形成 2cm× 3cm岛状合页皮瓣 ,并在其中植入自体耳软骨 0 .8cm× 1.2cm (皮瓣组 ) ,与植入对侧皮下的相同大小的自体耳软骨 (皮下组 )比较 ,进行移植后不同时期GAG定量测定及分类和胶原定量测定。结果 软骨移植后 ,皮瓣组中细胞外间质中GAG的含量 ,在术后 2~ 4周明显下降 ,从 4~ 8周开始 ,逐渐恢复 ,到 12周GAG含量及HA所占的比例接近正常水平。皮下组较实验组变化晚 4周 ,表现与移植软骨内软骨细胞的变化相类似。结论 岛状皮瓣内起支撑作用的自体移植软骨细胞间质GAG恢复正常的时间 ,在移植后 12周左右 ,这样 ,软骨的物理性状的恢复 ,也在 12周左右 ,皮下组较实验组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状皮瓣 自体软骨移植 糖胺多糖 透明质酸 含量 胶原蛋白 实验
下载PDF
人体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胶原酶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6
3
作者 管正玉 程洪伟 +1 位作者 孙广慈 申志惠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2-114,共3页
为探讨胶原降解代谢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对23例患增生性瘢痕的成年病人的瘢痕组织(其中8例经病理检查)及正常皮肤的胶原酶活性作了检测和比较观察。检测结果:瘢痕组织的胶原酶活性平均值为197.09±48.10(U),正常皮肤胶原酶活... 为探讨胶原降解代谢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对23例患增生性瘢痕的成年病人的瘢痕组织(其中8例经病理检查)及正常皮肤的胶原酶活性作了检测和比较观察。检测结果:瘢痕组织的胶原酶活性平均值为197.09±48.10(U),正常皮肤胶原酶活性平均值为73.17±13.71(U),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表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不仅与胶原的过度合成与沉积有关,同时与胶原降解代谢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原酶 增生性瘢痕 胶原降解代谢
原文传递
正常人与增生瘢痕病人血清尿羟脯氨酸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管正玉 申智慧 +3 位作者 孙广慈 赫伟 宋维铭 马继光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74-176,共3页
正常人与烧伤晚期增生性瘢痕病人血清,24小时尿液羟脯氨酸测定值,对评估病人的胶原代谢状况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是判断瘢痕是否成熟和稳定,评价增生性瘢痕对药物治疗反应的有效参考指标。
关键词 羟脯氨酸 血清 尿液 瘢痕
原文传递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皮下移植后胶原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23
5
作者 霍孟华 戚可名 +4 位作者 黄金井 管正玉 庄强 王阳 吕晓岩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2,共2页
目的 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 (ADM)移植后胶原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异体ADM移植于SD鼠皮下 ,测定移植后ADM中胶原的含量及Ⅰ、Ⅲ型胶原的比例。结果 异体ADM移植后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异体ADM是一种良好的... 目的 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 (ADM)移植后胶原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异体ADM移植于SD鼠皮下 ,测定移植后ADM中胶原的含量及Ⅰ、Ⅲ型胶原的比例。结果 异体ADM移植后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异体ADM是一种良好的软组织填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M Ⅲ型胶原 移植后 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 皮下移植 软组织填充材料 胶原含量 SD 变化
原文传递
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形态学和胶原构成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冯国平 孙广慈 +3 位作者 管正玉 张海明 冯越蹇 何祯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9-241,T004-4,共4页
目的 探讨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可能机理及条件。方法 用 2 2~ 2 3d的孕兔建立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 ,并与孕兔、成年兔伤口愈合进行比较 ,对各组兔皮肤切口组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 ,胶原含量测定 (羟脯氨酸法 )及分型... 目的 探讨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可能机理及条件。方法 用 2 2~ 2 3d的孕兔建立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 ,并与孕兔、成年兔伤口愈合进行比较 ,对各组兔皮肤切口组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检查 ,胶原含量测定 (羟脯氨酸法 )及分型。结果 ①胎兔切口无急性炎症反应 ,成纤维细胞 (FB)出现早 ,伤口无瘢痕一期愈合。②胎兔伤口中胶原含量及构成变化不显著 ;孕兔、成年兔胶原在术后 7d时升高 (P <0 .0 5 )。结论 无急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兔 无瘢痕愈合 成纤维细胞 胶原 形态学
原文传递
超长宽比岛状皮瓣血液灌注和氧代谢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佳琦 管正玉 +3 位作者 刘珍君 赵萍 赵敏 戚可名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55-156,I001,共3页
目的 探讨超长宽比岛状皮瓣的成活机理和血液灌注及氧代谢变化 ,以期掌握其成活规律。方法 以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 ,形成超长、宽比例的岛状皮瓣 ,分段测定血流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以反映组织氧代谢过程。结果 血流量下降 ,MDA... 目的 探讨超长宽比岛状皮瓣的成活机理和血液灌注及氧代谢变化 ,以期掌握其成活规律。方法 以大白兔为实验动物模型 ,形成超长、宽比例的岛状皮瓣 ,分段测定血流和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以反映组织氧代谢过程。结果 血流量下降 ,MDA含量同步上升并呈渐进性 ,但皮瓣仍能较好的成活。只是达到一定程度才出现皮瓣坏死。结论 皮瓣从近端到远端血流量逐步减少和组织缺氧 ,并呈现渐进的过程 ,组织缺血和缺氧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影响皮瓣的成活。所以掌握影响皮瓣成活的组织缺血和缺氧程度阈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长宽比岛状皮瓣 血液灌注 氧代谢 实验研究 血流量
原文传递
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培养、生物学特征及超微结构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宋维铭 孙广慈 +1 位作者 管正玉 徐承熊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征及超微结构,阐明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特征... 目的探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生物学特征及超微结构,阐明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遗传学特征及细胞超微结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与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生长率和形态学相同,细胞遗传学特征和超微结构相似。结论据此结果和其他学者的观点,认为建立体外培养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实验模型,可用于瘢痕防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成纤维细胞 超微结构
原文传递
维甲酸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宋维铭 管正玉 +3 位作者 孙广慈 郭唯 盛瑞红 王石麟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8,3,共3页
为阐明维甲酸治疗瘢痕的作用机理,观察了维甲酸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证明维甲酸对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有抑制作用。提示维甲酸抑制胶原生成可能是治疗瘢痕作用机制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 维甲酸 成纤维细胞 超微结构 体外培养 瘢痕
原文传递
胎兔皮肤伤口中糖胺多糖及透明质酸含量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冯国平 孙广慈 +3 位作者 管正玉 杨欣 程宏伟 申智慧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探讨胎兔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机理。方法 取胎兔、孕兔、成年兔切口及其周围组织 ,用阿利新蓝比色法 ,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分离法测定糖胺多糖 (GAG)和透明质酸 (HA)含量。结果 ①胎兔正常皮肤GAG及H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孕兔及成年兔 ... 目的 探讨胎兔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机理。方法 取胎兔、孕兔、成年兔切口及其周围组织 ,用阿利新蓝比色法 ,醋酸纤维素膜电泳分离法测定糖胺多糖 (GAG)和透明质酸 (HA)含量。结果 ①胎兔正常皮肤GAG及HA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孕兔及成年兔 (P <0 0 1)。②手术区 ,胎兔、孕兔、成年兔在术后 3d时GAG及HA均升高 (P <0 0 5 )。但术后第 7d ,胎兔GAG含量仍维持在高水平 ,而孕兔及成年兔其含量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瘢痕愈合 糖胺多糖 透明质酸 皮肤伤口 创伤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探讨维持扩张期对扩张皮肤生物力学与胶原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学军 孙广慈 +2 位作者 管正玉 何祯平 杨欣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2年第6期300-304,共5页
目的 以生物力学的方法探讨一种有效的缩短皮肤扩张时间的途径。方法 在 6只成年大狗的背侧 ,对称设计 6个术区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埋置扩张器不施行注水的对照组、注水 2周和注水 6周组 ,注水 2周组和注水 6周组又分为维持 1周、... 目的 以生物力学的方法探讨一种有效的缩短皮肤扩张时间的途径。方法 在 6只成年大狗的背侧 ,对称设计 6个术区 ,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埋置扩张器不施行注水的对照组、注水 2周和注水 6周组 ,注水 2周组和注水 6周组又分为维持 1周、2周和 4周 3组。每个术区取 4个皮肤试件 ,分别测定极限应力强度、应力应变、应力松弛和蠕变 ,并测量单位面积的胶原含量和排列。结果 皮肤扩张后 ,极限应力强度下降 ;随着维持期的增加 ,应力应变、应力松弛和蠕变均逐渐接近正常 ,胶原含量增加 ,排列更加有序。结论 维持期对扩张皮肤的黏弹性和胶原的含量及其排列的恢复是不可少或缺的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期 皮肤扩张术 生物力学 胶原 整形外科
原文传递
胎兔、孕兔、成年兔伤口愈合中肿瘤坏死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国平 孙广慈 管正玉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1-342,共2页
目的 探索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可能机理及条件。方法 采用孕 2 2~ 2 3d的母兔及所孕胎兔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及成年兔皮肤伤口愈合模型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含量。结果 胎儿伤口中... 目的 探索胎兔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可能机理及条件。方法 采用孕 2 2~ 2 3d的母兔及所孕胎兔皮肤伤口无瘢痕愈合的动物模型及成年兔皮肤伤口愈合模型 ,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表皮生长因子 (EGF)和肿瘤坏死因子 (TNF)含量。结果 胎儿伤口中的EGF和TNF术后 3d明显升高(P <0 0 5 ) ,并维持至术后 7d ;孕兔及成年兔仅在术后 3d升高 (P <0 0 5 ) ,术后 7d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胎兔皮肤伤口中特有的细胞因子水平是胎儿伤口无瘢痕愈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口愈合 无瘢痕愈合 表皮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 放射免疫法
原文传递
维甲酸对成纤维细胞作用的体外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维铭 孙广慈 +5 位作者 管正玉 徐承熊 张国荣 曹蕊 申智慧 冯越蹇 《中华医学美容杂志》 1998年第4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维甲酸治疗瘢痕的作用机理及其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并将3HTdR(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成纤维细胞DNA中,研究维甲酸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DNA合成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维甲... 目的探讨维甲酸治疗瘢痕的作用机理及其用于临床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并将3HTdR(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成纤维细胞DNA中,研究维甲酸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DNA合成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维甲酸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DNA合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维甲酸对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有抑制作用。结论维甲酸治疗瘢痕的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成纤维细胞 瘢痕 治疗
原文传递
人体皮下脂肪细胞直径测量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玉明 戚可名 +1 位作者 管正玉 申智慧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94-395,共2页
为了观察皮下脂肪细胞大小与体重指数的关系及其分布规律,测量了15例女性31个部位皮下脂肪细胞直径,发现人体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细胞大小不一,分布有一定规律。1 材料与方法1.1 ①脂肪组织标本:来自我院门诊或病房手术病人,身体健康。②... 为了观察皮下脂肪细胞大小与体重指数的关系及其分布规律,测量了15例女性31个部位皮下脂肪细胞直径,发现人体不同部位皮下脂肪细胞大小不一,分布有一定规律。1 材料与方法1.1 ①脂肪组织标本:来自我院门诊或病房手术病人,身体健康。②胶原酶:Ⅱ型,Sigma 公司产品。③小牛血清。④缓冲液:0.2mol/L 磷酸缓冲液。⑤恒温水浴箱。⑥离心机(80—2型)。⑦电子天平(DT-100型)。⑧带标尺的光学显微镜。1.2 方法取皮下脂肪组织块0.1g 或脂肪抽吸物少许,组织块用眼科剪剪成细小碎块,用0.2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脂肪 细胞直径 测量
原文传递
维甲酸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DNA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宋维铭 管正玉 +1 位作者 孙广慈 徐炎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35-136,共2页
观察了维甲酸对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证明维甲酸对其合成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关系,并探讨了维甲酸治疗瘢痕的可能作用机理。
关键词 瘢痕 成纤维细胞 维甲酸 细胞培养 药理
原文传递
细菌胶原酶对瘢痕降解的实验研究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程洪伟 孙广慈 +1 位作者 管正玉 张海明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2-205,243,共4页
目的探讨细菌胶原酶治疗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作用机理;观测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对细菌胶原酶降解增生性瘢痕的作用进行验证,并通过10个病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观察。结果动物实验显示,两次注药后,两周内瘢痕块体积平... 目的探讨细菌胶原酶治疗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作用机理;观测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动物实验对细菌胶原酶降解增生性瘢痕的作用进行验证,并通过10个病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观察。结果动物实验显示,两次注药后,两周内瘢痕块体积平均缩小86%,较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临床观察显示,经过两次病灶内细菌胶原酶的注射(剂量200~2000U),瘢痕体积两周内平均缩小46.92%,其中有4例缩小50%以上,占病例总数的30%。经过对5名病人3~16个月随访,除1例瘢痕疙瘩于治疗后第2个月复发外,余均无复发迹象。胶原酶作用后的瘢痕组织,光镜及电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处于溶解状态的胶原结构。结论细菌胶原酶可以直接降解瘢痕组织内的胶原纤维,可望成为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细菌胶原酶 胶原降解
原文传递
体外观察维甲类药物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维铭 管正玉 +2 位作者 孙广慈 曹蕊 徐承熊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8-220,共3页
我们观察了维甲类药物——维甲酸(RA)、维胺酯(RⅠ)和维胺酸(RⅡ)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 RA、RⅠ、RⅡ最终浓度为10^(-5)时能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率均为100%,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效应... 我们观察了维甲类药物——维甲酸(RA)、维胺酯(RⅠ)和维胺酸(RⅡ)对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当 RA、RⅠ、RⅡ最终浓度为10^(-5)时能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抑制率均为100%,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效应关系。据此结果,我们讨论了维甲类药物防治瘢痕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类 成纤维细胞 抑制 瘢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