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调查与培训 被引量:3
1
作者 索瑶 李骏 +2 位作者 王红梅 李宝珍 范旭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445-447,450,共4页
目的探讨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方法。方法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情况;再分管理组、医生组、护理组,分别对95名学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包括理论和现场培训2部分。培训结束后,进行效... 目的探讨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方法。方法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知晓情况;再分管理组、医生组、护理组,分别对95名学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包括理论和现场培训2部分。培训结束后,进行效果评估。结果经过上述培训方法培训后,全部学员培训成绩均合格,其中29人为优秀(考核成绩>85分);培训后的医院感染知识正确回答率显著高于培训前(P<0.01),其中医院感染基本概念、重点环境的感染控制要求和布局知识点提高明显。结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可以有效提高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培训 基层医院 医务人员
下载PDF
聚集性医院感染事件案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索瑶 刘芳菲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年第6期47-49,共3页
目的 对一起MDR-AB引起VAP聚集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进行分析,以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某医院2011年1~2月ICU送检的痰培养中检出10例药敏谱相近的MDR-AB.感染MDR-AB患者中,5人确诊VAP,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IC... 目的 对一起MDR-AB引起VAP聚集性医院感染事件的应急处置进行分析,以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某医院2011年1~2月ICU送检的痰培养中检出10例药敏谱相近的MDR-AB.感染MDR-AB患者中,5人确诊VAP,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医院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ICU、细菌室、感染管理科等多科协作及邀请省内专家协助调查指导等,进行应急处置.结果 及时找到了事件发生的原因,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新增病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R-AB VAP 医院感染事件 应急处置
下载PDF
医院感控应加强量化考核 被引量:2
3
作者 索瑶 王红梅 李骏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年第6期36-37,共2页
目的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方法制定并细化《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并根据各科室特点签订责任书。考核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评。结果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由2005年的9%提高到2009年的45%(P<0.01),感染发病... 目的提高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方法制定并细化《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并根据各科室特点签订责任书。考核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评。结果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感染病例标本送检率由2005年的9%提高到2009年的45%(P<0.01),感染发病率由4%降到2%(P<0.01)。结论将量化考核融入日常管理,客观评价感染管理工作,有助于形成感染管理良性循环,从而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量化考核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全国省级医院感染培训机构培训现状调查报告 被引量:23
4
作者 杨亚红 黄勋 +14 位作者 张浩军 刘丁 杨怀 鲜于舒铭 范秋萍 林玲 邓敏 吴安华 张卫红 李卫光 杨芸 索瑶 杨环 黄新玲 陆群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59-664,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全国15所省级医院感染培训机构近三十年的培训现状,以及近5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省市... 目的了解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防控体系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全国15所省级医院感染培训机构近三十年的培训现状,以及近5年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共调查省市级培训机构15所,66.67%(10所)由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培训。80.00%的培训机构已开始进行各市州的培训工作,53.33%的培训机构总培训次数为10~20次,33.34%的培训机构每年的培训≤2次。2011—2015年接受培训的33 728名专职人员中,年龄以41~50岁为主(41.30%),专业以护理为主(61.82%),学历以本科最多(50.56%),职称以中级为主(43.96%)。各省培训师资多以本省医院感染防控专家为主(占68.07%),在培训课程设计上,专业课程设计较多,而针对管理方面课程涉及较少,仅占26.78%。结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不均衡,知识缺乏更新,医院感染培训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管理 培训 现状 调查报告
下载PDF
陕西省30所医疗机构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 被引量:24
5
作者 范珊红 许文 +4 位作者 慕彩妮 李颖 戈伟 尚洋 索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医务人员锐器伤(sharp injuries,SI)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降低SI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2011年5月1—31日陕西省30所医疗机构SI发生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有效调查16 386名调查对象,其中1 48... 目的了解陕西省医务人员锐器伤(sharp injuries,SI)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降低SI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2011年5月1—31日陕西省30所医疗机构SI发生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有效调查16 386名调查对象,其中1 489例(9.09%)发生SI 1 901例次,SI平均发生密度为0.12次/(人.月)。护士(10.36%)和工作年限为5~10年的工作人员(10.38%)是SI发生的高危人群;SI发生例次较高的地点为普通病房(37.88%)及手术室(23.25%);注射器针头(33.98%)、静脉输液头皮针(23.25%)及手术缝针(16.73%)是造成医务人员SI的主要医疗器具;手术缝合(14.31%)、将针头放入锐器盒(11.20%)、拔除动(静)脉针(9.89%)和双手回套针帽(9.68%)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SI的主要环节;1 351例次(71.07%)SI可追溯暴露源,781例次(41.08%)为污染SI,其中54例次为血源性疾病暴露,血源性疾病暴露率为4.00%。血源性暴露中,乙型肝炎病毒占74.07%(40/54),梅毒占12.96%(7/54),丙型肝炎病毒占11.11%(6/54),人免疫缺陷病毒占1.85%(1/54)。结论 SI是医疗机构常见的职业损害,应通过减少不必要的锐器接触、推行使用安全器械、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实施安全防护等措施,有效降低SI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锐器伤 职业防护 医院感染
下载PDF
陕西省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现状调查及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刘芳菲 董宏亮 +2 位作者 范珊红 王红梅 索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02-705,共4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10个地市的17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16年5—6月。调查内容包括:医院的基本情况,医院感染管理情况... 目的调查陕西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发展趋势,提出改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陕西省10个地市的170所二级及以上医院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为2016年5—6月。调查内容包括:医院的基本情况,医院感染管理情况以及医院感染相关监测情况等。结果共获取165所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有效问卷资料,其中三级医院43所,二级医院122所。165所医院中90%以上医院感染管理组织机构及制度职责基本健全,但医院风险管理方面亟待加强,目前仅63.03%的医院完善了风险管理制度,66.06%的医院进行了风险评估。医院感染相关培训及效果反馈较好,分别为99.09%和88.41%。人员配置方面:88.48%的医院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配备符合规范要求,但仅有34.55%的医院有人才培养计划。仅33.94%的医院有医院感染专项经费。医院感染监测方面:仅21.21%的医院已安装使用医院感染监测软件;监测项目开展情况: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的医院占90%左右;但开展重症监护病房和新生儿目标性监测的仅占34.55%和23.64%。结论陕西省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结构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基本建立,基础监测项目普及;但风险管理意识有待加强,并存在专职人员配备及专业素质发展不均衡,信息化监测力度不够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管理 现状调查 风险评估 目标性监测
下载PDF
应用ATP生物荧光法调查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清洁度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芳菲 李金娜 +4 位作者 何小静 索瑶 王红梅 王宁宁 范晓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清洁度。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于2015年1—7月随机抽取某三甲综合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进行检测并现场反馈干预。结果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合格率为58.14%(200/344),呼吸机相关物体表面... 目的了解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清洁度。方法采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于2015年1—7月随机抽取某三甲综合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进行检测并现场反馈干预。结果医院环境物体表面合格率为58.14%(200/344),呼吸机相关物体表面合格率为69.88%(116/166),其中呼吸机气管插管口合格率较低(29.17%);合格率最低的医院环境物体表面为电话(27.27%)。呼吸机相关物体表面合格率:连续使用≥48 h为56.70%(55/97),连续使用<48 h为88.41%(61/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26,P<0.01)。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干预前为34.18%,RLU为(1 033.46±106.20),干预后为85.58%,RLU为(80.46±10.68),干预前后合格率及RL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医院动态环境中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污染严重,应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并进行现场反馈干预,有助于提高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度及手卫生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P生物荧光检测法 物体表面 呼吸机 医务人员 手卫生 清洁 消毒
下载PDF
陕西省咸阳市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现状分析 被引量:17
8
作者 张志刚 韩梅 +4 位作者 杨致霈 魏巧妙 王小梅 魏秋霞 索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35-638,共4页
目的了解咸阳市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现状,探讨影响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不稳定的原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医院级别分为二级和三级医院,对不同级别医院分别编号,随机抽取调查医院,抽取咸阳市29所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52名医院感... 目的了解咸阳市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现状,探讨影响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不稳定的原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按照医院级别分为二级和三级医院,对不同级别医院分别编号,随机抽取调查医院,抽取咸阳市29所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52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一般情况、专业情况以及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不稳定的原因等进行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以女性为主,占89.13%;年龄30~50岁最多,占54.35%;学历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占47.83%;职称以中级为主,占41.30%;专业以护理为主,占65.22%;从事医院感染工作年限<9年比率最高,占91.30%;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在年龄、文化程度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从事医院感染工作前岗位以护理为主,占63.04%;从事医院感染工作主要原因为领导安排(占63.04%)。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队伍不稳定居前3位的原因依次为工作压力大(91.30%)、领导不够重视(78.26%)和待遇低(63.04%)。结论咸阳市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结构不合理,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不稳定,工作压力大、领导重视不足以及待遇低是影响医院感染管理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 专职人员 现状
下载PDF
论冰心小诗中的生态意识
9
作者 陈增福 索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3-75,共3页
冰心的作品始终致力于博爱思想。在尽情的赞美母爱、童心、大自然的过程中,冰心的小诗也显示出浓重的生态意识。她以轻婉温柔的笔触展现了宇宙、自然和生命本身的魅力,于和谐的大爱之中不断地唤醒着人们的生态意识。
关键词 冰心 诗歌 生态意识
下载PDF
陕西省173名医院院长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认识调查 被引量:9
10
作者 董宏亮 杨致霈 +3 位作者 沈蕾 江宁 刘芳菲 索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20-824,共5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院长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认识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加第三届"陕西省医院感染管理院长培训班"的医院院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出调查问卷181份,合格问卷173份,合格率为95.58%。... 目的了解陕西省二级及以上医院院长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认识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参加第三届"陕西省医院感染管理院长培训班"的医院院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发出调查问卷181份,合格问卷173份,合格率为95.58%。被调查者医院等级以二级医院为主(74.57%),医院类型以综合医院为主(61.85%),67.05%被调查者最近3年参加过医院感染培训,81.50%、55.49%被调查的医院院长认为影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领导重视程度。58.96%、60.12%、46.82%的医院院长分别认为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职称应具备中级及以上,学历应具备本科及以上,专业要求应具备预防医学。医院感染管理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6.71%,被调查者对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在职务、性别、近3年是否参加过医院感染培训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院院长对于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认识影响着医院感染工作的发展,加强对管理者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可提高医院管理者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长 医院感染 管理 调查
下载PDF
我国医疗机构感染暴发事件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超 索瑶 王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2期136-139,共4页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底线,是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卫生健康工作理念的基本要求。如何提高医疗机构感染防控能力、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是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围绕我国... 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底线,是践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卫生健康工作理念的基本要求。如何提高医疗机构感染防控能力、降低感染事件发生率,是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围绕我国近期暴发的医院感染事件,从标准体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监督管理等四个层面探讨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标准制修订、强化责任意识、开展全员培训考核、加强监督管理等建议,旨在进一步增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意识,提升医疗机构感染防控能力和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患者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机构 感染 暴发 原因 对策 监管
下载PDF
血站消毒措施及控制指标探讨
12
作者 葛文利 王俊平 索瑶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4年第6期58-61,共4页
本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从血站的采供血环境、人员、设备、污物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消毒管理 的基本要求、关键环节消毒措施及控制指标,以探讨各级血站消毒管理的基本模式。
关键词 血站 消毒 监测 控制
下载PDF
一起非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外周静脉导管血流感染聚集事件的调查分析与预防控制
13
作者 梁晓雅 魏秋霞 +4 位作者 杨致霈 魏巧妙 张志刚 张强 索瑶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11期7-9,共3页
目的报道一起罕见非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致外周静脉导管(PVC)血流感染聚集事件的调查分析与预防控制。方法用描述性研究和现场实验研究结合的方法对此次医院感染聚集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2018年11月4日至5日,本院肿瘤内科... 目的报道一起罕见非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B)致外周静脉导管(PVC)血流感染聚集事件的调查分析与预防控制。方法用描述性研究和现场实验研究结合的方法对此次医院感染聚集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结果2018年11月4日至5日,本院肿瘤内科有4例患者在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时均正在使用PVC进行输液,4例患者除PVC外无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其中病例1、2号从导管尖端细菌和外周血、病例3号从导管尖端细菌中均培养出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相同的非耐药AB。此次事件被认定为一起非耐药AB所致PVC血流感染聚集事件。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医源性因素。采取综合防控方案后再无新发病例出现。结论护理人员静脉治疗护理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消毒及手卫生规范、治疗输液用器械被污染、住院患者多、医护人员人力配置不足等是造成此次事件的主要原因,积极上报、迅速调研并分析制定综合防控措施,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事件的聚集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感染聚集事件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贫困农村卫生院医院感染控制适宜措施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顾益民 顾嘉辉 +2 位作者 季鸿雁 索瑶 杨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9-541,共3页
目的探索贫困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控制的适宜措施,提高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减少医院感染,保护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健康。方法研究前对贫困农村县、乡、村卫生机构的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设15所乡镇卫生院的试... 目的探索贫困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医院感染控制的适宜措施,提高卫生院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减少医院感染,保护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健康。方法研究前对贫困农村县、乡、村卫生机构的医院感染现状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设15所乡镇卫生院的试验组和5所乡镇卫生院的对照组,对试验组从5个方面探索并实施医院感染控制的适宜措施,用试验组的自身前后对照和与对照组的平行对照分析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结果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试验组都得到了顺利实施,医院感染率从7.60%下降到1.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医院感染率没有变化。结论找到了适合贫困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这些措施已在对照组顺利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医院感染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农村 卫生院 医院感染 控制措施
下载PDF
浅谈煤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
15
作者 李文虎 拓振存 +1 位作者 任鹏 索瑶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0年第25期102-102,共1页
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强化专业安全管理,始终保持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安全工作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的地位,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专... 陕西延长中煤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方法,强化专业安全管理,始终保持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安全工作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影响一切的地位,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专业保障、固本强基”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通过巩固提高ISRS六级达标成果和创建安全标准化一级达标企业为目标,确保生产安全稳定运行和安全管理建设高效推进,建设榆能化特色安全管理和评价体系已基本形成,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大幅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企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企业 安全管理
下载PDF
物联网联合品管圈模式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周静 刘芳菲 +3 位作者 索瑶 王泽 薛宏 刘磊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634-636,共3页
目的探讨物联网联合品管圈模式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院产房59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0月—2021年6月为干预前组,采用常规手卫生调查方法进行观察。2021年10月—2022年6月为干预后组,2组人员构成相同。经物联网联... 目的探讨物联网联合品管圈模式在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某院产房59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以2020年10月—2021年6月为干预前组,采用常规手卫生调查方法进行观察。2021年10月—2022年6月为干预后组,2组人员构成相同。经物联网联合品管圈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手卫生进行观察。同时应用医院感染信息化监测软件监测医院感染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并对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率、医院感染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应用物联网联合品管圈模式,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60.61%提高至干预后的9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医院感染率有所下降,由0.22%下降至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菌感染率从0.38%降低至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物联网联合品管圈模式可提高产房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率,降低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品管圈 手卫生管理系统 手卫生 多重耐药菌
原文传递
陕西省11所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97
17
作者 索瑶 范珊红 高晓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505-2507,共3页
目的了解陕西省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陕西省11所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的锐器伤的发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9088名调查对象中37.81%在最近1年内有过锐器伤经历,平均发生率... 目的了解陕西省医务人员锐器伤的发生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陕西省11所医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的锐器伤的发生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9088名调查对象中37.81%在最近1年内有过锐器伤经历,平均发生率为1.44次/(人.年);护士(45.43%)、工作5~10年(45.92%)是锐器伤发生的高危人群;锐器伤发生较多的地点为普通病房(45.73%)及手术室(27.24%);静脉输液头皮针(33.91%)、注射器针头(27.09%)、缝合针(19.76%)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医疗器具;将针头放入锐器盒(16.48%)、回套针帽(14.16%)、手术缝合(13.99%)及医疗废物处置(11.58%)等操作是造成医务人员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在已知暴露源的情况下,血源性疾病暴露率达27.40%,锐器伤后上报率仅为3.12%。结论锐器伤是医疗卫生机构中常见的职业伤害,应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操作、推行使用安全器械、改变错误的习惯行为、实施标准的安全防护等措施,以切实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器伤 医务人员 职业防护 医院感染
原文传递
陕西省247所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病原学送检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索瑶 李源 +1 位作者 李颖 范珊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62-2464,2537,共4页
目的调查2015年陕西省各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送检及耐药菌的检出,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电子函调方式,对2015年1-12月陕西省247所二级以上医院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送检及耐药菌的检出... 目的调查2015年陕西省各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送检及耐药菌的检出,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电子函调方式,对2015年1-12月陕西省247所二级以上医院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原学送检及耐药菌的检出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下发调查问卷248份,回收有效问卷247份,实查率99.6%;出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3.3%;标本送检率为39.9%,其中血液培养和痰液培养标本送检率分别为17.7%和45.0%;共检出14 226株多药耐药菌,痰液标本中检出9 690株占68.1%,血液标本中检出595株占4.2%;多药耐药菌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分别占46.8%、39.5%、22.5%、4.7%、4.4%及2.4%。结论临床常见的6种耐药菌大部分来自痰液,临床很难判断是否为定植或污染;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规范管理,规范采样及送检要求,切实达到以标本培养指导抗菌药物使用,减少细菌耐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使用 标本送检 痰液 血液 培养 耐药菌
原文传递
陕西省两年间抗菌药物使用与临床标本送检情况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索瑶 王宁宁 +2 位作者 李颖 高晓东 范珊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4106-4109,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陕西省2015-2016年197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与临床标本送检情况,为进一步规范病原学检测、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2016年12月陕西省197所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临床标本送... 目的通过对比陕西省2015-2016年197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与临床标本送检情况,为进一步规范病原学检测、抗菌药物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2016年12月陕西省197所二级以上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临床标本送检及多药耐药菌检出情况,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49.33%较2015年的53.12%降低,二级医院降低明显;2016年临床标本送检率为48.31%高于2015年的41.30%,二级医院升高明显;2016年痰培养占38.11%,三级医院痰培养占38.28%较2015年的46.70%降低明显;2016年血培养占16.55%,血培养标本送检以单需氧瓶为主,血培养送检瓶数为1.71瓶/次较2015年的1.69瓶/次明显增高;2016年多药耐药菌检出率为17.76%,痰标本占63.29%,血标本占2.95%;与2015年相比,CRAB(53.78%)检出率升高,MRSA、CRPA、CRE、CRKP多药耐药菌检出率降低。结论痰液、血培养送检仍然存在不规范,血培养送检偏低,多药耐药菌中CRAB有增长的趋势;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规范管理,规范临床送检、精准预防控制耐药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使用 标本送检 痰液 血液 培养 耐药菌
原文传递
运用根源分析法调查输液发热反应事件 被引量:5
20
作者 索瑶 范珊红 +4 位作者 李颖 许文 戈伟 慕彩妮 张峰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02-1604,共3页
目的分析一起输液反应暴发事件的根本原因,据此进行相应医疗质量改进,有效减少输液反应事件再次发生。方法运用根源分析法(RCA),结合鱼骨图,找出输液反应事件发生的远端和近端原因,同时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找出该次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 目的分析一起输液反应暴发事件的根本原因,据此进行相应医疗质量改进,有效减少输液反应事件再次发生。方法运用根源分析法(RCA),结合鱼骨图,找出输液反应事件发生的远端和近端原因,同时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找出该次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结果在确定了远端和近端原因后,对近端原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冲管与封管操作不规范的OR值为3.500,95%CI为1.780~6.883;留置针穿刺非一次性成功的OR值为2.333,95%CI为1.424~3.823;A-C-L导管维护不规范是导致此次输液反应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结论输液反应的发生一般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因素所致,应用根源分析法可有效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对于该次输液反应事件,在全院实行严格的岗前培训和考核制度后,再无类似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发热反应 原因 根源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