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生态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助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1
作者 纪荣婷 刘臣炜 +1 位作者 苏良湖 张龙江 《环境保护》 CAS 2024年第17期17-21,共5页
本文明确了生态振兴内涵,分析了我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现状,梳理了乡村生态振兴助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主要模式,阐明了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乡村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日趋... 本文明确了生态振兴内涵,分析了我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现状,梳理了乡村生态振兴助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主要模式,阐明了当前乡村生态振兴面临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乡村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日趋紧逼、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实现路径不畅等现实困境,提出了完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提升乡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助力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振兴 农村生态环境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下载PDF
活性污泥萃取液施用对水稻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
作者 童彤 纪荣婷 +3 位作者 许秋瑾 王建国 李小鸥 张悦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8-157,共10页
通过根箱试验,从土壤根际微生物角度揭示活性污泥萃取液(简称萃取液)调控水稻苗期生长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机理。试验设计不同萃取液配施减氮处理(T1,空白对照;T2,常规施肥对照;T3,减氮30%配施0.2 g/kg萃取液;T4,减氮30%配施0.4 g/kg... 通过根箱试验,从土壤根际微生物角度揭示活性污泥萃取液(简称萃取液)调控水稻苗期生长和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机理。试验设计不同萃取液配施减氮处理(T1,空白对照;T2,常规施肥对照;T3,减氮30%配施0.2 g/kg萃取液;T4,减氮30%配施0.4 g/kg萃取液;T5,施用8 g/kg萃取液全量替代化肥氮,即减氮75%),研究萃取液配合氮肥减施对水稻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萃取液可显著增加水稻幼苗的叶面积、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萃取液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 H,降低土壤电导率,增加可溶性有机碳含量,降低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β多样性结果显示,萃取液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主要作用在根际及近根际土壤中,不同萃取液处理组与空白及常规施肥对照组间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萃取液的施用可增加有机污染物降解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如黄色土源菌、Candidatus_Udaeobacter、鞘氨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分别增加151%~541%、26%~320%和55%~364%。采用FAPROTAX土壤功能预测分析发现,施用萃取液后土壤菌群主要增加的功能为化能异养、有氧化能异养、硝酸盐还原、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和芳香化合物降解等,这类功能与土壤碳源物质代谢、氮循环及有机污染物降解等行为相关。萃取液施用可通过改善土壤根际及近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相关菌群丰度,调控土壤根际及近根际碳、氮循环,进而达到促进水稻幼苗生长和土壤改良的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活性污泥的资源化提供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萃取液 根际微生物 Β多样性 微生物丰度 微生物功能预测
下载PDF
基于二维和三维生态足迹的长三角城市群自然资本可持续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盛若愚 纪荣婷 +6 位作者 陈苏娟 蔡金傍 陈梅 赵志强 刘臣炜 苏良湖 曾远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7-826,共10页
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城市群自然资本及其可持续利用带来较大的威胁。为明确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自然资本可持续性变化特征,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和三维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同时添加水资源账户对原模型进行改进以反... 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城市群自然资本及其可持续利用带来较大的威胁。为明确城市群建设过程中自然资本可持续性变化特征,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和三维生态足迹评价模型,同时添加水资源账户对原模型进行改进以反映长三角地区水资源潜力与压力,研究分析了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协调指数变化、自然资本存量消耗和自然资本流量占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分别为4.46和1.59 hm^(2)/人,平均人均生态赤字为2.87 hm^(2)/人,但万元GDP生态足迹不断下降,资源利用率不断上升;2)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生态压力指数由2.48升至3.25,生态协调指数由1.30变为1.25;3)基于改进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发现,长三角城市群资本存量利用程度越来越大,且对自然资本流量的更新起到较大抑制作用,2019年研究区自然资本存量的消耗量是资本流量占有量的2.26倍;4)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工业产值、能源消耗总量、建筑用地面积和城镇化率对生态足迹起到了正向促进作用,对自然资本的可持续性产生了较大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足迹深度 足迹广度 三维生态足迹模型 自然资本可持续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41
4
作者 王晓波 车威 +4 位作者 纪荣婷 何传龙 朱安宁 王伏伟 朱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83-489,共7页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采集小麦成熟期、玉米成熟期和小麦播种期耕层土样,研究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焚烧还田和火粪还田)与保护性耕作(减耕和免耕)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以期得到培肥砂姜黑土的最佳方式。结果表明:作... 通过田间试验,分别采集小麦成熟期、玉米成熟期和小麦播种期耕层土样,研究不同的秸秆还田方式(秸秆还田、焚烧还田和火粪还田)与保护性耕作(减耕和免耕)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氮素养分的影响,以期得到培肥砂姜黑土的最佳方式。结果表明:作物秸秆还田可以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但是对速效氮含量影响不大。在不同的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处理中,秸秆火粪还田和免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明显。与对照相比,秸秆火粪还田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提高4.45 g/kg和0.131 g/kg;免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分别平均提高3.36 g/kg和0.095 g/kg;减耕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和秸秆粉碎还田对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效果不显著;秸秆焚烧不能增加砂姜黑土有机质和全氮的含量。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不会大幅度提高砂姜黑土C/N进而影响土壤氮素养分的供应,同时秸秆还田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但微生物量的碳氮比却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保护性耕作 砂姜黑土 有机质 氮素 微生物生物量
下载PDF
太湖地区种植结构及农田氮磷流失负荷变化 被引量:26
5
作者 闵炬 纪荣婷 +7 位作者 王霞 陈可伟 徐建陶 潘云枫 陆志新 路广 王远 施卫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0-1238,共9页
太湖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区域,近年来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太湖地区稻田改为果园、菜地、茶园现象突出,该地区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以及种植结构改变前后的氮(N)、磷(P)肥投入量、径流流失负荷量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基于农业统... 太湖地区是我国农业最发达区域,近年来随着经济利益的驱动,太湖地区稻田改为果园、菜地、茶园现象突出,该地区种植结构的变化趋势和分布特征以及种植结构改变前后的氮(N)、磷(P)肥投入量、径流流失负荷量尚缺乏研究。本研究基于农业统计年鉴和文献调研数据,通过2002—2017年太湖地区主要城市(常州、无锡、苏州、湖州)果菜茶和水稻种植面积、N和P养分投入量、农田N和P流失负荷研究分析,为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得出如下结论:2002—2017年太湖地区果菜茶种植面积显著增加,尤其是果园(增加2.852×104hm2)和茶园(增加1.892×104hm2),而稻田种植面积下降显著(下降1.985×105hm2);2002—2010年间种植结构变化速率远高于2010—2017年,且果菜茶种植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武进、南浔、宜兴、苏州市区、长兴等临湖地区。2002—2017年太湖地区N、P肥投入量分别降低25.26%和9.59%, N流失量显著下降34.66%, P流失量仅下降1.84%。现今太湖地区稻田、果园、菜园和茶园的N流失负荷分别为10 200t、670 t和10 100 t、250 t, P流失负荷估算量分别为290 t、400 t、3 000 t和50 t。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变,太湖地区稻田种植体系已不是农田N、P流失的最大来源,果菜茶来源的N、P流失总和已排在第一位,成为了目前农田N、P流失的优先控制对象。建议下一阶段太湖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应侧重于优化果菜茶与水稻种植结构,同时强化P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最终实现太湖地区种植业的清洁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稻田 果园、菜地和茶园 种植面积 氮磷投入量 径流损失
下载PDF
太湖地区集约化农田氮素减排增效技术实践 被引量:8
6
作者 闵炬 孙海军 +4 位作者 陈贵 姜振萃 陆扣萍 纪荣婷 施卫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18-2426,共9页
通过开展氮高效水稻品种种植与化肥减施的增效减排技术、稻田生物炭应用增效减排技术、固氮作物养分减投与轮作制度调整技术、菜地机械起垄侧条施肥技术等的研发和适地性研究,优化了技术参数,明确了技术效果:氮高效水稻品种生产单位产... 通过开展氮高效水稻品种种植与化肥减施的增效减排技术、稻田生物炭应用增效减排技术、固氮作物养分减投与轮作制度调整技术、菜地机械起垄侧条施肥技术等的研发和适地性研究,优化了技术参数,明确了技术效果:氮高效水稻品种生产单位产量谷物时稻田NH_3挥发量比常规水稻品种下降17.4%~27.3%(平均为21.3%),稻田氮素渗漏损失量下降6.08%~44.0%(平均为25.3%),稻田氮素径流损失量下降9.18%~28.7%;与单施尿素相比,稻田中施用0.5%(表层土壤质量百分比)的低温(500℃)制备生物炭,维持水稻高产且不增加单位产量氨挥发损失的同时,可显著减少土壤氮素径流损失13.9%~22.1%;传统的集约化蔬菜轮作中引入豆科作物金花菜,可减少周年总氮淋失约40%,并且可使经济效益提高29%;大白菜机械起垄侧条施肥的适宜垄宽为55cm,在保证高产的同时,可减施化肥氮约30%,节本增效58.3%,并且减少50%以上的氨挥发。以上技术在集约化农田上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化肥零增长战略和太湖地区农田面源污染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蔬菜 淋洗 径流 氨挥发 经济效益 面源污染防控技术
下载PDF
有机种植与常规种植体系的比较——基于土壤与肥料的视角 被引量:13
7
作者 纪荣婷 董刚强 +2 位作者 闵炬 于飞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7-633,共7页
有机种植体系因其安全、绿色、可持续的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关注,自其发展以来,关于有机与常规种植体系的比较屡见不鲜,但基于土壤与肥料视角的系统比较在国内还鲜见报道。土壤为植物提供了直接生活环境,从土壤与肥料的角度能全面地... 有机种植体系因其安全、绿色、可持续的特点在国内外得到了普遍关注,自其发展以来,关于有机与常规种植体系的比较屡见不鲜,但基于土壤与肥料视角的系统比较在国内还鲜见报道。土壤为植物提供了直接生活环境,从土壤与肥料的角度能全面地理解有机与常规种植体系的本质不同及影响。本文综合分析了前人的研究结果,从土壤与肥料的视角对有机和常规种植体系进行系统比较,初步阐述了两种种植体系下作物产量、品质、土壤肥力效应、环境效应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分析发现在作物种植初期有机体系的产量大多低于常规体系,但增产潜力较大;相比常规种植体系,有机种植体系可改善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且一般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此外,有机种植体系对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的污染风险低于常规种植体系。产生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有机种植体系下,前期土壤氮素及速效养分释放较缓慢,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固碳能力逐渐增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土壤养分利用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种植体系 常规种植体系 产量 品质 土壤肥力效应 环境效应
下载PDF
管花肉苁蓉寄主柽柳林地土壤养分调查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闵炬 董刚强 +3 位作者 谢文明 李奕林 纪荣婷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为了解和评价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寄主柽柳林地土壤肥力状况,指导土壤培肥,以该地区管花肉苁蓉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于田县和民丰县为研究区域,采集该地区不同种植年限和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样本,对其主要物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为了解和评价和田地区管花肉苁蓉寄主柽柳林地土壤肥力状况,指导土壤培肥,以该地区管花肉苁蓉分布最广、产量最高的于田县和民丰县为研究区域,采集该地区不同种植年限和灌溉方式下的土壤样本,对其主要物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管花肉苁蓉的柽柳林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均值分别为0.31 g/kg和2.42 g/kg,处于缺乏和很缺乏水平;土壤速效钾和全磷含量均值分别为155 mg/kg和0.55 g/kg,处于适宜及以上水平;土壤有效磷含量在0.4~8.0 mg/kg,处于适宜和缺乏水平的分别占调查面积的41.2%和58.8%。土壤pH为中性或微碱性,种植年限达10 a以上的土壤呈微酸性且已发生次生盐渍化。相同种植年限下,传统的漫灌转为滴灌可使土壤EC值、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60.6%、48.8%和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红柳 土壤肥力 漫灌 滴灌 沙土
下载PDF
光谱仪在作物施氮推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GreenSeeker光谱仪为例 被引量:10
9
作者 纪荣婷 闵炬 +1 位作者 黄程鹏 施卫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13,共5页
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利用光谱仪进行作物的氮素营养诊断得到普遍研究应用。Green Seeker光谱仪是近年来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型便携式氮肥推荐仪器,该仪器以其快速、无损、准确、非接触的特点为作物的氮素诊断和施肥推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 随着光谱技术的发展,利用光谱仪进行作物的氮素营养诊断得到普遍研究应用。Green Seeker光谱仪是近年来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型便携式氮肥推荐仪器,该仪器以其快速、无损、准确、非接触的特点为作物的氮素诊断和施肥推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思路,并在国内外开始研究应用。以Green Seeker光谱仪为例,对光谱仪在作物氮肥推荐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让大家通过该仪器更好地了解光谱仪氮肥推荐的工作原理、研究进展,同时在使用中尽可能地避免影响该光谱仪测定值准确性的因素,使此技术更快地应用于生产实践,推动我国氮素诊断和推荐施肥技术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Seeker光谱仪 氮素诊断 产量预测 作物 推荐施肥
下载PDF
基于主动冠层光谱仪的莴苣生物量及氮素营养状况估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纪荣婷 闵炬 +3 位作者 王远 陆志新 路广 施卫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1-171,共11页
【目的】研究冠层光谱技术在蔬菜氮素营养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提高其准确性的方法,为推进蔬菜氮素营养管理与施肥推荐提供快速无损检测技术。【方法】以茎菜类蔬菜—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化肥年施... 【目的】研究冠层光谱技术在蔬菜氮素营养诊断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提高其准确性的方法,为推进蔬菜氮素营养管理与施肥推荐提供快速无损检测技术。【方法】以茎菜类蔬菜—莴苣(Lactuca sativa L.)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化肥年施用梯度:0、108、162、216、270 kg/hm2,在莴苣幼苗期、莲座期、茎形成期和收获期,利用GreenSeeker冠层光谱仪获取冠层光谱特征值—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和比值植被指数(RVI),并测定植株生物量和含氮量。评估用生育期NDVI和RVI值预测蔬菜生物量和氮素营养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并验证用移栽天数校正提高全生育期光谱值预测精度的可行性。【结果】NDVI和RVI与莴苣地上部生物量(AGB)、根冠比(RTS)、植株吸氮量(PNU)和植株氮浓度(PNC)等指标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尤其以NDVI相关性更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DVI与AGB和PNU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介于0.779~0.945和0.819~0.938;与RTS和PNC呈负相关,相关性系数介于–0.367~–0.844和–0.328~–0.732。对比不同时期,莲座期和茎形成期的NDVI值对莴苣生物量和氮素营养指标预测的准确性较高,对AGB、RTS、PNU和PNC预测准确性分别为0.76~0.92、0.37~0.71、0.77~0.88和0.34~0.54。利用两年NDVI值建立各时期莴苣生物量和氮素营养状况统一预测方程,莲座期方程最为准确,对AGB、RTS、PNU、PNC预测准确性分别为73%、48%、52%、31%。综合全生育预测方程,冠层光谱仪测定的NDVI值对莴苣生物量和氮素营养预测指标的准确性较高,基于NDVI值的AGB、RTS、PNU和PNC预测方程准确度分别为54%、43%、57%和26%。引入移栽天数(DAT)对该预测方程进行校正后,AGB、PNU和PNC预测方程的准确度分别提高至62%、71%和34%。【结论】基于冠层光谱仪测定的各生育期的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可准确预测莴苣的生物量和氮素营养状况,尤以莲座期的预测结果最为准确。经移栽天数(DAT)校正后,基于全生育期的NDVI值建立的预测方程对AGB、PNU的预测准确度可分别提高到62%和71%,基本满足莴苣类低覆盖度蔬菜作物的氮素营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冠层光谱仪 NDVI值 RVI值 氮素营养预测
下载PDF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分析的宁海县可持续发展潜力评价 被引量:14
11
作者 纪荣婷 陈梅 +4 位作者 刘溪 苏良湖 刘臣炜 陈苏娟 张龙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752-2760,共9页
应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有效避免传统生态足迹评估方法的不足,更准确地反映地区生态安全状态及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国家“两山”基地--浙江省宁海县为例,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通过测算2003-201... 应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开展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有效避免传统生态足迹评估方法的不足,更准确地反映地区生态安全状态及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国家“两山”基地--浙江省宁海县为例,利用能值生态足迹模型和生态安全评价模型,通过测算2003-2017年宁海县不同账户用地类型生态足迹、人均生态足迹盈余赤字、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的变化及演变趋势来研究可持续发展潜力变化,旨在为国家“两山”基地生态安全评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结果表明:2003-2017年宁海县能源账户人均能值生态足迹变化幅度远大于生物资源账户,各用地类型人均生态足迹占比大小表现为化石能源用地>水域>建设用地>草地>耕地>林地.2003-2017年宁海县人均生态承载力介于2.293~3.571 hm^2之间;人均生态足迹介于1.148~4.070 hm^2之间,并呈逐渐下降趋势;除2007-2010年外,研究期间其余年份均处于生态盈余状态.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评估和预测结果表明,宁海县生态系统处于轻度不安全至较安全状态和弱可持续状态,表明近年来宁海县生态状况总体处于安全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给当地资源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但生态可持续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因此,下一步应坚持生态优先不动摇,建立统一的生态价值核算方法和绿色生态价值考核指标体系;推进地区生态经济政策,促进生态价值的市场化;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提高产业化绿色水平,切实提升宁海县等国家“两山”基地生态环境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 能值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 “两山”基地
下载PDF
国家“两山”基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 被引量:20
12
作者 纪荣婷 陈梅 +1 位作者 程虎 张龙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798-805,共8页
科学评价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对生态优先但评价尺度较小的国家“两山”基地的研究较为缺乏。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选取与经济和环境状况密切相关的8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建立经济与生... 科学评价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对生态优先但评价尺度较小的国家“两山”基地的研究较为缺乏。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选取与经济和环境状况密切相关的8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2006—2017年宁海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6—2017年宁海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环境保护水平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宁海县的协调发展水平可分为3个阶段:2006—2009年,协调发展度较低,处于濒临失调衰退类;2010—2011年,协调发展度稳中有升,为勉强协调发展类;2012—2017年,协调发展度稳步提升,呈现从初级向中级再向良好和优质协调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基地 协调发展度 指标体系 经济发展 生态环境 宁海县
下载PDF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碳汇量核算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纪荣婷 黄言秋 +8 位作者 程虎 陈苏娟 赵志强 蔡金傍 刘臣炜 李海东 励蓉蓉 张龙江 曾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02-1009,共8页
如何科学评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碳源碳汇的变化趋势、时空分布、影响因子,对指导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基于IPCC碳排放清单,测度宁海县碳汇量与碳排放量,分析区域... 如何科学评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碳源碳汇的变化趋势、时空分布、影响因子,对指导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浙江省宁海县为例,基于IPCC碳排放清单,测度宁海县碳汇量与碳排放量,分析区域碳汇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基于方差分解分析探究宁海县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宁海县碳汇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3-2018年从43.91万上升至49.40万t,其中,森林碳汇量占比为88.21%~91.12%;碳源量呈现平稳-急剧上升-波动下降-保持稳定的变化趋势,由2003年的154.17万变化至2018年的508.87万t。从碳汇量的空间分布来看,宁海县县域碳汇大致呈现西部>东南部>北部>中部的西高东低格局;宁海县碳排放可被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两山”建设驱动因素共同解释,3个因素对碳排放的共有解释度为60.86%,各因子的解释度表现为经济因素>“两山”建设驱动因素>社会因素。该研究为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碳源碳汇量核算提供了新思路,可为下一步政策制定和县域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碳汇 碳排放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宁海县
下载PDF
基于冠层光谱仪的芹菜当季产量潜力预测
14
作者 纪荣婷 王远 +3 位作者 闵炬 施卫明 徐丽萍 张龙江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9-327,共9页
高效、精准的产量预测对于优化芹菜(Apium graveolens L.)产量管理和指导后期农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一种实时、准确的芹菜当季产量预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2年不同品种和不同施氮处理芹菜进行田间试验,以GreenSeeker冠层光... 高效、精准的产量预测对于优化芹菜(Apium graveolens L.)产量管理和指导后期农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为建立一种实时、准确的芹菜当季产量预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对2年不同品种和不同施氮处理芹菜进行田间试验,以GreenSeeker冠层光谱仪为例,获取芹菜冠层植被归一化指数(NDVI)及产量等,通过建模和验证分析,探明冠层光谱仪对芹菜当季产量潜力预测的可行性与准确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冠层NDVI测定值与2种芹菜产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3~0.805(西芹,XQ)和0.256~0.922(药芹,YQ)。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移栽后30~70 d测定的冠层NDVI值可预测芹菜当季产量,模型类型对预测结果准确性无显著影响,R^(2)值为0.51~0.85。综合不同品种结果,冠层NDVI值可准确预测XQ和YQ两品种芹菜当季产量,R^(2)值和RMSE值分别为0.66~0.84和7.40~10.72。经验证,移栽后60和70 d时,验证方程的斜率分别为0.95和1.05,预测产量和实测产量数据点均匀分布在1∶1线附近。因此,外叶生长盛期是利用冠层光谱仪进行芹菜产量预测的最早时期。研究表明,构建基于NDVI值的产量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芹菜的当季产量,也为芹菜作物和其他蔬菜作物的产量预测和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冠层光谱仪 产量预测 归一化植被指数 精度分析
下载PDF
机械起垄侧条施肥对大白菜产量和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振萃 闵炬 +4 位作者 陆志新 路广 纪荣婷 王远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5,共6页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探究大白菜机械起垄侧条施肥合适的垄宽,并进一步研究在最适垄宽下该技术对大白菜产量、经济效益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第一年试验设置4个处理:机械宽垄侧条施肥习惯施氮量处理(N480+MW)、机械宽垄侧条施肥减氮30%处理(...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探究大白菜机械起垄侧条施肥合适的垄宽,并进一步研究在最适垄宽下该技术对大白菜产量、经济效益和氨挥发损失的影响。第一年试验设置4个处理:机械宽垄侧条施肥习惯施氮量处理(N480+MW)、机械宽垄侧条施肥减氮30%处理(N340+MW)、机械窄垄侧条施肥减氮30%处理(N340+MN)、人工宽垄习惯施氮量处理(N480+HW),第二年选用55 cm宽垄设置4个处理:人工起垄不施化肥氮处理(N0+HW)、人工起垄习惯施氮量处理(N480+HW)、人工起垄减氮30%处理(N340+HW)和机械起垄侧条施肥减氮30%处理(N340+MW)。研究结果表明:55 cm宽垄比30 cm窄垄种植可以提高大白菜产量15.4%~17.8%,在55 cm宽垄种植模式下机械起垄侧条施肥技术可以在减肥30%基础上获得最高生物产量、商品产量和净经济效益,分别为78.5 t/hm^2、43.2 t/hm^2和30959元/hm^2。与N480+HW、N340+HW和N0+HW处理相比,N340+MW处理生物产量分别增加8.8%、15.2%和58.3%,商品产量分别增加7.4%、16.4%和50.1%。与N480+HW相比,N340+MW和N340+HW处理的净收益分别增加了40.8%和1.3%。N340+MW处理大白菜生长季累积氨挥发损失为30.0 kg/hm^2,与N340+HW和N480+HW处理相比显著降低51.1%和70.5%。综合研究表明,机械起垄侧条施肥技术可以实现大白菜种植的减施增效,提高蔬菜生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起垄 侧条施肥 经济效益 氨挥发 大白菜
下载PDF
推进农业工业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纪荣婷 张龙江 《环境保护》 CSSCI 2021年第1期16-19,共4页
本文以强化我国农业工业化污染防治,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梳理了我国农业工业化发展历程,阐明了农业工业化过程引发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风险加剧、生态安全风险形势严峻、污染治理难度显著增大等问题。结合当前农业工业... 本文以强化我国农业工业化污染防治,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梳理了我国农业工业化发展历程,阐明了农业工业化过程引发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风险加剧、生态安全风险形势严峻、污染治理难度显著增大等问题。结合当前农业工业化污染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推进基层农业工业化环境治理机制,强化农业工业化环境影响评价及预警机制,推动农业工业化污染防治市场化运行机制,建立多部委、多部门协调创新监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业化 生态环境问题 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
下载PDF
村镇建设生态承载力:内涵、对象测算和提升路径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海东 赵立君 +6 位作者 张龙江 纪荣婷 燕守广 张云华 柳本立 张继飞 刘畅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34-842,共9页
村镇建设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密不可分,开展村镇建设生态承载力研究与承载对象测算,有助于提高村镇建设生态安全水平和衔接脱贫攻坚成果。该文辨析了区域、聚落、村镇和乡村相关概念,... 村镇建设与区域主导生态功能、生产-生活-生态(简称“三生”)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密不可分,开展村镇建设生态承载力研究与承载对象测算,有助于提高村镇建设生态安全水平和衔接脱贫攻坚成果。该文辨析了区域、聚落、村镇和乡村相关概念,界定了村镇建设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和复合生态系统的属性,在划分村镇类型和明确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村镇建设复合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进而明确了生态安全约束下村镇建设承载对象测算思路,包括人口数量、主导生态功能和产业规模。最后,初步探析了村镇建设生态承载力提升路径,包括减轻村镇建设的生态压力、提高村镇建设的生态弹性力、增强村镇复合生态系统的承载力。研究结果对重要生态功能区村镇生态承载力提升方案的制定和生态环保扶贫政策的优化具有一定理论与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 复合生态系统承载力 对象 测算思路 绿色生态建设
下载PDF
活性污泥萃取液的安全性及对水稻苗期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童彤 纪荣婷 +3 位作者 许秋瑾 宋永会 李小鸥 张悦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68-2577,共10页
为进一步探讨活性污泥萃取液的农用安全性及应用效果,以水稻为试验材料,开展活性污泥萃取液安全性及与化肥不同配施量处理试验,通过设置5个处理组(CK,空白对照;CF,常规施肥对照;LMF,化肥减氮30%配施低量萃取液;HMF,化肥减氮30%配施高量... 为进一步探讨活性污泥萃取液的农用安全性及应用效果,以水稻为试验材料,开展活性污泥萃取液安全性及与化肥不同配施量处理试验,通过设置5个处理组(CK,空白对照;CF,常规施肥对照;LMF,化肥减氮30%配施低量萃取液;HMF,化肥减氮30%配施高量萃取液;MF,化肥减氮100%配施全量萃取液),分析萃取液对水稻苗期生长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污泥萃取液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符合《含氨基酸水溶肥料》(NY 1429—2010)农用标准,0.33%~10%浓度的萃取液浸种可促进水稻种子萌发.施用萃取液可促进水稻幼苗株高、茎宽、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与地下部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的增加.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施萃取液后,土壤pH显著提高0.51%~13.8%,土壤电导率显著降低14.3%~66.3%,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可显著增加68.0%.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丰度位于前10位的细菌门类在各处理土壤中均有分布,施用活性污泥萃取液改变了菌群分布比例,且对近根际土壤中菌群结构的影响最大.施用活性污泥萃取液后,与碳循环相关的门类菌群显著增加,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等;常见于胁迫环境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减少.研究显示,活性污泥萃取液具有农用安全性,配施高量萃取液能显著促进水稻幼苗生长,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优化土壤菌群结构,可与有机肥施用效能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萃取液 种子发芽 水稻幼苗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微生物
下载PDF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保护的美丽宜居村镇生态建设模式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龙江 纪荣婷 +5 位作者 李辉 张云华 张继飞 刘畅 柳本立 李海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7-833,共7页
“村镇建设生态安全评估与绿色生态建设模式研究”是国家重点研究计划“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系统开发”项目的课题4,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区域/类型村镇建设主导生态功能辨识研究,村镇承载力测算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对... “村镇建设生态安全评估与绿色生态建设模式研究”是国家重点研究计划“村镇建设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系统开发”项目的课题4,研究内容包括不同区域/类型村镇建设主导生态功能辨识研究,村镇承载力测算体系和评价模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对村镇建设的约束影响,生态安全约束下村镇发展的适宜产业与优化途径,美丽宜居村镇绿色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模式。该研究在全国尺度上探明了生态乡镇和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特征、集聚程度和主导生态功能,辨析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时空格局;基于5个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功能(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减灾防灾)以及黄山市新明乡、仁怀市茅台镇、重庆市武陵镇、敦煌市月牙泉镇和汶川县威州镇等典型村镇产业特点,通过“以点带面”和“以面束点”研究思路,探究了村镇建设生态安全约束下的产业适宜性评价方法,初步提出了茶产业模式、酒产业模式、特色农业模式、生态旅游模式和防灾减灾模式等针对不同类型美丽宜居村镇的生态建设模式。研究结果可以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撑乡村振兴的环境管理提供决策支撑,对重要生态功能区村镇承载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村镇建设 绿色生态建设模式 产业适宜性 进展
下载PDF
施氮水平对超高产杂交稻氮平衡指数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梅 王远 +2 位作者 陈贵 纪荣婷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00-706,共7页
采用两个超高产籼粳杂交水稻甬优12、冬制14为材料,以常规粳稻秀水134为对照,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研究超高产杂交稻甬优12、冬制14氮平衡指数(NBI)及产量对不同施氮量(0、200、300、400 kg/hm^(2))的响应,评估超高产杂交水稻叶片NBI... 采用两个超高产籼粳杂交水稻甬优12、冬制14为材料,以常规粳稻秀水134为对照,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比较研究超高产杂交稻甬优12、冬制14氮平衡指数(NBI)及产量对不同施氮量(0、200、300、400 kg/hm^(2))的响应,评估超高产杂交水稻叶片NBI与叶片氮含量、地上部氮素累积、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量下,超高产杂交稻甬优12、冬制14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秀水134,产量优势主要体现在穗大粒多,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最高,分别为13.48 t/hm^(2)和11.51 t/hm^(2),而常规粳稻在施氮量20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9.49 t/hm^(2)。氮肥的施用提高了了甬优12、冬制14的叶绿素指数、NBI,降低了类黄酮指数,施肥量越高NBI提高的幅度越小。在齐穗期,超高产杂交稻的NBI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在水稻分蘖期和拔节期,甬优12、冬制14的NBI与叶片氮含量、地上部氮素累积、产量显著正相关,NBI可以用于超高产杂交水稻快速氮素营养诊断和产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氮平衡指数 产量 超高产杂交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