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沥青多孔炭@C_(3)N_(4)复合载硫体制备及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董伟
李粟
+7 位作者
赵美娜
孟令强
杨芳
洪晓东
吴晓光
纪凌枭
沈丁
杨绍斌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5,共16页
锂硫电池具有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大、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有前途的储能体系,但穿梭效应和导电性差等问题严重限制锂硫电池的发展。通过模板法制备了沥青多孔碳材料,通过与尿素混合后高温分解,成功制备了沥青多孔炭与C_(3)N_(4)的复合...
锂硫电池具有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大、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有前途的储能体系,但穿梭效应和导电性差等问题严重限制锂硫电池的发展。通过模板法制备了沥青多孔碳材料,通过与尿素混合后高温分解,成功制备了沥青多孔炭与C_(3)N_(4)的复合载硫材料(AC/C_(3)N_(4))。沥青多孔碳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且导电性良好,有利于对多硫化物的捕获和电解质的渗透,加速了Li+和电子的传输。极性C_(3)N_(4)粘附在多孔碳表面和孔隙,有效提高材料对可溶性多硫化锂(Li_(2)S_(x),4≤x≤8)的吸附和催化,减少穿梭效应,保证了长循环的稳定性。载硫后获得的正极材料(AC/C_(3)N_(4)/S)在1 C电流密度下的首次放电容量为857 mA·h/g,循环400圈后容量仍剩余507 mA·h/g。在2 C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后容量仍剩余495 mA·h/g,每圈容量衰减率为0.04%,具有良好的大电流循环性能。AC/C_(3)N_(4)/S在0.2、0.5、1.0、2.0、4.0 C和0.2 C电流密度下平均放电比容量为986、815、736、640、520 mA·h/g和859 mA·h/g,倍率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氮化碳
多孔炭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Fe_(2)O_(3)-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条件对载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董伟
孟令强
+7 位作者
赵美娜
沈丁
孙闻
杨绍斌
王文博
纪凌枭
杨宗松
刘耀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1511,共11页
锂硫电池是传统锂离子电池最有前途的替代品之一,多硫化物的溶解和导电性差是制约锂硫电池应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水热法合成了Fe_(2)O_(3)-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碳纳米管(CNT)复合载硫材料,并通过调节氨水浓度,实现了复合材料中Fe_(2...
锂硫电池是传统锂离子电池最有前途的替代品之一,多硫化物的溶解和导电性差是制约锂硫电池应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水热法合成了Fe_(2)O_(3)-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碳纳米管(CNT)复合载硫材料,并通过调节氨水浓度,实现了复合材料中Fe_(2)O_(3)的颗粒尺寸的有效调控,发现小尺寸的Fe_(2)O_(3)颗粒具有更好的吸附和催化作用。合成的Fe_(2)O_(3)-RGO-CNT-S正极材料在1 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 286 mA·h/g,循环500圈后剩余718 mA·h/g,每圈的容量衰减率为0.08%。在0.2、0.5、1、2和4 C倍率下的平均比容量为983、825、769、673和604 mA·h/g,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在5 C倍率下循环500次仍剩余527 mA·h/g,具有良好的大电流循环性能。Fe_(2)O_(3)-RGO-CNT-S正极材料特别适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是由于RGO和CNT三维导电网络提供了强电子传输路径、丰富的孔隙结构、硫与RGO和CNT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充分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石墨烯
碳纳米管
Fe_(2)O_(3)
复合材料
原文传递
题名
沥青多孔炭@C_(3)N_(4)复合载硫体制备及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董伟
李粟
赵美娜
孟令强
杨芳
洪晓东
吴晓光
纪凌枭
沈丁
杨绍斌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辽宁省矿物高值化与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材料科学与氢能学院
出处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5,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21808095)
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JKZ0339,LJKMZ20220669)
辽宁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3JH2/101300213)。
文摘
锂硫电池具有比容量高、能量密度大、环境友好等优点,是一种有前途的储能体系,但穿梭效应和导电性差等问题严重限制锂硫电池的发展。通过模板法制备了沥青多孔碳材料,通过与尿素混合后高温分解,成功制备了沥青多孔炭与C_(3)N_(4)的复合载硫材料(AC/C_(3)N_(4))。沥青多孔碳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且导电性良好,有利于对多硫化物的捕获和电解质的渗透,加速了Li+和电子的传输。极性C_(3)N_(4)粘附在多孔碳表面和孔隙,有效提高材料对可溶性多硫化锂(Li_(2)S_(x),4≤x≤8)的吸附和催化,减少穿梭效应,保证了长循环的稳定性。载硫后获得的正极材料(AC/C_(3)N_(4)/S)在1 C电流密度下的首次放电容量为857 mA·h/g,循环400圈后容量仍剩余507 mA·h/g。在2 C电流密度下循环500圈后容量仍剩余495 mA·h/g,每圈容量衰减率为0.04%,具有良好的大电流循环性能。AC/C_(3)N_(4)/S在0.2、0.5、1.0、2.0、4.0 C和0.2 C电流密度下平均放电比容量为986、815、736、640、520 mA·h/g和859 mA·h/g,倍率性能良好。
关键词
锂硫电池
氮化碳
多孔炭
复合材料
Keywords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carbon nitride
porous carbon
complex material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原文传递
题名
Fe_(2)O_(3)-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条件对载硫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董伟
孟令强
赵美娜
沈丁
孙闻
杨绍斌
王文博
纪凌枭
杨宗松
刘耀汉
机构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01-151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2180809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资助项目(LNTU20TD-16)
+1 种基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科创新团队资助项目(LNTU20TD-09)
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JKZ0339)。
文摘
锂硫电池是传统锂离子电池最有前途的替代品之一,多硫化物的溶解和导电性差是制约锂硫电池应用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水热法合成了Fe_(2)O_(3)-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碳纳米管(CNT)复合载硫材料,并通过调节氨水浓度,实现了复合材料中Fe_(2)O_(3)的颗粒尺寸的有效调控,发现小尺寸的Fe_(2)O_(3)颗粒具有更好的吸附和催化作用。合成的Fe_(2)O_(3)-RGO-CNT-S正极材料在1 C倍率下首次放电容量为1 286 mA·h/g,循环500圈后剩余718 mA·h/g,每圈的容量衰减率为0.08%。在0.2、0.5、1、2和4 C倍率下的平均比容量为983、825、769、673和604 mA·h/g,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在5 C倍率下循环500次仍剩余527 mA·h/g,具有良好的大电流循环性能。Fe_(2)O_(3)-RGO-CNT-S正极材料特别适用于高性能锂硫电池,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是由于RGO和CNT三维导电网络提供了强电子传输路径、丰富的孔隙结构、硫与RGO和CNT构成的三维导电网络充分接触。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石墨烯
碳纳米管
Fe_(2)O_(3)
复合材料
Keywords
lithium sulfur battery
graphene
carbon nanotubes
Fe_(2)O_(3)
compound material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沥青多孔炭@C_(3)N_(4)复合载硫体制备及锂硫电池电化学性能
董伟
李粟
赵美娜
孟令强
杨芳
洪晓东
吴晓光
纪凌枭
沈丁
杨绍斌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2
Fe_(2)O_(3)-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制备条件对载硫性能的影响
董伟
孟令强
赵美娜
沈丁
孙闻
杨绍斌
王文博
纪凌枭
杨宗松
刘耀汉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