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阴茎背神经电刺激对脊髓损伤逼尿肌过度活跃患者膀胱压力和容量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索吕 周停 +4 位作者 龚媛媛 张云 毛二莉 金娟 王红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10-1112,共3页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创伤性或非创伤性因素导致损伤节段以下出现暂时或永久性的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长期跟踪随访脊髓损伤患者结局,13%患者死于泌尿系统疾病。脊髓损伤患者膀胱癌的发病率为6‰,比正常人高,平均诊断年龄为50岁。且留置... 脊髓损伤是指由于创伤性或非创伤性因素导致损伤节段以下出现暂时或永久性的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长期跟踪随访脊髓损伤患者结局,13%患者死于泌尿系统疾病。脊髓损伤患者膀胱癌的发病率为6‰,比正常人高,平均诊断年龄为50岁。且留置尿管是膀胱癌发病率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子。阴茎背神经(dorsal penile nerve,DPN)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Lee等用参数为25Hz、250μs,强度为肛门反射阈值2倍的双向方波刺激阴茎背神经,发现对逼尿肌具有显著的即时抑制效应,而且对于不同脊髓损伤水平和严重程度的患者,抑制效果差异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茎背神经 逼尿肌 独立危险因子 留置尿管 脊髓损伤 肛门反射 泌尿系统疾病 非创伤性
下载PDF
中枢神经损伤后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索吕 王红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04-1008,共5页
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是指膀胱充盈期逼尿肌自发或受刺激引起的不随意异常收缩[1]。由神经系统病变的DO可称为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eurogenic detrusor overactivity,NDO),通常发生在影响脑桥以上和/或骶... 膀胱逼尿肌过度活动(detrusor overactivity,DO)是指膀胱充盈期逼尿肌自发或受刺激引起的不随意异常收缩[1]。由神经系统病变的DO可称为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eurogenic detrusor overactivity,NDO),通常发生在影响脑桥以上和/或骶髓以上调节下尿路功能的神经通路。中枢神经损伤后DO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尿失禁通常会给患者带来卫生不良、皮肤皲裂和与社会的隔离等问题[2],并且尿潴留、高膀胱压力及膀胱括约肌的协同失调等可进一步损害上尿路功能,导致肾脏功能损伤,继而带来全身的影响。而临床上目前采用长期留置导尿管方法,会有诱发慢性尿道感染、肾功能损伤以及膀胱癌的风险[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病变 逼尿肌过度活动 皮肤皲裂 中枢神经损伤 肾功能损伤 膀胱括约肌 尿道感染 膀胱压力
下载PDF
不同运动训练强度对不完全性SCI患者痉挛程度和BDNF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佳丽 索吕 +4 位作者 李向哲 殷嘉俊 吴勤峰 王红星 王彤 《中国康复》 2022年第2期80-84,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痉挛程度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不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20例。A组为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B组为低运动强度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 目的:观察不同运动强度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SCI)患者下肢痉挛程度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60例不完全性SCI患者,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20例。A组为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B组为低运动强度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对下肢进行低强度运动训练;C组为高运动强度训练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仪对下肢进行高强度运动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痉挛程度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分法(MAS)和改良Tardieu量表(MTS)进行评定。采用Elisa法检测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BDNF浓度进行分析。并对运动训练强度、痉挛改善程度与血清BDNF浓度增长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B、C 3组患者AMS和MTS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C组患者AMS和MTS明显低于A组(P<0.05)。治疗后,B、C组血清BDNF浓度较治疗前增加(P<0.05);C组较A组和B组血清BDNF浓度明显增高(P<0.05)。MAS和MTS降低等级数与血清BDNF浓度增长率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结论:运动训练,尤其是高强度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不完全性SCI患者下肢的痉挛状态,增加血清中BDNF的含量,且运动训练强度、痉挛改善程度与血清BDNF含量增长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痉挛状态 运动训练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扳机点”刺激结合意念训练对早期卒中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毛二莉 索吕 +4 位作者 纪婕 周停 丁慧 李卫卫 王红星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9-252,共4页
目的观察敏感"扳机点"刺激结合意念排尿训练对早期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的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康复、符合入排标准的52例卒中留置... 目的观察敏感"扳机点"刺激结合意念排尿训练对早期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的自主排尿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住院康复、符合入排标准的52例卒中留置尿管患者,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在膀胱功能评定后拔除尿管行清洁间歇导尿,观察组通过膀胱压力测定确定敏感"扳机点",进行精准刺激,并结合意念排尿训练,分别在治疗3、7 d时观察两组自主排尿恢复及残余尿量情况。结果治疗3 d时,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50 ml、恢复自主排尿但残余尿量> 50 ml和尿潴留的患者分别为15、10、1例,对照组分别为6、15、5例;治疗7 d时,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且残余尿量<50 ml、自主排尿但残余尿量> 50 ml、尿潴留例数分别为21、4、1例,对照组分别为13、9、4例;治疗3、7 d时,观察组排尿障碍较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7、5.44,均P <0.01)。治疗3、7 d时,观察组恢复自主排尿但残余尿量> 50 ml的患者平均残余尿量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8±21) ml比(120±47) ml、(73±29) ml比(107±42) ml; t值分别为2.233、2.286,P值分别为0.039、0.033]。结论 "扳机点"刺激诱导结合意念排尿训练可促进早期卒中排尿障碍患者自主排尿恢复,并有效减少残余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膀胱 神经源性 扳机点 意念排尿 残余尿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