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山水诗的生命情感 被引量:2
1
作者 纳秀艳 冯喜梅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6-58,61,共4页
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自谢灵运首唱伊始,诗人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赋予山水最深沉的情感,藉山水抒发诗人心中悠远的乡思和回归家园的渴望。通过对种种山水意境的创造,展示诗人强烈的生命追求,探寻生命哲学的底蕴,并在山水中体验生命的... 中国山水诗源远流长,自谢灵运首唱伊始,诗人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中,赋予山水最深沉的情感,藉山水抒发诗人心中悠远的乡思和回归家园的渴望。通过对种种山水意境的创造,展示诗人强烈的生命追求,探寻生命哲学的底蕴,并在山水中体验生命的终极意义,使山水诗承载起了中国文人博大深沉的人生情感和生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生命情感 乡思与怀归
下载PDF
最难消遣是黄昏——《君子于役》黄昏意象的美学意蕴及其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纳秀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33-135,共3页
黄昏是感伤的 ,也是审美的 ,《诗经·君子于役》一诗的作者巧妙地选取黄昏意象入诗 ,使之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自此以后 ,中国许多文人士大夫藉黄昏意象表达他们失意哀怨、凄婉的情感。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君子于役》
关键词 《君子于役》 黄昏意象 美学意蕴 建构 文学评论 《诗经》 诗歌 审美特征
下载PDF
《诗经》战争诗的美学特质 被引量:2
3
作者 纳秀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6-91,共6页
《诗经》305篇长于家居生活的描写及日常情感的反映,而其中纯粹的战争诗,虽然篇幅极少,但作为我国战争文学的源头,战争诗艺术地展现了周人军事生活的历史画卷,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它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三种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 《诗经》305篇长于家居生活的描写及日常情感的反映,而其中纯粹的战争诗,虽然篇幅极少,但作为我国战争文学的源头,战争诗艺术地展现了周人军事生活的历史画卷,呈现出独具特色的美学风格,它成功地运用了赋、比、兴三种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其独放异彩,摇曳多姿,令后人惊叹不已,成为中国战争文学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战争诗 美学特质 崇高美 净化美
下载PDF
“以诗解诗”与《诗经》的祛魅——王夫之《诗经》研究方法管窥 被引量:1
4
作者 纳秀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两千多年的诗经学历程中,经生注《诗》与理学家说《诗》的结果,使《诗经》逐渐脱离其诗性,而被赋予经学内涵和理学思想,异化为教化工具。《诗》被一代代的诗教"魅影"层层包裹,成为言说政治的载体。基于此,王夫之提出了"... 两千多年的诗经学历程中,经生注《诗》与理学家说《诗》的结果,使《诗经》逐渐脱离其诗性,而被赋予经学内涵和理学思想,异化为教化工具。《诗》被一代代的诗教"魅影"层层包裹,成为言说政治的载体。基于此,王夫之提出了"以诗解诗"的阐释方法,以诗歌艺术的角度审视《诗经》,体会蕴含其中的情意之美、艺术之美,并以此祛除厚重的《诗经》政治教化之"魅",从而恢复《诗经》活泼的诗歌生命。"以诗解诗",不仅是《诗经》研究方法的尝试,亦是推动《诗经》文学阐释进程的动力,在诗经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王夫之 诗经学 以诗解诗 祛魅
下载PDF
论《诗经》战争诗的经典主题范式 被引量:2
5
作者 纳秀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80-84,共5页
在中国诗歌史上,《诗经》在多方面具有典范意义,在诸多方面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战争诗确立的三大经典主题,即经久不衰的爱国主题、家国相连的思乡主题以及温润和雅的闺怨主题,极具独特的情感特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后... 在中国诗歌史上,《诗经》在多方面具有典范意义,在诸多方面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战争诗确立的三大经典主题,即经久不衰的爱国主题、家国相连的思乡主题以及温润和雅的闺怨主题,极具独特的情感特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后世战争诗尤其是唐代边塞诗主题的渊薮,其主题范式、抒情方式、审美取向以及精神追求为后世边塞诗的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战争诗 主题 范式
下载PDF
《诗经·陈风》情诗的文化内涵管窥 被引量:2
6
作者 纳秀艳 《榆林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4-58,共5页
《诗经》中的篇幅描写了十五国风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本土的婚恋文化。因固有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情诗风格亦相差甚异。文章就陈风为管,以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窥其情诗的巫风文化内涵及其婚恋诗的特质。
关键词 历史文化 语境 巫风文化 《诗经·陈风》 情诗
下载PDF
从文化语境的角度审视《诗经·陈风》情诗的内涵 被引量:1
7
作者 纳秀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1-95,共5页
《诗经》以和谐的韵律,优美质朴的语言,全面展示了周代社会的总貌。十五国风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古老时代人们的婚恋习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土的婚恋文化,因固有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情诗风格亦相差甚异。文章就陈风为例,以历史文化语... 《诗经》以和谐的韵律,优美质朴的语言,全面展示了周代社会的总貌。十五国风以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古老时代人们的婚恋习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本土的婚恋文化,因固有文化传统的不同,各国的情诗风格亦相差甚异。文章就陈风为例,以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窥其情诗的巫风文化内涵及其婚恋诗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 语境 巫风文化 《诗经·陈风》 情诗
下载PDF
论南朝山水诗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纳秀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8-83,共6页
南朝(宋、齐、梁、陈)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开辟了山水诗创作的新领域,奠定了山水诗的文学地位。另一方面,南朝山水诗经过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确立了山水诗以山水为本位、以五言为基本形式的结构模... 南朝(宋、齐、梁、陈)山水诗在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开辟了山水诗创作的新领域,奠定了山水诗的文学地位。另一方面,南朝山水诗经过几代诗人的不懈努力,确立了山水诗以山水为本位、以五言为基本形式的结构模式,从而形成了山水诗清逸明秀、雅丽纯美的艺术特色,对后世山水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山水诗 形态特征 结构模式
下载PDF
执著与反叛——阮籍《咏怀诗》生命意识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纳秀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115-119,共5页
阮籍为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杰,历代对阮籍及其诗歌评价颇多,众说纷纭。阮籍生活的时代有其独特性,他的处世思想及政治态度的形成与时代相关,他以极端的行为方式来表现对黑暗社会的极度不满,表现在诗歌内容中,则是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思... 阮籍为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杰,历代对阮籍及其诗歌评价颇多,众说纷纭。阮籍生活的时代有其独特性,他的处世思想及政治态度的形成与时代相关,他以极端的行为方式来表现对黑暗社会的极度不满,表现在诗歌内容中,则是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思考,即强烈的生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诗》 生命意识
下载PDF
贵神韵与赏新奇:姚际恒诗经阐释的美学观
10
作者 纳秀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29-133,共5页
《诗经通论》是清代学者姚际恒的力作,作者不介入历代尊《序》与尊"朱"的争论,抛开历代经学家因为认识僵化所导致的成见,不囿前说,涵咏篇章,寻绎文义,从而形成了以文本为核心的诗歌接受理论,体现了倡导回归文学艺术审美本质... 《诗经通论》是清代学者姚际恒的力作,作者不介入历代尊《序》与尊"朱"的争论,抛开历代经学家因为认识僵化所导致的成见,不囿前说,涵咏篇章,寻绎文义,从而形成了以文本为核心的诗歌接受理论,体现了倡导回归文学艺术审美本质的经典阐释思想。其主张诗贵神韵和诗赏新奇的美学观,使古老的《诗经》从厚重的经学阐释中走向诗意的呈现,展示出诗歌的审美特质,反映了作者的美学追求和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姚际恒 《诗经通论》 神韵之美 以奇为美
下载PDF
王夫之《诗经》学的情感诉求
11
作者 纳秀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自古学者以学术为使命,蕴思于学,涵术于问,以生命浸润学术。故而,学术便有了生命意义和情感诉求,这是学术研究的至高境界,非才高者、博雅者、情深者难至。王夫之融鲜明的个性思想和突出的人格精神于经典研究中,以自由的学术追求,忧怀家... 自古学者以学术为使命,蕴思于学,涵术于问,以生命浸润学术。故而,学术便有了生命意义和情感诉求,这是学术研究的至高境界,非才高者、博雅者、情深者难至。王夫之融鲜明的个性思想和突出的人格精神于经典研究中,以自由的学术追求,忧怀家国的情感指向;以孤心书家国之忧,借经典释遗民之恨,形成了深沉厚重的学术风貌,使其《诗经》学卓尔不群,粲溢古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诗经》学 情感诉求
下载PDF
诗经学与诗经学史刍议
12
作者 纳秀艳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4-79,共6页
两千多年来,学界对《诗经》的研究此起彼伏,巨峰林立,大家辈出,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诗经学史,诗经学成为我国古典文化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不同时期的诗经学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精神,体现出学术思潮,肩负着历史文化的使命。目前,学术... 两千多年来,学界对《诗经》的研究此起彼伏,巨峰林立,大家辈出,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诗经学史,诗经学成为我国古典文化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不同时期的诗经学被赋予鲜明的时代精神,体现出学术思潮,肩负着历史文化的使命。目前,学术界对于诗经学史的划分主要有两种,或持历史主义观,或持学术独立观,或者将二者揉合在一起,不能完全描述诗经学嬗变的规律和特质。审视诗经学的发展轨迹,既具有共时性的特质,也呈现出历时性的痕迹。因此,在历时性与共时性的层面上,重新去认识诗经学的发展,并探索其演变的内在特征,对于加深诗经学的研究多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学 诗经学史 历时与共时
下载PDF
王夫之《诗经》学“诗以道情”观的诗学贡献
13
作者 纳秀艳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3-78,共6页
"诗以道情""诗缘情""感物道情"等,都是古典诗学的核心命题,是国人对诗歌创作的认识基础,也是诗歌评论的出发点。王夫之在反对经生说《诗》、理学家解《诗》以及心学家"臆"《诗》的前提下,本着&... "诗以道情""诗缘情""感物道情"等,都是古典诗学的核心命题,是国人对诗歌创作的认识基础,也是诗歌评论的出发点。王夫之在反对经生说《诗》、理学家解《诗》以及心学家"臆"《诗》的前提下,本着"以诗解《诗》"的原则,寻绎《诗》之本义,在继承传统诗学"情感论"的基础上,指出"诗以道情"是《诗经》的特质。他强调"情"乃《诗》之本,"圣人达情以生文,君子修文以函情""文以用情"。他的"诗以道情"观最大的成就是对诗情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与修正,赋予传统诗学观极具现代意义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诗经》 《诗经》学 “诗以道情” 诗学
下载PDF
青海塔尔寺之塔文化内涵
14
作者 纳秀艳 《丝绸之路》 2016年第14期28-30,共3页
佛塔源自印度,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青海省是个多民族地区,佛教传入青海,融入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因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对当地佛塔的建筑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海塔尔寺之塔是佛塔中的代表,既具有鲜明的藏传佛教特色,... 佛塔源自印度,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青海省是个多民族地区,佛教传入青海,融入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因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对当地佛塔的建筑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青海塔尔寺之塔是佛塔中的代表,既具有鲜明的藏传佛教特色,也吸纳了汉民族的文化因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尔寺 塔文化 藏传佛教
下载PDF
元代丝绸之路行旅诗创作群体构成与特征
15
作者 纳秀艳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6期59-67,共9页
元代丝绸之路的再度开拓,吸引了大量的西域人拥入中原,在促进多元文化汇聚融合的同时,改变了丝绸之路行旅诗创作的格局与风貌。主要表现在诗人群体的构成及其独特的精神风貌方面。其中,丝绸之路行旅诗由汉族与中原少数民族诗人及西域诗... 元代丝绸之路的再度开拓,吸引了大量的西域人拥入中原,在促进多元文化汇聚融合的同时,改变了丝绸之路行旅诗创作的格局与风貌。主要表现在诗人群体的构成及其独特的精神风貌方面。其中,丝绸之路行旅诗由汉族与中原少数民族诗人及西域诗人两大群体构成。前者以汉族诗人为主体,兼有契丹诗人耶律楚材等,他们或描写丝绸之路沿途风物,或唱和抒怀,富有深沉多情的特征;后者因涉丝绸之路诸族诗人,群体构成尤为复杂,他们传世的诗歌并不多,在文化认同、价值追求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群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丝绸之路行旅诗 诗人群体 多元文化融合
下载PDF
从文学地理学视角解读《黄河从这里拐弯》 被引量:1
16
作者 纳秀艳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3期142-149,共8页
《黄河从这里拐弯》是撒拉族作家韩庆功的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建构了坐落于黄河边的“苏吉里村”这一文学地理空间,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荒凉而不失生机,极富民族特色的生存场域,展示出撒拉人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21世纪初期,近70年间... 《黄河从这里拐弯》是撒拉族作家韩庆功的长篇小说。在小说中,作者建构了坐落于黄河边的“苏吉里村”这一文学地理空间,为读者呈现出一个荒凉而不失生机,极富民族特色的生存场域,展示出撒拉人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至21世纪初期,近70年间的悲欢离合与生活变迁。反映了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撒拉人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改革潮流中,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与世居民族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本文从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审视作品,从自然地理空间和人文地理空间的维度展开论述,阐释地理环境与民族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旨在探究沉潜于文学地理空间中的生命情怀,并揭示其在多元文化交融并存的背景中,撒拉族人民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精神风貌的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庆功 《黄河从这里拐弯》 文学地理学 生命情怀 撒拉族
下载PDF
子夏其人及治学观 被引量:1
17
作者 纳秀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109-114,共6页
子夏与子游并列为孔门四科之“文学”。《论语》中与子夏相关的记载凡二十余章,唯子夏言语载者有十章。此十章分布于《学而》篇一章、《子张》篇九章。《论语》较全面地呈现出子夏的为人特点与为学观念。本文立足于《论语》,并结合《诗... 子夏与子游并列为孔门四科之“文学”。《论语》中与子夏相关的记载凡二十余章,唯子夏言语载者有十章。此十章分布于《学而》篇一章、《子张》篇九章。《论语》较全面地呈现出子夏的为人特点与为学观念。本文立足于《论语》,并结合《诗经》《乐记》《礼记》《史记》《孔子家语》《新序》等文献,在分析子夏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着重析论子夏治学观的内涵,阐释其治学观在当代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夏 学以致用 切问近思
下载PDF
谌容小说结构艺术管窥
18
作者 纳秀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69-72,共4页
谌容小说结构艺术管窥纳秀艳新时期文学在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社会大裂变的洗礼以后,从文学低谷中走出,以崭新的文学风貌出现在读者面前。在蜂涌崛起的作家群中,湛容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魁力,在当代文坛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有人曾这样... 谌容小说结构艺术管窥纳秀艳新时期文学在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社会大裂变的洗礼以后,从文学低谷中走出,以崭新的文学风貌出现在读者面前。在蜂涌崛起的作家群中,湛容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魁力,在当代文坛上占有显赫的地位。有人曾这样评价《人到中年》:“象一幅多场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结构 文学作品 结构方式 美学特征 主人公 开放性结构 谌容 有机性 内部结构 深层结构
下载PDF
宋代丝绸之路行旅诗精神指向与时代风貌
19
作者 纳秀艳 厉子涵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22-126,共5页
宋代古丝绸之路走向低谷期。随着丝路的衰落,人们对丝路的热情减弱,丝绸之路行旅诗创作较之于唐代及元、明、清三代岑寂。尽管丝路行旅诗数量有限,但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神仍得以延续,于促进多元文化融合方面亦有积极意义。同时,丝路亲历... 宋代古丝绸之路走向低谷期。随着丝路的衰落,人们对丝路的热情减弱,丝绸之路行旅诗创作较之于唐代及元、明、清三代岑寂。尽管丝路行旅诗数量有限,但丝绸之路的文化精神仍得以延续,于促进多元文化融合方面亦有积极意义。同时,丝路亲历者的思考和遥想者的情怀是宋代丝绸之路行旅诗的精神指向与时代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丝绸之路 行旅诗 精神指向
下载PDF
王夫之《诗经》学的美政理想
20
作者 纳秀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1-19,共9页
《诗经》学是研究《诗经》及其学术史的一门学问。王夫之先生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为宗旨,从音韵、注疏、阐释等方面研究《诗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诗广传》中选取《诗经》中的194首作品,依经取义,广传经典,阐发义理。他... 《诗经》学是研究《诗经》及其学术史的一门学问。王夫之先生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为宗旨,从音韵、注疏、阐释等方面研究《诗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诗广传》中选取《诗经》中的194首作品,依经取义,广传经典,阐发义理。他基于对历史积弊的反思与对封建君主制的批判,提出以民为本的君道和以天下为己任的臣道,阐述其重建秩序的美政理想,表现出一代大儒深沉的家国情怀和人文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 《诗经》学 《诗广传》 美政理想 家国情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