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1
作者 周文 朱晓丹 +5 位作者 陆玉 毛雷音 莫兰 芮永军 糜菁熠 朱琳怡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10期1081-1087,共7页
目的总结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PubMed、Cochrane Library、UpToDate、NICE、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 目的总结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基于“6S”证据资源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PubMed、Cochrane Library、UpToDate、NICE、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据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与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相关的所有文献,文献类型包括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证据总结、随机对照试验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2月31日。由课题组成员根据相关文献质量评价标准独立进行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判断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提取整合、证据级别评定及汇总。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并汇总13条证据,包括6个方面:外固定支架针位清洗液的选择、护理频次、敷料的选择、针道结痂的管理、是否按摩/按压针道位置及洗浴。结论该研究总结了外固定支架针位护理的最佳证据,建议临床医务人员结合临床实际选择性应用最佳证据,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支架 清洗液 敷料 针道结痂 洗浴 护理
下载PDF
断指再植术后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印飞 糜菁熠 +5 位作者 芮永军 许亚军 姚群 邱扬 柯尊山 孙振中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5期429-432,共4页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36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311指,其中男183例,女53例;年龄2~62岁,平均34.5岁,其中6岁以下6例,6岁以上230例。拇...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36例断指再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311指,其中男183例,女53例;年龄2~62岁,平均34.5岁,其中6岁以下6例,6岁以上230例。拇指51指,示指87指,中指78指,环指63指,小指32指。将再植术后坏死的40例40指作为观察组,其他再植存活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指别、吸烟史、受伤类型、断指缺血时间、离断平面、动静脉修复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引起再植术后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手指完全离断再植236例共311指,术后坏死40指。完全离断指体再植术后坏死的主要相关影响因素包括:吸烟史、受伤类型、离断平面、动静脉修复情况(P〈0.05)。而与年龄、性别、指别、断指缺血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吸烟史、受伤类型、离断平面及动静脉修复情况是完全离断指体再植术后坏死的独立预测因素,提示断指再植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基本情况、伤情,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积极做好手术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再植术 坏死
下载PDF
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临床应用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文东 顾玉东 +3 位作者 糜菁熠 林森 周文俊 徐建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87-889,共3页
目的比较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长段神经缺损时,是否应行带血管神经移植。方法1999年8月~2000年3月,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全长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吻合术,其中男13例,女2例,均为臂丛神经根... 目的比较带与不带血供的全长膈神经移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长段神经缺损时,是否应行带血管神经移植。方法1999年8月~2000年3月,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在电视胸腔镜下行全长膈神经移位肌皮神经吻合术,其中男13例,女2例,均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随机分为A、B及C组,每组5例。A组:保留膈神经起点、游离全长膈神经;B组:保留颈段膈神经、游离胸段膈神经;C组:游离胸段膈神经时带入其伴行血管。膈神经全部移位至肌皮神经。术后行电生理和临床检查,比较肱二头肌功能。结果游离膈神经长度较传统膈神经移位手术增加:A组17.8±1.1cm、B组10.2±1.0cm、C组8.8±0.5cm。A组与B、C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12例获随访28~35个月。3组均在术后5个月左右出现肱二头肌新生电位,6个月左右肱二头肌肌力恢复至3级,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床血供良好的条件下,较细的长段神经进行游离,以及长段神经移位时,带与不带血管疗效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神经 神经移位 带血供 不带血供 比较
下载PDF
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应用体会 被引量:9
4
作者 许亚军 孙振中 +4 位作者 张志海 施海峰 糜菁熠 邱扬 薛明宇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 介绍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 1990年~2008年,我院利用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300例,其中,因术中血管变异或手术误伤穿支放弃12例.根据背侧骨间动脉所发出皮支浅出的部... 目的 介绍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及意义.方法 1990年~2008年,我院利用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共300例,其中,因术中血管变异或手术误伤穿支放弃12例.根据背侧骨间动脉所发出皮支浅出的部位及浅出间隙,将皮支血管分为6型:近侧型12例,均匀型122例,远侧型132例,弥散缺如型12例,皮支代偿型8例,混合型14例.结果 除12例放弃外,其余均行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术后258例皮瓣顺利成活,30例出现各种类型并发症.其中14例出现动脉供血不足,保守治疗后皮瓣完全坏死4例、部分坏死10例:10例出现静脉回流受限,经拆除缝线,完全成活;6例出现拇指背伸障碍,再次腱转位重建拇伸功能.结论 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皮支血管存在变异,术中应根据皮支血管的临床分型,灵活选择相应手术方案,避免供区并发症,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背侧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解剖变异
下载PDF
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BMP复合体替代月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胡成栋 邵新中 +3 位作者 张伯勋 孟钊 糜菁熠 姚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4-496,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BMP形成复合体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病的可行性。方法  4 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2组 ,A组取兔胫骨上段骨膜包绕部分髌腱、松质骨粒与BMP组成复合体 ,B组以骨膜包绕髌腱复合体作为对照 ,将两组...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BMP形成复合体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病的可行性。方法  4 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2组 ,A组取兔胫骨上段骨膜包绕部分髌腱、松质骨粒与BMP组成复合体 ,B组以骨膜包绕髌腱复合体作为对照 ,将两组复合体分别置于兔膝关节髌上囊(此环境类似于人体替代月骨后的生理环境 ) ,术后 1、2、4、8、1 2、1 6、2 4周取标本进行放射学、光镜及电镜检查 ,并对复合体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复合体在骨膜及BMP/松质骨粒缓释系统双重诱导下 ,2周即有新生骨出现 ,8周形成表面光滑、外周为完整骨包壳中心为骨髓细胞的类圆形骨性团块 ,2 4周复合体无退变吸收。B组复合体 2 4周内无骨团块形成 ,A、B组复合体CT值在不同时间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自体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BMP复合体成骨时间早、成骨完全 ,并具有适宜的可塑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炎 骨膜 骨形态发生蛋白 松质骨粒
下载PDF
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与BMP复合体替代月骨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邵新中 胡成栋 +3 位作者 糜菁熠 姚群 张哲敏 陈燕 《河北医药》 CAS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与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形成复合体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s病的可能性。方法  42只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为 2组 :骨膜包绕肌腱与BMP组 (A组 ) ,骨膜包绕肌腱组 (B组 ,对照组 ) ,将复合体置于兔膝关节髌上... 目的 探讨自体骨膜包绕肌腱与骨形态发生蛋白 (BMP)形成复合体替代月骨治疗Kienbock’s病的可能性。方法  42只日本大耳白兔 ,随机分为 2组 :骨膜包绕肌腱与BMP组 (A组 ) ,骨膜包绕肌腱组 (B组 ,对照组 ) ,将复合体置于兔膝关节髌上囊 ,术后 1、2、4、8、12、16、2 4周取标本进行放射学、光镜及电镜检查。结果 复合体 4周即有新生骨出现 ,12周形成表面光滑 ,外周为完整骨包壳 ,中心为骨髓细胞的类圆形骨性团块 ,2 4周复合体无退变吸收。结论 复合体成骨完全 ,并兼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成骨时间早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骨无菌性坏死 月骨 骨膜 骨形态发生蛋白 肌腱 治疗
下载PDF
四种复合体体内成骨及成软骨后重建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实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成栋 张伯勋 +4 位作者 邵新中 糜菁熠 魏民 范恒华 陈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32-33,共2页
目的:评价4种复合体在体内成骨、成软骨能力,探索重建月骨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4组: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A组),骨膜包绕松质骨粒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B组),骨膜包绕... 目的:评价4种复合体在体内成骨、成软骨能力,探索重建月骨治疗月骨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60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4组:骨膜包绕肌腱松质骨粒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A组),骨膜包绕松质骨粒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B组),骨膜包绕肌腱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组(C组),骨膜包绕肌腱组(D组)。将4组复合体分别置于兔膝关节髌上囊,术后进行放射学、组织学及电镜检查。结果:A,B组复合体2周即有新生骨出现,8周形成外周为完整骨包壳中心为骨髓细胞的类圆形骨性团块,C组复合体4周有新生骨与软骨形成,8周形成较成熟骨小梁,24周形成骨性团块;D组复合体24周内无骨团块形成。术后A,B,C组与D组复合体CT值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A组复合体兼有良好的可塑性和成骨时间早等优点,为重建月骨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软骨炎 骨膜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月骨
下载PDF
三角钢丝固定法在近指间关节周围断指再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刚 芮永军 +1 位作者 糜菁熠 沈小芳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1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评价在近指间关节周围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内固定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19指)近指间关节周围的断指,其中中节基底13指,近节远端6指,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内固定法重建骨支架。结果术后平均7周达骨愈合,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5&... 目的评价在近指间关节周围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内固定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19指)近指间关节周围的断指,其中中节基底13指,近节远端6指,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内固定法重建骨支架。结果术后平均7周达骨愈合,近指间关节活动范围5°~84°。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试用标准进行评定,本组中优15指,良3指,差1指,优良率为94.7%。结论在近指间关节周围断指再植时,采用三角钢丝法进行内固定,操作简便,有效固定的同时可允许早期开展关节功能训练,恢复良好的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指再植近 指间关节 三角钢丝固定法
下载PDF
显微外科培训基地教学模式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糜菁熠 芮永军 吕彩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4期75-78,共4页
显微外科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外科基本技能,它改变了肉眼下手术方式,借助光学放大,增大了局部解剖的分辨率,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减少了手术损伤,提高手术修复成功率,已广泛应用于多个临床外科专业。显微操作技能的娴熟程度是保证相关手术成... 显微外科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外科基本技能,它改变了肉眼下手术方式,借助光学放大,增大了局部解剖的分辨率,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减少了手术损伤,提高手术修复成功率,已广泛应用于多个临床外科专业。显微操作技能的娴熟程度是保证相关手术成败的关键,因此显微外科技能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培训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一直是临床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方向。苏州大学附属无锡九院作为以手外科为特色的三级骨科医院,被中华显微外科学会授予显微外科技能培训基地,在教学实践中该基地形成了从基地入培前准备、学员招募、理论培训到分层次阶梯式动物实训,再到临床病例实战和结业后的人文激励等,一整套的系统化的培训模式,提高了临床医生显微外科技能和临床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技能培训 教学模式 外科 医学教育 继续教育
下载PDF
手外科专业学位硕士“2+1”导师制培养模式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芮永军 糜菁熠 吕彩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33期52-55,共4页
当前在“四证合一”的临床专业硕士学位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新形势下,并轨后更倾向于临床培训,使得专业硕士研究生医学科学研究训练时间受到压缩,为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平衡规培临床轮转和专业硕士科研培训的矛盾,做到科研和... 当前在“四证合一”的临床专业硕士学位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新形势下,并轨后更倾向于临床培训,使得专业硕士研究生医学科学研究训练时间受到压缩,为在有限的学制时间内平衡规培临床轮转和专业硕士科研培训的矛盾,做到科研和临床并重,培养合格的手外科专业硕士研究生,为手外科临床输送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我院对手外科专硕培养推出了“2+1”导师制,即每位研究生的专业导师负责培养的全面工作,同时配备一名骨科(手外科)研究所的专职研究员为其固定科研导师,在学生按照规培要求轮转各专科时,每个专科再确定一名带教专科导师的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通过这种专硕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导师团队培养和科研平台的优势,提高手外科专硕的培养水平,同时为类似专业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专业学位 医学硕士 研究生 手外科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11
作者 陈锡创 洪远 +2 位作者 冯锦华 糜菁熠 尤晓红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7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使用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后6 h内的相对百分含量,并观察其外观、不溶性微粒数及pH变化。结果头孢唑... 目的观察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使用条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后6 h内的相对百分含量,并观察其外观、不溶性微粒数及pH变化。结果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配伍后,在室温下放置6 h,配伍液的外观、不溶性微粒数、pH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唑林钠与丹皮酚磺酸钠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室温下6 h内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唑林钠 丹皮酚磺酸钠 配伍稳定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再造指离断再植5例报告
12
作者 储国平 寿奎水 +1 位作者 陈光 糜菁熠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0年第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报道再造指离断再植的方法和适应证。方法1995年至今,对5例再造指离断伤患者,分别采用血管直接吻合、移植、转位修复动脉的方法进行再植术。结果重新再植5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月-2年,再植指功能和外形满意。结论再造指离断,... 目的报道再造指离断再植的方法和适应证。方法1995年至今,对5例再造指离断伤患者,分别采用血管直接吻合、移植、转位修复动脉的方法进行再植术。结果重新再植5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月-2年,再植指功能和外形满意。结论再造指离断,只要指体尚完整,可以通过再植的方法恢复手部的外形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损伤 再植术 再造指
下载PDF
某市三级医院科研项目分析与相应措施
13
作者 袁建明 吕彩霞 +1 位作者 王晶晶 糜菁熠 《现代医院管理》 2021年第4期80-83,共4页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某市三级医院2015—2019年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分布情况进行科学统计分析,为医院未来科研管理提出有效对策与建议。方法查阅资料,利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该医院2015—2019年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分布情况。结果该医院... 目的通过对江苏省某市三级医院2015—2019年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分布情况进行科学统计分析,为医院未来科研管理提出有效对策与建议。方法查阅资料,利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该医院2015—2019年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分布情况。结果该医院市级及以上科研项目立项共3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项目主要由36~55岁年龄段医务人员承担;91.9%项目集中在院内重点学科科室—骨外科学二级学科。结论5年间该医院科研项目数量少,增长缓慢,项目分布不均,特别是国家、省级项目极少。需改善应对措施,提高科研项目数量,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医院 科研项目 科研管理 学科带头人
下载PDF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江苏专家共识 被引量:8
14
作者 江苏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江苏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分会 +22 位作者 江苏省康复医学会 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冯仕明 翟宏伟 周敬杰 张秋阳 王凯 蒋逸秋 顾加祥 芮云峰 田建 丁文鸽 孙克富 陈伟 赵建宁 刘璠 郝跃峰 桂鉴超 王青 糜菁熠 徐炜 许光旭 马超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是运动医学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已成为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常用术式。通过将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应用到手术中,能够优化围手术期处理,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为了规范ERAS临床路径在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中的应用,通过总结前期临床实践经验,结合目前的文献证据,经江苏省专家组反复讨论,达成本专家共识,供全国足踝外科相关医务人员参考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关节镜下距腓前韧带修复术 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 加速康复外科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雁 芮永军 +1 位作者 糜菁熠 吴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3-916,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NCs)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旨在阐明APS防护辐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当归多糖(Angelica polysaccharides,APS)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NCs)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旨在阐明APS防护辐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和APS组。NS组和APS组小鼠全身均匀照射X射线,照射后腹腔注射给药NS和8 mg/kg APS,0.2ml/(次.d),连续6 d,第7天计数外周血WBC、RBC、PLT及BMNCs;RT-PCR方法检测小鼠BMNCs凋亡相关基因p53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BMNCs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结果:照射后第7天APS组外周血WBC、RBC、PLT及BMNCs计数明显高于NS组;BMNCs的p53mRNA的表达水平、G0/G1期细胞比例和凋亡率较NS组明显下降。结论:APS能通过降低放射损伤小鼠BMNCs p53mRNA的表达水平,改善BMNCs细胞周期紊乱,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造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多糖 小鼠 放射损伤 细胞周期 凋亡
下载PDF
当归多糖对放射损伤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黏附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雁 芮永军 糜菁熠 《江苏中医药》 CAS 2011年第11期86-88,共3页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PS)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黏附分子表达及黏附功能的影响,旨在为阐明APS防护辐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和APS组。NS组和APS组小鼠全身均匀照射... 目的:研究当归多糖(APS)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黏附分子表达及黏附功能的影响,旨在为阐明APS防护辐射性造血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和APS组。NS组和APS组小鼠全身均匀照射X射线,照射后腹腔注射给药NS和8mg/kgAPS,0.2mL/(次.d),连续6d,第7d常规方法计数外周血WBC、RBC、PLT及BMNC,MTT法测定BMNC增殖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BMNCCD44和CD49d的表达,MTT法检测APS对小鼠BMNC黏附功能的影响。结果:照射后第7d,APS组外周血WBC、RBC、PLT及BMNC计数明显高于NS组,BMNC的增殖活性、CD44和CD49d表达、BMNC对FN的黏附率均较NS组明显升高。结论:APS通过提高BMNC黏附分子CD44和CD49d的表达,上调BMNC对FN的黏附率来加速BMNC增殖分化,促进造血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损伤骨髓 当归多糖 CD44 CD49D 黏附率 实验研究
下载PDF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测深层脂肪内穿支辅助超薄股前外侧皮瓣切取的前瞻性研究
17
作者 刘前圆 周建东 +4 位作者 王文成 陈学明 许亚军 黄海 糜菁熠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igh-frequenc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HFCDU)术前探测深层脂肪内穿支在切取超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2023年1月收治45例(46侧)足踝部皮肤软组织...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high-frequency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HFCDU)术前探测深层脂肪内穿支在切取超薄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8月—2023年1月收治45例(46侧)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男29例,女16例;年龄22~62岁,平均46.7岁。身体质量指数19.6~36.2 kg/m^(2),平均23.62 kg/m^(2)。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5例,重物压砸伤20例,机械损伤8例,热压伤1例,慢性感染1例。左侧20例,右侧24例,双侧1例。彻底清创后创面范围为5 cm×4 cm~17 cm×11 cm。均行游离超薄ALTF移植修复术。术前采用HFCDU探测穿支穿出深、浅筋膜的位置及深层脂肪内穿支走行方向和分支。根据术前HFCDU探测的结果,切取超薄ALTF范围为6 cm×4 cm~18 cm×12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前HFCDU共定位55条穿支,其中1条未能在术中发现;术中共发现56条穿支,HFCDU漏报2条穿支。HFCDU定位穿支血管的阳性预测值为98.2%,灵敏度为96.4%。在HFCDU准确定位的54条穿支中,穿支在深层脂肪内的走行方向均在术中得到证实,即21条穿支(38.9%)向外下方走行,12条(22.2%)向内下方走行,14条(25.9%)向外上方走行,5条(9.3%)向内上方走行,2条(3.7%)近乎垂直走向体表。在HFCDU准确定位的54条穿支中,HFCDU准确识别了35条1型穿支和12条2型穿支(HFCDU将7条2型穿支误判为1型穿支),HFCDU识别1型穿支的灵敏度为100%、阳性预测值为83.3%,识别2型穿支的灵敏度为63.2%、阳性预测值为100%。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超薄ALTF切取厚度为2~6 mm,平均3.56 mm。所有超薄ALTF均成活;1块皮瓣术后1 d发生静脉危象,急诊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成活;1块皮瓣术后3 d发生静脉危象,予以小切口放血后成活;3块皮瓣远端边缘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6个月。3块皮瓣需行二期修薄,其余皮瓣厚薄合适,外观满意。结论术前利用HFCDU探测深层脂肪内穿支辅助切取超薄ALTF,能有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穿支 超薄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磺酸钠减轻过氧化氢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焦亡
18
作者 潘筱云 陶先耀 +3 位作者 糜菁熠 毛栋 汪凯 芮永军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7-317,共11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焦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采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保存的HUVECs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正常条件)...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焦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021年11月至2022年9月,采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保存的HUVECs细胞株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正常条件)、空白+STS组、H_(2)O_(2)组、H_(2)O_(2)+STS组。待细胞长至80%融合度时,H_(2)O_(2)组和H_(2)O_(2)+STS组加入500.00μmol/L H_(2)O_(2)诱导3 h,去除含500.00μmol/L H_(2)O_(2)的培养基之后,空白+STS组和H_(2)O_(2)+STS组加入5.00μg/ml STS与HUVECs共培养24 h。通过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0.05、0.50、5.00、50.00、500.00μg/ml)的STS对HUVECs增殖的影响,TUNEL染色检测DNA损伤阳性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炎症小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表达来确定H_(2)O_(2)诱导焦亡的最适浓度。检测试剂盒检测H_(2)O_(2)诱导后活性氧自由基(ROS)表达。细胞划痕实验和基质胶体外成管实验探究STS对焦亡状态下HUVECs迁移能力和成管能力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NLRP3、Caspase-1、白细胞介素-18、白细胞介素-1β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不同时点浓度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2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0.00μg/ml以下的STS对HUVECs的增殖无影响,500.00μmol/L H_(2)O_(2)诱导HUVECs焦亡效果最佳。TUNEL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_(2)O_(2)组TUNEL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H_(2)O_(2)+STS组TUNEL阳性细胞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检测结果显示,与H_(2)O_(2)组比,H_(2)O_(2)+STS组细胞内ROS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划痕和体外成管实验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_(2)O_(2)组细胞迁移率和成管能力明显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H_(2)O_(2)+STS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_(2)O_(2)+STS组与H_(2)O_(2)组比较,细胞焦亡相关因子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S可通过抑制ROS的过量产生,促进细胞焦亡诱导后HUVECs的细胞迁移和管样形成,减轻H_(2)O_(2)诱导的HUVECs细胞焦亡,从而促进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焦亡 丹参酮ⅡA磺酸钠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2019-2022年某三甲骨科医院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数据与趋势
19
作者 蔡磊 芮永军 +2 位作者 糜菁熠 王秋波 葛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探讨2019-2022年无锡市骨科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况。方法通过病历管理平台及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分析2019-2022年骨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骨科各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骨科住院患者的感染部位分布情况,主要感染病原菌... 目的探讨2019-2022年无锡市骨科医院骨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现况。方法通过病历管理平台及医院感染实时监测系统,分析2019-2022年骨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骨科各科室的医院感染情况,骨科住院患者的感染部位分布情况,主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2019-2022年骨科住院患者共68792例,发生医院感染1072例,医院感染率为1.56%;医院感染1161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69%;与2019年比较,2020-2022年骨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均降低,且2020年、2022年医院感染率及例次感染率均低于2021年(P<0.05);2019-2022年骨科科室医院感染及例次感染最高的前三位分别为手外二科、创伤骨科、足踝外科;2019-2022年骨科住院患者感染部位最常见的前三位分别为手术部位、皮肤软组织、下呼吸道;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占比最高,而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占比最高;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较高,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呋辛、头孢唑林、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西丁、青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头孢西丁、青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医院应针对骨科各科室、主要感染部位、主要感染病原菌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对策,以降低骨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感染分布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对下尺桡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廖禄田 糜菁熠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5-709,共5页
畸形愈合是桡骨远端骨折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累及桡腕关节、尺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等。桡骨远端畸形愈合可对下尺桡关节的生物力学和临床预后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可有疼痛、前臂旋转受限、下尺桡不稳定、下尺桡关节炎等临床表现。既... 畸形愈合是桡骨远端骨折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累及桡腕关节、尺腕关节和下尺桡关节等。桡骨远端畸形愈合可对下尺桡关节的生物力学和临床预后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可有疼痛、前臂旋转受限、下尺桡不稳定、下尺桡关节炎等临床表现。既往国内外关于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文献中,较多的学者对桡腕关节和尺腕关节进行了研究,而对下尺桡关节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对下尺桡关节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治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畸形愈合 下尺桡关节 生物力学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