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管飞杰 骆喜宝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9期125-12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PTED)手术中的运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行PTED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20例。A组不进行右美托咪定输注;B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C...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PTED)手术中的运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行PTED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D组、E组,每组20例。A组不进行右美托咪定输注;B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C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h);D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4μg/(kg·h);E组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比较五组患者入手术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并比较五组患者的疼痛、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 T0时,五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本组T0时, T2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本组T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D组、E组患者T2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本组T0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疼痛发生率分别为90.00%、85.00%,高于C组的55.00%、D组的50.00%、E组的4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疼痛、恶心呕吐发生最少。结论行PTED手术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的临床效果显著,镇静镇痛效果较佳,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椎间孔镜 右美托咪定 镇痛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麻醉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管飞杰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麻醉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应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七氟烷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右美托咪啶...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麻醉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肺功能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胃肠道手术患者,应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七氟烷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右美托咪啶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手术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Ramsay镇静评分和VAS评分等相关指标。结果麻醉后,研究组肺功能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Ramsay镇静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胃肠道手术患者进行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手术结果和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右美托咪啶 手术麻醉 胃肠道手术患者 肺功能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在老年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管飞杰 骆喜宝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4期120-122,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的镇静镇痛及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进行PTED的老年患者分为五组各25例...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在老年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中的镇静镇痛及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进行PTED的老年患者分为五组各25例,分别为不采用、0.2、0.3、0.4、0.5μg/(kg·h)右美托咪定,观察患者的VAS评分、OAA/S评分及MMSE评分。结果五组患者T1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AA/S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T2时间点,VAS均出现上升,后出现下降,OAA/S评分出现下降,后出现上升,E组的T2和T3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AA/S评分均低于其余四组(P<0.05)。在术后3d,五组患者的MMSE评分均得到下降,E组的下降较其余四组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TED患者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及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右美托咪定 镇痛 镇静 认知功能障碍 视觉模拟评分法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
下载PDF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部麻醉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管飞杰 骆喜宝 《现代医药卫生》 2019年第11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部麻醉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该院行局部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术前静脉...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部麻醉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该院行局部麻醉下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摘除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20例。A组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B组局部麻醉后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C组术前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局部麻醉后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h)。记录置入管道(T1)、打磨小关节(T2)、神经松解(T3)、术毕(T4)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Ramsay镇静评分及数字疼痛评分(NRS评分)。若NRS评分大于4分,则追加使用芬太尼50mg。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的例数。结果 A组患者各时间点血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T2、T3、T4时间点心率、血压较T1下降(P<0.05)。C组各时间点NRS评分低于A、B组,Ramsay评分高于A、B组(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反应。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提高右美托咪定复合局部麻醉用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的镇痛效果,减少芬太尼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钠 右美托咪定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下载PDF
3种不同椎管内麻醉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母婴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一军 骆喜宝 +5 位作者 廖年有 管飞杰 刘炳祥 林庆秋 葛鹏飞 王菲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年第5期11-13,共3页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产妇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 90例ASAⅠ~Ⅱ级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腰麻组(SA组)、硬膜外阻滞组(EA组)和腰-硬联合...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阻滞和腰-硬联合阻滞应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患者的疗效以及对产妇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 90例ASAⅠ~Ⅱ级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腰麻组(SA组)、硬膜外阻滞组(EA组)和腰-硬联合阻滞组(CSEA组)3组,每组30例。监测3组患者麻醉前后MAP、HR,并评估麻醉效果以及记录3组新生儿娩出后Apgar评分。结果 3组MAP麻醉后10min SA、CSEA组血压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EA组血压无明显变化;麻醉后3组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麻醉效果优良率SA组(96.7%)、CSEA组(100.0%)优于EA组(66.7%)(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阻滞既有较好的麻醉效果,又保证了产妇及围产儿的安全,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内麻醉 血流动力学 麻醉效果 APGAR评分
下载PDF
脑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管飞杰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132-135,共4页
脑部属于人体能量代谢最为活跃、需氧量最多的器官,术后脑部一旦缺氧,会严重损害神经中枢,并易引发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功能性障碍。因此维持患者适宜的脑供氧平衡,以保证脑组织新陈代谢是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脑氧饱和度... 脑部属于人体能量代谢最为活跃、需氧量最多的器官,术后脑部一旦缺氧,会严重损害神经中枢,并易引发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功能性障碍。因此维持患者适宜的脑供氧平衡,以保证脑组织新陈代谢是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脑氧饱和度监测是使用分光光度法,通过照射皮肤氧合血红蛋白、还原血红蛋白对光吸收的变化来测量脑氧饱和度,这种检测方法可直接反映出脑组织中氧气供应的情况,同时该检测方法具有无创、操作便捷的特点,灵敏度和特异度也较理想,因此在神经外科、心外科等疾病的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现深入探讨脑氧饱和度监测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以提升手术患者围术期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氧饱和度 红外光谱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可视咽镜在气管内插管麻醉见习教学中的应用
7
作者 管飞杰 刘炳祥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第11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可视麻醉咽喉镜在气管内插管麻醉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习的学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分组法,将6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组学生进行可视麻醉咽喉镜教学。最后... 目的探讨可视麻醉咽喉镜在气管内插管麻醉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实习的学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以随机分组法,将60名学生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学生进行传统模式教学,观察组学生进行可视麻醉咽喉镜教学。最后,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并发放调查问卷给观察组学生,调查其学习情况。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成绩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可视麻醉咽喉镜教学可显著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插管步骤、掌握气道评估方法的赞同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气管内插管麻醉见习教学中应用可视麻醉咽喉镜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咽镜 普通咽镜 气管内插管 麻醉技巧 见习教学 应用分析 学习兴趣
下载PDF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和常规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骆喜宝 白岩 +4 位作者 张旭 米巧巧 管飞杰 石敏 龙雨芳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174-1178,共5页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和常规硬膜外阻滞(EP)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名拟行分娩镇痛的健康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EP组和DEP组,每组各60名。EP组行常规硬膜外阻滞疼痛;DEP组行硬脊膜... 目的:探讨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和常规硬膜外阻滞(EP)用于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名拟行分娩镇痛的健康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据镇痛方式不同分为EP组和DEP组,每组各60名。EP组行常规硬膜外阻滞疼痛;DEP组行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前(T0)、硬膜外给药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60 min(T4)、120 min(T5)及宫口开全时(T6)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和改良Bromage评分;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有效镇痛起效时间、爆发痛(VAS>4分)发生次数、PCEA及人为补救镇痛次数、镇痛药物用量;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及分娩方式(顺产、器械助产、剖宫产);两组胎儿心动过缓,产妇低血压、瘙痒、发热、恶心呕吐发生;随访术后72 h内硬膜外穿刺后头痛、神经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EP组与DEP组产妇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P组在T0评分最高,后逐渐下降,T4时最低,后有升高趋势(P<0.05);DEP组在T0时评分最高,后呈逐渐下降趋势,T6时最低(P<0.05);T1、T2时DEP组产妇VAS评分均低于EP组(P<0.05)。EP组与DEP组产妇不同时间点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EP组在T1时评分最低,后逐渐增加,T3时达到最高值,后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DEP组在T1评分最低,后逐渐增加,T3时最高,后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T2、T3、T4时DEP组产妇Bromage评分低于EP组(P<0.05)。与EP组相比较,DEP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小于EP组,爆发痛次数、PCA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次数均少于EP组,产妇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DP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技术,有效镇痛较EP更快,镇痛效果更好,且对产程和分娩方式影响小,不增加母体胎儿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热软化并涂抹达克罗宁对全身麻醉胸科手术患者插管期和拔管期心血管和咽喉部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骆喜宝 庾俊雄 +3 位作者 管飞杰 葛鹏飞 林庆秋 王菲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816-818,共3页
目的观察双腔支气管导管热软化并涂抹达克罗宁对全身麻醉胸科手术患者插管期和拔管期心血管和咽喉部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身麻醉下单肺通气行胸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支气... 目的观察双腔支气管导管热软化并涂抹达克罗宁对全身麻醉胸科手术患者插管期和拔管期心血管和咽喉部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全身麻醉下单肺通气行胸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观察组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前端用40℃热水软化10 min,涂抹达克罗宁后进行插管,对照组双腔支气管导管前端涂抹石蜡油后进行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插管期和拔管期心血管反应、拔管期呛咳及躁动发生情况,以及术后咽喉痛、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随时间延长而变化的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拔管期躁动、呛咳发生率及拔管后咽喉痛、声音嘶哑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热软化双腔支气管导管并涂抹达克罗宁胶浆可以减轻全身麻醉胸科手术患者插管期及拔管期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拔管期呛咳、躁动发生率及拔管后咽喉痛、声音嘶哑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单肺通气 全身麻醉 双腔支气管导管 热软化 达克罗宁
下载PDF
双腔支气管导管热软化并涂抹达克罗宁对插管后咽喉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骆喜宝 庾俊雄 +3 位作者 管飞杰 葛鹏飞 林庆秋 王菲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第11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双腔支气管导管热软化并涂抹达克罗宁对手术患者插管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胸科单肺通气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2~61岁,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双腔支气管导管前端用40℃热水软化10min,随后在导管... 目的研究双腔支气管导管热软化并涂抹达克罗宁对手术患者插管后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胸科单肺通气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2~61岁,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双腔支气管导管前端用40℃热水软化10min,随后在导管前端和套囊处涂抹达克罗宁,麻醉后插入气管;对照组在双腔支气管导管前端涂抹石蜡油,麻醉后插入气管。记录术毕2组拔出双腔管后1h、6h、24h声音嘶哑和咽喉痛的发生例数;用0~10cm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两组拔管后咽喉痛程度。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ASA分级和导管带管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拔管后1h、6h、24h声音嘶哑、咽喉痛发生率和咽喉痛VAS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腔支气管导管热软化并涂抹达克罗宁可以降低插管后患者声音嘶哑、咽喉痛程度,具有一定的防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软化 达克罗宁 双腔支气管导管 并发症
下载PDF
脑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中对脑氧代谢功能、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管飞杰 骆喜宝 +4 位作者 张旭 唐俊 梁素珍 黄晓丹 米巧巧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1088-1092,共5页
目的探讨脑氧饱和度监测下实施全麻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对患者脑氧代谢、脑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全麻下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每... 目的探讨脑氧饱和度监测下实施全麻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对患者脑氧代谢、脑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全麻下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B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根据脑氧饱和度监测指标指导液体补充及血压调节,B组患者依据麻醉医师的经验实施术中液体补充及血压调节,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ALT、AST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认知功能情况。结果A组和B组患者术前血清NSE、S100β、MDA、SOD、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3 d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术后1、3 d血清NSE、S100β、TNF-α水平均低于B组,血清SOD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前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1、3 d的MMSE、MoCA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术后1、3 d的MMSE、MoCA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手术后谵妄发生率为3.33%(1/30),低于B组患者的23.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前血清ALT、AS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术后1、3 d的血清ALT低于B组,术后1 d的AST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全麻肝脏部分切除手术患者实施脑氧饱和度监测指导补液及血压调节,有利于保证供氧量,减轻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对大脑造成的损伤,降低认知损伤及谵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脑氧饱和度 脑氧代谢 脑功能
原文传递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用于分娩镇痛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骆喜宝 白岩 +4 位作者 张旭 米巧巧 管飞杰 石敏 龙雨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1647-1652,共6页
目的评价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于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分娩的初产妇180例,采取随机化方法分为常规硬膜外阻滞(EPL)联合PIEB组(EPL组)、... 目的评价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PIEB)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1月于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分娩的初产妇180例,采取随机化方法分为常规硬膜外阻滞(EPL)联合PIEB组(EPL组)、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联合PIEB组(CSE组),DPE联合PIEB组(DPE组)。给予硬膜外负荷剂量后,3组按分组方案连接常规脉冲泵,泵内药物采用0.07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EPL组及DPE组给予负荷剂量后间隔1 h打开镇痛泵,脉冲剂量为10 ml/次,脉冲间隔1 h;CSE组蛛网膜下腔注药后1 h打开镇痛泵,硬膜外腔用药脉冲剂量为10 ml/次,脉冲间隔1 h。在分娩镇痛前(T0)、硬膜外给药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60 min(T4)、120 min(T5)、宫口开全时(T6)及胎儿娩出时(T7)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记录有效镇痛起效时间和爆发痛(BTP)发生率,以及分娩镇痛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最终入组结果,EPL组59例,CSE组60例,DPE组59例。3组产妇有效镇痛起效时间比较,DPE组和CSE组明显快于EPL组,而CSE组明显快于DP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与EPL组比较,CSE组和DPE组的PCEA率、补救镇痛率、骶尾部阻滞不全率、罗哌卡因每小时消耗量明显降低(P<0.017)。3组产妇分娩过程各时点VAS评分的比较,在T1时间点,与EPL组比较,DPE组和CSE组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SE组比较,DPE组的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在T2时间点,CSE组的VAS评分较EPL组明显降低(P<0.05),与CSE组比较,EPL组和DPE组的瘙痒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7)。结论DPE联合PIEB技术,较传统的EPL技术镇痛起效快,BTP发生率低,且无其他不良反应,可安全有效用于分娩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 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技术 分娩镇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