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谢利扎罗沃大道
- 1
-
-
作者
维.康德拉季耶夫
袁玉德
徐鸿英
-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62,1,共60页
-
文摘
《谢利扎罗沃大道》是苏联战争小说家维·康德拉季耶夫的力作.描写苏军某步兵旅在卫国战争的艰难时期,经过三昼夜行军,在尔热夫城外投入第一次战斗,由于没有炮火支援和坦克配合,多次冲锋受挫.在反映战争真实、战争中人的真实和人的感受的真实等方面,这部小说比作者的成名作《萨什卡》还有力.
-
关键词
政治指导员
德国人
战士
前沿阵地
窑洞
部队
地望
莫斯科
窝棚
伏尔加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斯列坚卡大街上的会晤
- 2
-
-
作者
维.康德拉季耶夫
袁玉德
-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1986年第1期85-164,1,共81页
-
文摘
维·康德拉季耶夫的新作,《萨什卡》和《伤假》的续篇,也是描写战后生活三部曲小说的首篇。作家以主人公在家乡的斯列坚卡大街上和老同学及战友们的会晤为线索,描写了这批年青人在战火纷飞年代的经历和命运。故事情节真实感人,人物心理刻画深刻细腻。
-
关键词
莫斯科
母亲
前沿阵地
部队
德国人
军人
三部曲
地望
勋章
手枪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趁我们还活着的时候……
- 3
-
-
作者
维.康德拉季耶夫
袁玉德
-
机构
苏联当代著名作家
-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1981年第3期100-103,共4页
-
文摘
《文学问题》杂志编辑部要我谈谈不久前刊登在《各民族友谊》杂志上的中篇小说《萨什卡》的创作情况,这使我有些为难。因为现在由我发表议论,恐怕为时尚早。但是,人们向我提出那么多问题——大概这也是编辑部提出建议的原因,再说我写作《萨什卡》所经历的道路是相当曲折的,因此,我的谈话也许能引起人们的一点兴趣。最常问起我的问题是:怎么会突然在年纪不轻的时候握笔写作,而写的又是已经过去那么多年的战争,怎么能记得似乎并不重要的各种生活琐事和细节;怎样做到不重复别人讲过的而且已经讲了那么多的东西? 嗯,首先,并不“突然”……可以说,战争场面突然再次不断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是在六十年代初期。种种回忆使我苦恼,无数的前线场景在脑海里盘旋。
-
关键词
六十年代
中篇小说
友谊
士兵
战争
各民族
德国人
杂志编辑
散文
写作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萨什卡
- 4
-
-
作者
维.康德拉季耶夫
杨岱勤
宋东方
袁玉德
-
出处
《当代外国文学》
1981年第1期14-79,共66页
-
文摘
谨将此书献给在尔热夫城下战斗过的所有同志——活着的和死去的。傍晚,德寇的炮火一停,萨什卡就该站夜岗了。在小树林边上,依着一棵罗汉松搭了个供休息用的稀稀拉拉的小窝棚。窝棚旁边厚厚地堆了一堆树枝,脚站麻木了。
-
关键词
德国人
连长
冲锋枪
迫击炮弹
战士
战争
小山岗
伏尔加河
前线
眼睛
-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这一生……(节选)——一位老工程师的札记
- 5
-
-
作者
维.康德拉季耶夫
张敬铭
-
出处
《苏联文学联刊》
CSSCI
1992年第4期16-30,共15页
-
文摘
他们不知道,而我知道……他们就是儿子和儿媳。他们对于我的死准备得够笨拙的。“爸爸,你过了漫长的一生,而且过得很诚实。”儿子不止一次地对我说,往往还要加上一句,说他自然活不到我这个年纪。儿子的话并不能安慰我……
-
关键词
工程师
德国人
监狱
母亲
莫斯科
知识分子
司令部
修配厂
伏尔加
革命活动
-
分类号
I512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