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甘草、茯苓对施氏鲟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线婷 王荻 刘红柏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5-369,共5页
为研究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茯苓Poria cocos等3种中草药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体质量为0.09~0.10 kg)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分别设置黄芪组、甘草组、茯苓组和对照组,每组... 为研究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茯苓Poria cocos等3种中草药对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 Brandt(体质量为0.09~0.10 kg)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分别设置黄芪组、甘草组、茯苓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尾施氏鲟,饲养水温为22℃,每日按照0.30、0.24、0.30 g/kg(体质量)的剂量给施氏鲟口灌中草药水煎剂1次,连续给药21 d,对照组口灌蒸馏水;停药24 h后先从每组取15尾施氏鲟放入恒温水族箱(30℃)中热刺激2 h,再与每组剩余的15尾施氏鲟(饲养水温为22℃)一同从尾静脉采血并取鱼鳃、肝、幽门盲囊、胃、肠组织,测定鱼血清中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能力和6种组织中溶菌酶活性。结果表明:茯苓-常温组施氏鲟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最高;与对照组相比,黄芪-高温组、茯苓-高温组施氏鲟血清中白细胞吞噬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施氏鲟肠中溶菌酶活性较高,血清中溶菌酶活性最低值出现在对照-高温组,为(0.63±0.29)μg/mL,显著低于对照-常温组(P<0.05),黄芪-高温组施氏鲟幽门盲囊中溶菌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研究表明,3种中草药对施氏鲟血清中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能力和部分免疫器官中溶菌酶活性均有一定提高和促进作用,其中黄芪可能对鱼体抗热应激起到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施氏鲟 蛋白含量 白细胞吞噬能力 溶菌酶活性
下载PDF
黄芪、甘草和茯苓对施氏鲟热应激状态下生长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线婷 王荻 刘红柏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6,共5页
给体质量为0.09~0.10 kg的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分别按照0.3g/kg、0.24g/kg和0.3g/kg体质量的剂量每日口灌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或茯苓Poria cocos水煎剂一次,连续给药21d,对照组鱼口灌蒸... 给体质量为0.09~0.10 kg的1^+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分别按照0.3g/kg、0.24g/kg和0.3g/kg体质量的剂量每日口灌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或茯苓Poria cocos水煎剂一次,连续给药21d,对照组鱼口灌蒸馏水。停药24h后每组取15尾施氏鲟放入30℃控温水族箱中热刺激2h,然后与22℃正常水温下饲养的施氏鲟一同尾静脉采血,测定施氏鲟的体质量与血清中碱性磷酸酶等酶的活性及总胆红素、甘油三脂等活性物质的含量,研究单方中草药黄芪、甘草或茯苓对施氏鲟生长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氏鲟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甘草常温组最高[(133.25±64.36)IU/L],对照高温组最低[(68.25±29.33)IU/L];谷草转氨酶活性对照高温组最高[(1 176.67±245.42)IU/L],黄芪常温组与高温组均显著低于对照高温组(P<0.05)。这三种中药单方可促进施氏鲟的生长,甘草和茯苓在促进施氏鲟机体代谢方面有一定作用,热应激状态下黄芪保护了鱼体肝肾免受损伤。黄芪催化血清中的尿酸含量显著升高,显示出保护鱼体心血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鲟 黄芪 茯苓 甘草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中草药添加剂对热应激虹鳟部分生化指标及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冯淇元 线婷 +1 位作者 王荻 刘红柏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13,共8页
将平均体质量(30±5)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饲养在循环水族箱(0.90m×0.50m×0.45m)中,投喂添加柴胡(18g或12g/50kg体质量)、藿香(15g或9g/50kg体质量)和茵陈(20g或30g/50kg体质量)水煎剂制成的药饵15d后,在水温15℃... 将平均体质量(30±5)g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饲养在循环水族箱(0.90m×0.50m×0.45m)中,投喂添加柴胡(18g或12g/50kg体质量)、藿香(15g或9g/50kg体质量)和茵陈(20g或30g/50kg体质量)水煎剂制成的药饵15d后,在水温15℃、缓慢升温至20℃和25℃下尾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皮质醇(COR)和肾上腺素(E)的含量及肝脏中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切片,探究中草药对虹鳟抗热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热应激期间,低浓度藿香组鱼血浆中皮质醇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0℃和25℃持续升温后,高浓度藿香组血浆中肾上腺素含量高于对照组,藿香组肝脏中酸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在热应激期间,柴胡组和藿香组肝脏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不明显(P<0.05)。20℃时虹鳟肝脏开始出现病变,随着水温升高,肝脏组织结构破坏严重,中草药组缓解了虹鳟肝脏组织受热应激的影响。25℃持续升温后,藿香组鱼肝脏组织的破坏程度最小,表明藿香能有效缓解热应激对肝脏的损伤,提高虹鳟抗热应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中草药 生化指标 激素 肝脏结构
下载PDF
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口黑鲈幼鱼补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凡 线婷 +5 位作者 贝亦江 阮贇杰 柯庆青 陈刘浦 马文君 丁雪燕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33,共7页
在水温(26.5±1.2)℃下,将体质量(45.70±0.56)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分为4组,饲养在采光大棚内的30m2水泥池中,每池40尾,D0组每天饱食投喂2次,D1、D2、D3组分别投喂6d、5d、4d,饥饿1d、2d、3d,持续8周,每组3个... 在水温(26.5±1.2)℃下,将体质量(45.70±0.56)g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幼鱼分为4组,饲养在采光大棚内的30m2水泥池中,每池40尾,D0组每天饱食投喂2次,D1、D2、D3组分别投喂6d、5d、4d,饥饿1d、2d、3d,持续8周,每组3个重复池塘,研究周期性“饥饿-再投喂”对大口黑鲈幼鱼补偿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每周饥饿天数的增加,大口黑鲈的末体质量和增重率均不同程度下降,但D1组与D0组无显著差异(P>0.05)。大口黑鲈的日摄食量随饥饿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1组的饲料利用效率和蛋白质效率与D0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D2和D3组显著低于D0组(P<0.05)。试验结束时,鱼体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饥饿时间增加而下降。D3组鱼的胃和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D0组(P<0.05);D1组的胃和肠道脂肪酶活性较高;D1和D2组胃淀粉酶活性较高,肠道淀粉酶活性则随着饥饿时间增加显著上升(P<0.05)。饥饿使大口黑鲈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降低,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增加。血清生长激素水平随着饥饿时间增加而上升,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水平则下降(P<0.05)。结果表明:每周投喂6d饥饿1d的大口黑鲈饲料转化效率较高,实现了完全补偿生长,可供集约化养殖的科学投喂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周期性 饥饿-再投喂 补偿生长
下载PDF
浙江省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文君 丁雪燕 +3 位作者 周凡 贝亦江 陈刘浦 线婷 《中国渔业经济》 2019年第5期76-81,共6页
论文基于对浙江省开展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示范与推广过程中的调查与实践,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在浙江省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并就该养殖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进模式与传统养殖理念不对称、规模发展与技术攻关不协调、品质提... 论文基于对浙江省开展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示范与推广过程中的调查与实践,总结分析了该模式在浙江省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特点,并就该养殖模式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先进模式与传统养殖理念不对称、规模发展与技术攻关不协调、品质提升与市场定价之间不平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论文建议从培训交流、技术创新、融合发展、政策引导等方面促进该模式在浙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道”养殖 浙江省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基于梭鱼养殖的海水池塘循环水“跑道”模式效果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周凡 丁理法 +6 位作者 彭建 陈刘浦 线婷 贝亦江 李锦笑 马文君 丁雪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8期92-94,97,共4页
为探索海水池塘循环水“跑道”养殖梭鱼的效果,开展梭鱼3种不同初始规格和放养密度,配套外塘养殖青蛤、泥蚶和缢蛏等贝类及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试验“跑道”梭鱼存活率为89.9%~91.4%,折算产量为8334.0~13333.5 kg/hm^2... 为探索海水池塘循环水“跑道”养殖梭鱼的效果,开展梭鱼3种不同初始规格和放养密度,配套外塘养殖青蛤、泥蚶和缢蛏等贝类及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果评估。结果表明,试验“跑道”梭鱼存活率为89.9%~91.4%,折算产量为8334.0~13333.5 kg/hm^2、产值33.3万元~53.25万元/hm^2;外塘收获贝虾产量总计18600 kg,外塘产值35.4万元/hm^2;扣除成本后,该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在18.6万元/hm^2以上。该试验构建的海水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圈养梭鱼”结合外塘“精养贝+虾”的养殖模式,实现了养殖过程水循环利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池塘循环水“跑道” 梭鱼 效益
下载PDF
投喂频率和投喂量对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幼鱼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刘浦 彭建 +5 位作者 马文君 线婷 姚高华 贝亦江 丁雪燕 周凡 《水产研究》 2020年第1期15-23,共9页
目的: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量对大口黑鲈幼鱼(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和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方法:设置2个投喂水平(2%和4%的鱼体重量/日)和2个投喂频率(2次和3次/日),共4个投喂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 目的: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开展不同投喂频率和投喂量对大口黑鲈幼鱼(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和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方法:设置2个投喂水平(2%和4%的鱼体重量/日)和2个投喂频率(2次和3次/日),共4个投喂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对照,在12个500 L容积的室内循环水养殖缸中开展养殖试验8周。结果:结果发现,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以T1组最高,显著高于T2和T4组(P 0.05)。饲料系数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T4组和T1组(P 0.05)。T4组的肌肉水分含量相比于T1和T3组显著上升,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显著下降(P 【0.05)。T1和T3组试验鱼的胃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T2和T4组(P 【0.05),胃淀粉酶活性最高值出现在T1组;前肠蛋白酶活性也以T1组最高(P 【0.05)。血清谷草转氨酶水平最高值出现在T4组(P 【0.05),且T2组的酶活也显著高于T1组和T3组(P 【0.05)。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以T1和T3组较高,T2和T4组相对较低(P 【0.05)。T2和T4组试验鱼的血清丙二醛含量则显著高于T1和T3组(P 【0.05)。结论:本试验表明,大口黑鲈幼鱼以4%的投喂量,每天投喂2次的投喂频率进行养殖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投喂频率 投喂量 循环水 生长
下载PDF
基于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稻田综合种养稻谷的重金属元素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刘浦 贝亦江 +5 位作者 线婷 孟庆辉 怀燕 马文君 丁雪燕 周凡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5期124-127,共4页
利用高压消解罐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分析稻鱼、稻鳖、稻虾-小龙虾等3种典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的6个水稻品种中铬、镍、铜、锌、砷、镉、铅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设定了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在进行... 利用高压消解罐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检测分析稻鱼、稻鳖、稻虾-小龙虾等3种典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的6个水稻品种中铬、镍、铜、锌、砷、镉、铅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设定了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条件和仪器测定条件,在进行质谱测定时,采用Ge、In元素作为内标元素,依据国家标准参考物质柑橘叶并通过加标回收试验对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各元素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大于0.9990,方法检出限在0.0006~0.0645μg/mL,加标回收率在88.89%~109.8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表明该方法简单、精密度高、检出限低,适用于检测稻谷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2)3种不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稻谷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检测结果可以为稻田综合种养稻谷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稻田综合种养 稻谷 重金属
下载PDF
配合饲料和冰鲜饵料对拟穴青蟹养殖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凡 彭建 +7 位作者 陈丽芝 线婷 王芳芳 王政 陈刘浦 贝亦江 阮贇杰 丁雪燕 《渔业研究》 2020年第4期356-365,共10页
本试验评估了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池塘混养模式的影响。经过5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与冰鲜饵料组抽样青蟹的平均规格、形体学指标、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配... 本试验评估了投喂配合饲料和冰鲜饵料对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池塘混养模式的影响。经过5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配合饲料组与冰鲜饵料组抽样青蟹的平均规格、形体学指标、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的青蟹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冰鲜饵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青蟹胃蛋白酶、肠蛋白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冰鲜饵料组(P<0.05),胃淀粉酶活性显著低于冰鲜饵料组(P<0.05)。冰鲜饵料组池塘水体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磷酸盐和总有机碳指标均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在属水平上,冰鲜饵料组水样中的海命菌属等7种微生物菌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冰鲜饵料组底泥中的地杆菌属等8种微生物菌的平均相对丰度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每667 m 2总产量(蟹+虾+贝)和利润分别为374 kg和6210元,比冰鲜饵料组分别增加5.9%和42.6%。投喂配合饲料可以提高拟穴青蟹围塘养殖效益,具有推广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穴青蟹 饲料类型 生长 肌肉组成 消化酶 微生物菌群 效益
下载PDF
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彭建 周凡 +3 位作者 贝亦江 陈刘浦 线婷 马文君 《河北渔业》 2019年第11期53-56,共4页
针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特点以及目前采用水生植物法、水生动物法、微生物法、设施化异位处理法等开展南美白对虾养殖尾水生态处理研究与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 养殖尾水 生态处理 进展
下载PDF
池塘循环流水“跑道”养殖3种淡水鱼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凡 冯双双 +5 位作者 娄剑锋 线婷 彭建 陈刘浦 丁雪燕 张超 《水产养殖》 CAS 2020年第4期39-42,共4页
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最早由美国奥本大学和美国大豆协会等共同研发,指在池塘中兴建流水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升级为循环流水"生态圈养"的一种现代新型养殖模... 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最早由美国奥本大学和美国大豆协会等共同研发,指在池塘中兴建流水槽,将其分为鱼类养殖区和水质净化区,将传统池塘"开放式散养"升级为循环流水"生态圈养"的一种现代新型养殖模式,具有降低养殖污染、节约劳动力成本,提高养殖效益、提升产品品质等综合效益[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循环流水 养殖效益 淡水鱼 饲料系数 效益分析
下载PDF
传统池塘和“跑道”养殖黄金鲫的营养组成分析与评价
12
作者 蒋起宏 陈刘浦 +6 位作者 胡金春 叶霆 线婷 朱士臣 相兴伟 马文君 周凡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6期327-334,共8页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黄金鲫(Carassius auratus)营养组成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池塘精养和采用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模式养成的黄金鲫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两种养殖模式下黄金鲫肌肉营养成分、质构和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显示,“跑道... 为研究不同养殖模式对黄金鲫(Carassius auratus)营养组成和品质的影响,以传统池塘精养和采用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模式养成的黄金鲫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两种养殖模式下黄金鲫肌肉营养成分、质构和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显示,“跑道”组黄金鲫背肌的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跑道”组黄金鲫肌肉的硬度、粘附性和黏性等质构指标与池塘组相比显著提升(P<0.05)。两种模式下养成的黄金鲫,其肌肉的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且必需氨基酸评分均高于FAO/WHO的标准。“跑道”组黄金鲫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池塘组,而饱和脂肪酸占比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跑道”组黄金鲫肌肉中部分挥发性物质,如壬醛、1-辛烯-3-醇的含量也低于池塘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黄金鲫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金鲫 跑道 池塘 肌肉 营养成分
下载PDF
主养大口黑鲈池塘套养“中科3号”异育银鲫试验
13
作者 曾建刚 线婷 +1 位作者 彭建 沈小明 《河北渔业》 2022年第3期32-33,36,共3页
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套养“中科3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Ⅲ)模式试验,“中科3号”异育银鲫为底层杂食性鱼类,可以以大口黑鲈(中上层鱼类)的残饵和粪便为食物,两者互利共生... 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套养“中科3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Ⅲ)模式试验,“中科3号”异育银鲫为底层杂食性鱼类,可以以大口黑鲈(中上层鱼类)的残饵和粪便为食物,两者互利共生,改善池塘水质,又降低饲料系数和增加养殖效益。本试验中,饲料系数降低了0.22,单位养殖效益增加61734.55元/hm^(2),效益增加率3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套养 异育银鲫“中科3号”(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Ⅲ)
下载PDF
海宁市稻田—小龙虾共生“369”模式与效益分析
14
作者 线婷 周凡 +2 位作者 陈刘浦 马文君 钱伦 《新农村》 2019年第6期31-32,共2页
小龙虾, 学名克氏原螯虾,是我国各地养殖的重要经济虾类之一。据调查,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1 200 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量112 .97 万吨, 总产值2 685亿元。稻田—小龙虾共生模式是指通过在稻田中开挖环沟,在稳定水稻生产的... 小龙虾, 学名克氏原螯虾,是我国各地养殖的重要经济虾类之一。据调查,2017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1 200 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产量112 .97 万吨, 总产值2 685亿元。稻田—小龙虾共生模式是指通过在稻田中开挖环沟,在稳定水稻生产的前提下养殖小龙虾,促进稻田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病害发生、降低化肥农药使用,实现稻、虾双产双收的一种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目前全国稻田—小龙虾种养共生模式约850万亩,占小龙虾养殖总面积的70%左右,可实现水稻亩产500~600 千克, 小龙虾亩产80~100 千克,稻田亩均综合效益提升25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共生模式 田面水 效益分析 海宁市
原文传递
德清县新型稻—鳖共生模式与效益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凡 线婷 +2 位作者 贝亦江 马文君 王根连 《新农村》 2019年第5期30-31,共2页
稻鳖共生模式是以稻田为基础,以水稻和鳖的优质安全生产为核心,充分利用动植物间的互作互补效应,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又可保证粮食安全,起到养鳖稳粮增收的作用,是一种优质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目前,全省推广面积达1.51万亩(1亩=667平方... 稻鳖共生模式是以稻田为基础,以水稻和鳖的优质安全生产为核心,充分利用动植物间的互作互补效应,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又可保证粮食安全,起到养鳖稳粮增收的作用,是一种优质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目前,全省推广面积达1.51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亩均效益8 500元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鳖共生 中华鳖 水稻品种 暂养池 共生模式 效益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