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侧小切口与常规后外侧切口全髋置换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叶永杰 银毅 +3 位作者 陈刚 孙官军 王志强 索仓平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828-1830,共3页
目的 比较外侧小切口微创方式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常规后外侧切口TH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6月,采用外侧微创小切口(A组)THA治疗髋部疾病26例,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B组)THA治疗33例,比较两... 目的 比较外侧小切口微创方式全髋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常规后外侧切口TH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8月~2012年6月,采用外侧微创小切口(A组)THA治疗髋部疾病26例,同期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B组)THA治疗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失血量、外展肌力、住院时间、术后Harris功能评分等.结果 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发生.两组间的切口长度、手术失血量、术后2周外展肌力、住院时间及术后2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术式临床疗效大致相同,小切口微创方式THA具有损伤小、失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康复快的优点,适用于体形中等及偏瘦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小切口 传统切口
下载PDF
PAF含量及血小板参数变化在膝骨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索仓平 叶永杰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含量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在膝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中作为诊断及预后观察指标的价值。方法 20例健康正常人及96例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患者,分别采用... 目的观察膝骨关节炎中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PAF)含量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在膝骨关节炎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中作为诊断及预后观察指标的价值。方法 20例健康正常人及96例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的患者,分别采用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测定血小板参数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和关节液中PAF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膝关节炎疾病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crit,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PV、PCT及PDW几乎下降到正常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platelet,PLT)在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组与血小板参数做相关分析求r值,三组与MPV的r值分别为0.001、0.64、0.001(P=0.00);与PCT的r值分别为0.001、0.52、0.001(P=0.00);与PDW的r值分别为0.001、0.58、0.001(P=0.00),以上参数仅与疾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LT的r值分别为0.001、0.001、0.001(P=0.00),其与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疾病组血清及关节液PAF含量分别为其6.7倍和7.0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膝关节置换术后,PAF含量分别下降其5.6倍和6.1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分组与血清及关节液PAF做相关分析求r值,仅疾病组与PAF有相关性,血清r值0.78,关节液r值0.82(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F、MPV、PCT和PDW与膝骨关节炎存在相关关系,可作为临床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参数 膝骨关节炎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索仓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9-12,共4页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整理本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观察患者术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共整理1年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患者的综合术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 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整理本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观察患者术前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共整理1年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患者的综合术是否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及其血栓形成的原因。根据多普勒超声检查,将其分两组(DVT组与非DVT组)。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整理DVT的危险性因素。结果 患者的年龄、衰弱、FBI、就诊时间>12 h、FRAIL数据等都为危险因素;DVT患者有36例,其中近端DVT为5例,远端DVT为31例,MCTV(单纯小腿肌肉间静脉丛血栓)32例,非MCTV的DTV有4例;年龄区间中,在65~79岁的DVT患者有10例(27.78%)、80~89岁的DVT患者有18例(50.00%)、90岁及其以上的DVT患者有8例(22.22%)。结论 当老年髋骨骨折患者在术前的时候,发生衰弱、FBI、SII数据上升,都将增大患者患上DVT的风险。因此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需要做好相关的快速治疗、降低相关指数工作,增强术后的预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VT 回归分析 单因素 髋部骨折 老年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索仓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2期90-90,共1页
分析高黏度水泥被应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98例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疾病者,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按填充材料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高黏度骨水泥)与对照组(低黏度骨水泥),各49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分析高黏度水泥被应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98例患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疾病者,所有患者均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按填充材料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高黏度骨水泥)与对照组(低黏度骨水泥),各49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在术后1d及术后3个月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应用效果满意,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材料渗漏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骨水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