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苦竹:两部中国小说
被引量:14
- 1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季进
林源
-
机构
苏州大学中文系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及宗教研究系
-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1,共5页
-
-
关键词
中国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时代周刊》
中国当代小说
人口众多
自由经济
马来西亚
技术移民
中国大陆
翻译作品
竹
美国
高行健
赛珍珠
孤独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农庄
被引量:2
- 2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盛宁
-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1984年第1期109-160,共52页
-
文摘
我们离开高速公路干线,驶上一条碎石路,然后一拐,驶上一条淡红色的泥土路。我们翻上一个小陡坡,平坦的坡顶上,舒尔科普家的那个饱经风雨的信箱,竖在齐膝深的忍冬和毒蒺藜丛里,信箱的顶盖耷拉下来,宛若歪戴着一顶礼帽。登上坡顶,我妻子才第一次看见了农庄。她忧心忡忡地坐在我身边,身体微微前倾,她儿子坐在我身后,一只胳臂肘紧压着我的肩膀。
-
关键词
母亲
妻子
上帝
理查德
上楼梯
信箱
人到中年
天空
加拿大
祖父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作为文学评论家的纳博科夫——《文学讲稿》序言
- 3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沈蕙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邵
-
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1988年第3期64-67,共4页
-
文摘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出生于1899年,日期与莎士比亚相同。他的家庭是圣彼得堡(现在的列宁格勒)一户富裕贵族。他家族的姓氏实际上可能出自阿拉伯文“nabob”一词,这个姓氏是14世纪由鞑靼王子纳博科·穆尔扎带入国的。18世纪以来,纳博科夫家族成员一直出任军界及政界高级官员。
-
关键词
纳博科夫
莎士比亚
文学
列宁格勒
讲稿
姓氏
18世纪
家族
评论家
作家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山茱萸树:一个少年时代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刘文
-
出处
《外国文学》
1986年第3期73-85,共13页
-
文摘
《山茱萸树:一个少年时代》是厄普代克的一篇优秀散文回忆录,追述了他的成长过程,再现了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他的家庭、房屋以及上过的学校、教堂等等,也阐述了他对两性、宗教和艺术三大私事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对少年时代的描绘,他想表达“一个人的精神是怎样从环绕着他的客观条件——房屋、衣服、环境、食物和父母那里染上它的色彩的。”而所有这些事物尽管是那样的平凡,但在作者的想象中却又富有共鸣和惊奇之处。世界上太多数人的生活,或者生命都是平凡的。而在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长大的厄普代克却从这种平凡性中看到了生活的重要意义:“要描绘出(这种)中间性(也就是平凡性、或者中产阶级的意识、观点、文化、价值),和它的一切砂质、块状和无名,它所有的自满和神秘,这是可能的吗?……这样做值不值得?也许不值得。”但它们却构成了厄普代克和许多其他人的世界。
-
关键词
贫民院
少年
母亲
费城
重要意义
草坪
衣服
家庭
名字
无名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银都明眼
- 5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汪海如
-
出处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41-153,共13页
-
文摘
《银都明眼》以第一人称追叙了主人公杰伊少年时第一次逛纽约城的经历,从中揭示了奥古斯特一家人之间的关系。题目中的“明眼”实指“洞察力”。杰伊少年时是个自信心很强的孩子,自认为有敏锐的观察力,对什么都爱发表意见,对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喜欢荷兰画家维米尔也是因为他认为维米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捕捉到常人所不注意的事情并把他们变成伟大的艺术品。当他想买画册的愿望落空时,他一肚子的不高兴,在候车室里不断地发牢骚。数落父亲。父亲却心平气和地任凭他尖叫,因为通过这次纽约之行,他让杰伊初步认识了周围的世界,使他懂得了生活并不都是象他想象得那么美好、如意。正如杰伊在小说末尾所说的:“这次纽约之行对我俩来说象是参加一种仪式,”一种庆祝他进入成熟期的仪式。至于小说中的“明眼”究竟指的是谁?是杰伊的父亲。他深知并且承认自己在这个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社会里是个失败者;他了解自己的哥哥奎因,“当他要服务员去请医生时,我就知道这笔医药费该我来付。有钱人积攒钞票就象集邮家收集邮票一样”;他也了解自己的儿子,他对奎因说,“这是常有的事,(指眼睛里掉进东西)这孩子的眼睛长得太突出了。”言下之意是杰伊自以为有敏锐的观察力,但他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因此往往会被假象所蒙蔽,而看不到事物的实质。厄普代克是一位文学修养很高的作家。他的写作态度又十分严谨,无论是在用词或引喻方面都刻意求精。譬如小说中杰伊原以为眼睛里掉进去的是一粒铁屑,结果却是一根眼睫毛。铁屑是杰伊身体以外的东西.象征“外界因素”,而眼睫毛是杰伊身上的东西.象征“内在因素”.作家想通过这一情节的安排来说明杰伊之所以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是由于内因,由于他的年轻和不成熟。由此可见厄普代克的匠心独运。
-
关键词
集邮家
内在因素
少年
马蒂
钞票
芝加哥
邮票
荷兰
空时
奎因
-
分类号
I1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视觉高度紧张
- 6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区区
-
出处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5-65,共1页
-
-
关键词
《视觉高度紧张》
美国
诗歌
约翰·厄普代克
-
分类号
I712.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爱捉迷藏的作家
- 7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王宏图
-
出处
《作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1-92,共2页
-
文摘
前苏联作家伊萨克·巴别尔(IsaacBabel》于1894年生于沙皇统治之下的乌克兰南部海港城市敖德萨一个贫穷而俗艳的街区,1940年1月27日凌晨在莫斯科的卢布雅那监狱死于行刑队的枪弹之下。就在前一天.在苏联内务部长贝利亚的私宅中,巴别尔受到了一个为时仅20分钟的审判。巴别尔被控“积极参预反苏的托洛斯基组织”的活动,是个”恐怖主义集团的成员”,并充当“法国和奥地利政府的间谍“。巴别尔被拘押了八个月,在严刑拷打之下。
-
关键词
作家
伊萨克
恐怖主义
短篇小说
敖德萨
海港城市
积极参预
莫斯科
行刑队
贝利亚
-
分类号
I5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博尔赫斯:作为图书馆员的作家
- 8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陈东飚
-
出处
《上海文化》
2014年第5期69-82,共14页
-
文摘
在北美洲被延误得太久的对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的天才的承认正在快步前进。得克萨斯大学出版社去年出版了这位阿根廷幻想家、批评家、诗人和图书馆员的两本著作。这些翻译,加上格罗夫书局的《虚构》,使得博尔赫斯现有的整部英语著作的数量达到了三本。还有新方向版的一部选集《迷宫》。现在纽约大学出版社已经出版了一本关于他的论著。
-
关键词
博尔赫斯
图书馆员
大学出版社
作家
得克萨斯
《虚构》
《迷宫》
北美洲
-
分类号
I783.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父亲的眼泪(短经典)
- 9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陈新宇
-
出处
《书城》
2012年第4期127-127,共1页
-
文摘
《父亲的眼泪》是约翰·厄普代克去世当年出版的小说集,也是他自2000年以来创造的短篇小说合集。在这都作品中,约翰·厄普代克重访了他文学世界中的人物、地点和主题——郊区。
-
关键词
厄普代克
小说集
父亲
眼泪
经典
短篇小说
约翰
文学世界
美国人
重访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父亲的眼泪(“短经典”系列)
- 10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陈新宇
-
出处
《书城》
2012年第5期101-101,共1页
-
文摘
在《父亲的眼泪》中,约翰·厄普代克以告别的姿态,沉思往事,少时懵懂,中年通奸,老无所依。观察、回忆和想象力的这些闪闪发光的碎片,映射出从大萧条到后"九·一一"的美国式经历。《父亲的眼泪》是约翰·厄普代克去年出版的小说集。
-
关键词
厄普代克
父亲
眼泪
约翰
经典
短篇小说
想象力
系列
大萧条
文学世界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村落
- 11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张竝
-
出处
《书城》
2011年第8期17-17,共1页
-
文摘
欧文的一生也是时代万千变化的一生。他出生于一九三○年代大萧条时期,退隐于二十一世纪初马萨诸塞州的老年人社区哈斯凯尔斯十字村。小说一路跟随主人公的生活,他在性爱中成长,也在时代变迁中聚敛财富。作为第一代计算机程序员。
-
关键词
厄普代克
村落
世纪初
计算机程序员
老年人
马萨诸塞州
时代变迁
大萧条
美国
电脑产业
-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幸存者和信徒
- 12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北塔
-
出处
《书城》
2004年第9期88-93,共6页
-
文摘
波兰当地时间2004年8月14日中午,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在其位于克拉科夫的家中去世,享年93岁。米沃什的诗歌题材广泛,他把传统的波兰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结合在一起,感情沉郁,富于哲理,形成了一种坚实硬朗的诗风。他被普遍认为是20世纪后期的重要诗人,并且对中国当代诗人有较大的影响。本刊特刊发厄普代克论米沃什的文章,以示对这位逝去诗人的纪念。
-
关键词
诗歌
幸存者
波兰语
诺贝尔文学奖
帕斯捷尔纳克
信徒
德国人
文章
英语
必然性
-
分类号
I513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被查禁的暴行
- 13
-
-
作者
约翰.厄普代克
王一梁
-
出处
《书城》
2003年第9期79-81,共3页
-
文摘
去年,德国文学界就在传说:七十有半、盛名之下的君特·格拉斯为创作出眼下这部他最好的、也是一部极为畅销的作品,至少写了十年。据报道,德国前辈评论家马塞尔·雷克·拉尼茨——一个不推崇格拉斯晚作的人,说这部格拉斯的新作 ImKrebsgang 使他感动得掉下了眼泪。现在它已有了英译本《迂曲爬行》(Crabwalk,克利绪纳·温斯顿译,2003年3月出版——译者注)。该书跨越一个世纪,也不乏虚构的成份。
-
关键词
君特·格拉斯
德国文学
爬行
拉夫
暴行
潜水艇
英译本
马塞尔
希特勒
虚构
-
分类号
I51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