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素材 被引量:1
1
作者 索明堂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2期29-30,共2页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们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 学生作文 作文教学 素材 社会生活方式 写作能力 自我发展 语文素养 语文能力
下载PDF
制订班规班约学生说了算 被引量:1
2
作者 索明堂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19年第9期22-23,共2页
班规班约是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和保证,它可以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有益补充。班规班约的制订是每学期开始时需要着手的重要工作,会对日后的班级工作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班规 班级管理工作 学生 规章制度 班级工作 学校
下载PDF
引导学生写出“美文”的六个要点 被引量:1
3
作者 索明堂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4期66-67,共2页
作文贵在出新,出奇、出巧、见深、见好。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写出佳作,创出美文,贵在六点上下功夫。
关键词 “美文” 引导学生 作文教学
下载PDF
浅谈散文情景交融的主要原则
4
作者 索明堂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第2期50-51,共2页
情景交融是间接抒情的方式之一,这种方法运用在散文的构思中,一般都是通过传神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露出浓厚的感情色彩,景由情牵,融情于景,营造一种情和景高度融合和统一的境界,达到"情语景语浑然一体"的高度。情景交融有两种表现形式... 情景交融是间接抒情的方式之一,这种方法运用在散文的构思中,一般都是通过传神生动的景物描写来表露出浓厚的感情色彩,景由情牵,融情于景,营造一种情和景高度融合和统一的境界,达到"情语景语浑然一体"的高度。情景交融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触景生情式,即作者触及客观景物而引起情思,情由景生,有感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艺术 景物描写 景语 情语 客观景物 景生 思乡之情 白杨礼赞 万斛泉源 自然景物
下载PDF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作文创新的方法
5
作者 索明堂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2年第5期18-19,共2页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教师除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发和培养外,还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勤补"拙",运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强化学生作文创新的效果。笔者积...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要求学生具有主动探索精神,即具有创新意识。教师除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发和培养外,还需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以勤补"拙",运用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逐步强化学生作文创新的效果。笔者积多年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作文的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可使学生能写出新颖、新奇、有趣的好文章。一、命题的新设计首先,注重命题的新颖性,促使学生开启创造性思维。"题好一半文",好的作文题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创新 学生 创造性思维 课改 主动探索精神 创新意识 科学的方法 脑力劳动
下载PDF
浅析格言作文的立意与构思
6
作者 索明堂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8年第5期31-32,共2页
格言以其深刻的哲理、简洁的表述和广泛的流传而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遗产,唯其为遗产,精华与糟粕并存便成了它的鲜明特征。现在我们对待它,必须遵循鲁迅的拿来主义原则,以辩证唯物主义精神进行全面的分析... 格言以其深刻的哲理、简洁的表述和广泛的流传而为人们所熟知和喜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笔宝贵遗产,唯其为遗产,精华与糟粕并存便成了它的鲜明特征。现在我们对待它,必须遵循鲁迅的拿来主义原则,以辩证唯物主义精神进行全面的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取什么与弃什么,可以判断一个人认识水平的高低;而如何取与如何弃,则又显示出一个人写作能力的强弱。正因如此,格言题目为命题者所偏爱,并历来受到中、高考者的欢迎,这也是情理中事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言 立意 作文 中国传统文化 唯物主义精神 鲜明特征 拿来主义 认识水平
下载PDF
力求文章“短小精悍”
7
作者 索明堂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7年第4期30-31,共2页
关于文章的繁简问题,从古到今已有不少文人学者对此有精辟深邃的论述和见解。人们常说的该繁则繁,当简则简,“各得其所,各尽其妙”,包含了辩证的认识,自然无可非议。然而文章真正做到繁简得当,对作家而言不易,对中学生而言就更... 关于文章的繁简问题,从古到今已有不少文人学者对此有精辟深邃的论述和见解。人们常说的该繁则繁,当简则简,“各得其所,各尽其妙”,包含了辩证的认识,自然无可非议。然而文章真正做到繁简得当,对作家而言不易,对中学生而言就更难了。中学生作文,常犯的毛病是或“大”而“繁”,或“小”而“空”,“短小”与“精悍”往往难以两全。这其中除受写作技巧、表达能力等因素制约外,不掌握使文章写得简洁的方法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语文教材中不乏短小精悍的名篇佳作,教师不妨以此为例,教给学生一些规律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章 中学生作文 写作技巧 表达能力 语文教材 “繁” “大” “空”
下载PDF
几种常见的叙述技法例谈
8
作者 索明堂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6年第3期33-34,共2页
“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就是说文章要讲究婉转含蓄,曲折有致,尽力避免叙述描写的平铺直叙,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阅读欣赏的心理习惯。高明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妙用叙述技法,使文章圆转曲达,熠熠生辉,让人一读而不忍释卷。下... “文似看山不喜平”,也就是说文章要讲究婉转含蓄,曲折有致,尽力避免叙述描写的平铺直叙,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读者阅读欣赏的心理习惯。高明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妙用叙述技法,使文章圆转曲达,熠熠生辉,让人一读而不忍释卷。下面浅谈几种常见的叙述技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 技法 心理习惯 阅读欣赏 写作过程 文章 描写 妙用
下载PDF
如何“美化”作文的语言
9
作者 索明堂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5年第11期41-42,共2页
作文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功与否。“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讲求语言的艺术和美感。语言运用得好.能增强作文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和鲜明性,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如... 作文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功与否。“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就是文采、文饰.也就是讲求语言的艺术和美感。语言运用得好.能增强作文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和鲜明性,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给人以美的享受。那么如何“美化”作文的语言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和创作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文语言 语言运用 读者阅读 创作实践 “文” 形象性 文采 教学
下载PDF
班主任要善于“孵化”学生的亮点
10
作者 索明堂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18年第6期20-20,共1页
我曾在某报刊上看到这样一句话院野人生的诀窍就是孵化自己的长处,这是因为孵化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孵化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提到“孵化”这个词语,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母鸡孵化小鸡的情景:3周时间,母鸡除了吃喝外,... 我曾在某报刊上看到这样一句话院野人生的诀窍就是孵化自己的长处,这是因为孵化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孵化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提到“孵化”这个词语,使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母鸡孵化小鸡的情景:3周时间,母鸡除了吃喝外,不离不弃,耗费了很多精力,付出了很大代价.这不仅需要时间、过程和耐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孵化 班主任 学生 人生 时间 母鸡 小鸡
下载PDF
说明文中形象思维五法
11
作者 索明堂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第4期73-74,共2页
形象思维是在感觉表象的基础上,形象、具体、生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尽管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思维样式,但在说明文写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借助于形象思维,可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 形象思维是在感觉表象的基础上,形象、具体、生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尽管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基本思维样式,但在说明文写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辅助作用。借助于形象思维,可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以带一点风趣。”要使说明文不单调,不枯燥,并生动、具体和形象,读起来饶有趣味,一般可采用下列五种形象思维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明文写作 形象思维 文学作品 辅助作用 记叙文 叶圣陶 表象
下载PDF
作家笔下有关肖像描写的“聚焦法”
12
作者 索明堂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07年第2期89-90,共2页
在人物肖像描写的过程中,作家常常采用电影拍摄的“聚焦”技法,即不对人物肖像进行面面俱到的细致描写,而是集中笔墨突现人物肖像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或白描,或工笔细描,使人物形象的外形、性格、精神、品质得以体现,而给人留... 在人物肖像描写的过程中,作家常常采用电影拍摄的“聚焦”技法,即不对人物肖像进行面面俱到的细致描写,而是集中笔墨突现人物肖像的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或白描,或工笔细描,使人物形象的外形、性格、精神、品质得以体现,而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常见的“聚焦法”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肖像描写 聚焦 作家 电影拍摄 人物形象 工笔
下载PDF
浅论苏轼赋中的佛老思想
13
作者 索明堂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6期23-26,共4页
佛老思想在苏轼赋作中体现得比较鲜明、突出。表现在以下四方面:寓庄于谐,借嘲讽自己的贫困来反映现实生活;乐天知命,树立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格知物理,以求有补于世;探索人生奥秘,追求绝对自由。
关键词 苏轼 佛老思想
下载PDF
浅析研究性阅读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14
作者 索明堂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年第16期171-171,共1页
研究性阅读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内在联系;在研究性阅读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应注意的几个方面:(1)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2)着力提倡感悟的独立性;(3)努力实现交流的真实性;(4)真诚尊重学生的选择性。
关键词 研究性阅读 个性
下载PDF
几位散文名家文章的结构模式
15
作者 索明堂 《语文知识》 1997年第11期8-8,共1页
散文重在抒情,但感情总是要有依托的,这就是抒情所需要的物象与事象。但物象与事象如何与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是写作的艺术技巧。有人把当代几位散文名家的文章结构特征归结为以下“五大模式”。一是“杨朔式”——自然物象与人物事象的... 散文重在抒情,但感情总是要有依托的,这就是抒情所需要的物象与事象。但物象与事象如何与感情融合在一起,这是写作的艺术技巧。有人把当代几位散文名家的文章结构特征归结为以下“五大模式”。一是“杨朔式”——自然物象与人物事象的合一。他的《雪浪花》、《香山红叶》、《茶花赋》、《荔枝蜜》、《海市》等均属这一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艺术技巧 结构特征 事象 自然物象 结构模式 荔枝蜜 名家文章 感情 写作
下载PDF
文言文的“正反同词”
16
作者 索明堂 《语文知识》 1997年第4期20-21,共2页
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反义词,即一个词的本身,具有相对或相反的两种意义,这就是所说的“正反同词”。现举数例,说明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名词中“正反同词”例如“子”这个名词,可指“男儿”,也可指“女儿”。指“男儿”的,如《列... 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反义词,即一个词的本身,具有相对或相反的两种意义,这就是所说的“正反同词”。现举数例,说明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名词中“正反同词”例如“子”这个名词,可指“男儿”,也可指“女儿”。指“男儿”的,如《列子·汤问》:“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言文 语言现象 反义词 词义 名词 特殊 相反 意义 列子 数例
下载PDF
《荷塘月色》中的“妻”是指陈竹隐吗?
17
作者 索明堂 《语文知识》 1997年第5期6-7,共2页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开篇和结尾的两处提到了“妻”:“……妻在屋里拍着閠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开篇和结尾的两处提到了“妻”:“……妻在屋里拍着閠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这两处“妻”指谁?有关教参书中引有这样的话:“朱自清的夫人陈竹隐回忆当时的情况……”这就很容易使人以为朱自清在《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荷塘月色 结尾 教参 民国 回忆 传略 清华园 中引 开篇
下载PDF
文言文中的“二步借代”
18
作者 索明堂 《语文知识》 1997年第2期27-27,共1页
在文言文中,有种借代现象,即构成借代的借体和本体并无直接的借代关系,而是由某一事物作媒介,才使两者发生联系,从而产生借代关系。这种现象就是二步借代。文言文里的二步借代有两种类型:一、以地名代官名,再用来代人名,也即地名(借体)
关键词 文言文 借代 两种类型 借体 地名 本体 官名 媒介 人名 事物
下载PDF
古诗词常见的开头形式例谈
19
作者 索明堂 《语文知识》 1995年第11期32-33,共2页
我国古代诗词的开头,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但在不同的开头形式中,是有好坏之分的。现在,就古代诗词中一些好的开头形式,作一归纳如下。(1)直起式。也即点题式。一开始就直接点明本事或本意。
关键词 古诗词 开头 古代诗词 形式多样 本事 本意 常见 孔雀东南飞 苏轼 杜甫
下载PDF
一字之误,美中不足
20
作者 索明堂 《语文知识》 1995年第6期31-31,共1页
战国时期楚国的作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上引那一段话,也很出名,不少人曾加以引用,并断言善... 战国时期楚国的作家宋玉在《登徒子好色赋》里是这样描写“东家之子”的美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东家之子的美,真是“恰到好处”。上引那一段话,也很出名,不少人曾加以引用,并断言善于描写一个人之美者,莫如宋玉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宋玉 分则 描写 王若虚 太白 楚国 作家 好色 引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