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单中心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糜相明 范高阳 +5 位作者 苏春海 刘运振 吕传峰 冯雷 刘军 张会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24期3818-3821,共4页
目的对本地区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0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经DSA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426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人工统计,动脉瘤的大小、位置、数量通过DSA显示。结果本... 目的对本地区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对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0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经DSA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426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患者的性别、年龄人工统计,动脉瘤的大小、位置、数量通过DSA显示。结果本次调查共纳入男164例,女262例,男女比例(男/女) 0. 63,<39岁患者男女比例> 1,而≥70岁男女比例<0. 5,发病平均年龄男(55. 72±10. 77)岁,女(57. 91±9. 99)岁。该地区颅内动脉瘤发生的主要位置以颈内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为主,占总数的47. 18%,动脉瘤平均大小为(5. 4±3. 7) mm,颈内动脉动脉瘤发病的男女比例为0. 36,而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发病男女比例趋近于1,多发动脉瘤占总人数的18. 08%。结论该地区颅内动脉瘤女性发病较男性晚,颅内动脉瘤发病率以颈内动脉为主,发病率的男女差异主要集中于颈内动脉(包括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流行病研究 发病率
下载PDF
微信信息传递应用于神经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丽 糜相明 田婷婷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3期23-24,共2页
目的探究微信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2016年12月2个时间段内分别随机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150例,命为A组和B组,A组用传统口头传递信息方式,B组选择微信传递信... 目的探究微信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和2015年1月—2016年12月2个时间段内分别随机选取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150例,命为A组和B组,A组用传统口头传递信息方式,B组选择微信传递信息方式,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执行率、信息掌握率、工作完成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等。结果 B组患者在护理质量、重点工作完成度、改进措施执行、重要信息知晓等方面评分都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B组只有2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非计划性拔管,而A组患者出现皮炎1例、非计划性拔管3例、患者走失2例,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方面对比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信信息传递方式对神外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 信息传递 神经外科 护理管理
下载PDF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登彬 糜相明 刘运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血管重建术治疗的33例成年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DSA检查评估血管重建术效果;采用PWI评估脑灌注。结果 33例中...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在烟雾病血管重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8年1月血管重建术治疗的33例成年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3个月,采用DSA检查评估血管重建术效果;采用PWI评估脑灌注。结果 33例中,术后27例临床表现明显好转。术后3个月,DSA显示脑部供血状况良好;PWI显示相对脑血容量增加不明显(P>0.05),但是额叶和颞叶相对脑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相对平均血流通过时间和相对达峰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 PWI可以定量地分析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前后的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有效地评估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磁共振灌注成像 血管重建术
下载PDF
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缺血发生特征对比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范高阳 孙彦春 +5 位作者 苏春海 刘军 刘运振 张会 冯雷 糜相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12-51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10例(介入组98例,夹闭组112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比较二组患... 目的对比分析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动脉瘤术后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我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210例(介入组98例,夹闭组112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比较二组患者DCI发生率、动脉瘤不同位置及数量DCI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及预后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10例患者共有42例(20.00%)患者发生DCI,介入组DCI发生率(10.20%)低于夹闭组(28.57%),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20,P=0.001);二组患者单发动脉瘤及多发动脉瘤DCI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的颅内感染率高于介入组(P<0.05),二组患者预后不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共有24例(11.42%)患者死亡,其中介入组病死率高于夹闭组(P<0.05);开颅夹闭术(OR=1.983,95%CI:1.369~2.873)、Fisher分级为Ⅲ~Ⅳ级(OR=1.902,95%CI:1.308~2.766)、术后肺部感染(OR=1.754,95%CI:1.126~2.732)、手术时间距动脉瘤破裂≤10d(OR=2.041,95%CI:1.070~3.881)是颅内动脉瘤术后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CI是引起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开颅夹闭术后的DCI发生率高于介入栓塞术,且行开颅夹闭术、Fisher分级为Ⅲ~Ⅳ级、术后肺部感染、手术时间距动脉瘤破裂≤10d是D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引起重视,改善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栓塞 手术夹闭 颅内动脉瘤术 迟发性脑缺血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