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素雪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格言(校园版)》
2021年第5期1-1,共1页
-
文摘
小朋友,你认为绳子摩擦能锯断木板么?你觉得水珠滴落能砸穿石头么?也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吧!但当你深入山林游山玩水,看到那些因水流冲击而光滑凹陷的石头时,你一走惊得目瞪口呆,会发自内心地为大自然的伟力惊叹,更为这种水滴石穿的精神震撼!
-
关键词
水流冲击
水滴石穿
不可思议
石头
-
分类号
G6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 2
-
-
作者
素雪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格言(校园版)》
2021年第7期1-1,共1页
-
文摘
假如你距成功只有一百里,那么你离成功的一半是多少?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用除法计算,得出结果是五十里,但西汉的刘向却认为,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才能算开始一半咧!刘向为何会这么认为呢?离成功越近,我们越容易放松警惕。德国有个著名的化学家叫李比希,被称作“化学之父”,他曾经为了提炼出碘,尝试着把海藻烧成灰,用热水浸泡,再往里面通入氯气,结果发现实验残渣底部有一层褐色的液体,这些沉淀物是什么呢?
-
关键词
放松警惕
刘向
热水浸泡
李比希
除法计算
沉淀物
化学家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当仁,不让于师
- 3
-
-
作者
素雪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格言(校园版)》
2021年第8期1-1,共1页
-
文摘
提起“师”,我们总会下意识想到孔子“尊师重道”的思想,但你是否知道孔子还说过,面对真理时就算有老师挡在前面,也不能迁就退让呢?所谓老师,就是帮我们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亚里士多德从小拜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门下学习,深受柏拉图赏识,亚里士多德也多次赞美过老师。然而面对知识和真理时,他们产生了分歧。
-
关键词
尊师重道
老师
下意识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解惑
孔子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4
-
-
作者
素雪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格言(校园版)》
2021年第1期1-1,共1页
-
文摘
古语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谁能想到不起眼的蚂蚁筑巢,竟然会使看似坚不可摧的大坝骤然崩塌呢?古人很早就明白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这个道理也是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千里之堤,要注重细节,让“蚁穴”无处藏身。当雷海为击败个个强敌,成为《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的冠军时,很多人都被震撼了.
-
关键词
《中国诗词大会》
注重细节
无处藏身
细节决定成败
第三季
冠军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锲(qiè)而不舍,金石可镂(lóu)
- 5
-
-
作者
素雪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格言(校园版)》
2021年第2期1-1,共1页
-
文摘
荀子说,只要我们不停地用刀去刻,就算是在坚硬的金属、玉石上也可以雕出花纹。荀子用这个例子告诉人们学习中坚持的重要性,同样,其实做任何事我们都该有坚持之心!何谓坚持呢?坚持不是三心二意,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是偶尔热情摩擦之下的些许火花,风一吹便熄得干干净净。
-
关键词
三心二意
荀子
金石
重要性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6
-
-
作者
素雪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格言(校园版)》
2021年第4期1-1,共1页
-
文摘
从前,有位老人给了他的两个儿子一个考验,他拿出两把钝斧,让儿子们比比半天内谁砍的树多。大儿子拿起斧头急匆匆便砍树去了,小儿子却不慌不忙地磨起了斧头,磨了半个时辰才去砍树。太阳落山时,大儿子喘着气搬回来一捆柴,小儿子却拖回来满满一大车的柴。
-
关键词
时辰
太阳
半天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 7
-
-
作者
素雪
-
机构
不详
-
出处
《中外文摘》
2020年第22期1-1,共1页
-
文摘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道德经》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论是受到别人的尊崇或者侮辱,都要比身体患了重病还要惊恐。平时听惯了“宠辱不惊”这个词,其实“宠辱若惊”同样有它的道理。尊崇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鞭策;侮辱是一种质疑,更是一种磨砺--鞭策与磨砺共同促进我们的进步。
-
关键词
古代思想家
《道德经》
宠辱不惊
尊崇
侮辱
磨砺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 8
-
-
作者
素雪
-
机构
不详
-
出处
《青年博览》
2020年第15期27-27,共1页
-
文摘
中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不论是受到别人的尊崇或者侮辱,都要比身体患了重病还要惊恐。平时听惯了“宠辱不惊”这个词,其实“宠辱若惊”同样有它的道理。尊崇是一种认可,更是一种鞭策;侮辱是一种质疑,更是一种磨砺——鞭策与磨砺共同促进我们的进步。
-
关键词
古代思想家
宠辱不惊
尊崇
侮辱
磨砺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