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孙式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体外循环管理策略 被引量:25
1
作者 缪娜 侯晓彤 +5 位作者 刘瑞芳 董培青 柳薇 孙立忠 吉冰洋 杨璟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第2期72-74,78,共4页
目的回顾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式手术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总结深低温停循环(DH-CA)过程中的器官保护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对我院10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式手术,... 目的回顾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式手术外科治疗的体外循环(ECC)管理方法,总结深低温停循环(DH-CA)过程中的器官保护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对我院10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孙式手术,均采用DHCA选择性顺行脑灌注(SACP)方法,脑灌注流量5~10 ml/(kg.min)。心肌保护均采用血液停搏液。术中采用洗血球机以及ECC中应用超滤技术。结果平均ECC时间(189±48)min,平均心肌阻断时间(98±27)min,ASCP时间(21±5)min。DHCA时鼻温/直肠温(19.8±1.5)℃/(23.4±2.5)℃,降温时间(38±10)min,复温时间(91±16)min。气管插管时间7~450(48±68)h,ICU时间10~455(60±71)h。院内死亡4例(3.7%)。结论针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行孙式手术,采用合理的ECC管理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临床结果,有效减少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主动脉夹层 深低温停循环 顺行选择性脑灌注
下载PDF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干眼情况 被引量:4
2
作者 缪娜 邓应平 +5 位作者 张小兰 王顺清 孙成淑 邱乐梅 龚芮 马可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干眼相关的临床变化,评价其眼表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09/10拟行ICL植入手术矫正近视的患者50例5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mo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 目的: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患者干眼相关的临床变化,评价其眼表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9-09/10拟行ICL植入手术矫正近视的患者50例50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wk,1、3mo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和角膜染色评分(Oxford法)、泪膜破裂时间(TBUT)、基础泪液分泌量(SⅠt)、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检查。结果:OSDI问卷评分在术后1wk,1mo时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至术后3mo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染色评分在术后3mo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mo与术后1wk比较有差异(χ^(2)=5.267,P=0.022)。角膜染色评分在各个时间点均和OSDI问卷评分呈显著的正相关(rs>0,P<0.05)。TBUT在术后1wk及1mo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mo恢复至术前水平。SⅠt和下睑中央泪河高度在术后各个时间点与术前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ICL植入术后早期会影响患者眼表泪膜的稳定性,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相关症状,OSDI问卷评分可以评价其主观不适症状。但到术后3mo,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恢复至术前水平。角膜染色阳性评分越高的患者,干眼相关症状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干眼 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评分
下载PDF
血液回收技术对婴幼儿心脏外科术后临床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缪娜 杨璟 +8 位作者 杜中涛 杨峰 江春景 郝星 关明 江渝 徐博 邢智辰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5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评价心脏矫治术期间使用血液回收(CS)技术处理回输术中出血及体外循环(CPB)管路余血对心脏外科患儿节约用血的意义和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术中是否使用CS,将100例在CPB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洗血球组(CS... 目的评价心脏矫治术期间使用血液回收(CS)技术处理回输术中出血及体外循环(CPB)管路余血对心脏外科患儿节约用血的意义和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术中是否使用CS,将100例在CPB下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洗血球组(CS组,n=50)和对照组(CON组,n=50)。记录两组患儿围术期红细胞比容(Hct),术后输入洗涤红细胞(RBCs)、血浆及血小板量,术后肝肾功能,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升压药使用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输入库血量及术后输血率CS组均明显低于CON组(P<0.05)。术后升压药使用时间CS组明显低于CON组(P<0.05)。两组患儿其余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手术期间使用CS处理术中出血和CPB管路余血可以明显减少术后输血量以及输血患儿的比率,达到节约用血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婴幼儿 洗血球 输血 心脏外科
下载PDF
比较两种胶体预充液对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缪娜 杨璟 +6 位作者 倪虹 杜中涛 柳薇 李蔚然 李蛟 王征 侯晓彤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对比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6%羟乙基淀粉(HES)130/0.4与3.3%白蛋白(HA)预充对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n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液体平衡、肾功能及术后容量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 目的:对比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中6%羟乙基淀粉(HES)130/0.4与3.3%白蛋白(HA)预充对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n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液体平衡、肾功能及术后容量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5~10 kg患儿行心内直视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6%HES 130/0.4(HES:n=30)和3.3%HA(HA:n=30)进行体外循环预充。观察患儿临床恢复情况、围术期各时点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情况、各种液体出入量、出血量和血制品使用情况。结果:HES组ECC预充液、ECC中及手术结束时COP均明显高于HA组(P<0.01);至ICU 6 h,两组COP均恢复至术前水平。ECC中HES组液体总入量明显低于HA组[(2.8±4.1)vs.(6.2±4.4)mL/kg,P<0.01],ECC后HES组输血量明显低于HA组[(27±34)vs.(59±34)mL,P<0.01]。两组血肌酐变化无差异。结论:6%HES 130/0.4能有效维持ECC中COP,减少液体正平衡及减少输血,因此6%HES 130/0.4可以替代3.3%HA于婴幼儿心内直视术ECC中预充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浆胶体渗透压 胶体溶液 儿童 预充液
下载PDF
白内障术后晚期人工晶状体脱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缪娜 范玮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10期1219-1221,共3页
在我国,白内障是第一位致盲眼病,根据我国人口推算,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120万例。随着人口老龄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白内障手术。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的手术方式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虽然安全有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 在我国,白内障是第一位致盲眼病,根据我国人口推算,每年新增白内障患者120万例。随着人口老龄化,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白内障手术。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的手术方式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虽然安全有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如后囊浑浊、囊袋皱缩或破裂、玻璃体脱出、黄斑水肿等。而且,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白内障手术后患者的生存年限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晚期并发症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 脱位 并发症 进展
下载PDF
影响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手术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缪娜 林虹 向浩天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693-695,共3页
经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PV)于1971年首次报道,到目前已有40多年的历史。随着微创玻璃体手术的发展,PPV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已成为目前眼科最常见手术方式之一。白内障是PPV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但是由于PPV术后玻... 经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PV)于1971年首次报道,到目前已有40多年的历史。随着微创玻璃体手术的发展,PPV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已成为目前眼科最常见手术方式之一。白内障是PPV术后一种常见并发症,但是由于PPV术后玻璃体缺失以及眼部其他结构的改变,白内障手术面临的复杂性及危险性均显著增加。笔者对于PPV术后眼部结构改变带来的潜在并发症,以及PPV术后白内障手术所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玻璃体 切割术 超声乳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在新生儿心肺转流中应用的观察性研究
7
作者 王佳露 缪娜 赵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6期465-468,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三种不同糖皮质激素使用策略在新生儿心肺转流(CPB)期间的应用效果,并比较其在院内结局方面的差异。方法本观察性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7月在本中心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新生儿。根据术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比三种不同糖皮质激素使用策略在新生儿心肺转流(CPB)期间的应用效果,并比较其在院内结局方面的差异。方法本观察性研究纳入2023年4月至2023年7月在本中心CPB下行心脏手术的新生儿。根据术中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的使用策略分为三组:A组CPB开始及复温各给予15 mg/kg,B组复温给予30 mg/kg,C组复温给予15 mg/kg。比较3组患儿住院期间主要结局指标和次要结局指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30名接受CPB手术的新生儿,其中A组11例(36.7%),B组9例(30%),C组10例(33.3%)。在主要结局指标方面,三组患儿的复合终点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5.5%vs.44.4%vs.50%(P>0.05)。其中全因死亡率9.1%vs.0%vs.0%;急性肾损伤发生率18.2%vs.33.3%vs.20%;急性肝损伤发生率18.2%vs.0%vs.0%;乳酸升高发生率45.5%vs.11.1%vs.30%;术后感染发生率18.2%vs.22.2%vs.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CPB心脏手术中,糖皮质激素的三种不同使用策略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肺转流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 结局 新生儿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的体外循环相关结果
8
作者 缪娜 赵雪婷 +4 位作者 杨晓芳 左岩松 李刚 王强 赵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6期329-332,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本院小儿心脏中心短时间内实施的大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心脏手术的临床结果,总结体外循环相关临床结局和管理特点。方法2023年1月3日至2023年1月17日间,本院小儿心外科所有行心脏矫治术患儿共59... 目的回顾分析本院小儿心脏中心短时间内实施的大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心脏手术的临床结果,总结体外循环相关临床结局和管理特点。方法2023年1月3日至2023年1月17日间,本院小儿心外科所有行心脏矫治术患儿共59例,回顾性分析该组患儿新冠感染相关流行病学资料、体外循环管理数据、手术前后心脏相关实验室检查和术后临床结果。结果复杂先心病13例(包括新生儿3例),简单先心病46例。其中3例新生儿始终新冠监测阴性,围术期感染新冠患儿中位转阴时间23.1 d,中位年龄10.5月,中位体重9.8 kg。转机时间为77(66,11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49(29,66)min,术中使用肝素体重比5.1 mg/kg。呼吸机使用时间13.1(6.0,46.4)h,ICU时间46(18.7,112.6)h,术后住院天数6(6,9)d。患儿全部康复出院。结论针对新冠病毒感染后转阴的简单先心病患儿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总体临床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先天性心脏病 矫治术 心肺转流 临床结果
下载PDF
产时新生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1例
9
作者 缪娜 赵雪婷 +5 位作者 王强 李刚 王晟 林霖 李蔚然 赵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4期223-224,共2页
部分胎儿循环依赖的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要在新生儿期实施矫治手术,对这部分患儿实施产时手术可能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产时心脏手术的概念国内外并未有明确的定义,本中心认为:危重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娩出后,为避免突然脱离胎儿循... 部分胎儿循环依赖的危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需要在新生儿期实施矫治手术,对这部分患儿实施产时手术可能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产时心脏手术的概念国内外并未有明确的定义,本中心认为:危重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娩出后,为避免突然脱离胎儿循环直接过渡到心脏畸形带来的病理循环状态及后续伴随的各器官继发病变和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时新生儿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青年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病因初探
10
作者 缪娜 胡玉章 古世才 《眼科学》 2012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探讨年轻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特点、病因及治疗。方法:经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且首诊眼科的10例20只眼年轻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常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荧... 目的:观察、探讨年轻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特点、病因及治疗。方法:经眼底检查、荧光血管造影确诊为高血压视网膜病变且首诊眼科的10例20只眼年轻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以视力下降为首发症状,常规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对其临床特征、病因及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例患者中9例为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为继发性高血压原因待查。经内科治疗后全部病例眼部情况好转,视力提高。结论:对于临床上遇有双眼对称性视网膜病变的年轻人,应积极寻找全身疾病的因素,充分考虑到原发疾病的影响,寻找病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继发性高血压 青年人
下载PDF
小体质量婴幼儿体外循环管理策略及合理使用超滤的重要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瑞芳 邢家林 +6 位作者 缪娜 柳薇 倪虹 杨璟 王征 龚庆成 吉冰洋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总结392例8kg以下患儿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探讨小体质量婴幼儿CPB中超滤和围体外循环期液体管理的重要性。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392例8kg以下患儿在CPB下行心脏手术。患儿分成2组:A组(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共208例,B组(2... 目的:总结392例8kg以下患儿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探讨小体质量婴幼儿CPB中超滤和围体外循环期液体管理的重要性。方法:2006年7月至2008年8月392例8kg以下患儿在CPB下行心脏手术。患儿分成2组:A组(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共208例,B组(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共184例,比较2组术前、围体外循环期的临床情况及术后的结果,总结小体质量婴幼儿CPB管理经验。结果:2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CPB时间和阻断时间以及术后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CPB过程中2组悬浮红细胞和血浆的用量没有明显差别;B组白蛋白(7.1±3.4)g的应用明显低于A组(8.1±2.9)g;B组晶体用量明显多于A组;B组总超滤量明显高于A组。结论:改良超滤技术+白蛋白的应用可以改善小体质量患儿围体外循环期管理质量,但需要科学管理和有效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体外循环 改良超滤 预充 乳酸
下载PDF
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严重下肢缺血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杜中涛 邢家林 +7 位作者 刘锋 缪娜 赵岩岩 郝星 谢海秀 李蛟 侯静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第3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引起严重下肢缺血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其发作风险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患者173例,根据严重下肢缺血发生情况,分为缺血组15例,无缺血组158... 目的探讨分析经股动脉插管建立体外膜肺氧合(ECMO)引起严重下肢缺血的危险因素,提高对其发作风险的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经股动脉插管建立ECMO患者173例,根据严重下肢缺血发生情况,分为缺血组15例,无缺血组15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表面积(BSA)、体重指数(BMI)、动脉插管型号、动脉插管置管方法(穿刺、切开)、是否预防性安装股浅动脉顺行插管、原发病种类(是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等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原发病种类(是否冠心病)OR值为6.01(P=0.02),是否预防性安装股浅动脉顺行插管OR值为0.26(P=0.02)。性别、年龄、BSA、BMI、动脉插管型号、置管方法(穿刺、切开)等因素与下肢缺血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插管安装ECMO严重下肢缺血的风险高于非冠心病患者,对于这类严重下肢缺血的高危患者在ECMO安装时可常规进行预防性顺行股浅动脉远端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严重下肢缺血 并发症 股动脉 插管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成人心外科术后心源性休克应用早期死亡率及临床结果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杜中涛 杨峰 +7 位作者 江春景 邢家林 缪娜 刘锋 杨晓芳 江瑜 李蛟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4年第4期210-214,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脏手术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提供临时机械循环支持的应用效果及早期死亡率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6 986名成人心脏术后患者中有54例(0.77%)患者因为术后心源性休克而应...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脏手术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提供临时机械循环支持的应用效果及早期死亡率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6 986名成人心脏术后患者中有54例(0.77%)患者因为术后心源性休克而应用静脉动脉(VA)ECMO支持。使用指证包括:心脏术后难以脱离体外循环,容量合适的情况下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和/或者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仍难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有11例(20%)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支持时间少于24 h未纳入统计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9.0岁,男性30例,女性13例。ECMO平均支持时间是5.1 d。31例(72.1%)患者成功脱离ECMO辅助。30 d及1年死亡率分别为60.5%(27/43)和69.8%(30/43)。ECMO患者院内死亡率为65.1%(28/43)。对出院患者进行门诊随访,ECMO患者1年生存率为30.2%(13/43)。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应用ECMO后72 h左室射血分数(LVEF)≤30%和ECMO应用3 d内悬浮红细胞输入量是院内死亡率的重要预测因子(OR=14.76,95%CI=2.34-93.25,P=0.004;OR=0.60,95%CI=0.38-0.94,P=0.03)。结论 ECMO为心脏术后严重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临时心肺支持。辅助期间较低的LVEF和较多的悬浮红细胞输入量是影响死亡率的危险因素。在ECMO辅助支持期间,应该每日监测LVEF变化及悬浮红细胞的输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循环辅助 体外生命支持 心脏外科 心源性休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的体外膜肺氧合辅助治疗 被引量:10
14
作者 郝星 闫晓蕾 +12 位作者 倪虹 杨璟 刘凤珍 贾在申 赵岩岩 刘锋 高泉鑫 万彩虹 邢家林 吉冰洋 缪娜 刘晓明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年第1期8-11,44,共5页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循环辅助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10月,共计50例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需行ECMO辅助,其中冠心病23例,瓣膜病9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大血管疾病2例,冠...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循环辅助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6月至2009年10月,共计50例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需行ECMO辅助,其中冠心病23例,瓣膜病9例,先天性心脏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5例,大血管疾病2例,冠心病合并瓣膜病1例,其他病种3例。患者年龄7个月~76(46.4±19.3)岁,体重6.5~170.0(65.8±23.4)kg。结果辅助时间8~336(85.3±78.4)h,33例(66.0%)患者脱机,其中16例脱机后死亡,17例存活出院(34.0%)。结论ECMO可以有效地为心脏术后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循环辅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脏手术 并发症 心源性休克 循环辅助
下载PDF
腺苷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邢家林 李蛟 +3 位作者 李蔚然 柳薇 缪娜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2年第4期200-202,211,共4页
目的观察腺苷用于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40例婴幼儿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术中应用安贞Ⅰ号心脏停搏液,实验组应用含腺苷1 mmol/L的安贞Ⅰ号心脏停搏液。测定围术期血... 目的观察腺苷用于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40例婴幼儿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分别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术中应用安贞Ⅰ号心脏停搏液,实验组应用含腺苷1 mmol/L的安贞Ⅰ号心脏停搏液。测定围术期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水平,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临床观察心脏停搏耗时、自动复跳率、术后多巴胺用量、气管插管时间、ICU滞留时间。结果 ICU 1 h,对照组cTnI高于实验组(P<0.05);超微结构观察对照组心肌损伤程度较实验组重;对照组心脏停搏耗时长于实验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心肌保护 婴幼儿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婴幼儿主动脉弓缩窄Ⅰ期根治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6
作者 倪虹 韩静梅 +2 位作者 缪娜 柳薇 侯晓彤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总结低温停循环(HCA)结合选择性脑灌注(ASCP)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手术中体外循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22例婴幼儿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心内畸形,行一期主动脉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总结低温停循环(HCA)结合选择性脑灌注(ASCP)技术在婴幼儿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手术中体外循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22例婴幼儿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心内畸形,行一期主动脉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平均13个月(16 d~8岁),体质量3~22 kg,平均(7.2±3.1)kg。全部病例温度均降至鼻咽温22.5℃~26.4℃,直肠温度降至24℃~28℃,在手术中所有患者采用HCA,通过无名动脉进行ASCP(20~30 mL/kg)的体外循环方法。心肌保护均采用一次性低温康斯特器官保护液(HTK液)。所有患者均采用术中常规超滤(CUF)及术后改良超滤(MUF)。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与体外循环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体外循环时间65~170 min,平均(135±2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95 min,平均(62±14)min,ASCP时间10~50 min,平均(28±8)min,自动复跳率100%。患儿术后常规镇静,清醒时间6~90 h,平均(44±22)h,机械通气时间8~96h,平均(47.5±20)h,ICU滞留时间1~11 d,平均(4.9±2.5)d,住院时间10~58d,平均(30±11.4)d。结论:在婴幼儿主动脉弓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主动脉弓重建手术中,应用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的体外循环方法,对于患儿重要器官的保护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主动脉弓重建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应用负平衡超滤对婴幼儿含血预充液进行生理化调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柳薇 缪娜 +2 位作者 邢家林 刘瑞芳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9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体外循环(CPB)前应用负平衡超滤(UF)技术对预充库存悬红细胞(悬红)的婴幼儿预充液进行超滤和通过恒温36℃的变温水箱对其进行保温,从而使调整后含库存悬红预充液的血气指标、血糖、乳酸、离子水平以及温度更接近婴... 目的本研究旨在体外循环(CPB)前应用负平衡超滤(UF)技术对预充库存悬红细胞(悬红)的婴幼儿预充液进行超滤和通过恒温36℃的变温水箱对其进行保温,从而使调整后含库存悬红预充液的血气指标、血糖、乳酸、离子水平以及温度更接近婴幼儿的生理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例10 kg以下婴幼儿在CPB下行心脏手术的循环管路。所有CPB管路均采用一致的配套管道、动脉滤器、超滤器和婴幼儿膜式氧合器。预充均采用150200 ml悬红、500 ml勃脉力、10 g白蛋白、5%碳酸氢钠20 ml。在预充排气同时通过变温水箱维持预充液温度在36℃,在含血预充液混合10 min后利用已连接好的CPB管路上的超滤器对其进行超滤。并分别抽取库存悬红、混匀后10 min(超滤前)、超滤结束后的含血预充液样本,通过分析比较库存悬红、超滤前、后含血预充液的血气指标和离子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库存悬红相比,超滤前的含血预充液中K+、血糖、乳酸、血气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超滤前相比,超滤后含血预充液的离子成分、血糖、乳酸、红细胞比容和胶体渗透压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应用超滤的方法处理含库存悬红的预充液并对其进行保温,能有效降低其中的有害成分,使含血预充液的K+、血糖、乳酸以及血气的各项指标趋于生理化,能减少CPB早期因预充库存悬红的不良成分对婴幼儿血流动力学、离子水平等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预充液 悬浮红细胞 超滤 婴幼儿
下载PDF
血液超滤策略对低体重婴幼儿心肺转流期乳酸和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瑞芳 缪娜 +4 位作者 倪虹 杨璟 柳薇 邢家林 吉冰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68-870,共3页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血液超滤(UF)方法对低体重(<8kg)婴幼儿心肺转流(CPB)期乳酸(LAC)和血糖(GLU)的影响。方法196例心内直视术手术患儿分成三组。DM组,合并应用改良超滤(MUF)和稀释性超滤(DUF),117例;M组,CPB结束后应用单纯MUF,22例;C...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血液超滤(UF)方法对低体重(<8kg)婴幼儿心肺转流(CPB)期乳酸(LAC)和血糖(GLU)的影响。方法196例心内直视术手术患儿分成三组。DM组,合并应用改良超滤(MUF)和稀释性超滤(DUF),117例;M组,CPB结束后应用单纯MUF,22例;C组,在CPB中应用常规超滤(CUF),57例。记录术前、升主动脉阻断后、停CPB前和术后LAC和GLU。结果C组升主动脉阻断后、停CPB前血细胞比容(Hct)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但术后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M组和DM组的LAC明显低于C组(P<0.05);DM组的GLU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用血量、24h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M组和C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结论应用复合血液UF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库血的用量、减少CPB后患儿的LAC和GLU水平,而且能改善机体的氧代谢,有效地促进CPB后患儿心肺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超滤 心肺转流 乳酸 血糖 婴幼儿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的预防性应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锋 万彩红 +4 位作者 赵岩岩 邢家林 缪娜 杜中涛 侯晓彤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3年第3期154-157,共4页
目的分析本中心2010年至2012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前的应用,评价IABP在不同EumSCORE评分患者术前的预防性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184例患者,术前预防... 目的分析本中心2010年至2012年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前的应用,评价IABP在不同EumSCORE评分患者术前的预防性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184例患者,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根据EuroSCORE评分分为中低危组(A组,评分小于等于6分)、高危组(B组,评分大于6分),分析相关数据。结果三年预防性应用IABP依次为24例、61例和99例。A组122例,B组为66例。与A组比较,B组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及近期心肌梗死率更高,冠状动脉病变累及三支及左主干病变者更多。B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更低,IABP预防时间及持续时间更长。高危组在机械呼吸辅助时间、ICU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方面均高于A组,但两组的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OPCABG术前预防性应用IABP明显降低高危患者死亡率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在EuroSCORE评分指导下对高毹患者早期预防性府用IABP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EUROSCORE 预防性
下载PDF
联合应用脑血流多普勒和近红外光谱测定技术监测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中大脑功能的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吉冰洋 段欣 +4 位作者 缪娜 刘瑞芳 杨璟 于坤 龙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2期71-74,共4页
目的联合应用脑血流多普勒(TCD)和近红外光谱(NIRS)测定技术监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流速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为采取最佳的神经系统保护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12例拟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行... 目的联合应用脑血流多普勒(TCD)和近红外光谱(NIRS)测定技术监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的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流速和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为采取最佳的神经系统保护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12例拟应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选择性脑灌注行全弓置换术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将TCD探头置于颞窗,将NIRS的探头置于患者的额头,并分别采集围术期、术中以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流速和脑血氧饱和度的指标。结果全组患者无死亡和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术中平均动脉压与脑血氧饱和度(rO2)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MCA的平均血流速(mVmca)与rO2明显相关;主泵流量与rO2明显相关。开始顺行性脑灌注(ASCP)后,mVmca、rO2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都明显低于ASCP开始前和恢复流量后,且ASCP的流量和mVmca和rO2明显正相关。当DHCA过程中ASCP的流量低于10 ml/kg体重时,TCD则探测不到MCA的血流信号,维持ASCP流量大于10 ml/kg体重可以维持一定的MCA脑血流流速和维持rO2>45%。在体外循环结束后,mVmca和rO2则恢复到体外循环前水平。结论联合应用TCD和NIRS能有效的反应大脑在DHCA选择性脑灌注期间的血流和氧代谢的状态,对于DHCA选择性脑灌注过程中的大脑灌注流量的调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脑血流多普勒 近红外光谱 脑血氧饱和度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