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清远作品选
1
作者 纪清远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I0004-I0012,共9页
下载PDF
纪清远
2
作者 纪清远 《艺术沙龙》 2009年第1期342-343,共2页
博主动态:◎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主办、蒋兆和艺术研究会承办的"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暨纪念蒋兆和诞辰105周年"于4月3日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关键词 纪清远 中国美术馆 蒋兆和 水墨人物画 中央美术学院 现代中国 中国美术家协会 艺术研究会 主动态 吴长江
原文传递
纪清远
3
作者 纪清远 《艺术沙龙》 2012年第3期334-335,共2页
关键词 纪清远 一级美术师 北京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文史研究馆 纪晓岚 首都师范大学
原文传递
纪清远
4
作者 纪清远 《艺术沙龙》 2009年第3期346-347,共2页
关键词 纪清远 纪晓岚故居
原文传递
纪清远
5
作者 纪清远 《艺术沙龙》 2012年第4期332-333,共2页
关键词 纪清远
原文传递
纪清远
6
作者 纪清远 《艺术沙龙》 2012年第2期330-331,共2页
关键词 纪清远
原文传递
纪清远
7
作者 纪清远 《艺术沙龙》 2009年第2期348-349,共2页
纪清远1954年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纪晓岚纪念馆馆长、纪晓岚研究会顾问,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对外友协理事,北京画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
关键词 纪清远
原文传递
纪清远画作欣赏
8
作者 纪清远 《两岸关系》 2015年第8期69-72,共4页
纪清远,195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对外友协理事、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纪晓岚纪念馆名誉... 纪清远,195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部委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北京市对外友协理事、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纪晓岚纪念馆名誉馆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文史研究馆 清远 欣赏 画作 首都师范大学 常务理事 1954年 协会会员
原文传递
书法的形与神
9
作者 纪清远 《文史杂志》 2020年第6期49-51,共3页
历代书家讲结字原理,都必先讲平正。所谓平正,讲的就是“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气宇融合,精神洒落……”的完整稳定感。但是所有书法艺术,无一不是源于文字形成之后的母体字。最初始的“平正”在于母体。对于书法,我认... 历代书家讲结字原理,都必先讲平正。所谓平正,讲的就是“四面停匀,八边具备,短长合度,粗细折中,气宇融合,精神洒落……”的完整稳定感。但是所有书法艺术,无一不是源于文字形成之后的母体字。最初始的“平正”在于母体。对于书法,我认为可以理解为是游离于文字母体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与神 结字 书法艺术 平正 稳定感 母体
下载PDF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题作品
10
作者 江苹 苏园 +14 位作者 缪永书 张景岳 潘锡仁 李兴辉 纪清远 蔡竞 谢季筠 何天谷 阿鸽 陈曼蓉 周雅玲 王安国 刁华甫 欧阳世俊 张跃进 《文史杂志》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I0001-I0007,共8页
下载PDF
纪晓岚与收藏 被引量:1
11
作者 纪清远 《艺术市场》 2003年第4期96-98,共3页
我的六世祖名讳纪昀(公元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奕道人、孤石老人。直隶(今河北省)河间府献县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卒谥“文达”。纪文达公五十岁时出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并主撰... 我的六世祖名讳纪昀(公元1724—1805),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又号观奕道人、孤石老人。直隶(今河北省)河间府献县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左都御史、协办大学士。卒谥“文达”。纪文达公五十岁时出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并主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晚年成小说《阅微草堂笔记》二十四卷,并有《纪文达公遗集》传世。被誉为乾嘉时代学术界的“泰山北斗”,为保存和整理我国古代文献付出了毕生精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晓岚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铭文 阅微草堂笔记 收藏 乾嘉时代 古代文献 简明目录 河北省 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实说六世祖纪晓岚 被引量:1
12
作者 纪清远 《海内与海外》 2005年第9期43-47,共5页
近年来,有关先祖文达公纪晓岚的戏说影视剧影响很大,而且续剧不断拍下去。常常有海内外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询问:大才子纪晓岚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年恰逢纪晓岚逝世200周年,《海内与海外》杂志多次向我约稿,希望向读者介绍历史... 近年来,有关先祖文达公纪晓岚的戏说影视剧影响很大,而且续剧不断拍下去。常常有海内外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询问:大才子纪晓岚在历史上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今年恰逢纪晓岚逝世200周年,《海内与海外》杂志多次向我约稿,希望向读者介绍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我不揣笔陋,将我所知的先祖纪晓岚其人其事介绍给海内外读者,以期对这位为中国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有所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晓岚 文化专制 “文字狱” 清代 《四库全书》 古典文献 人物传记 文化家
原文传递
珍贵的纪晓岚遗物
13
作者 纪清远 《北京文史》 2008年第2期54-56,共3页
纪晓岚是十八世纪我国杰出的学者。卒于清嘉庆十年(1805),谥“文达”(以下称文达公)。纪文达公一生嗜砚如癖,他的堂号是阅微草堂,也有“九十九砚斋’’之称,可见其收藏之丰。在流传至今的文达公遗物中,大部分是砚。《阅微草堂... 纪晓岚是十八世纪我国杰出的学者。卒于清嘉庆十年(1805),谥“文达”(以下称文达公)。纪文达公一生嗜砚如癖,他的堂号是阅微草堂,也有“九十九砚斋’’之称,可见其收藏之丰。在流传至今的文达公遗物中,大部分是砚。《阅微草堂砚谱》中可见到藏砚的拓片,除了乾隆帝御赐的一方之外,其余都是他自己多年收存或友人所赠。嘉庆九年(1804)五月刘墉赠砚,文达公铭记:“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晓岚 遗物 阅微草堂 十八世纪 乾隆帝 嘉庆 刘墉 堂号
原文传递
纪晓岚故居保护始末
14
作者 纪清远 《海内与海外》 2019年第9期42-45,共4页
2000年市政府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状况,决定拓宽两广路,在这条横贯东西的城市干线之上,有着许多体现南城历史文化特色的文物,其中我的六世祖文达公纪晓岚(以下称为文达公)故居最具有代表性。有关此处故居的保护,我作为当事者之一... 2000年市政府为了缓解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状况,决定拓宽两广路,在这条横贯东西的城市干线之上,有着许多体现南城历史文化特色的文物,其中我的六世祖文达公纪晓岚(以下称为文达公)故居最具有代表性。有关此处故居的保护,我作为当事者之一,至今记忆犹新。文达公故居位于珠市口西大街路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晓岚 交通堵塞 历史文化特色 西大街 故居
原文传递
绘画作品:《双清春晓》
15
作者 纪清远 《文史杂志》 2021年第S01期F0002-F0002,共1页
下载PDF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蜀江吟苑
16
作者 马正平 田旭中 +23 位作者 纪清远 冯修齐 向维果 李兴辉 李国超 李宗培 何天谷 何崝 张在德 张学君 陈仕彬 陈曼蓉 宗性 赵义山 赵强烨 胡真来 倪宗新 徐有忠 程峰 舒大刚 鲁贵娣 谢元鲁 谭继和 蔡竞 《文史杂志》 2020年第3期121-128,共8页
下载PDF
丹青掇思
17
作者 纪清远 《艺术沙龙》 2012年第1期330-331,共2页
从艺三十余载,年近花甲,渐悟画道。我以为无论天资多少,从稚嫩到成熟都需要一个相当时间的磨砺过程,方可获得真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艺术道路也是一波三折,初学时完全从写实人手,画了不少人物写生,... 从艺三十余载,年近花甲,渐悟画道。我以为无论天资多少,从稚嫩到成熟都需要一个相当时间的磨砺过程,方可获得真知。"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的艺术道路也是一波三折,初学时完全从写实人手,画了不少人物写生,打下了造型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道路 人物写生 画道 笔墨技巧 九层之台 人物画创作 没骨法 徐悲鸿先生 水墨写意 人物画家
原文传递
为民写真--蒋兆和艺术体系随想
18
作者 纪清远 《中华书画家》 2022年第10期80-83,共4页
1948年,徐悲鸿对蒋兆和的艺术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蒋兆和之人物已在中国画上建立一种特殊风格……”作为中国现代人物画史上的一代大家,蒋兆和创立的教学方法。艺术观及其艺术实践所构成的艺术体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其进行科学系统... 1948年,徐悲鸿对蒋兆和的艺术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蒋兆和之人物已在中国画上建立一种特殊风格……”作为中国现代人物画史上的一代大家,蒋兆和创立的教学方法。艺术观及其艺术实践所构成的艺术体系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其进行科学系统地梳理与总结,对继承和延仲蒋兆和艺术精神。发展当代人物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兆和 当代人物画 现代人物画 中国画 艺术观 教学方法 徐悲鸿
原文传递
脱化趣味
19
作者 纪清远 《北京文史》 2009年第2期70-71,共2页
在文学、戏剧及绘画等文艺形式中经常出现脱化现象。这种手法是对前人文学艺术成果的借鉴与发展,在原有的成就基础上,巧妙地移花接木并赋予新意,往往达到青出于蓝而别开生面的效果。其中不乏自古以来脍炙人口的诗文名句,以下仅举几例。
关键词 趣味 文艺形式 艺术成果 移花接木 诗文名句 人文学 新意
原文传递
虚实断想
20
作者 纪清远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7-58,55-56,共4页
艺术若无虚实关系,不能为上品。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客观现实是个虚实结合的世界,反映为艺术,也应该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也使艺术本身具有生命。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可给人以绝好的启示。友人曾登临黄山,正值孟春,阳光明媚... 艺术若无虚实关系,不能为上品。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客观现实是个虚实结合的世界,反映为艺术,也应该虚实结合,才能真实地反映有生命的世界,也使艺术本身具有生命。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可给人以绝好的启示。友人曾登临黄山,正值孟春,阳光明媚,群山尽收眼底,可以“明察秋毫”,兴味索然。夏初为南方梅雨季节,我初上黄山,只见蒙蒙山岚遮蔽晴日,霎时间云气翻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实相生 虚实结合 中国画 古代思想家 《簪花仕女图》 兴味索然 虚实关系 自然美 梅雨季节 客观现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