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西兰兔颈椎椎间融合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
作者 陈松 索世琪 +3 位作者 李成立 张飞 李佳奇 张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384-1388,F0003,共6页
目的利用兔颈椎骨性结构测量数据建立兔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椎间融合情况。方法选取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2.0~2.5 kg),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9只。A组用于解剖测量兔颈椎椎体结构;B、C、D组造模... 目的利用兔颈椎骨性结构测量数据建立兔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椎间融合情况。方法选取雄性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6只(2.0~2.5 kg),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9只。A组用于解剖测量兔颈椎椎体结构;B、C、D组造模行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植骨材料选用兔自体髂骨。术后4、8、12周对实验动物或标本分别进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手触检查及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结果自颈2(C2)~颈6(C6)椎体长度、椎体下端矢状径、椎体下端斜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X线检查显示B、C、D组植骨充分,钢板螺钉置入情况良好,仅1例术后发生螺钉松动退钉。B、C、D组手触检查颈椎融合率分别为22.2%(2/9)、55.6%(5/9)、88.9%(8/9)。C组新生骨体积与植入材料总体积比值和X线评分高于B组,D组BV/TV和X线评分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模型建立方法简便,为颈椎椎间融合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融合术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松 张为 +3 位作者 索世琪 李成立 董晓辉 付治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748-1752,共5页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6例重度脱垂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结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36...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8年1月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36例重度脱垂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总结患者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术中和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18个月以上,随时间推移,36例患者的VAS和ODI评分显著减少,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良率随时间推移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术后影像显示关节突腹侧和椎体后上缘部分骨质被磨除,相应的椎体无骨折,未见椎间不稳。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椎MRI复查与术前相比,显示椎管减压彻底,手术节段无复发。[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治疗重度脱垂移位型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重度脱垂移位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上椎弓根切迹
原文传递
颈后路经皮大通道全内镜椎板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松 张为 +3 位作者 索世琪 王云霞 孙亚澎 付治安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1期61-67,共7页
目的探讨颈后路经皮大通道全内镜椎板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经皮大通道全内镜椎板减压术治疗的17例单节段脊... 目的探讨颈后路经皮大通道全内镜椎板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经皮大通道全内镜椎板减压术治疗的17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42~81(57.1±8.7)岁。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颈椎Cobb角、手术节段活动度(ROM)变化。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1.1±10.1)min、手术出血量(76.9±16.4)mL、住院时间(6.3±1.7)d。术后均获随访12~18(13.7±1.9)个月。本组1例患者发生硬脑膜撕裂,余患者未发生脊髓损伤、重要血管损伤、脑脊液漏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3、12个月颈椎Cobb角分别为21.6°±4.2°、24.2°±4.1°、22.8°±3.8°,与术前的17.8°±3.9°比较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各时间点手术节段RO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3、12个月NDI分别为16.8%±2.1%、14.3%±1.8%、12.3%±1.9%,与术前的32.4%±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3、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2.8±2.4)、(14.4±1.8)、(15.2±1.9)分,与术前的(8.6±2.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其中优9例、良6例、可2例,总体优良率15/17。结论后路经皮大通道全内镜椎板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视野大、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须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 内镜检查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