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0—20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景观变化 被引量:27
1
作者 淡永利 王宏志 +2 位作者 张欢 张晓峰 纵兆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11-1317,共7页
武汉雅称"百湖之市",湖泊是武汉市的重要名片。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Landsat TM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提取湖泊水体信息,建立了各个时期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矢量图层,计算了湖泊的面积萎缩率、斑块分... 武汉雅称"百湖之市",湖泊是武汉市的重要名片。以2000、2005和2010年三期Landsat TM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提取湖泊水体信息,建立了各个时期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矢量图层,计算了湖泊的面积萎缩率、斑块分维数和破碎度等景观指数,对2000—2010年武汉市中心城区湖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市各个湖泊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湖泊面积萎缩率大小和其所隶属的环线及政策因素有较大的关系;各湖泊斑块分维数在1-1.3之间,并越来越接近于1,表明在人类活动持续影响下,其形状变得越来越规则;同时斑块数目增加,湖泊在面积萎缩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破碎,研究显示主要是道路修建所致导致的湖泊分割,湖泊被分割后,自净能力下降,会导致水体污染而最终被填埋。总之,10年武汉市湖泊景观环境朝着不良方向发展,应该制定更严格的政策进行水域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中心城区 NDWI 湖泊景观变化 萎缩率
下载PDF
中国劳动力转移与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耦合度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晓峰 王宏志 +1 位作者 纵兆伟 周勇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6-61,共6页
区域间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步扩大,其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亟待加强。在对2010年我国31个省市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包括数量、素质特征)及农用地和建筑用地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劳动力转移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关系。研究显... 区域间劳动力转移规模逐步扩大,其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亟待加强。在对2010年我国31个省市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包括数量、素质特征)及农用地和建筑用地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劳动力转移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耦合关系。研究显示:发生转移的劳动力的总体素质不高,平均受教育水平为9.85a,相当于高中教育初期阶段;京津沪地区和西北地区劳动力转移度较高;全国农用地和建筑用地综合利用效率水平较低,大多数省市农用地和建筑用地的规模效率较高,经济发达地区农用地和建筑用地纯技术效率较高;大部分省市建筑用地利用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趋势;农用地和建筑用地利用效率均与劳动力转移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转移的劳动力素质无关;对有效拟合方程求解得到劳动力转移度最优值为0.84。目前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应该侧重于提高纯技术效率,合理配置其投入产出关系;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出发,未来的政策应该鼓励劳动力省际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土地利用效率 空间耦合
下载PDF
Vario EL元素分析仪的应用与改进 被引量:6
3
作者 纵兆伟 《浙江化工》 CAS 2003年第9期14-16,共3页
本文通过实际工作中的大量试验,对VarioEL元素分析仪在炼油催化原料分析上的应用进行了一些研究:调整加氧时间,制作标准校正曲线,设计还原装置等,不仅提高了分析准确率,加快了分析速度,而且降低了运行成本。
关键词 VarioEL元素分析仪 应用 技术改进 催化原料 运行成本
下载PDF
2000—2010年非洲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生态环境背景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莉 吴文斌 +5 位作者 宋茜 纵兆伟 胡琼 陈迪 项铭涛 陆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4-1155,共12页
【目的】科学探明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的耕地资源禀赋、准确揭示2000—2010年耕地动态变化规律和过程,服务全球粮食安全。【方法】采用全球首套30 m空间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的2000年和2010年耕地数据产品,在不同分析指标和... 【目的】科学探明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的耕地资源禀赋、准确揭示2000—2010年耕地动态变化规律和过程,服务全球粮食安全。【方法】采用全球首套30 m空间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30的2000年和2010年耕地数据产品,在不同分析指标和空间尺度上分析10年间非洲耕地利用格局的总体变化、地理差异特征及其生态环境背景。【结果】2000—2010年,非洲耕地总面积增加了1 540.63×104 hm2,变化率为7.42%;5个区域10年间耕地面积变化率从大到小依次是:中非(10.42%)、东非(9.49%)、西非(7.55%)、北非(6.74%)和南部非洲(4.86%);耕地面积数量增加排在前10位的国家是尼日利亚、坦桑尼亚、苏丹、肯尼亚、莫桑比克、乍得、阿尔及利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和布基纳法索;耕地面积数量减少排在前10位的国家是科特迪瓦、马里、安哥拉、加纳、马拉维、突尼斯、布隆迪、卢旺达、刚果(金)和南非。2010年,非洲耕地复种指数为98.11%,10年间变化率为13.54%;2010年,5个区域的复种指数从大到小依次是西非(163.75%)、中非(148.01%)、东非(76.64%)、北非(75.20%)和南部非洲(57.56%)。耕地空间格局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耕地在各经纬度带上以增加为主,以东半球和北半球面积增加较多;新增耕地主要由林地、草地和灌木地等植被类型开发利用转入,分别占转出总量的15.19%、66.37%和11.20%,减少耕地主要转成为林地、草地和灌木地,转出面积分别占转出总量的21.15%、61.19%和11.78%,新增的耕地面积远大于减少的面积。从耕地变化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来看,耕地增减变化主要发生在年均温度为20—30℃区域和年均降水为600—1 200 mm的区域,以及500—1 000 m高原区间和坡度小于2°的平缓地带。【结论】2000—2010年,非洲耕地面积数量和空间变化剧烈,不同区域和国家的耕地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揭示了非洲耕地空间分布及时空变化特征,不仅可为分析全球耕地空间分布格局、揭示其地域差异和时空波动规律提供重要基础参考,也可为耕地增减变化比较集中的区域的政策导向、土地产权制度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服务全球粮食安全问题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 耕地 空间格局 变化 GlobeLand30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