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7·21”特大暴雨中的干侵入分析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汤鹏宇 何宏让 +3 位作者 阳向荣 严玉祥 王亚华 缪子青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0-219,共10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2模拟分析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与中尺度系统特征,并结合干侵入理论分析了暴雨过程中的干冷空气活动及其对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强盛的...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V3.2模拟分析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与中尺度系统特征,并结合干侵入理论分析了暴雨过程中的干冷空气活动及其对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引导冷空气南下与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华北一带剧烈交汇的天气形势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碍了高空槽东移,使北京地区的降水过程维持较长时间。暴雨过程伴随着明显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活动,MCC的持续活动与降水中心在时空上具有一致性。WRF模式对暴雨过程有较好的模拟能力,降水发生之前的24 h内不断有来自35°N对流层顶附近的高位涡、低湿的干冷空气,沿着倾斜向北向下的路径侵入大气中低层39°N附近的700 h Pa高度。干侵入在降水开始前24 h到降水前10 h强度变化不大,随后略有减弱,在降水开始之后迅速减弱消失。干侵入对暴雨的影响主要通过在降水开始前及降水初期影响北京地区的大气热力与动力环境来完成。干侵入可以增大暴雨落区大气的位势不稳定,为对流发展储备充沛的对流有效位能,为MCC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同时,干侵入增大了大气中低层的气旋性涡度,有利于中低层空气辐合上升运动,是引发北京地区局地的强对流天气,如MCC及其伴随的暴雨过程可能的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分析 数值模拟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干侵入
下载PDF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提前1h预报电离层TEC 被引量:13
2
作者 翁利斌 方涵先 +1 位作者 缪子青 杨升高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4-208,共5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提前1 h预报电离层TEC的简便方法.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要求,没有使用其他空间天气参数,而是选择电离层TEC观测数据本身作为输入参数.输入参数为当前时刻TEC、一阶差分、相对差分和时间,输出参数为预报时刻TEC... 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提前1 h预报电离层TEC的简便方法.考虑到实际工程应用要求,没有使用其他空间天气参数,而是选择电离层TEC观测数据本身作为输入参数.输入参数为当前时刻TEC、一阶差分、相对差分和时间,输出参数为预报时刻TEC.利用文中介绍的GPS/TEC处理方法解算厦门站2004年电离层TEC观测数据,对预报方法进行评估,全年平均相对误差为9.3744%,预报结果与观测值相关性达到了0.96678.结果表明,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提前1 h预报电离层TEC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电子总含量 电离层预报 人工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一次飑线过程雷达回波特征及环境条件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缪子青 何宏让 +2 位作者 张云 汤鹏宇 白仕刚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9,共9页
利用常规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4年3月30—31日广东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飑线发生的环流背景、环境特征、不稳定条件、垂直风切变等及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 利用常规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等,对2014年3月30—31日广东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分析了飑线发生的环流背景、环境特征、不稳定条件、垂直风切变等及多普勒雷达回波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飑线过程发生在中高纬地区稳定的阻塞形势下,从四川盆地东移的高空槽和低涡切变线是造成广东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2)低空急流水汽输送、低层强水汽辐合、强低空垂直风切变和上干下湿的水汽垂直分布为飑线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热力和动力条件。(3)强盛阶段飑线具有明显的阵风锋和弱回波通道,速度图上飑线北端为强的气旋式切变,南端为弱的反气旋式切变,在"弓形"回波顶点处有强的速度辐合。飑线内部后侧为一支倾斜向下的冷空气入流,前沿是一支沿冷空气爬升的暖空气入流。(4)在"弓形"回波顶部后侧长时间维持着向后倾斜的后侧入流急流RIJ(Rear Inflow Jets),RIJ对"弓形"回波的形成、地面大风和飑线的维持和快速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环境场特征 雷达回波 垂直风切变 弓形回波
下载PDF
多普勒雷达观测在北京7.21暴雨数值模拟中的三维变分同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汤鹏宇 何宏让 +1 位作者 钱贞成 缪子青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9-357,共9页
基于背景误差的特征长度理论,研究调整背景误差水平分辨率对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变分同化的影响。首先利用NMC方法针对暴雨落区统计不同水平分辨率的背景误差协方差,分析两种不同分辨率的背景误差的结构特征,研究水平分辨率对背景误差特... 基于背景误差的特征长度理论,研究调整背景误差水平分辨率对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变分同化的影响。首先利用NMC方法针对暴雨落区统计不同水平分辨率的背景误差协方差,分析两种不同分辨率的背景误差的结构特征,研究水平分辨率对背景误差特征长度的影响。将其应用于雷达资料同化中,研究背景误差水平分辨率变化对雷达资料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背景误差水平分辨率由27 km提高到3 km时,在大气低层体现出更细致的动力场信息,其动力场水平特征长度按水平分辨率的二次根递减,而温度场与水汽场水平特征长度变化不明显。在将不同分辨率的背景误差用于三维变分同化时,更高分辨率的背景误差可以在分析场增量中体现更细致的中小尺度信息,能够明显改善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同化效果,并在随后的暴雨数值模拟中雨量及其分布形态更接近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资料 三维变分同化 背景误差水平分辨率 特征长度
下载PDF
香港地区1968—2014年低能见度时数变化趋势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谢菲 吴香华 +3 位作者 何宏让 陈则煌 卞双双 缪子青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3,共7页
为研究香港地区低能见度时数变化规律,采用HHT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对1968—2014年香港地区的低能见度时数进行周期分析。基于瞬时能量、稳定性和M-K检验(Mann-Kendall test)得到低能见度时数变化的突变点,结合1997—2013年污... 为研究香港地区低能见度时数变化规律,采用HHT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对1968—2014年香港地区的低能见度时数进行周期分析。基于瞬时能量、稳定性和M-K检验(Mann-Kendall test)得到低能见度时数变化的突变点,结合1997—2013年污染物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了各污染物与突变点以后的低能见度时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香港地区低能见度时数总体呈上升趋势,且存在1年、2年、3年和7年的年际变化周期以及10年和大于20年的代际变化周期;季节方面则表现为冬季最多,春、秋季次之,夏季最少。1993年为香港地区的低能见度时数的变化突变点;香港低能见度时数与SO_2、NO_X、RSP、PM_(2.5)、VOC、CO排放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见度 HHT变换 周期变化 突变 香港
下载PDF
2014年3月广东一次飑线过程观测及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缪子青 何宏让 +1 位作者 白仕刚 汤鹏宇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4年第4期7-17,共11页
对2014年3月31日广东省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飑线发生在强低空垂直风切变和"上干下湿"的水汽垂直分布的环境条件下。在强盛阶段,飑线上的对流单体多表现为强降水超级单体,有明显... 对2014年3月31日广东省一次飑线过程进行了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观测资料分析表明:飑线发生在强低空垂直风切变和"上干下湿"的水汽垂直分布的环境条件下。在强盛阶段,飑线上的对流单体多表现为强降水超级单体,有明显的有界弱回波区(BWER)和回波悬垂结构。飑线前沿有明显阵风锋,后侧有弱回波通道,弱回波通道和后侧入流急流(RIJ)相对应,RIJ维持时间较长,对"弓"形回波的形成、地面大风、飑线的维持和快速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模式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分析表明:在减弱阶段飑线移入残留的冷池中,冷池得到加强,此时西南暖湿气流加强,飑线二次发展。成熟飑线的三维结构表现为低层为2支入流、高层为2支出流,且前侧出流速度较快,使得气流倾斜上升,容易形成悬挂回波和弱回波区(WER)。后侧入流下部(600 h Pa高度层以下)的辐散下沉气流是地面大风形成的原因。对流两侧的"涡旋串"(Vortex bunch)对冷暖空气加速入流、对流发展强度和高度以及对流的长时间维持有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数值模拟 雷达回波 后侧入流急流 冷池
下载PDF
飞机积冰形势场数值模拟试验的参数化方案效果评估 被引量:7
7
作者 卞双双 何宏让 +3 位作者 张云 缪子青 白仕刚 谢菲 《干旱气象》 2016年第1期106-112,共7页
利用WRF模式对飞机积冰时的形势场进行模拟,通过双线性插值法对模拟的要素进行降尺度处理,比较不同参数化方案时形势场的预报值和实况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同参数化方案对飞机积冰形势场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参数化方案的选择影... 利用WRF模式对飞机积冰时的形势场进行模拟,通过双线性插值法对模拟的要素进行降尺度处理,比较不同参数化方案时形势场的预报值和实况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不同参数化方案对飞机积冰形势场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不同参数化方案的选择影响模拟效果,当微物理过程方案采用WRF Single-Moment 3-class scheme及积云参数化方案采用Betts-Miller-Janjic scheme时,形势场预报值和实况值间相关系数最大,均方根误差最小,预报值与实况值之间变化趋势和特征最接近;且根据飞机积冰实测报告,利用假霜点温度经验法验证,此时积冰的预报效果和实际报告结果最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冰 参数化方案 数值模拟 相关系数 评估
下载PDF
2013年7月8—11日四川西部暴雨过程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白仕刚 何宏让 +1 位作者 缪子青 曾庆伟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5年第4期11-19,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观测降水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8—11日发生在四川省的连续性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持续84 h的暴雨过程集中在四川盆地西部,具有雨...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加密观测降水资料、FY-2E卫星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8—11日发生在四川省的连续性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持续84 h的暴雨过程集中在四川盆地西部,具有雨强大、持续时间长、沿龙门山脉山脚一带分布等特征。2)暴雨发生在有利的环流背景下,对流层高层受青藏高压控制,500 h Pa高度层上受稳定少动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阻挡使得短波槽东移后在四川盆地西部聚集,低层切变线、辐合线和西南低涡作用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3)暴雨过程中有22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在盆地西部生成、发展、合并,伴随着7个中尺度雨团的活动。4)多个对流单体发展合并成多单体风暴,再进一步发展合并成带状或片状混合云,且在四川盆地西部表现明显"列车效应",这是强降水集中在该地区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短波槽 切变线 MCS 列车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