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系统检索国内外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并对其基本特征、建模过程、预测性能和验证方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和知网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由2...目的:系统检索国内外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并对其基本特征、建模过程、预测性能和验证方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和知网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文献资料提取,并根据PROBAST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3个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建模人群以肿瘤病人为主(n=7);11个模型报道了其预测性能,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或C指数为0.64~0.89;5个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4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质量评价结果为1个低偏倚风险和12个高偏倚风险。预测模型中最常见且赋值较高的预测因子包括化疗史、血栓史、糖尿病、肥胖或体质指数(BMI)≥25 kg/m2、导管尖端位置异位/非最佳位置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结论:现有研究表明,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但整体研究质量偏低,仍需从模型构建过程、模型验证和结果报告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以便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可早期识别PICC相关性血栓高危人群的可靠的、科学的评估工具。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系统检索国内外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并对其基本特征、建模过程、预测性能和验证方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和知网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文献资料提取,并根据PROBAST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3个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建模人群以肿瘤病人为主(n=7);11个模型报道了其预测性能,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或C指数为0.64~0.89;5个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4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质量评价结果为1个低偏倚风险和12个高偏倚风险。预测模型中最常见且赋值较高的预测因子包括化疗史、血栓史、糖尿病、肥胖或体质指数(BMI)≥25 kg/m2、导管尖端位置异位/非最佳位置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结论:现有研究表明,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但整体研究质量偏低,仍需从模型构建过程、模型验证和结果报告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以便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可早期识别PICC相关性血栓高危人群的可靠的、科学的评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