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活动性膝关节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骨科中心行一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活动性膝关节结核的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6膝),女10例(10膝)...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活动性膝关节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骨科中心行一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活动性膝关节结核的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6膝),女10例(10膝),平均年龄为53.9岁(26~77岁),入院时均有膝关节疼痛,膝关节不同程度出现畸形、活动受限,4例出现膝关节强直。术中均采用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收集15例病人入院后首次、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假体稳定性、结核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人获得12~88个月随访,术后规律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12例术后病理检查见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3例抗酸染色阳性。随访期间1例复发,进行病灶清除术后治愈。ESR和CRP均在术后6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不同时间的数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人未见结核复发,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43.4±9.4)分增加至(82.7±7.5)分,ROM由49.3°±31.3°增加至86.0°±32.5°,手术前后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31,P<0.001;t=-5.500,P<0.001)。结论在手术前后规律抗结核治疗、术中彻底病灶清除的前提下,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晚期活动性膝关节结核可以控制感染,解除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复发率较低,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展开更多
目的 通过与传统X线片模板测量方法比较,探讨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前采用人工智能术前规划系统(AI-HIP系统)预测假体型号以及指导...目的 通过与传统X线片模板测量方法比较,探讨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前采用人工智能术前规划系统(AI-HIP系统)预测假体型号以及指导假体安放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将2020年8月—2022年8月拟行初次THA的D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28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34~77岁,平均59.3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DDH分型:CroweⅠ型10例,Ⅱ型8例,Ⅲ型5例,Ⅳ型5例。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Ⅲ期13例,Ⅳ期15例;病程2.5~23.0年,平均8.6年。下肢长度差值(limb length discrepancy,LLD)为11.0(8.0,17.5)mm。术前所有患者基于AI-HIP系统和X线片模板测量预测假体型号,与术中实际应用假体型号进行比较,以评价AI-HIP系统预测假体型号的准确性;比较AIHIP系统术前规划和术后实际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股骨颈截骨位置、尖肩距、LLD,评价AI-HIP系统对假体安放位置的评估能力。结果 基于AI-HIP系统术前预测的髋臼假体型号与术中实际使用假体型号吻合23例(82.1%)、股骨假体型号吻合24例(85.7%),高于基于X线片模板测量预测结果 [16例(57.1%)、17例(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IP系统术前预测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股骨颈截骨位置、尖肩距与术后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术后LLD较术前减小(P<0.05),但与AI-HIP系统术前规划置换术后L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X线片模板测量方法相比,AI-HIP系统在术前预测假体型号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能指导成人DDH患者THA术中假体放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活动性膝关节结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骨科中心行一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活动性膝关节结核的15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6膝),女10例(10膝),平均年龄为53.9岁(26~77岁),入院时均有膝关节疼痛,膝关节不同程度出现畸形、活动受限,4例出现膝关节强直。术中均采用骨水泥型膝关节假体。收集15例病人入院后首次、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以及假体稳定性、结核复发情况。结果所有病人获得12~88个月随访,术后规律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12例术后病理检查见典型的结核性肉芽肿,3例抗酸染色阳性。随访期间1例复发,进行病灶清除术后治愈。ESR和CRP均在术后6个月内基本恢复正常,不同时间的数值整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人未见结核复发,X线检查未见假体松动,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的(43.4±9.4)分增加至(82.7±7.5)分,ROM由49.3°±31.3°增加至86.0°±32.5°,手术前后的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231,P<0.001;t=-5.500,P<0.001)。结论在手术前后规律抗结核治疗、术中彻底病灶清除的前提下,一期人工关节置换治疗晚期活动性膝关节结核可以控制感染,解除疼痛,重建膝关节功能,复发率较低,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文摘目的 通过与传统X线片模板测量方法比较,探讨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前采用人工智能术前规划系统(AI-HIP系统)预测假体型号以及指导假体安放位置的准确性。方法 将2020年8月—2022年8月拟行初次THA的D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8例(28髋)患者符合选择标准纳入研究。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34~77岁,平均59.3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DDH分型:CroweⅠ型10例,Ⅱ型8例,Ⅲ型5例,Ⅳ型5例。股骨头坏死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Ⅲ期13例,Ⅳ期15例;病程2.5~23.0年,平均8.6年。下肢长度差值(limb length discrepancy,LLD)为11.0(8.0,17.5)mm。术前所有患者基于AI-HIP系统和X线片模板测量预测假体型号,与术中实际应用假体型号进行比较,以评价AI-HIP系统预测假体型号的准确性;比较AIHIP系统术前规划和术后实际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股骨颈截骨位置、尖肩距、LLD,评价AI-HIP系统对假体安放位置的评估能力。结果 基于AI-HIP系统术前预测的髋臼假体型号与术中实际使用假体型号吻合23例(82.1%)、股骨假体型号吻合24例(85.7%),高于基于X线片模板测量预测结果 [16例(57.1%)、17例(6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I-HIP系统术前预测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股骨颈截骨位置、尖肩距与术后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HA术后LLD较术前减小(P<0.05),但与AI-HIP系统术前规划置换术后LL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X线片模板测量方法相比,AI-HIP系统在术前预测假体型号方面具有较高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能指导成人DDH患者THA术中假体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