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汉二语习得者的空间运动事件认知——来自行为实验的证据 被引量:8
1
作者 纪瑛琳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54-666,共13页
本研究以空间事件类型学为理论基础,探讨英、汉单语人群和不同学习阶段的英汉二语习得者在空间运动事件上的认知及行为反应成熟模式。共有115名被试参加了规定时间内的相似性判断任务,所得数据采用R语言的混合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 本研究以空间事件类型学为理论基础,探讨英、汉单语人群和不同学习阶段的英汉二语习得者在空间运动事件上的认知及行为反应成熟模式。共有115名被试参加了规定时间内的相似性判断任务,所得数据采用R语言的混合效应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在显性处理层面的选择偏好上,不同类型(单语、双语)及不同水平阶段(初级、中高级)的被试均明显倾向于根据运动路径(而非运动方式)来判断画面之间的整体相似性;2、在隐性层面的反应时模式上,汉语单语组的判断速度显著快于其他组别,这种优势有可能反映了汉语作为“等值框架化”语言的类型学特征以及与此紧密关联的“并行式”信息处理模式。总体来看,这些发现为温和版本的语言相对论提供了一定支持,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研究有重要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事件类型学 空间认知 二语习得 相似性判断
原文传递
认知视域下的空间运动事件表达 被引量:7
2
作者 纪瑛琳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18,共7页
空间运动领域是当下研究语言系统与思维认知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语言学和相邻学科之间在研究范式和技术手段上的借鉴与融合使得此领域的研究活力日盛。本文聚焦语言表达与空间认知方向上的三大热点问题。首先,在运动事件表达... 空间运动领域是当下研究语言系统与思维认知间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语言学和相邻学科之间在研究范式和技术手段上的借鉴与融合使得此领域的研究活力日盛。本文聚焦语言表达与空间认知方向上的三大热点问题。首先,在运动事件表达的类型学问题上,我们认为既要看到不同语言间的规律性差异,又要承认各语言间在空间表达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共性,并由此提出了"运动事件连续统"的概念。其次,本文探讨了语言相对论在空间认知领域的具体表现形式及效力强度,指出目前相当数量的研究显示空间表达上的类型学特征或强或弱地制约着人们的空间思维模式。文章最后介绍了空间运动领域的二语习得及认知这一新兴研究方向并阐释了二语人群空间概念系统的重构过程及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事件类型学 语言相对论 空间认知模式 概念系统重构
原文传递
Children's Expression of Voluntary Motion Event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被引量:3
3
作者 纪瑛琳 Henri■tte Hendriks Maya Hickmann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0,共19页
尽管人类对空间的认知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人类对同一空间事件的表达却因为语言的差异而千差万别。本研究旨在探讨英汉儿童如何表达基于动画的自主性运动事件。我们发现英语及汉语在空间表达上的类型学差异制约着儿童在小句层面上... 尽管人类对空间的认知可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人类对同一空间事件的表达却因为语言的差异而千差万别。本研究旨在探讨英汉儿童如何表达基于动画的自主性运动事件。我们发现英语及汉语在空间表达上的类型学差异制约着儿童在小句层面上惯于表达的信息成分的类型及数量。汉语儿童在空间表达上的语句比同龄英语儿童的语句具有更高的信息密度,并且差异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汉语中的动词复合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多重语义成分在同一小句中的同时体现。另外,英语儿童在3至5岁之间经历了空间表达方式上的重要发展,而相比之下汉语儿童的空间表达从3岁起就展现出了一些与成人的空间表达极为相似的特征。本研究揭示了语言独特性因素在语言习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遍认知能力 语言独特性因素 动词复合形式 信息密度
原文传递
国外语言、认知与空间研究发展述评 被引量:1
4
作者 纪瑛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0-147,共8页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热点问题。本文在空间研究这个新兴领域创新性地提出了"空间类型特征连续统"的概念,准确反映了空间语言表达的规律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在习得领域语言特异性的重要影响,...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热点问题。本文在空间研究这个新兴领域创新性地提出了"空间类型特征连续统"的概念,准确反映了空间语言表达的规律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揭示了在习得领域语言特异性的重要影响,阐释了特定语言特征如何在词义和句法层面影响学习者的空间语篇建构,从而挑战了"认知共性决定习得模型"的传统理论。在超越了语言使用的心理认知层面,本文聚焦了一个关键问题,即:语言的表层变化是同一深层认知范式的差异化体现,还是一种特定语言对应着一种特定的思维模式?文章分析了此方面研究结果差异较大的原因,并指出了后续研究应在交叉学科的大背景下向前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空间研究 语言类型学 语言习得与认知 语言相对论
原文传递
空间运动事件的二语表达和汉语复合动词的习得
5
作者 纪瑛琳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59,共11页
在二语习得领域探究空间运动事件的表达尚属比较新的研究尝试。从运动事件表达视角出发,考察以英语为母语、以汉语为外语的高、中、低3组不同水平学习者如何习得汉语的复合动词形式,并与汉语母语者的表现进行比较。考察内容聚焦于3个方... 在二语习得领域探究空间运动事件的表达尚属比较新的研究尝试。从运动事件表达视角出发,考察以英语为母语、以汉语为外语的高、中、低3组不同水平学习者如何习得汉语的复合动词形式,并与汉语母语者的表现进行比较。考察内容聚焦于3个方面:第一,从形式上看,学习者是否习得了复合动词的内部结构(即:成分组成及排序、词汇地位);第二,从词化模式上看,是否习得了复合动词中语义要素和语法范畴的对应关系(即:词化模式);第三,从句法环境上看,是否习得了复合动词出现的典型句法环境(即:单句)。结果发现,高水平二语习得者的表现与母语人群大致相似。首先,他们基本摆脱了英语中单极化动词的倾向,较频繁地使用复合动词形式,并能正确认知其词汇地位;其次,对运动事件中的方式、路径等语义要素均能在典型语法成分中表达;再次,基本掌握了复合动词出现的典型句法环境,能够以一种相对紧凑的方式在小句范围内进行语义信息的分布。相比之下,中、低水平的学习者未能习得汉语运动事件的典型词化模式,虽然大致掌握了复合动词的内部成分及排序,但很难正确选择特定的语法范畴和句法结构对语义信息进行编码。实验表明,二语习得过程不仅仅是语法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概念系统的转换和重置。源语言与目标语的类型学距离、语法知识的复杂程度和语言特异性等诸多因素均会对习得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运动事件类型学 词化模式 汉语复合动词 动词单极化
原文传递
国外语言、认知与空间研究发展述评
6
作者 纪瑛琳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16年第6期194-194,共1页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问题。本文在空间研究这个新兴领域创新性地提出了“空间类型特征连续统”的概念,准确反映了空间语言表达的规律性差异。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空间 国外 述评 语言与思维 类型特征 语言表达 连续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