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实用急救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纪学颖 吴敏 +1 位作者 潘鑫 邹圣强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第9期519-521,共3页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因此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非常必要。本文结合江苏大学实用急救学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兴趣、简化教学用语、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因此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实践非常必要。本文结合江苏大学实用急救学的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兴趣、简化教学用语、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反思等方面,探讨提高实用急救学的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急救学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177名临床医生单人徒手CPR按压时间与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邹圣强 潘鑫 +7 位作者 吴敏 章衡 纪学颖 邱晨 纪喆 陆素琴 王金鑫 盛家鹏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50-752,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徒手心肺复苏(CPR)按压的质量。方法对参加CPR培训和竞赛的177名(其中男性组91名,女性组86名)临床医生,进行研究。结果临床医生平均按压深度,男性组CPR为(3.9±0.3)cm,女性组为(3.8±0.7)cm,... 目的探讨临床医生徒手心肺复苏(CPR)按压的质量。方法对参加CPR培训和竞赛的177名(其中男性组91名,女性组86名)临床医生,进行研究。结果临床医生平均按压深度,男性组CPR为(3.9±0.3)cm,女性组为(3.8±0.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按压频率,男性组为(90±2.7)次/min,女性组为(85±3.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CPR的按压质量不高,建议在CPR指南在2015年修订时,要求徒手CPR操作者,在CPR操作的第3周期结束与第4周期未开始前,及时更换临床医生,特别女性医生,以保证CPR徒手按压的深度和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CPR) 徒手 深度 频率
下载PDF
院外救治创伤患者应用改良KTS评分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邱晨 邹圣强 +3 位作者 吴敏 潘鑫 魏超 纪学颖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坎帕拉创伤评分(KTS)方法在院外急救中对患者病情评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76例院外救治的创伤患者采用现场改良KTS方法,评分分为0-4分、5-6分和7-8分。分析不同分数患者的分布特点与病情的关系,并对其人院后的去向及... 目的探讨改良坎帕拉创伤评分(KTS)方法在院外急救中对患者病情评诂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76例院外救治的创伤患者采用现场改良KTS方法,评分分为0-4分、5-6分和7-8分。分析不同分数患者的分布特点与病情的关系,并对其人院后的去向及病情转归进行回访。结果院外急救创伤患者中KTS以7-8分为主,占77.18%(1988/2576),重症患者仅占1.66%(33/1988);KTS5-6分占15.54%(400/2576),重症患者增加到38.00%(152/400);KTS≤4分仅占7.28%(188/2576),重症患者增加到87.77%(165/188)。KTS分数段越低,重症患者的比率就越高,KTS0-4分及5。6分的重症患者比率与KTS的7-8分重症患者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KTS0-4分及5-6分患者入院后收住专科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比率较KTS7-8分的患者明显增加(均P〈0.01),病死率也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1)。结论KTS评分能在院外急救中早期预警潜在危重创伤患者,评分分数越低,病情越严重,病死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坎帕拉创伤评分(KTS) 院外急救 创伤
下载PDF
医护人员基于人体模型实施单人徒手CPR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邹圣强 朱丽娜 +8 位作者 潘鑫 吴敏 章衡 纪学颖 邱晨 纪喆 陆素琴 王金鑫 盛家鹏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3年第3期273-275,共3页
我国有600万名医护人员,但从未完全掌握CPR这一简单的救命技术。从国内目前的现实情况看,即使有一部分医护人员会CPR,但做得并不规范,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宗的院内、院前CPR病例前瞻和回顾性研究报告发表。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徒手 深度 频率
下载PDF
院前急救质量管理工作的实践 被引量:11
5
作者 吴敏 邱晨 +2 位作者 纪学颖 何斌 陈志刚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第7期397-399,共3页
镇江市急救中心紧紧围绕医疗质量这一工作重点,狠抓质控工作,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制度、强化基础质量、重点环节质量管理,并遵循准则,积极落实,实现了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目标化、规范化。
关键词 院前急救 质量控制 管理
下载PDF
提高院前急救调度信息质量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敏 邱晨 +1 位作者 纪学颖 陈志刚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第9期524-525,共2页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指挥调度工作是院前急救工作的前哨,调度工作必须提高调度信息质量,才能在提高救治效率和水平的同时,减少急救设施的损耗和急救人员的精力损耗,进一步合理利用有效医疗资源,提高院前急救能力...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指挥调度工作是院前急救工作的前哨,调度工作必须提高调度信息质量,才能在提高救治效率和水平的同时,减少急救设施的损耗和急救人员的精力损耗,进一步合理利用有效医疗资源,提高院前急救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调度信息质量
下载PDF
院外放置四肢创伤止血带的效能评估
7
作者 纪学颖 章衡 +3 位作者 樊冬雪 任艳 邱晨 燕宪亮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507-1510,1536,共5页
目的评估院前急救中四肢创伤出血患者止血带(TQ)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依据ICD-10编码筛选出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经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创伤患者,并依据纳入标准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止血带操作... 目的评估院前急救中四肢创伤出血患者止血带(TQ)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依据ICD-10编码筛选出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经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创伤患者,并依据纳入标准收集相关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止血带操作者进行分组[紧急医疗服务人员(EMS)、警察、第一目击者(FR)、患者本人],比较各组放置止血带的适当性与临床效果等。结果共有291例院外四肢创伤性出血患者使用止血带,患者年龄17~68岁,平均(32±17.5)岁;男∶女=3.9∶1.0。所有患者的应急反应时间为10(3~15)min,现场停留时间为12(11~23)min,平均转运时间为9(5~12)min;导致创伤的原因主要是交通事故,穿刺伤/撕裂伤是最常见损伤类型。超过50%的病历没有记录止血带使用的时间。非EMS人员主要使用布条式的临时止血带,第一目击者组使用止血带的适当性和有效性相对最低。使用布条式临时止血带止血效果不佳的患者在EMS人员换用制式止血带后均实现了有效止血。EMS所使用的通常都是制式止血带,稳定患者临床体征取得较好效果。因TQ导致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的并发症为止血带捆扎部位皮肤青紫肿胀。结论在院外要提高四肢创伤大出血的救治成功率,需帮助非EMS人员正确掌握四肢止血带应用指征并有效放置止血带,同时如果能普及制式止血带或许将更有助于提高四肢创伤止血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四肢创伤 大出血 止血带 急救
下载PDF
灾难应急院前医疗急救队伍建设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志刚 邱晨 +2 位作者 纪学颖 吴敏 潘鑫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第1期44-46,共3页
在面对灾难时以"120"为代表的院前医疗急救工作者常常参与各项医疗救援。笔者从"120"队伍灾难应急的任务与目标出发,结合"120"队伍发展中的困境,提出加强其队伍建设的措施,以提高"120"救治水平。
关键词 灾难 院前医疗急救 队伍建设
下载PDF
院外应用NIHSS评分对急救时间的影响
9
作者 邱晨 陈志刚 +2 位作者 吴敏 纪学颖 潘鑫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10期1324-1326,1369,共4页
目的 探讨院外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会影响急救时间。方法 依据ICD-10编码,筛选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经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比较经NIHSS评分培训的... 目的 探讨院外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会影响急救时间。方法 依据ICD-10编码,筛选出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经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比较经NIHSS评分培训的院外急救人员(NIHSS组)和常规评估的急救人员(对照组)的总院外时间和现场滞留时间以及比较入院后到做CT的时间。结果 共有274例急性卒中患者,其中男性145例,女性129例,年龄33~89岁,平均(72±11)岁。所有患者的应急反应时间为7(2~15)min.,平均转运时间为12(1~22)min。NIHSS组与对照组患者的院外时间无统计学差异[86(65~128) min与84(56~140)min,P>0.05]。在现场停留时间分别为18(13~25)和16(11~23)(P>0.05)。院外NIHSS评分值为(5.2±5.7)分,院内医生NIHSS评分值为(4.2±5.9)分,院外略高于院内评分(P<0.05)。74.8%患者的院外和院内评分相差≤3分。在二次分析中,临床分类0~5分(轻度卒中)和6~40分(中度至重度卒中)的评价者间一致性为k=0.62,这表明一致性良好。结论 经过培训的院外急救医生可以在现场采用NIHSS作为准确的卒中严重程度量化工具,院外NIHSS评分不会影响急救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卒中评分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下载PDF
接受CPR培训人员现场实施意愿的调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纪学颖 章衡 +3 位作者 姜皓冰 姚静 吴敏 陈志刚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55-357,共3页
目的探讨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前后现场实施意愿改变对开展公众CPR培训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在镇江市急救中心接受CPR培训的人员(≥16岁)进行调查,该调查为自愿、... 目的探讨接受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培训前后现场实施意愿改变对开展公众CPR培训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对在镇江市急救中心接受CPR培训的人员(≥16岁)进行调查,该调查为自愿、匿名。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填写一次问卷。结果共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为98.67%。绝大多数接受培训人员学习心肺复苏的动机是“有备无患”(81.8%)。在培训前后,做CPR的信心、对陌生人进行CPR的可能性、对家庭成员进行心肺复苏的可能性均显著提升(P〈0.01)。而且在培训后,因害怕被起诉、担心感染疾病、担心CPR不正确伤害患者、担心判断不准而CPR等顾虑均显著减轻(P〈0.01)。结论CPR技术培训能够增加旁观者CPR的信心和可能性,但对于陌生人进行CPR仍然存在部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院外心脏骤停 旁观者
下载PDF
急产产妇的院前救治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纪学颖 黄晓云 +1 位作者 章衡 陈志刚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第5期258-261,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对急产产妇的救治和效果。方法选择镇江市急救中心2017-01-01至2018-12-31救治的急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院前救治流程与措施,观察急救情况,同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过程中对急产产妇的救治和效果。方法选择镇江市急救中心2017-01-01至2018-12-31救治的急产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同的院前救治流程与措施,观察急救情况,同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6例急产产妇,年龄25~44岁,平均(28.3±4.8)岁,入院孕周为37~40^(+3)周;初产妇55例,经产妇21例。其中观察组40例,院外分娩1例(2.5%);对照组36例,院外分娩9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救治的孕产妇发生急产主要与年龄、分娩史(距离上次分娩时间)等因素有关(P<0.05)。年龄>35岁、有2年以上分娩史的经产妇是引起急产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产妇院外急产时,尽早的院前干预措施可降低院前分娩率,同时建议经产妇、居住边远的孕产妇临产期临近应及时住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产产妇 院前急救 孕产妇
下载PDF
镇江市初级中学心肺复苏知识教育现状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纪学颖 陈志刚 +4 位作者 章衡 吴敏 盛家鹏 姚静 姜皓冰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9期494-497,共4页
目的调查镇江市初中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培训的现状,为初中生相关急救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法,首先通过电子邮件联系镇江市4个区及3个周边辖市区所有学校,随后对熟悉学校培训实践的工... 目的调查镇江市初中生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知识培训的现状,为初中生相关急救技能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电话问卷调查法,首先通过电子邮件联系镇江市4个区及3个周边辖市区所有学校,随后对熟悉学校培训实践的工作人员进行电话采访。登记匿名问卷的调查数据,并纳入电子表格进行统计,结果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总结。结果共有35所学校完成调查,涵盖镇江及辖市区,共涉及中学生约14 000人。在所有学生中,最早接触CPR培训的是在七年级(约11岁)。尚无一所学校为学生提供规范的普及培训计划,但有3所(8.6%)学校由个别班级自己组织培训,1所(2.8%)学校曾经将培训作为课外活动的一部分。缺乏规范的CPR培训计划最常见原因是需要额外的上课时间,且无资金支撑(28.6%)。1所(2.8%)学校已经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17所(48.6%)学校愿意无条件安装AED,1所(2.8%)学校认为没必要安装,其他16所(45.8%)学校表示如果有要求会考虑安装。过去10年间有5名学生发生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CA)。结论镇江市中学的CPR培训率较低,大多数学校在需要时无法立即获得AED。建议镇江教育主管部门安排上课时间并提供资金支持,以增加对初中生CPR的培训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级中学 心肺复苏 自动体外除颤器
下载PDF
城市社区婴儿家长灾难素养实践共同体模式培训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娣 周闯 +2 位作者 纪学颖 邹圣强 张利岩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婴儿家长灾难素养现状,评估实践共同体培训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整群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镇江市市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往预约接种的婴儿家长1851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891人)和实验组(960人)。对... 目的了解城市社区婴儿家长灾难素养现状,评估实践共同体培训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整群抽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镇江市市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往预约接种的婴儿家长1851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891人)和实验组(9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干预,实验组采用实践共同体模式开展培训干预。干预前后分别用相同的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2.54±11.55)岁,男性占40.14%,曾经经历过灾害的人数占42.52%,未接受过自救互救培训的人数占88.22%。实验组干预后素养总分(194.48±8.97)及基本知识(38.80±4.67)、基本技能(60.37±4.48)、判别能力(40.98±5.57)、行为意愿(54.33±4.07)各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对照组干预前后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素养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校、医院、社区应迫切重视民众灾难素养教育,建立成熟完善的实践共同体,开展系统多样的教育与培训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共同体 灾难素养 自救互救 社区居民 城市 培训
下载PDF
院前救治的儿童意识障碍浅析
14
作者 纪学颖 樊冬雪 +2 位作者 陈志刚 吴敏 章衡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1年第9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救治意识障碍儿童的病因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9-01至2019-12月期间由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9且年龄≤14岁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33名儿童(占当年... 目的探讨分析院前救治意识障碍儿童的病因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9-01至2019-12月期间由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9且年龄≤14岁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133名儿童(占当年度救治患者总数的0.83%)被纳入研究,其中57.9%为男性。年龄1-4岁者占48.1%。抽搐是呼叫院前急救的最常见原因,共54例(40.6%),最常见于学龄前儿童组,与其他年龄组别中有明显差异(P<0.001)。监测指标(心率、血氧饱和度、GCS)从现场初次评估到抵达医院期间改善或保持稳定。结论抽搐发作是院前急救中儿童意识障碍最常见的原因,并且最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在院前医护人员的救治期间,儿童患者的监测指标和意识障碍得到一定程度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意识状态 儿童
下载PDF
院外救治345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流程探讨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敏 陈志刚 +4 位作者 邱晨 潘鑫 何斌 纪学颖 花长松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离型心肌梗死(ST—elevatl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存院外救治流程中加入无线传输12导联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对镇江市急救中心2014年不采用心电图传输流程救治的急性STEMI患...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离型心肌梗死(ST—elevatl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存院外救治流程中加入无线传输12导联心电图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对镇江市急救中心2014年不采用心电图传输流程救治的急性STEMI患者(对照组)和2015-2016年采用传输ECG流程救治的急性STEMI患者(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2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ipheralcomponentinterconnect,PCI)时间,并分析两组出院生存率的差异。结果2组患者基本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胸痛发生至到达院内急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从入院到PCI治疗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生存出院率相比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院外救治急性STEMI患者采用无线传输12导联ECG流程,可影响患者入院到PCI治疗的时间和出院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急救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流程
下载PDF
院前无线12导联心电图传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志刚 吴敏 +3 位作者 邱晨 潘鑫 何斌 纪学颖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7年第12期677-680,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无线12导联心电图传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014-01-01至2014-12-31和2015-01-01至201... 目的探讨院前无线12导联心电图传输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影响。方法分别以2014-01-01至2014-12-31和2015-01-01至2016-12-31镇江市急救中心救治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前者未采用无线心电图传输(对照组,n=118),后者采用无线12导联心电图传输(观察组,n=227)。比较两组从入院到接受PCI治疗时间,并分析两组出院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胸痛发生至到达院内急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从入院到接受PCI治疗的时间为(41.9±17.4)min较对照组的(84.9±32.4)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56,P<0.001);观察组的出院生存率(97.40%)较对照组的出院生存率(89.8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94,P=0.003)。结论院前无线12导联心电图传输可以使急性STEMI患者入院到PCI治疗的时间明显缩短,出院生存率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心电图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镇江市院前救治37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义萍 吴敏 +4 位作者 纪学颖 邱晨 陈志刚 何斌 潘鑫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6年第12期666-669,共4页
目的 分析院前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特点,并为优化ACS救治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镇江市急救中心2015年1-12月院前救治所有ACS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共救治376例,其中男232例,... 目的 分析院前救治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特点,并为优化ACS救治流程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镇江市急救中心2015年1-12月院前救治所有ACS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共救治376例,其中男232例,女144例,平均年龄(69.89±13.88)岁,男平均(68.72±14.32)岁,女平均(71.78±12.98)岁,男女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81,P=0.038);患者以〉60岁的老年人为主,共297例,占78.99%,〉60岁和≤60岁人群的比例为3.76∶1,≤44岁与〉44岁ACS患者人数,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70,P=0.031);一年中4月份为高发期,共44例(11.71%),一天中主要高峰时段出现在09:00-19:59为28例(7.45%);应急平均时间[6(6)]min;其中5min内者为155例(41.22%)。结论 镇江地区突发ACS老年患者之间可能存在性别差异,院前急救中仍需确保首次医疗接触的质量,确保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院前急救 首次医疗接触
下载PDF
在心脏骤停病人院外抢救中视频远程指导对复苏疗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章衡 吴敏 +2 位作者 潘鑫 何斌 纪学颖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 2020年第33期149-150,共2页
目的此次主要探究心脏骤停患者院外抢救中应用视频远程指导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接收的120例心脏骤停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视频远程指导,观察... 目的此次主要探究心脏骤停患者院外抢救中应用视频远程指导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6月-2020年7月接收的120例心脏骤停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常规院外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视频远程指导,观察对比复苏效果。结果研究组心肺复苏时间、气管插管时间、除颤时间与救护车到达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且复苏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心脏骤停患者院外抢救中应用视频远程指导能够有效提高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院外抢救 视频远程指导 复苏疗效
下载PDF
324例农民自杀未遂的流行病学调查
19
作者 邹圣强 潘鑫 +3 位作者 章衡 吴敏 纪学颖 邱晨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2期3615-3616,共2页
目的了解镇江地区农民自杀的流行情况,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镇江市急救中心2004~2009年急救调度记录中整理出农民自杀病例,对调查对象按自杀方式、季节、自杀时间和危险因素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324例农民自杀方式以... 目的了解镇江地区农民自杀的流行情况,为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镇江市急救中心2004~2009年急救调度记录中整理出农民自杀病例,对调查对象按自杀方式、季节、自杀时间和危险因素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324例农民自杀方式以服毒为主要方式;自杀季节以春季为多发;每天以5:00~13:00时间为自杀高峰;因经济原因而自杀的最多。结论农民自杀发生率较高,主要在于社会预防,建立由国家政府支持、社区介入、各相关学科协同的危机干预体系是一种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 农民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护理专业新生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素养培训效果评价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娣 吉成禹 +5 位作者 乔艳 朱冬 王凯旋 纪学颖 邹圣强 张利岩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2-225,共4页
目的了解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9月集中军训的某高校护理专业大一新生152名,对其进行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及行为素养... 目的了解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培训提升护理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突发事件应急应对能力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9月集中军训的某高校护理专业大一新生152名,对其进行突发事件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及行为素养培训,并在培训前后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新生曾经历过灾害的人数占41%(62名),未接受过自救互救培训的人数占85%(90名)。系统化滚动式培训后,大一护生自救互救素养总分(166.56±6.88)高于培训前(93.77±8.22)(t=-83.729,P<0.01);培训后,文科生较理科生、经历过灾害较未经历者、接受过灾难相关培训较未接受者分数提高明显(t值分别为-2.751,-3.504,5.788,P值均<0.05)。培训后自救互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判别能力、行为素养得分均高于培训前(t值分别为34.092,41.023,38.579,155.449,P值均<0.01)。结论高校、医院、社会应重视护理专业学生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素养教育,尤其应从低年级开始建立成熟完善的教育实践共同体,针对性开展系统多样的培训实践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变动事件 健康教育 学生 护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