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硬膜外阻滞治疗的临床效果与CT、MRI等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叶泳均 粱智维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20期113-116,共4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硬膜外阻滞治疗的临床效果与CT、MRI等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3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采用CT、MRI...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硬膜外阻滞治疗的临床效果与CT、MRI等影像学区域定位的相关性。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3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本院进行治疗的2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后采用CT、MRI对存在突出情况的椎间盘在椎管内所处位置按矢状位、额状位及水平位进行三维定位诊断。其中矢状位主要分为3个层面,水平位则主要分为4个区,额状位分为4个域。评价硬膜外阻滞治疗效果,并将具体疗效与影像学区域定位诊断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硬膜外阻滞治疗单个椎间盘突出总有效率显著高于2、3个椎间盘突出(P<0.05);2个椎间盘突出与3个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层面对比,Ⅰ层面疗效最好,Ⅲ层面疗效最差(Hc=65.15,q=59.13~4 873.25,P<0.01);区间疗效对比,1~2区疗效显著,且越邻近3区,治疗效果降低程度越为明显(Hc=264.23,q=19.87~511.32,P<0.001);各域间疗效对比,a域疗效显著,b域疗效较差,c域基本呈现无效(Hc=467.26,q=146.74~207.29,P<0.01)。结论:针对行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影像学区域定位诊断,可对不同区域的治疗效果进行一定程度预测,对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改善提供了数据支持,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阻滞治疗 CT MRI 影像学区域定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