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门冬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谭国据 陈俏容 +2 位作者 林秋果 洪永孟 缪燕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8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0.4U/kg)及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目的:探讨门冬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0.4U/kg)及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15mg/d),连续服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变化情况。结果:4周治疗结束后,两组空腹血糖值、餐后2h血糖值、睡前血糖值及HbA1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肝源性糖尿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胰岛素 吡格列酮 肝源性糖尿病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黛力新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谭国据 陈俏容 +2 位作者 林秋果 文学 缪燕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9期13-14,共2页
目的探讨黛力新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合并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黛力新,30例)和对照组(未服用黛力新组,30例),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监测血... 目的探讨黛力新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合并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服用黛力新,30例)和对照组(未服用黛力新组,30例),治疗8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监测血糖控制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抑郁症状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痊愈率(43.3%)和有效率(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7%和36.7%)(P<0.01);治疗组HbA1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黛力新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更有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力新 糖尿病 抑郁症
下载PDF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3
作者 谭国据 陈俏容 +2 位作者 林秋果 缪燕红 林永良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4期10-11,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30R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口服药物降糖效果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组34例与预混人胰岛素组34例,观察两组别的临床疗效、日... 目的比较分析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与预混人胰岛素30R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口服药物降糖效果差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组34例与预混人胰岛素组34例,观察两组别的临床疗效、日均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双时相门冬胰岛素组、预混人胰岛素组治疗前后的FBG、2hPBG、HbA1c经t检验分析,统计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别间治疗后FBG、2hPBG、HbA1c经t检验分析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别的日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的发生次数经t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相对预混人胰岛素30R速效,日均胰岛素用量比较少,低血糖发生率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 预混人胰岛素30R 2型糖尿病 血糖
下载PDF
浅谈急诊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儒兰 林美好 +3 位作者 陈宵妺 缪燕红 谭丽祯 黄明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1期181-181,共1页
随着医疗体系的健全,护士在维护、促进人类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1]。国内外研究也表明,护士的压力水平通常高于一般人群[2]。由于急诊科工作环境... 随着医疗体系的健全,护士在维护、促进人类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护士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1]。国内外研究也表明,护士的压力水平通常高于一般人群[2]。由于急诊科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急诊护士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轮班制及经常面对死亡的刺激,使急诊护士在这种紧张繁重的护理工作中要比普通病房护士承受更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过大的工作压力会引起身心疾病,而良好的应对方式是缓解工作压力的最主要因素。现分析急诊护士的压力来源,提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室护士 工作压力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