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第三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录音实录 被引量:2
1
作者 米家路 杨小滨 盛艳 《江汉学术》 CSSCI 2019年第2期28-35,共8页
2018年9月22日,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的专项工程之一,由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仪式暨《群像之魅:"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 2018年9月22日,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的专项工程之一,由江汉大学现当代诗学研究中心、《江汉学术》编辑部主办的第三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颁奖仪式暨《群像之魅:"现当代诗学研究"专题论集》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中国新诗研究院举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东南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作家出版社、北京文艺杂志社、台湾政治大学的专家、学者和诗人以及主办方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参加了此次仪式。颁奖嘉宾分别将奖杯、证书和奖金颁发给了米家路、杨小滨、盛艳等三位第三届"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得主。《江汉学术》"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是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工程的三批数十家学术期刊中唯一的新诗诗学研究类栏目,"教育部名栏·现当代诗学研究奖"也是海内外首创的汉语新诗诗学研究类专项大奖,其学术性、开放性、引领性和公益性得到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赞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当代诗学研究奖 教育部名栏 米家路 杨小滨 盛艳 《江汉学术》
下载PDF
自我的裂变:戴望舒诗歌中的碎片现代性与追忆救赎 被引量:6
2
作者 米家路 赵凡 《江汉学术》 2017年第3期26-40,共15页
现代性在20世纪初中国的进程造成了历史时间的中断与文化整体性的丧失,使自我破裂为许多碎片。在这分崩离析的漩涡中,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标志着一种新的诗学意识的开启与一种根本性的转向,即从宏大的历史关怀转向微观与细小的日常事实... 现代性在20世纪初中国的进程造成了历史时间的中断与文化整体性的丧失,使自我破裂为许多碎片。在这分崩离析的漩涡中,戴望舒的现代主义诗歌标志着一种新的诗学意识的开启与一种根本性的转向,即从宏大的历史关怀转向微观与细小的日常事实,从更高转向更低,从外部的具体经验转向个人生命内部的体验。这种从外部世界退回到了私人的生活世界旨在捕获现代性的碎片,在追忆消逝之历史的气息中,重构消逝过往与空洞当下、外部与内部、自我与非自我以及部分与整体的分裂,并最终将创伤的身体重塑为一个整合的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现代主义诗歌 碎片现代性 内转体验 追忆救赎
下载PDF
张狂与造化的身体:自我模塑与中国现代性——郭沫若诗歌《天狗》再解读 被引量:5
3
作者 米家路 赵凡 《江汉学术》 2016年第1期13-21,共9页
自我在现代性话语中异常重要,尤其关涉催生现代中国主体性与民族性的宏大叙事。郭沫若那部诞生于1922年中国现代性启蒙始初的诗集《女神》值得我们重新细读、研究,进而重塑其诗的特异性、文本性与多重性。我们有必要对其中那首众所周知... 自我在现代性话语中异常重要,尤其关涉催生现代中国主体性与民族性的宏大叙事。郭沫若那部诞生于1922年中国现代性启蒙始初的诗集《女神》值得我们重新细读、研究,进而重塑其诗的特异性、文本性与多重性。我们有必要对其中那首众所周知的作品《天狗》进行文本细读,欲求厘清郭沫若在《女神》中如何通过对身体的唤醒从而创造自我主体性。通过对《天狗》一诗中"身体的双重运动"的文本细读,可揭示郭沫若在《女神》中如何通过对身体的唤醒而创造自我,从而重构郭沫若诗歌中的身体诗学与中国启蒙大业中的现代性修辞。并且,我们还可以窥察在进步自我中涌现出一条历时的轨迹,即身体的扩张生成使得面向现代性的进步自我之诞生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天狗》 细读 身体诗学 自我诞生 现代性
下载PDF
反镜像的自恋诗学——戴望舒诗歌中的记忆修辞与自我的精神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米家路 赵凡 《江汉学术》 2017年第4期38-52,共15页
由于现代性的飞逝时间撕碎了中国文化叙述的总体性,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唯有文化的碎片保存在记忆的气息之中。在这种从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转向中,断裂的时间意识在戴望舒的追忆诗学中逐渐内在化,为诗人提供了观照自我与他者... 由于现代性的飞逝时间撕碎了中国文化叙述的总体性,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唯有文化的碎片保存在记忆的气息之中。在这种从1920年代到1930年代的转向中,断裂的时间意识在戴望舒的追忆诗学中逐渐内在化,为诗人提供了观照自我与他者之间身份张力的反镜像行为。通过记忆、女性与花朵的修辞转化,戴望舒在现代汉诗的自我形塑冲动中发掘出了一个划时代的自我精神分析学,即自我经他者而塑形。戴望舒这种独特的反镜像自恋诗学一方面标明了从郭沫若,经李金发到戴望舒之间,自我形塑嬗变的边界;另一方面,反映了中国新文化叙述中自我身份之进步的成熟展望,从而创造性地回应了自我意识对历史气息的召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望舒 诗学 自我形塑 镜像 精神分析
下载PDF
狂荡的颓废:李金发诗中的身体症候学与洞穴图景 被引量:3
5
作者 米家路 赵凡 《江汉学术》 CSSCI 2019年第4期91-106,共16页
鉴于李金发最主要的三部诗集于1920年至1924年在巴黎和柏林创作完成,因此与其研究李金发与他同时代中国诗人的互动关系,还不如将他的诗作置于欧洲现代主义诗歌与现代性思潮的语境中予以考察。在波德莱尔所开创的反启蒙与反田园的现代主... 鉴于李金发最主要的三部诗集于1920年至1924年在巴黎和柏林创作完成,因此与其研究李金发与他同时代中国诗人的互动关系,还不如将他的诗作置于欧洲现代主义诗歌与现代性思潮的语境中予以考察。在波德莱尔所开创的反启蒙与反田园的现代主义诗学影响下,李金发诗作中出现了一种强烈的力比多能量的经济危机,具现为身体的器官正处于一种退化、腐坏与堕落的残缺状态,进而造成了意志缺乏、衰弱、怠惰与倦滞的萎靡颓废精神世界,由此便创生出一种黑暗、嗜睡、寒冷、潮湿与泥泞的反照亮/启迪叙述。这种新叙述转向了现代性的反面美学空间,在波德莱尔式的洞穴或深渊中,发掘现代生活中被压抑的恶魔激情、梦境与神秘的英雄意志,旨在对宏大启蒙叙述与现代性进步神话提出质疑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金发 波德莱尔 身体叙述 审美现代性 现代主义诗学 象征主义诗歌
下载PDF
河流抒情,史诗焦虑与1980年代水缘诗学 被引量:4
6
作者 米家路 赵凡 《江汉学术》 2014年第5期51-59,共9页
在1980年代的十年间,中国大陆的文学、艺术、电影、政治书写经历了一场河流话语的大爆发,这股"河流热"既记录了1980年代社会、文化、美学,以及政治征候与创伤,更彰显了后毛泽东时代民族理想主义冲动的社会—文化想象。这股&qu... 在1980年代的十年间,中国大陆的文学、艺术、电影、政治书写经历了一场河流话语的大爆发,这股"河流热"既记录了1980年代社会、文化、美学,以及政治征候与创伤,更彰显了后毛泽东时代民族理想主义冲动的社会—文化想象。这股"奔向大河"的冲动与书写尤其激励我们去追问与此相关的一连串问题。为了阐明这些问题,笔者提出"水缘诗学"(poetics of navigation)作为一种分析性概念来考察在海子、骆一禾及昌耀的抒情诗中对于民族河流认识学上的建构。与其把河流的景观仅仅视为象征物或待破译的文本,毋宁凸显河景的动态表现,以在窥探其隐藏于对民族河景重绘的史诗冲动。构成这一独特"大河漫游奇景"(excursive scenario)的实质在于运用过度抒情的热望来创造史诗,借由河流的幻想性形象,重绘后毛泽东时代的空间及地缘政治的民族身份。因此,他们所赞美的河与水的疗法以及神话诗性的力量,构成了1980年代的文化乌托邦主义的真正内容与欲求达成的深切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 水缘诗学 史诗 乌托邦主义 海子 昌耀 1980年代
下载PDF
城市、乡村与西方田园诗——对一种文类现象语境的“考古学”描述 被引量:2
7
作者 米家路 裘小龙 《外国语文》 1992年第1期28-35,共8页
文章从一种“考古学”的角度考察了乡村与城市之间对立关系的演化过程,并侧重探讨了西方田园诗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扮演的功能性角色以及西方现代诗人“返乡”的心理意向性。文章认为,现代都市主义对乡村的征服和贬抑本身并不映现人类文明... 文章从一种“考古学”的角度考察了乡村与城市之间对立关系的演化过程,并侧重探讨了西方田园诗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扮演的功能性角色以及西方现代诗人“返乡”的心理意向性。文章认为,现代都市主义对乡村的征服和贬抑本身并不映现人类文明的真正发展样式。相反,那些被现代都市文明所征服、排斥的对立面都正好是人类情感生命本身所需求的合理因素。田园诗,作为一种文学传统和主题业已消亡,然而。它的诗性结构却播散、潜沉于现代诗人的诗性意识之中,并深化了他们作品的田园乌托邦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园诗 现代诗人 心理意向性 语境 都市主义 文学传统 乡村与城市 人类文明 侧重探讨 都市文明
下载PDF
重返原乡:张承志、莫言与韩少功小说中的道德救赎 被引量:1
8
作者 米家路 原蓉洁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6-70,共5页
本文重读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三篇短篇小说,分别是张承志的《黑骏马》(1982),莫言的《白狗秋千架》(1985)以及韩少功的《归去来》(1985)。通过返乡之旅的叙事想象,作者们表达了新时期追寻精神复苏与心灵治愈的社会幻想... 本文重读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具有代表性的三篇短篇小说,分别是张承志的《黑骏马》(1982),莫言的《白狗秋千架》(1985)以及韩少功的《归去来》(1985)。通过返乡之旅的叙事想象,作者们表达了新时期追寻精神复苏与心灵治愈的社会幻想和道德愿景。三篇作品中,乡土再一次成为了知识分子的良知经受考验、审问、否定或肯定的心理空间。由历史所引发的创伤与道德危机在深受乡土洗礼后最终获得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莫言 韩少功 还乡 创伤 道德危机 精神救赎
下载PDF
测绘栖居的诡异:中国新电影中的环境灾难、生态无意识与水的病理学 被引量:2
9
作者 米家路 范晶晶 《扬子江(评论)》 2010年第6期79-89,共11页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闻一多:《死水》,1925②)上述题记引自有名的新诗《死水》,作...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闻一多:《死水》,1925②)上述题记引自有名的新诗《死水》,作者是中国现代诗歌的先驱闻一多。这首诗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刚从美国留学回到因内战而四分五裂的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意识 中国新电影 生态破坏 病理学 黄土高原 水生态系统 苏州河 环境 影片 蔡明亮
下载PDF
展开的洞视:盖瑞·施耐德的元图像山水诗 被引量:1
10
作者 米家路 董国俊 《中外诗歌研究》 2016年第3期7-16,共10页
山在水上行,水让山如波荡漾。——盖瑞·施耐德《溪山无尽》一九九六年八月中旬,我远道而来,穿越太平洋,来到加州大学分校之一的戴维斯小镇,一卸下行李,就读到了刚刚面世的巨卷长诗《山河无尽》(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 山在水上行,水让山如波荡漾。——盖瑞·施耐德《溪山无尽》一九九六年八月中旬,我远道而来,穿越太平洋,来到加州大学分校之一的戴维斯小镇,一卸下行李,就读到了刚刚面世的巨卷长诗《山河无尽》(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十月初的一个傍晚,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希尔兹图书馆,我正好听到了盖瑞·施耐德(Gary Snyder)对这首长诗的首次公开朗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耐德 山水诗 图像 加州大学 戴维斯 太平洋 图书馆 分校
下载PDF
末世与创世——一个通灵者、朝圣者/炼丹术士的新世界幻象
11
作者 米家路 《外国语文》 1993年第1期11-18,72,共9页
作为一种对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诗歌的解构性/解码性阅读,本文力图寻找出某些隐含在兰波诗歌中的空白点、盲视场、边缘空间以及那些致使其文本不确定和错位的分裂性因素,并由此揭示出诗人兰波心理意向性中欲望、梦、乌托邦冲动、游戏... 作为一种对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诗歌的解构性/解码性阅读,本文力图寻找出某些隐含在兰波诗歌中的空白点、盲视场、边缘空间以及那些致使其文本不确定和错位的分裂性因素,并由此揭示出诗人兰波心理意向性中欲望、梦、乌托邦冲动、游戏原则和狂欢化语言所显示的精神要义,从而在较深层的层面上,探究兰波的新世界幻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界 乌托邦 朝圣者 法国象征主义 狂欢化 解构性 分裂性 语言 游戏 创世
下载PDF
颓败的田园梦——论李金发诗歌的乐园图景与残酷心理幻象
12
作者 米家路 《江汉学术》 2014年第3期53-60,共8页
"无家可归"是20世纪文化统摄性的精神危机状态,而对"家园"的刻骨追索则是20世纪世界诗歌的不懈主题。"还乡"意志与冲动催生了世界最优美的抒情诗以及诗人们对"乐园图景"的异质想象。这种"... "无家可归"是20世纪文化统摄性的精神危机状态,而对"家园"的刻骨追索则是20世纪世界诗歌的不懈主题。"还乡"意志与冲动催生了世界最优美的抒情诗以及诗人们对"乐园图景"的异质想象。这种"乐园幻象"对"中国象征主义之父"李金发来说尤为刻骨铭心,深深刻写在他早期的离散诗篇中。以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为例可侧重考察:早期中国诗人如何在"异乡"的自我放逐以及对"原乡"的乌托邦的幻化作为解救自我危机的策略;当这批带着现代西方文化对都市化和工业化的批判性否定态度的中国诗人在返回到一个完全别于西方社会的前现代化农业国家以后,其先觉意识或超前意识与本土现实情境的对峙性矛盾以及诗人如何为寻找其真正的精神家园而还乡并由此而产生的内在心理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金发 原乡 家园 还乡冲动 乐园图景 心理幻象
下载PDF
消费西藏:帝国浪漫与高原凝视 被引量:1
13
作者 米家路 赵凡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8-174,共7页
一百年来,西藏一直被西方奇观化,被构想成一个神秘而充满无穷魅力之地。正如爱德华·赛义德批判"东方几乎是欧洲的发明"一样,西藏其实也是西方帝国主义的视觉虚拟化和叙述浪漫化的产物。文章选取了詹姆斯·希尔顿的... 一百年来,西藏一直被西方奇观化,被构想成一个神秘而充满无穷魅力之地。正如爱德华·赛义德批判"东方几乎是欧洲的发明"一样,西藏其实也是西方帝国主义的视觉虚拟化和叙述浪漫化的产物。文章选取了詹姆斯·希尔顿的《消失的地平线》,试图从景观视觉构成的角度去窥破西方帝国如何编织西藏为"世外桃源"的隐形密码。文章引用了一些有关后殖民、种族/民族的论述,探讨了景观构造与权力的纠缠,剖析了从海景到山景演变的浪漫景观美学,重新审视了这种文化想象中所注入的生物权力的问题。文章认为:西方对西藏为"香格里拉"的极端迷恋并不反映西藏本身的令人不安的现实,而是西方帝国自身的身份及文化危机,西方帝国主义的环游世界观不仅异化了西藏的自然景观,而且镂空了西藏文化及宗教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乌托邦 景观 权力 帝国想象 地缘政治 他者 奇观化
原文传递
幻象:视觉无意识的怪兽——本雅明的现代性视觉症候学 被引量:7
14
作者 米家路 董国俊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1-65,共5页
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自身呈现为奇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已转化为一个表象。……这一世界之影像的专门化,发展成一个自主自足的影像世界。在这里,骗人者也在骗自己。——居伊·德波《奇观社会... 在现代生产条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自身呈现为奇观的庞大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已转化为一个表象。……这一世界之影像的专门化,发展成一个自主自足的影像世界。在这里,骗人者也在骗自己。——居伊·德波《奇观社会》我们的社会不是一个奇观的社会,而是一个监视社会。……我们不是置身于圆形竞技场中,也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处于全景敞视机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本雅明 无意识 视觉 症候 怪兽 幻象 影像世界
原文传递
奇幻体的盲知:卡夫卡与傅尔赫斯对中国的迷宫叙事 被引量:5
15
作者 米家路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5-39,共15页
奇幻体的盲知:卡夫卡与傅尔赫斯对中国的迷宫叙事米家路自1970年法国文艺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Todorov)著《奇幻文学引论》以来,西方文学文类学理论大受其启发,由此便爆发了一场在“奇幻体”(t... 奇幻体的盲知:卡夫卡与傅尔赫斯对中国的迷宫叙事米家路自1970年法国文艺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TzvetanTodorov)著《奇幻文学引论》以来,西方文学文类学理论大受其启发,由此便爆发了一场在“奇幻体”(thefantastic)语域方面的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赫斯 卡夫卡 小说 虚构叙事 幻体 意识形态 叙述者 历史叙事 百科全书 凯桑
原文传递
奇幻之旅:毕肖普旅行地理学中的海洋景观 被引量:3
16
作者 米家路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旅行不但是美国杰出女诗人毕肖普创作灵感的来源,也是她探寻的主题;在开启她的诗歌写作方式的同时,还界定了她的诗歌意识和独特的诗歌风格;毕肖普旅行地理学中的核心则是海洋景观。本文探讨了由海洋景观所生发出的四种自我类型:(1)记忆... 旅行不但是美国杰出女诗人毕肖普创作灵感的来源,也是她探寻的主题;在开启她的诗歌写作方式的同时,还界定了她的诗歌意识和独特的诗歌风格;毕肖普旅行地理学中的核心则是海洋景观。本文探讨了由海洋景观所生发出的四种自我类型:(1)记忆中的自我;(2)无根的自我;(3)冥想的自我;(4)欣悦的女性自我。毕肖普旅行地理学中的海洋景观不但超越了美国女性诗歌的陈规范式,更燃亮了美国女性诗歌奇幻的卓越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丽莎白·毕肖普 海洋景观 奇幻之旅 自我塑造
原文传递
造化的身体:自我形塑与中国现代性——郭沫若《天狗》再解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米家路 赵凡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102,共9页
如果说自我意识、自我觉醒与自我主体性是界定现代性话语的根本要素,那么,"中国现代性中自我话语的形成轨迹始于何时、何地?"无论我们今天对郭沫若(1892—1978)的人品和作品如何言说,要回到这个问题,郭沫若是无法绕开的诗人。郭沫... 如果说自我意识、自我觉醒与自我主体性是界定现代性话语的根本要素,那么,"中国现代性中自我话语的形成轨迹始于何时、何地?"无论我们今天对郭沫若(1892—1978)的人品和作品如何言说,要回到这个问题,郭沫若是无法绕开的诗人。郭沫若最先回应了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尽管对他的诗艺以及意识形态立场持疑,但从历史事实的角度依然具有批评上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诗歌 中国现代性 《女神》 自我意识 诗艺 主体性意识 现代性话语 力比多 自我概念 个性主义
原文传递
熵焦虑与消失的寓言——论郑义《老井》与张炜《古船》中的水缘乌托邦主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米家路 赵凡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9-152,共14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乌托邦图景”与“改革进程”同时并存的十年,这段时期深深吸引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近年来,从文化描绘以及社会运动的角度重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流行趋势便证明了这一点。对为时不远的过往之重访在知识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是“乌托邦图景”与“改革进程”同时并存的十年,这段时期深深吸引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近年来,从文化描绘以及社会运动的角度重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流行趋势便证明了这一点。对为时不远的过往之重访在知识分子世界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这丝毫不令人惊讶:一方面,在消费主义与企业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对于主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崇高的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与理性主义来说,此种重访怀有某种苦乐参半的怀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托邦主义 《古船》 《老井》 中国知识分子 张炜 郑义 寓言 焦虑
原文传递
撕裂的边界——雷蒙德·威廉斯《边乡》中的双重视镜与菌毒跨越 被引量:1
19
作者 米家路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126,共10页
边界历来被视为是一个界定人类历史文化身份的关键性概念。雷蒙德·威廉斯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威尔士三部曲》第一部《边乡》便对其复杂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本文分析了威廉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边界中塑定多重的价值认同,以及人生过... 边界历来被视为是一个界定人类历史文化身份的关键性概念。雷蒙德·威廉斯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威尔士三部曲》第一部《边乡》便对其复杂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本文分析了威廉斯如何在不断变化的边界中塑定多重的价值认同,以及人生过往之间交错纵横的边线又如何通过叙事中的二次限界和视觉修正得以重新划定。本文进而将个人与族裔的边界身份放置在全球离散语境中,对威廉斯把"越界"内在化的实践提出质疑,并将其身份认同政治视为因不列颠后殖民国家引起的精神分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蒙德·威廉斯 边界 故乡 认同政治 光学符号学
原文传递
凿道三行
20
作者 米家路 《芙蓉》 2018年第5期188-190,共3页
道可道,非常道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
关键词 《道德经》 三生万物 常道 老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