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非基因整合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株 被引量:1
1
作者 许静 盛梦瑶 +10 位作者 周圆 邢文 白洁 温伟 纪光臻 张鸿雁 金晖 吕翠翠 袁卫平 张孝兵 程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5-1421,共7页
目的:利用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技术建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系,为研究血液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一个实验模型。方法:采用非基因整合型质粒重编程携带JAK2V617F突变的PMF患者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该患者特异的... 目的:利用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技术建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系,为研究血液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一个实验模型。方法:采用非基因整合型质粒重编程携带JAK2V617F突变的PMF患者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该患者特异的iPS细胞株。结果:采用此方法建立的iPS细胞株,在体外能够稳定传代,无外源性基因整合,多能性基因表达水平与人胚胎干细胞类似,在体内具有形成三胚层结构的能力。测序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患者的iPS细胞株携带不同负荷的JAK2V617F突变。结论:成功地建立非基因整合的PMF患者特异的iPS细胞株,这为研究PMF的发病机制、化疗药物筛选及实现精准化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疾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 非整合 Episomal载体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对克隆猪端粒长度的影响
2
作者 解炳腾 纪光臻 +7 位作者 孔庆然 毛剑 石永乾 刘世超 武美玲 王娟 刘林 刘忠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583-1590,共8页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结构,在细胞分裂时随着DNA复制而缩短,体细胞核移植能不同程度地延长端粒长度,但有些克隆动物端粒的长度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不能有效恢复,因而这些克隆动物就会表现出早衰现象。文章发现克隆东北民猪以及eGFP、Mx和P...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结构,在细胞分裂时随着DNA复制而缩短,体细胞核移植能不同程度地延长端粒长度,但有些克隆动物端粒的长度在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不能有效恢复,因而这些克隆动物就会表现出早衰现象。文章发现克隆东北民猪以及eGFP、Mx和PGC1α转基因克隆猪的端粒长度与核供体成体成纤维细胞相比显著缩短(P<0.05),表明体细胞核移植的重编程过程没能延长细胞的"寿命"。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是一种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有研究表明其能提高某些物种的体细胞核重编程效率。为了使端粒长度有效恢复,文章利用40 nmol/L TSA处理1细胞期猪克隆胚胎24 h,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TSA处理能显著地提高克隆胚胎体外发育的囊胚率(16.35%vs.2 7.09%,21.60%vs.34.90%,P<0.05),而且囊胚期端粒长度也得到显著延长(P<0.05)。克隆胚胎移植受体后得到了TSA处理组与非处理组的克隆猪,虽然TSA处理并没有提高克隆效率(1.3%vs.1.7%,TSA vs.control),但端粒长度与对照组和供体细胞相比均显著延长(P<0.05)。猪体细胞核移植不能有效恢复端粒长度,但是TSA处理能有效延长克隆猪端粒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隆 重编程 端粒 TSA
下载PDF
猪中间端粒序列的保守性和特征
3
作者 纪光臻 刘楷 +8 位作者 陈成彬 阮卫民 GLYTSOU Christina 杨洋 OKUKA Maja 宋文芹 GAGOS Sarantis 李宁 刘林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3-902,共10页
哺乳动物包括小鼠和人的端粒由位于染色体末端的TTAGGG重复序列组成,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有重要作用.TTAGGG重复序列也出现在染色体末端以外的其他部位,称为中间端粒序列.异常的中间端粒被用来研究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并且在癌细胞中也发... 哺乳动物包括小鼠和人的端粒由位于染色体末端的TTAGGG重复序列组成,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有重要作用.TTAGGG重复序列也出现在染色体末端以外的其他部位,称为中间端粒序列.异常的中间端粒被用来研究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并且在癌细胞中也发现有异常的中间端粒.通过端粒荧光原位杂交,并与不同的物种进行比对,实验表明,猪的6号染色体着丝粒区有植物的TTTAGGG端粒重复序列(plant telomere sequences of TTTAGGG,bITSs),它与脊椎动物的TTAGGG序列(vertebrate telomere sequences TTAGGG,vITSs)并存于同一区域.通过对不同细胞系端粒长度的分析,ITS的端粒长度是动态变化的,它的变化趋势与末端端粒长度的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同时,猪的端粒末端有很高频率的双端粒信号(doublets),可能与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和ITSs端粒的动态性有关.总之,猪染色体的ITS区含有植物和动物的保守端粒序列,对ITS功能和调节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可能为进化和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化 端粒 中间端粒序列
原文传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株的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文君 邢文 +8 位作者 白洁 刘淑平 许静 纪光臻 袁卫平 张孝兵 程涛 周圆 杨逢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5期648-654,共7页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 PSC)技术在疾病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JAK2V617F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携带的一种重要突... 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 PSC)技术在疾病研究和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JAK2V617F是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患者携带的一种重要突变。该研究采用非整合型质粒重编程携带JAK2V617F突变的PV患者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诱导生成携带JAK2V617F突变的i PSC。结果表明,通过这种途径形成的i PSC系可稳定传代,多能性基因表达水平与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 cells)类似,可稳定地在体内分化形成三胚层结构并携带不同负荷的JAK2V617F突变。这为研究JAK2V617F在PV中的发病机制、药物筛选开发及基因靶向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验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重编程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JAK2V617F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