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大石早生李坐果率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建民 管金萍 曹会军 《河北林果研究》 1999年第4期323-325,共3页
为提高大石早生李初果期坐果率,于盛花期进行人工授粉、环剥和环割、喷施激素和微肥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盖县大李和香蕉李作授粉树,盛花期对主干进行环剥、喷施30×10-6赤霉素、100×10-6氯化稀土、03%硼砂+03%尿素,均能显著提... 为提高大石早生李初果期坐果率,于盛花期进行人工授粉、环剥和环割、喷施激素和微肥试验。结果表明:选择盖县大李和香蕉李作授粉树,盛花期对主干进行环剥、喷施30×10-6赤霉素、100×10-6氯化稀土、03%硼砂+03%尿素,均能显著提高大石早生李坐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石早生李 环剥 激素 微肥 坐果率 栽培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敞口混凝土管桩应力测试现场试验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2 位作者 管金萍 刘俊伟 白晓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266-271,共6页
基于4根足尺敞口混凝土管桩现场试验,在桩身刻槽预埋串联式的光纤光栅(FBG)传感器,成功地将准分布式FBG传感技术应用在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的测试,研究了敞口混凝土管桩稳态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FBG传感... 基于4根足尺敞口混凝土管桩现场试验,在桩身刻槽预埋串联式的光纤光栅(FBG)传感器,成功地将准分布式FBG传感技术应用在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的测试,研究了敞口混凝土管桩稳态贯入过程中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表明:FBG传感技术能够准确分离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测试效果较为理想。桩端阻力和桩侧总摩阻力沿深度变化曲线反映土层的工程性质,桩端阻力受土层变化影响明显,硬质土层界面处桩端阻力平均增幅78. 5%;桩侧摩阻力进入圆砾层时出现峰值,平均增长幅度为20. 2%。桩端位于非硬质土层,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变化不明显。贯入过程中桩身轴力变化曲线表明桩身下部侧摩阻力明显大于上部侧摩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G 传感技术 应力测试 桩身轴力 桩端阻力 桩侧摩阻力
下载PDF
基于桩土界面应力测试的开闭口桩静力沉桩室内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3 位作者 刘雪颖 白晓宇 桑松魁 管金萍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9-606,共8页
为了探究黏性土中静力沉桩力学机制,开展饱和黏性土中开口桩和闭口桩静力沉桩大型室内模型试验,获得开口桩和闭口桩静力沉桩引起的桩土界面超孔压和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同时,根据有效应力原理计算桩土界面有效土压力,将有效土压力与水平... 为了探究黏性土中静力沉桩力学机制,开展饱和黏性土中开口桩和闭口桩静力沉桩大型室内模型试验,获得开口桩和闭口桩静力沉桩引起的桩土界面超孔压和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同时,根据有效应力原理计算桩土界面有效土压力,将有效土压力与水平自重应力之比视为桩土之间的贴紧系数,建立静力沉桩过程中桩土之间贴紧程度的判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闭口桩桩土界面超孔压和土压力比开口桩的大,随着桩身贯入深度的增加,开口桩和闭口桩桩土界面超孔压和土压力逐渐增大,且距离桩端越近,桩土界面超孔压与土压力越大;在相同深度处,开口桩和闭口桩桩土界面土压力和有效土压力均存在"侧压力退化"的现象;入土深度越大,桩土之间的贴紧系数越大,桩土之间的贴紧程度越高。桩土之间贴紧程度的判定与沉桩引起的超孔压和土压力相关,判定结果较好地反映了饱和黏性土中静力沉桩的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桩 室内试验 开口桩 闭口桩 桩土界面 土压力 超孔压
下载PDF
印尼地区嵌岩灌注桩水平承载特性现场试验 被引量:6
4
作者 管金萍 张明义 +2 位作者 白晓宇 王永洪 李方强 《工程勘察》 2020年第1期1-6,19,共7页
本文基于印度尼西亚某燃煤电站桩基工程,通过对6根不同桩径、不同桩长的嵌岩灌注桩进行桩顶无约束单向多循环水平静载试验,研究嵌岩灌注桩的水平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和时间的增加,水平位移逐渐增大,位移梯度及其... 本文基于印度尼西亚某燃煤电站桩基工程,通过对6根不同桩径、不同桩长的嵌岩灌注桩进行桩顶无约束单向多循环水平静载试验,研究嵌岩灌注桩的水平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平荷载的增大和时间的增加,水平位移逐渐增大,位移梯度及其斜率呈增大趋势,并且出现两个明显的拐点。长径比较小的试桩水平承载力较大,水平位移较小。各试桩的水平极限荷载介于140~270kN,水平位移介于15.73~37.35mm。地基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并非常数,其值随着水平力、水平位移的增大逐渐减小,在临界荷载作用下,m值介于4.22~15.63MN/m4。试验结果对本地区嵌岩灌注桩的设计、施工以及相关规范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灌注桩 水平承载特性 水平静载试验 低应变 M值
下载PDF
双壁静压开口管桩贯入及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管金萍 张明义 +3 位作者 王永洪 白晓宇 桑松魁 杨苏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838-4845,共8页
为了更进一步研究黏性土地基上静压桩贯入及承载特性,通过在桩身安装光纤光栅(FBG)以及在桩顶安装温度自补偿传感器,对双壁开口模型管桩的沉桩和单桩承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压桩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为了更进一步研究黏性土地基上静压桩贯入及承载特性,通过在桩身安装光纤光栅(FBG)以及在桩顶安装温度自补偿传感器,对双壁开口模型管桩的沉桩和单桩承载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压桩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桩端阻力为沉桩过程的主要阻力,沉桩结束时占比为66.7%。相比于外管,内管桩侧摩阻力和桩身轴力均较小。荷载-位移曲线为陡降型,最大沉降为47.72 mm,极限荷载为6.3 kN,是沉桩终压力的2.48倍。试桩内管桩身轴力在土塞高度范围内以及外管桩身轴力在桩长范围内随着桩身埋深逐渐减小。内管桩侧摩阻力仅在土塞高度的范围内随着深度逐渐增加;外管桩侧摩阻力在荷载小于7.0 kN时,随着深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桩顶荷载达到7.0 kN时,随着深度逐渐增大。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桩端阻力占桩顶荷载的比例为53.6%~65.1%,表现出了较好的端承桩性状。研究结果对双壁开口管桩内外管贯入及承载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壁开口管桩 贯入特性 承载特性 模型试验
下载PDF
印尼地区嵌岩灌注桩竖向承载特性现场试验 被引量:4
6
作者 管金萍 张明义 +1 位作者 白晓宇 李方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140,共7页
为更加深入研究不同竖向荷载作用下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规律,以印尼地区某工程为依托,对3根直径为800 mm的嵌岩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桩身应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3根试桩的Q-s曲线均为缓变型,沉降量均不超... 为更加深入研究不同竖向荷载作用下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规律,以印尼地区某工程为依托,对3根直径为800 mm的嵌岩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桩身应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3根试桩的Q-s曲线均为缓变型,沉降量均不超过17 mm,回弹率较大,介于54.8%~70.9%之间,残余沉降较小,承载力较高,均满足设计要求。桩身轴力随桩顶荷载的增加逐渐增大,随深度逐渐递减;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具有异步性,随着荷载的增大,桩侧摩阻力逐渐发挥,在嵌岩段桩侧摩阻力最大,但仍未充分发挥;桩端阻力随桩顶荷载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大,在最大荷载作用下,桩端阻力占比约55%,表现出摩擦端承桩的特性。研究结果对国内桩基规范的完善以及当地桩基规范的制订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灌注桩 静载试验 承载力预测 桩侧摩阻力 桩端阻力 印尼地区
下载PDF
基于黏性土的开闭口管桩承载性状室内试验对比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明义 管金萍 +3 位作者 王永洪 刘俊伟 桑松魁 苗德滋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9-156,共8页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桩端形式对桩承载性状的影响,通过室内模型对比试验对黏性土中开口管桩和闭口管桩的承载性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开口管桩T1和闭口管桩T2的Q-s曲线均呈陡降型,最大沉降量分别为47.72,43.24 mm,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 为了深入研究不同桩端形式对桩承载性状的影响,通过室内模型对比试验对黏性土中开口管桩和闭口管桩的承载性状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开口管桩T1和闭口管桩T2的Q-s曲线均呈陡降型,最大沉降量分别为47.72,43.24 mm,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分别为6.3,7.3 kN;试桩T1内管桩身轴力在土塞高度范围内随着埋深逐渐减小;试桩T1和T2外管桩身轴力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试桩T2外管桩身轴力比试桩T1外管桩身轴力大24.2%~102.7%;试桩T1内管侧摩阻力在土塞高度范围内随着埋深的增大逐渐增大;试桩T1和T2外管侧摩阻力在荷载较小时,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桩顶荷载达到最大时,始终呈增大的趋势;在各级荷载作用下,两试桩的桩端阻力分担比介于53.5%~72.3%,桩端阻力始终发挥主要作用,且开口桩的桩端阻力分担比小于闭口管桩。研究结果对实际工程中桩型的选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口管桩 闭口管桩 黏性土地基 承载性状
下载PDF
嵌岩灌注桩竖向荷载传递特性现场试验 被引量:2
8
作者 管金萍 张明义 +3 位作者 白晓宇 王永洪 李方强 闫楠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1541,共11页
为探讨不同桩径、不同桩长的旋挖成孔嵌岩灌注桩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荷载传递规律,基于印尼某燃煤电站桩基工程,在6根嵌岩桩桩身安装钢筋应力计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根试桩的荷载—位移(Q-s)曲线均为缓变型,没有明... 为探讨不同桩径、不同桩长的旋挖成孔嵌岩灌注桩在不同荷载水平下的荷载传递规律,基于印尼某燃煤电站桩基工程,在6根嵌岩桩桩身安装钢筋应力计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根试桩的荷载—位移(Q-s)曲线均为缓变型,没有明显的陡降段,桩顶沉降与桩顶荷载呈非线性关系,回弹率介于37.6%~70.9%之间,残余沉降较小,承载力较高,均满足设计要求;桩身轴力随深度逐渐衰减;随桩顶荷载增加,桩侧摩阻力发挥表现出异步性,最大荷载作用下嵌岩段侧摩阻力达到峰值,6根试桩在嵌岩段的最大侧摩阻力介于136.2~166.4 kPa之间;桩端阻力随荷载水平的增加逐渐增大,在最大荷载作用下,桩径为800 mm的试桩长径比介于19.38~20.13,其桩端阻力分担荷载介于54.8%~55.2%,表现出摩擦端承桩的特性;桩径为600 mm的试桩长径比介于42.17~44.67,其桩端阻力分担的荷载介于30.9%~32.6%,侧摩阻力发挥主要作用,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特性。试验结果对印尼地区嵌岩灌注桩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灌注桩 荷载传递 静载试验 桩身应力
下载PDF
印尼地区嵌岩灌注桩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管金萍 张明义 +2 位作者 白晓宇 李方强 闫楠 《工程勘察》 2019年第9期7-13,共7页
本文以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某燃煤电站桩基工程为依托,对旋挖成孔嵌岩灌注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桩身应力测试,研究其竖向承载性能与荷载传递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各试桩的桩顶沉降与桩顶荷载呈非线性关系,曲线形态总体表现... 本文以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某燃煤电站桩基工程为依托,对旋挖成孔嵌岩灌注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桩身应力测试,研究其竖向承载性能与荷载传递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各试桩的桩顶沉降与桩顶荷载呈非线性关系,曲线形态总体表现出缓变型,回弹率介于28.6%~57.8%之间,承载力均满足本工程的需求;桩身轴力沿埋深呈递减趋势;在最大加载值作用下,桩端阻力分担的荷载占比介于30.9%~32.6%之间,桩侧摩阻力承担主要的桩顶荷载,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的性状。试验结果对本地区类似桩基工程的施工以及桩基规范的制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灌注桩 承载性能 静载荷试验 桩侧摩阻力 荷载分担比
下载PDF
开挖卸荷对淤泥质土既有静压桩影响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苏春 张明义 +1 位作者 管金萍 李兆龙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4,共7页
为研究开挖卸荷过程中淤泥质土体侧移对既有嵌岩桩基影响,在淤泥质土体开挖前预设多个测斜点,长时间监测开挖卸荷过程中与开挖面不同距离下各深度的变形数据,根据淤泥土体位移变化规律结合郎肯土压力理论建立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桩... 为研究开挖卸荷过程中淤泥质土体侧移对既有嵌岩桩基影响,在淤泥质土体开挖前预设多个测斜点,长时间监测开挖卸荷过程中与开挖面不同距离下各深度的变形数据,根据淤泥土体位移变化规律结合郎肯土压力理论建立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桩基嵌岩深度范围的确定及桩身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1)基坑开挖卸荷时在开挖面下2 m处土体位移达到最大,最大影响深度约为4 m;(2)基坑开挖卸荷2天内土体变化较明显,2 d后土体位移趋于稳定;(3)淤泥质土层嵌岩桩嵌固端具体深度并不是定值,应根据桩顶土体侧移力及桩身的长度反推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挖卸荷 嵌岩桩 现场试验 嵌岩深度
下载PDF
基于白光干涉技术的黏性土真实接触面积细观试验研究
11
作者 杨苏春 张明义 +3 位作者 刘俊伟 管金萍 王永洪 白晓宇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0-497,共8页
为了揭示黏性土受压时的真实接触面积及细观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白光干涉技术测量黏性土在高压应力作用下的真实表面轮廓,对不同压应力作用下表面轮廓点云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函数推导极限压缩状态下的极限值。结果表明:压... 为了揭示黏性土受压时的真实接触面积及细观物理参数的变化规律,利用白光干涉技术测量黏性土在高压应力作用下的真实表面轮廓,对不同压应力作用下表面轮廓点云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Logistic函数推导极限压缩状态下的极限值。结果表明:压缩后的黏性土真实表面轮廓呈偏态分布,存在黏性土颗粒的支撑中心及颗粒压缩接触域;在106~529 MPa的压应力作用下,黏性土实际接触面积占截面面积的比例为0.375~0.431,表观孔隙率为52.5%~55.4%,随着压应力增大,孔隙范围有集中趋势且存在极限值;在支撑中心上、下1倍粒径范围内,表面轮廓分布存在极限渐进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干涉 黏性土 压应力 孔隙率 接触面积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镇痛和镇静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管金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7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镇痛和镇静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组)和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镇痛和镇静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依据麻醉方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联合丙泊酚、瑞芬太尼组(生理盐水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镇痛和镇静效果、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_(0)、T_(1)、T_(2)、T_(3)、T_(4)时,右美托咪定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且右美托咪定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变化更为平稳。术后2、6、12 h,右美托咪定组的NRS静态、NRS动态评分均低于生理盐水组,Ramsay评分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生理盐水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中的镇痛和镇静效果较生理盐水联合丙泊酚好,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 右美托咪定 生理盐水 丙泊酚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过程桩端阻力试验研究
13
作者 曹国星 刘雪颖 +1 位作者 管金萍 王永洪 《低温建筑技术》 2019年第6期57-60,共4页
为准确分离黏性土中静压沉桩阻力中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通过在模型桩桩端安装轮辐式压力传感器,对沉桩过程中桩端阻力进行了精确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桩端阻力随沉桩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沉桩过程中桩端破土产生桩端阻力,桩端阻... 为准确分离黏性土中静压沉桩阻力中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通过在模型桩桩端安装轮辐式压力传感器,对沉桩过程中桩端阻力进行了精确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桩端阻力随沉桩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长的趋势;沉桩过程中桩端破土产生桩端阻力,桩端阻力最终为2.054kN;黏性土中的静力压桩结束时,桩端阻力承担了62.3%的荷载。总桩侧摩阻力随沉桩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桩周土的侧压力逐渐增大,从而使桩侧摩阻力增大。研究结果可为桩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力压桩 室内试验 压桩力 桩端阻力
下载PDF
开口和闭口对静压PHC管桩贯入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明义 管金萍 +3 位作者 王永洪 白晓宇 桑松魁 杨苏春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40,共9页
为了更加精确监测开口与闭口高强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的沉桩过程,研究压桩力、桩身轴力、桩端阻力以及桩侧摩阻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在桩身布置低温敏光纤光栅(FBG)传感器,并在桩端安装土压力传感器,对2根闭口(P1桩,P2桩)和1根开... 为了更加精确监测开口与闭口高强预应力混凝土(PHC)管桩的沉桩过程,研究压桩力、桩身轴力、桩端阻力以及桩侧摩阻力随贯入深度的变化规律。在桩身布置低温敏光纤光栅(FBG)传感器,并在桩端安装土压力传感器,对2根闭口(P1桩,P2桩)和1根开口(P3桩)足尺PHC管桩进行现场贯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桩身贯入深度的增大,压桩力基本呈增大趋势,且P3的压桩力小于P1,P2,约为P1,P2的33.9%~79.7%;桩身轴力随贯入深度增大而逐渐减小,P3的桩身轴力小于P1,P2,压桩结束后约为P1,P2的59.16%~67.75%;桩端阻力与土层分布及土层的特性密切相关,土层越硬桩端阻力越大,且土层的变化对P1,P2的影响较大;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大,桩侧摩阻力的退化现象较明显。试验结果对道路工程中PHC管桩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开口桩 现场试验 闭口桩 土压力传感器 静力压入
原文传递
秦淮区人口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15
作者 王南 李晓莉 管金萍 《金陵瞭望》 2011年第14期36-37,共2页
人口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人口文化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秦淮区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口文化建... 人口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人口文化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也是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秦淮区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口文化建设也得到进一步深化.取得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文化建设 秦淮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现状 和谐社会 文化事业 科学发展观 人口问题
原文传递
努力开创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秦淮区“十一五”人口和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终期评估报告
16
作者 王南 管金萍 陶玉南 《金陵瞭望》 2010年第28期33-34,共2页
“十一五”期间.秦淮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为目标.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创新思路,优化载体,加大宣传.强化落实.保持了... “十一五”期间.秦淮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为目标.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中心任务,创新思路,优化载体,加大宣传.强化落实.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十一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各项指标。区人口计生局获得省党校人口理论教育先进单位、省人口计生系统政风行风先进单位、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市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等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五”期间 人口计生工作 创新思路 目标管理责任制 秦淮区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评估报告 人口计生系统
原文传递
让“世代服务”成为南京“三个发展”的新品牌秦淮区建立城市社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新体系
17
作者 王南 管金萍 《金陵瞭望》 2010年第23期60-62,共3页
2003年开始,江苏省人口计生委提出打造人口计生“世代服务”新品牌。2007年以来,秦淮区积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全省... 2003年开始,江苏省人口计生委提出打造人口计生“世代服务”新品牌。2007年以来,秦淮区积极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中心任务,不断增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全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为动力,以人口计生“世代服务”品牌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结合城市社区人口计生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在全市率先探索建立了以“世代服务”为品牌,融政策咨询、宣传倡导、技术服务、信息管理、人员培训和药具服务“六位一体”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为南京创新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体系 社区人口 城市社区 “三个发展” 秦淮区 品牌 世代 南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